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高中写成这样的诗歌,大概如何定位自己的水平和缺陷

时间: 2021-06-08 13:58: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高中写成这样的诗歌,大概如何定位自己的水平和缺陷

散文和诗歌的魅力到底在哪??我该怎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

简单地说: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诗歌的魅力在于意境。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多看多想多练笔,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散文不如诗,散文不用读了,读诗歌吧。王摩诘的诗集,杜甫的诗集,普希金的诗集,叶芝的诗集。这四本就差不多了。。要熟读成诵。然后尝试自己开始写诗。。你会成功的。诗会写了,散文就成了。
诗歌写作
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现代诗的意象创作存在着生造与堆砌意象、完全抛弃审美意象、“意”与“象”割裂等现象和问题,这与作者没有把握住诗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责任心不强习习相关,要杜绝和避免这些现象必须用心学习祖国古代优秀的传统诗歌,摒弃意象的搜奇出怪及堆砌之风,建立起现代诗的审美标准和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好“意”与“象”、意象与想象、谜语、逻辑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现代诗 意象创作 存在问题及原因 解决办法与措施
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平常会读点诗,也会写点诗。但是对于某些现代诗,却始终有点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解其中的端倪和意味。有人说,这是因为我读不懂诗中的意象。我不可否认,读不懂一首诗,跟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阅历有关。但是如果一首诗意象泛滥成灾,故作高深莫测,就变得不是朦胧而是晦涩了。本文结合现代诗的现状,谈一谈现代诗意象创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
一、诗歌意象的含义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词》。其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曾论及“窥意象而运斤”,即指诗人当以审美意象构筑其艺术世界。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代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意象是中国古诗词创作与鉴赏的焦点,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现代诗的基本艺术符号。诗歌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有意义的形象。王耀辉在《文学文本解读》中认为“诗的文本意义正是通过意象的创造而得到传达的。”余光中说“意象是构成诗歌艺术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似乎很难想象一首没有意象的诗正如我们很难想象一首没有节奏的诗。”钱钟书则强调了诗与意象的相因关系:“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可见,诗歌是一门语言的意象艺术。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没有意象,便没有诗;没有博大精深的意象文化,便不会有诗的登峰造极。
二、现代诗意象创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生造和堆砌诗歌意象
纵观时下流行的一些现代诗,在没有融入作者感情的情况下去刻意追求意象。或者是无病呻吟,或者是言不由衷,或者是词不达意,或者是故弄玄虚。这突出地表现在形式上的刻意雕琢或在语言上的搔首弄姿。在形式上标新立异,重形式轻内容,不管写出的东西有没有“诗味”,只要把句子排列成分行的文字就变成了所谓的“诗”。例如在笔者当地有一个《武夷文学网》,上面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人”之间互相吹捧,写诗的形式越来越花哨,语言越来越做作,随意地堆砌词藻,搭配词语,滥用通感,生造意象,写出诸如“挂在水里的泪水”、“掉入尸体的死亡”等等晦涩难懂的诗句。我曾经听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是说一个人其实并不懂诗,但是为了附庸风雅,也学着做现代诗。他把字典搬到自己面前,随意地从字典里挑出一些字词并且编上号,然后通过抓阄的形式任意组合这些字词让其披上诗歌的外衣,不想很多诗人和读者读了这样写出来的“诗”,居然都说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连夸“好诗”。这无疑是对现代诗的一个莫大讽刺。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写诗盲目追求西方意象派的某些手法,刻意让诗歌走向朦胧、含蓄,甚至隐晦,给诗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诗中并没有流淌着作者的情感,只是堆砌了许多毫无关联的物像,让意象像蝗虫满天飞,因此这种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没有丝毫的审美感受。一些严重的诗人,还让诗歌变成了谜语,只有自己会知道谜底。结果就是导致很少有人再继续猜谜语,现代诗失去了读者,也失去了市场。因此现在社会上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言论就是说目前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多,中国的诗歌已死。难怪北京大学中文系洪子诚教授会疑惑:是“诗离我们远去”,还是“我们离诗远去”?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会感叹:“朦胧诗出现时,我反驳过说读不懂诗的人,如今轮到我读不懂诗了。”
(二)完全抛弃诗歌的审美意象
从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在中国的诗坛上出现了下半身文学、垃圾诗派、狼心狗肺诗派等,这些诗歌中的意象全是关于性器官、性交、屎、尿、屁等人们碍于启齿的一些事物。借用一位作家余华的话来说:这些作品不描写内心专描写内分泌。例如散心的《和乐图》:“我/赤身裸体/躺在海岩石上/接受阳光的洗礼/我的阴毛/与我的头发/一样温顺柔滑/我的阳具/就像一个脱俗的智者/平和安详/卧在两股之间/俯视着天下/所有的阴道。”还有蓝蝴蝶紫丁香的《诗歌是放屁的发动机》:“写一首诗/放一个屁/写两首诗/放两个屁/写三首诗/放三个屁/不断地写诗/不断地放屁/诗歌/你真是放屁的发动机/让整个世界/臭气/熏天。”这种诗歌以反叛的立场和崇“低”的精神信念,撕开人类神秘的面纱和羞涩的脸孔,抛弃精雕细琢的语言与朦胧含蓄的意趣,热衷于描写人的下半身,完全没有了审美意象,直白得像白开水。这样的诗歌,或许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市场,能够满足部分人的感官愉悦,但是从总体来看喜欢这种诗歌的读者并不多,这也让现代诗进一步脱离了普通大众。
(三)割裂诗歌“意”与“象”之间的联系
诗歌中的“意”与“象”是一个整体。诗歌创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而现在某些“诗人”写诗却完全割裂了“意”与“象”之间的联系。如某刊物发表的一首诗《勤奋》,可谓有意无象:“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不要期待幸运/也不要坐等明天/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诗实在不行。高尔基说得好:“真正的诗,即使略带哲学性,总是以专讲道理的东西为羞耻。”另一种情况是有象无意,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平滑的镜面/反射着物体的图像/映出了少女的笑脸/照出了老人的目光。”又有人咏虾为:“弯着腰,绝不是对人恭敬。”咏山羊云:“翘着的胡子,不表明年岁大。”都是只知状物,不知寄托寓意,缺乏诗情画意,充其量不过是对事物特有形态的解说,味同嚼蜡,实为无深刻意蕴的肤浅之作。
三、现代诗意象创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没有把握住诗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诗的本质是什么?古人说“歌咏言,诗言志”。海德格尔在叙述诗的本质中说:“从内心出发,并指向内心”。台湾著名诗人洛夫说:“诗的本质就是语言的意象化,是把感情寄托在外物上,在审美意象里完成自己的情绪散发或酝酿。”诗人熊国华说:“诗就是专主抒情的高级语言艺术。是用心灵化的意象语言实现对客观世界的重新整合,以最直观、最富于想象、哲思和美感的形式探求宇宙人生的真谛,以求得精神的超越和心灵的绝对自由。”由此可见,诗就是诗人凭借语言这个载体,以诗这种特定形式为媒介,发自心灵深处的对客观世界、对生活的呈现、联想、感悟和再造。
关于诗歌的社会功能,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这段话基本概括了诗歌的主要社会功能,“兴、观、群、怨”四个字,也成为历代诗家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兴”指诗歌能感发意志,陶冶情操;“观”指通过诗歌可以观察风俗之盛衰,考证政治之得失;“群”是说诗歌能交流和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怨”指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即批评、讽刺执政者的过失和错误。简言之,诗的“兴观群怨”就是陶冶、体察、沟通、讽刺功能。
所以,从诗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来看,诗是抒怀言志的,而不是消遣把玩的。孔子在列举诗歌的社会功能时没有说“可以娱”、“可以欺”、“可以贱”,就是说诗是不应该用来娱乐消遣、粉饰太平、趋时媚俗的。因为诗不仅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读者的,如果诗不能打动别人,艺术存在的目的就毫无意义了。意象是构成诗歌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唤起和加强特定情感的主要手段。现代诗意象创作存在的问题就在于时下一些诗人对诗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认识不清,予诗于杂耍般的嬉笑怒骂或游戏般的自娱自乐之中,他们或自我陶醉、无病呻吟,或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或互相吹捧、酬唱应和,或党同伐异、互相攻讦,令人很难想象这样的诗里到底有多少理性、客观和真实?
因此,必须要提倡诗的社会性。诗是严肃的艺术,它要求作者力避慵懒低俗之风,而以勤奋和高尚之姿更广阔地探索。诗作为以意象化语言为工具并着重于情感表现的思维的艺术,要求诗人必须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纵观古今,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流传下来,其内容肯定反映了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个只会写小家碧玉、浓情蜜语、低级趣味的诗人不能叫诗人。只有把诗的内容上升到一种审美、美育的境界才能是诗。对于那种不需要逻辑,不需要韵律,缺乏审美意象,为反叛而反叛,充斥着梦呓、颓废、死亡、怪异、血腥、病态、疯狂、淫乱等等思想和内容的“新潮诗”,是不能够流传久远,也没有什么保存价值的。因为对于有一定鉴赏力的读者来说,有两个最起码的阅读原则:第一,文学不单是文字学,先锋诗人把写诗当作是文字游戏,完全否定传统诗歌应有的意象和意境,把毫无关联的词语胡乱堆砌在一起,读者是断然不能够接受的。第二,文学的根本是人学。人跟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人性。把人纯粹当动物来写的做法,是必将遭到读者的唾弃的。我们经常说某个人的诗写得好,肯定是指他的某些作品从形式到内涵,从技巧到语言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而绝不是指他善耍嘴皮子般地空谈理论、卖弄知识、故作高深等等。
(二)缺乏责任心
现代诗的意象创作存在问题除了一些诗人客观上对诗的本质和社会功能认识不清之外,还有就是诗人主观上缺乏责任心。很多人写诗并没有抱着慎重的态度,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赢取“诗人”的桂冠或者获得向人炫耀的资本。这些“诗人”(其实最多只能算作“诗作者”)不负责任地制造大量毫无意义,冗长拖沓的文字,整首诗一眼看去,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你在呻吟”或者是“荷尔蒙过剩”,完全脱离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挖掘,活脱脱地把现代诗歌当成了个人主义的收容站。有时,一首诗明知不好,语言粗俗,直白浅陋,意象不美,意境不佳,可就是不想修改,也懒得修改。如此倒也罢了,扔在一边,不就完了吗?可是偏偏有一些“诗人”仗着有几分名气,就老想拿出去示人,还想让别人说个“好”字。我认为这是对读者的莫大的侮辱和不负责任。
中国现代诗人海子比较强调诗人的使命和责任。在海子的心目中,诗人是在“神圣夜色中,走遍大地”,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探索者。诗人应该摆脱“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的本身”。他说:“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又说“我觉得当前中国现代诗歌对意象的关注,损害甚至危及了她的语言要求”,“新的美学和新语言新诗的诞生不仅取决于感性的再造,还取决于意象和咏唱的合一。意象平民必须高攀上咏唱的贵族。”他所追求的是“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倡导“做一个热爱‘人类秘密’的诗人。所以,诗人老巢也说“诗坛需要反省与自救,当前的现代诗歌创作需要重新找回对社会的责任”。
四、解决现代诗意象创作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一)学习和借鉴祖国优秀的传统诗歌,摒弃意象的搜奇出怪及堆砌之风
20世纪20年代,由李金发发端的“远取譬”等现代诗意,催生了新质的诗歌意象。穆旦所致力倡导的“诗歌意象的现代化”,使诗歌的意象更具鲜活的时代色彩。这些新质鲜活的诗歌意象,不仅营造出新的诗美形态,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也正是由于意象的推陈出新有如此巨大的诗学意义,所以在现代诗的写作中一种偏向也日益明显地显现出来:意象的创新及“现代化”,被许多人实施为意象的搜奇出怪及堆砌。其结果是不仅使得一些“现代诗”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在韵律上也不堪卒读。这一偏向已经使“现代诗”的写作异化:在一些现代诗人那里,诗已经不是独特情思的抒发,而是一种向人炫耀技艺的匠人式的把戏。
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诗人在诗中常常凭借意象来完成诗歌的各种功能,营造了许多经典的诗歌意象。比如李白的诗歌意象奇丽雄浑又飘逸不群。杜甫的诗歌意象个性独特,浸透着诗人伤时忧国、爱民悯生的情感,带有浓厚的悲壮色彩。我们一定要用心学习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摒弃意象的搜奇出怪及堆砌之风。要明白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意象要有情感作支撑。晋代文论家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诗者,吟咏情性也”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也指出:“作诗本乎情” 。就是强调情感是诗的生命,抛开了真挚的情感,诗的意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对于那种脱离人的情感,胡乱堆砌意象,不知所云的诗歌,我们要敢于说“不”。绝不能学《皇帝的新装》里面的大臣,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或鉴赏水平,对所有朦胧、隐晦、自己读不懂的诗都不加辨别地大加赞赏,这只能让现代诗进一步脱离轨道。比如,对于诗人吴铭越的《无题诗组》:“最了解的人还未出现/车祸已来临/沉醉于此/体内的钉子带给她犀利线条/那该是什么颜色?/上帝的眉毛给了她……”,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把这些诗句分解开来,还能看出几个诗人创造的意象,如“没有出现的人”、“突然的车祸”、“体内的钉子”、“犀利的线条”、“上帝的眉毛”等等。但是,这些意象都是彼此孤立的,起码读者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就更不要说形成诗的意境了。说实在的,我认为,这些诗句只不过是一些词汇的堆积,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读者看不懂是正常的。而对于冰心的《繁星》(七一):“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我却十分欣赏。虽然只是一首小诗,也排比列出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等意象,但是由于这首诗词句清丽,韵律天然,而且寓情于景,使情与景相映相生,所以创造出了一种恬静和美的意境,令人十分喜爱。
(二)建立现代诗的审美标准和责任意识
中国诗歌的现代嬗变,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氛围中展开的。西方文化,尤其是现代西方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现代性”,影响并催生了中国的现代诗。国外诗歌崇尚自由和前卫,于是中国就出现了下半身文学、垃圾诗、口水诗、狼心狗肺诗……这些诗折射出了一种浮浪、奢靡之风,他们不关心社会变革中人的心灵、生命的生存状态与感受,而是关心人的生殖器官、屎、尿、屁等等,作者越写越大胆,越写越暴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这样写诗,才是直抒性灵,描写人类的本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现代诗的不幸与悲哀?我只觉得,诗家,儿女之事,是你自家的私房中事,何苦要拿到阳光下来展示和炫耀呢?
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的“现代汉诗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的洪子城教授说“现代汉诗需要深入的自我反省”。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则强烈呼吁要建立现代汉诗的写作鉴赏标准,认为必须要有可行的艺术准则来衡量诗歌质量以保证稳定的诗歌作者群和读者群。笔者也认为诗歌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审美标准,不能把所有的分行文字都称作诗,更不能把那种哗众取宠、挑逗人的内分泌、直白得象说话的诗说成好诗。评价一首诗的好坏,思想比形式更重要,诗表现着诗人的心灵向往和良心。怎样的意识倾向,或许就会孕育出怎样的诗来。但不论怎样,都应该遵循并把握诗的原则与本质,那就是关注人的心灵、生命存在的状态和感受。作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不能只局限于吟唱“小我”,更不能片面地追求低级趣味,自娱自乐,自我陶醉,将诗与我们生息相关的社会孤立地隔绝开来。“位卑未敢忘忧国”,历代诗人在这方面已给我们做出了表率。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新的选择和新的挑战,一切热爱诗歌的人们都不应忘记诗歌的使命,忘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应让我们的心声、作品与国家、民族、时代的脉搏共振。想大众之所想,急大众之所急,使诗歌真正成为时代的鼓点和号角。拥有了这种“大我”,我们才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创作出充满激情和亮丽的诗行,从而引起民众的共鸣和热爱。对那些不健康的、肉麻的、淡然无味的诗歌,我们应该多一点批评,少一点掌声,不要盲目地去追捧和喝彩,要让这些诗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远离庸俗,提高品味,真正成为能够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的文字,成为对读者有利,对社会有益的艺术。
(三)把握“意”与“象”之间的关系,做到意象合一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意象”即意中之象,“意”与“象”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意是诗的主旨,是意境的内核,这种意,不是意念的意,而是意趣的意,即是经过情思的物态化后可看可听可感的“意”。象即诗歌所表现的物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但也并非纯客观的景物刻画,而是情思化后的“象”。诗歌的立意贵在高洁巧妙,不能鄙俗不堪,取象贵在浅近亲切,又不能隐晦太多。这种分寸确实难以把握。所以,古代的费经虞说:“诗贵似浅非浅,不得似深非深”。在诗歌创作中,要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使人一看就懂,却又回味无穷。韩瀚的《重量》就是如此:“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一杆生命的天平,称出了张志新烈土生命的比重,突出了她“比泰山还重”的死所具有的独特的震撼力。将一个人和所有的苟活者相比,所形成的反差通过“天平”强烈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其意象既清晰又深刻,体制虽小,却能以极其强烈的情感含量取胜,正所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四)正确运用想象组合诗歌意象
想象是作者在思维天空中翱翔的翅膀。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雪莱说:“一般来说,诗歌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布莱士列特:“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别林斯基:“在诗中想象是主要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想象是美感的眼睛,想象是灵感起飞的跑道,好的想象是作品的重要构成部分,离开了想象的作品只能是一潭没有波澜的死水。诗歌作者在把意象词语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借助想象把一个一个的意象组合为整体的诗歌意象系统。组合成什么样的诗歌意象系统就会产生什么样特定的诗歌意境,传达出什么样的诗美体验。诗歌作者的组合意象方法因为神奇想象的介入,显得比其它文学文体的组合方法更自由、更大胆、更出奇不意。但是诗歌中的想象不能是无凭无据,或者空穴来风的,应该是诗人独特的主观心灵的体验下的产物。想象运用得好,意象就丰富,意境就优美。 比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乡愁》,全诗四节分别把乡愁想象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新颖别致,体现了诗人由此物到相关联的彼物之间的超强想象力。诗中的四个想象就营造了四个意象,就单个意象看,并无特别之处。但这些意象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中心经营,并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一人生的成长历程层层递进,以“我”与“母亲”、“新娘”、“大陆”对举,就使意象经营深刻化了,同其他乡愁之作的意象经营有本质区别,也使此诗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一首名作。
(五)处理好意象与谜语之间的关系
法国象征诗人马拉美曾说:“诗永远应当是个谜,这就是文学的目的所在。”马拉美的话当然有点偏激,我们承认诗与谜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诗并不完全等于谜,二者是有显著区别的。谜语是以富于特征的线索暗示隐藏的谜底,诗则使用意象语言来暗示深邃的精神世界。在诗里,意象是帮助读者摆渡到“彼岸”的舟楫,“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读者正是通过意象的启悟唤起自己的体验,而意象所起的作用就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如谜语的谜面提供的种种线索均指向谜底,当读者经过破解捕捉到谜底之后,线索的媒介作用也就完成了。从这种意义上说,诗歌意象和谜语线索一样,都是一种中介手段。但是,从根本上说,谜语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已,它并不负载情意内容,无可感兴,其形象也不具备审美属性。而诗歌所寄托的是诗人的情怀,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发现,所展示的是深邃的精神世界。谜语的内涵和目的是确定的,单一的,答案找到了,解谜的过程完结了,谜语也就无意义了,而一首好诗却没有明确的解答,诗具有丰富的暗示和象征意义。例如 “白天忙忙碌碌,夜里茅草盖屋”,是谜语,谜底为“眼睛”;而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其间的思维闪现,跳跃,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显得辞约而意丰,令人回味无穷,这显然是一首诗。古人说:诗无达诂。正是由于诗无确解,才为我们的审美探险留下永远开掘不尽的宝藏,也使诗歌获得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六)处理好意象与逻辑之间的关系
写诗要重视意象的创作,但同时也要注意逻辑关系。诗与逻辑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诗歌是自由的鸟儿,它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在诗的天地里无拘无束地飞翔。出于诗意和情感的需要,作者笔下的事物形象常常出现与事理逻辑相抵牾的变形或夸张,以诗化逻辑或情感逻辑代替生活逻辑。另一方面,诗又有皈依逻辑、遵循逻辑的内在要求,而使诗意显示出一种严谨缜密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诗的这种表面悖理而实质有理的特征,《红楼梦》里的香菱理解得很准确:“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诗的这种特征决定了诗歌的创作既要注重形象思维,又要注重逻辑思维——即是任何修辞手法都可以“悖形”使诗句新奇动人,但决不能真正“悖理”——让人觉得无情无理,想去竟然不合理。诗要经得起推敲,不可忽视诗中的逻辑,忽略它,常常会陷入水桶断箍锄头掉楔的尴尬境地。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诗人不大注意,结果使诗出现疏漏,影响了诗意的整体表达。例如,梁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诗中,有一句诗的意象违背了逻辑:“我们沉默得太久/甚至眼睛都长出了青苔。”沉默者,多指缄默不语,静观默察,并非闭眼不看。闭眼不看,并不等于缄默不语。这样,言青苔长上了眼睛就有点悖理说不通。如果说青苔爬上了紧闭的唇边才合乎逻辑,让人觉得合情合理。诗与逻辑的关系,既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逻辑因诗而进入诗歌王国,诗因逻辑而增加内在力量和哲学思辨。
以上是笔者对现代诗意象创作所作的一些浅显的分析、提炼,不免有些挂一漏万。当然,要写好现代诗,仅仅孤立地掌握诗歌的意象知识还是不够的。作者要使自己的诗有意味,就必须以热情专注的目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去体验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在观察和体验中获得认识,捕捉形象,积累感情,移情入景。最后笔者用别林斯基的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记述大自然之美的作品是创造出来的,不是抄袭而成的。诗人从心灵深处复制大自然的景象,或是把他所看到的东西加以再创造,无论哪一种情况,美都是由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如果他想用大自然景象来感染或者震动我们,他自己先就必须对这景象加以欣赏或者感到吃惊。”
解构学货结构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中的的作文部分占考试里面很大的比例,因此撰写一篇能够获得高分的作文高中里面是特别重要的.那么你如何提高中国作文水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教辅导作文中)

如何提高成分水平

1如何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1.加强长期的作文练习

练习可以从每天的日记开始,也可以写出一样的感觉,总之,只要你能加强你的练习写作水平.

2.加强课外阅读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课文的要点外,还有必要加强课外阅读,实际上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视野,拓展思维方式,所以在面对各种题材构成时,你只需要考虑一下,大脑就会出现大概的轮廓.

3.学习创新思维

在考试过程中,你必须学会??使用和学习使用你学到的知识.例如,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在开头写一些隐喻句子,并且可以显着改善文档的数量.

4.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意味着当你阅读文本和课外文章时,你会发现一个好的段落和一个句子,你可以提取它并进行适当的分类.经常阅读你认为经典的书本,可能时间长一点后他就会印在你的脑海里.

5.在考试后了解摘要

每次测试后,在分数出来后,你应该仔细分析你的写作质量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你可以问语言老师你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分数.获得经验后,好的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坏的将会得到纠正.

写好高中语文作文的技巧

1.写作结果,看写作,得分元素是第一个

在任何形式的论文考试中,当得分老师得分时,乍一看,他正在看写作.因此,写作必须用文字书写.请记住,考试中写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

2.五六段考试文章,干净整洁

在测试组成中,应注意及时分割.这三段或四段似乎较少,而八十九段则微不足道.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该段落优于五或六段.此外,辊表面必须整洁,不要弄乱.我的观点是,每篇考试文章最好不超过5行,最多5行半.不要避免一段八或九行,写成"大肚子组成".一旦标记教师的视觉疲劳影响他的心理,分数就会受到影响.如有必要,您应该注意分段落.

(家教一对一辅导中)

3.开头和结尾应简明扼要,最好是两行半

除了避免大肚部成分外,还不允许使用"大头作文".建议考生在完成作文的时候最多,开头的文章不能超过三行半.想一想,一开始就占用太多的空间,老师的视觉会立即疲劳,这也会影响审卷老师的情绪.

总结:上面的作文高中考试的技巧,其实在写作的时候列出来大概特别关键.一层是一段.这样作文的整体就会明了很多.

基本方法:

1、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2、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首先,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行,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愿望。

 其次,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第三,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对学生而言,写作文难,写一篇好的作文更难。他们面对作文题目不知从何下笔,无话可说,即便是写出来,也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没有真情实感。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该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可持续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全时性的思考,灵感来源于人的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多是给定好了题目的,如写《我的老师》、《记一件有义意的事》、《论勤奋》等,这本身就让学生没有多少灵感,所以学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任务。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作文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请你把你的发现写成篇日记,再与同学们交流";又如"你曾到过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来"。面对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角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灵感。这些有个性化的文题目,贴近生活,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有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事情,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想起了某一件事情,就特别想把它写下来,这时如果马上动笔写,就能写得很好,很流畅。如果不及时写不来,这种灵感就带不来"习作"欲望,灵感就消失无踪了。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写下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积累的作用将面面展现。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创设者,只起着对活动的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和实践,把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活动中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纠错、自我评价、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注重平时的积累,积累对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文本"。很多课文的思考题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好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和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掌握了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在写作文时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秋天的雨》这课后,我让学生学习文中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精彩语句和片段。让学生抄写并熟记,为学生以后写秋天的景物做了铺垫。
  2、通过学习优秀作品进行积累
  单从课本里学到知识,积累素材还不够。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自己的知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感悟,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里,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3、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得最好方式,也是最好途径。我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
  三、学会观察,吸收素材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的活动。社会上,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只有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才能丰富自己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随机观察,随机注意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让他们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使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不断增强。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同时, 教师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收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际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观察,获得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
  四、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1、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进行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写景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遍,从中找出写景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任何体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使容易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3、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记叙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上学路上的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在雨中》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一个,然后要学生只拟题纲,不求成文,此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多角度进行立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平时,让广大学生学会做人。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大多数中、高年级教师头疼的一个环节。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在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做到:
一、学会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要想让学生写好文章,首先要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素材在哪呢?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教会学生观察,是写文章的关键。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观察周边的事物,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以及美术课上的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让他们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并用语言总结自己观察、探索到的内容。
因为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学会说作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玩跨步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善于积累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观潮》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校园、去看田野、去看胶林,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的季节。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例如:本学期,我让学生注意观察本班的同学、科任老师,把每个人的特点都写写,我还让学生亲手种大蒜、绿豆,让他们记录每天的情况和感受,鼓励他们不拘一格,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我发现多数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怎样提高自己的作诗水平?

从来诗文皆慢功,速成班是忽悠人的,认字或许可以速成,但创作的基本规律肯定是灵感(或曰创新能力、想像力)加功夫(包括读书、模仿、生活积累等等),这几乎等于没什么规律,可以总结的只是其中读书、模仿这一部分。大学的文学院也只能教这部分内容。我看曹雪芹在《红楼梦》48回里借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故事中所讲的诗论,就是所谓基本规律。因此从被历来的行家推崇。红学家们说:雪芹先生不仅是伟大的小说家,也是高明的诗词教师。真想提高写诗的水平和技巧,就去读读这个故事,既看了故事,又习得了学诗的步骤和写诗改诗的法子,岂不一举两得?基本内容有三项。
其一,读诗。读就读好诗。何谓好诗?王维的五律清幽空灵、明澈高洁;杜甫的七律雄浑深沉、博大深邃;李白的七绝豪放浪漫、旷达宏远……这三位简直就是我中华诗文中美不胜收的唐诗中最美最典型的几个代表,而他们这些诗作的基础或直接渊源则是魏晋南北朝的陶渊明、应玚、谢灵运、阮籍、耿信、鲍照等人的诗,那是五言诗成熟、七言诗形成的时期,一种诗的形式在发展的上升时期的勃勃生机和活跃向上的气韵风貌(当然还有那些形式化的用典、格律、对偶等等规则)集中于这几位诗人的诗作中,为唐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林黛玉教香菱学诗时先读这些诗,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逼中国诗词宝库的最精华部分。这才是真正的“捷径”。
其二,有了感悟就练习去作,不可偷懒。不必害怕失败,不好就改,不能怕烦。这的确需要些灵气和悟性。当然还有生活的激情和经验的累积。也许前者更重要些。
其三,不拘成规。在大的基本原则之下(总不能弄成散文吧),奇思妙想不可扼杀,正如林黛玉对香菱所说: “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的。”
只要照着上述步骤去做,相信自然会逐渐提高写诗的水平和技巧。但别指望短时期实现,那是不可能的。
多读一点诗,还有联想回现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神经质一些

咋样才能快速提高写作文的水平? 我是高中生

找模板,多写,多看书
写作需要素材,就需要扩大阅读面,做好积累,多写、多阅读有利提高写作水平,重要的是素材的组合和运用,学会运用。
首先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随手做好笔记,文章里好的段落,好的语句,自己要留意下,下次可以借鉴到自己的文章里
其实深刻理解语言里的修辞手法,也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再者,写文章要注重感情的真实流露,那些个假的 虚的 太空洞,现在的条件估计还到那水平
经常写啦!要善于观察,把细微的感人的东西都写出来。也要多看别人的文章,要多多积累词汇,这样才能更加生动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多看看国内外的散文诗歌,然后自己多练,最好有写日记或随笔的习惯,文采就这样练出来的
多读多看高考满分作文,我也是高中生,自己觉得这个方法还是蛮不错的可以试一试
祝君好运!

怎样学好高中语文?我主要是对诗歌的鉴赏无法把握。然后积累好像不太够。

我的语文算是中上吧,我是这么认为的。
1.首先想要学好语文,要做到:多复习,抓紧时间,认真仔细,持之以恒!
2.复习语文要有计划!
比如说,我今天计划要看完多少多少课,但目标不能定的太高,还要记得去完成预定的计划。如果提前完成预定计划,但也不要心急,应该再多看一遍你看过的课文,或者拿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当然,做完了练习题也要多看一两遍才能记得牢!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在学习上有大收获,否则就多走了比别人还要长的弯路!)
3.在复习的时候要认真,才能达到较高的效率!
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找时间问问老师或同学(上课或自习课最好别去问同学!因为可能影响到别人的学习,而且课堂上一般纪律比较好,在这段时间学习也是很好的,不要浪费时间哦~~~);
有些记不住的地方可以用一张纸抄下来,放在口袋里,想看就看,想记就记(几上个三五十遍,就不信记不住它)!
早晚读也不要浪费时间,念出来总比不出声地记好多了!一般我早晚读都是用来念生字、文言文及其翻译(两者结合着一起背,虽然文言文不易学,但 勤能补拙 呀!)、古诗词、课文小字处一些重要的 词语注释 。
4.上课时,老师的讲课是最关键的,老师一般都能抓住重点来教大家复习(教了这么多年当然比较有经验拉),做好笔记(尤其是你不懂的地方更要认真听)
5.抽一点点时间看一下课外书(声明必须是与学习有关的!),有什么好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但我一般都只是一周看几篇很好的作文(烂作文看了白搭),也不用太多时间!要合理分配时间!因为不只一科要复习哦~~~~~~~

还有其他的,我想到了再说吧,现在要上学了~~~~~~~

补充:

学习语文的几点技巧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读,即阅读和理解;写,指书写和作文。语文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件事了。

读,可以培养语感。语言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语感。“这个语段中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是用那一个”,“这个句子为什么是一个病句”,很多时候,我们无须去问“为什么”,语感早已经告诉我们理由了。而语感的培养就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读”的积累。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这里所说的“读”,并不仅仅是指把文章朗读或默读一遍,而是还要包括思考和识记等内容。换言之,读,应该是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过程。学习一篇文章,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来就是:第一,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第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第三,记忆文章中的精彩语段和词语。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在说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问题。在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解决好这三个问题,这才是“读”。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读,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涉猎广泛,见多识广,胸中自有“丘壑”。这样,在作文的过程中,就不会感觉自己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既然“读”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就从重视“读”开始吧。

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书写和作文。

在书写方面,高考考纲有明确的要求:作文一类卷书写美观,二类卷书写工整清楚,三类卷比较工整清楚,四类卷书写潦草。高考从2005年开始,山东单独命题,语文实行网上阅卷。这就对书写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所以无论是高考考纲还是山东语文网上阅卷,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必须把字写好。

退一步说,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美观的程度,也不现实,但是书写工整清楚,避免潦草,这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也许有人拿“写工整了会影响答题速度”之类的话来给自己的书写欠工整找借口。是的,在你认真书写的最初阶段,它是会对你的答题速度有一点影响的。可是我们总不能因为还有下一次的“流感”,就不去治疗这一次的“重感冒”了吧?明明知道书写不过关会影响到语文成绩,我们又怎么敢不去重视呢?

其实,要做到书写工整并不难。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这句话对我们就是一个启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动心思。你的字写得横平竖直了吗?你的字左上角与左下角、右上角与右下角在一条线了吗?还没有?那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吧。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你自己写的字你自己都不敢认了,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写得这么好了。

再说作文的问题。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在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问题。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有人把写好作文总结为两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写成记叙文时,很好地解决了“动之以情”的问题,写成议论文时,很好地解决了“晓之以理”的问题,那么你的作文问题也就解决了。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写好议论文的问题,上文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这里重点谈写作记叙文的问题。

写好一篇不足千字的应试记叙文,有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 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作文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考试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 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 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综上所述,如何学好语文呢?从读写入手,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不过如果你问考试技巧,首先要总结字词,当然是随堂总结。还有古文的一系列的总结,也要近早的提前做好。我那时是从高一开始总结的,作文的素材推荐书“鞋里的沙”那种有短而有意义的文章的书来看,并最好记住,考试时才能用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对于学好语文可谓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必出成绩!所以,语文的学习绝对不是一日之功,要在平时多阅读,加强阅读的数量,可以了解书中的大意.四大名著是必读的,再给你推荐几本好书,而且这些书都是可以从网络上看的,如果要收藏恐怕就要买全套的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昆虫记\很多诗次词方面的书籍都要浏览一翻,这样必定能够学好语文!
背诗词是要先了解这首诗的含义以及背景和压韵,也就是平时说的平仄,这样再背起来可谓是省事省力又省劲!
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积累。

语文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故要学好语文就得把它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都是最有生命力最富时代感的。一位外国著名作家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他看见菜单上的菜名起得很有意思,就马上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录起来,却忘记了朋友的存在。其实许多有名的作家都有随身带个本子的习惯。记些什么?可以记下交谈中的连珠妙语,可以记下突发的思维灵感,可以记下独特的事件等。我们不一定要这样做,但起码应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生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良好习惯。

第二个积累的途径是听课和练习。老师的授课是相当关键的,她给予我们的是经过筛选后的精华,并且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要有一定的量。我们要通过听课和一系列同步练习或专题练习,将基础知识和基本阅读及写作技巧牢牢掌握。

第三个积累的途径是看书读报。只要你肯钻进书的海洋游历一番,一段较长时间后,你可能发现曾结结巴巴的你居然能出口成章。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

第四个积累的途径是习作。有时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只有通过自己实践练习,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获得了知识,知识积累的过程才算完成。而习作形式可以是日记、周记、读后感、命题作文、随笔等。

怎样学好语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

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
语文:
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祝学习成功!
语文无非分文几个模块。一是基本的字词用法,发音,语病等小知识点。平时多注意一些,多看看资料就能搞定,毕竟我们是中国人。二就是阅读理解。分为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还包括你所说的诗歌鉴赏与文言文名句填空。这就需要你多下功夫,做不同类型的阅读题,阅读很好的,都是小故事,你要找到其中乐趣,不要把阅读当成痛苦,一般阅读给分都狠开放,题做多了,你也就能发现所有阅读之间的联系了,考的就是你的思维理解与叙述能力。诗歌那就背吧,,,书读十遍其义自见,用于语文再适合不过。不要忙于答题,先把题和文章读熟。诗歌鉴赏无非几个大类型,都是和诗人性格特点有关。所以平时多读读古文,多做做题目。去了解诗人与文章特点。还有就是根据文章的时间推测那个时间的特点,诗人的特点等等。举个例子,是战争时期,那就写的是和平,报国,思想等感情嘛。等你的阅读做读了,你就会发现其中奥妙了。从现在到高考,你每周做三篇阅读,欣赏两篇诗歌,就算你不想去思考,去做。你可以多读几遍文章,看一下问题,然后看答案。思考一下就可以。用不了多少时间。高考时你语文就牛了。还有就是作文了,每周写篇文章,让老师修改修改,不要不好意思。多读多看多写。你的语文,,,,,,,,,,,,,,,,,就会好了
建议你首先可以把课堂上老师讲的书中的古诗词全部理解透彻,因为一般高考还是根据书本来的,此外建议你多看看古诗词鉴赏,书店里有卖,试着揣摩作者是怎么样评论的,适当的可以背一点。
套模板 很简单的
文章标题: 高中写成这样的诗歌,大概如何定位自己的水平和缺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sanwen/108656.html
文章标签:自己的  写成  诗歌  缺陷  定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