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28 16:02:4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2次
《春秋》大义
【概说】
《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典籍,相传由孔子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用于记事的文字极为简练,但内容很丰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简略,常人难以理解,所以后来的一些学者便对书中的记载进行了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关于《春秋》的“传”中,较为有名的是“春秋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其中《春秋左氏传》又称《左传》,影响最大,是儒家重要的经典着作之一。
【故事锦囊】
春秋时期,周王朝虽然名义上统一全国,但在事实上它的统治已接近分崩离析。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心不古。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臣反叛大夫……凡此种种,就好像一场闹剧,你方唱罢我登台,热闹异常。
在这种形势之下,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仁”的学说,试图从道德上根治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病;但是,尽管孔子为之奔波一生,最终也没有得到各国的认可,甚至还把自己弄得身心交瘁、穷困不堪。
回来之后,孔子对于仕途心灰意冷,不再热衷于宣扬自己的主张,而是潜心写了《春秋》一书。
在《春秋》之中,社会各种弊端暴露无遗,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数不胜数。这象征着周文王时期的礼乐制度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人争”的可怕状态。
孔子编《春秋》,既有事实上的依据,又夹杂着个人的爱憎分明。寓说理于叙事之中,体现出一种抑恶扬善的动机。
《春秋》面世之后,一直得到后世士人的重视,研究《春秋》的人越来越多,《春秋》的含义也得到了深化,成为了后世流传的“春秋大义”。
【知识库】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孔子晚年,编完《春秋》后曾说过一番感慨的话:“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大意是,我做的这些事,编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褒贬不一的,但我不论他们如何评价,都会坚持做下去。
知我罪我意思是:不管世人评说,自己都去做了,任由天下人评说之意。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是孔子编写完春秋时说的,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对此有述。
《孟子·滕文公下》原文: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译文:
编写《春秋》,是天子之事,所以孔子说,《春秋》会让一些人知道我,赞誉我,也会让一些人怪罪我。
温总理在任期间在答记者问时曾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记者刚开始以为温总理的意思是说他的所做所为会载入历史,任后人评说。但温总理意思和孔子是一样的,历史总是要由人评说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任何时候都是一种充满辩证思维的历史感的说法。
历史感会让人感到豪迈,历史感会让人感到悲壮,历史感会让人感到谦卑,历史感会让人感到荒诞。将来的人们看今天,应该也类似于今天的人们看古人。
繁华转眼而逝,国运盛衰交替,大业功败垂成,民众冷眼旁观。但是,只要你付出了真诚,付出了努力,历尽了艰辛,备尝了忧患,哪怕再过一千年一万年,也仍然会有人理解你,欣赏你,跟从你,侍奉你如同侍奉一位德高望重的生者。
有苦难言的俗语、歇后语:
1.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茶壶里煮饺子——有嘴道(倒)不出。
自己不被别人理解得名言:
1.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2.孔夫子“笔削春秋”后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