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人生格言 > 文章正文

曾国藩的这句“礼义廉耻,可以律已,不可以绳人。律已则寡过,绳人则寡合。”是什么意思

时间: 2022-01-31 20:01:0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曾国藩的这句“礼义廉耻,可以律已,不可以绳人。律已则寡过,绳人则寡合。”是什么意思

曾国藩为何被世人奉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能被那么多人推崇的第一要素就是他的立场正确,他是一名政治家,他的处事哲学和民生作为,可以说是已经拿到清朝的极致了。

他提出了很多,第一个开展了西方文化的拓展,不但去研究士人读书还研究无产阶级的发展。

他是一个厚积薄发的人,在中老年的成就更为显著,思想提倡和军事政策,被很多人所推崇。可以说他,是睿智卓越的。  

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抄过他很多的经典名录,可以说是很前卫的,甚至很难想象他那样,深深扎根清朝文化的人会讲出那么激进的话。

我就不例举了,真正让我套用最多的是他的家训。

他对子女的苛刻一如既往,戒奢华,勿安逸,培养了很好的家风,这是传承给后人,最大的蒙荫。  

个人到国家到未来,他都打点得很好。哪怕在有一些问题上,必须要做一些取舍,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难得的是,他并不是一个骄才,可能和他大器晚成有关吧。

曾国藩是清朝重臣,据说他有十三种学问流传于后世,但是后来大多佚失了,只留下了《曾国藩家书》《冰鉴》《挺经》等等几本。

曾国藩曾经在消灭太平天国之后,声誉日渐升高。

有次,有个门客来找他,写了一张纸条给他,大意是劝曾国藩推翻清廷,自立为王。曾国藩一见,吓得把纸条直接吃了,连烧都不烧了,直接自己销毁。

后来他就自削兵权,让他的学生李鸿章着手训练淮军,以消除朝廷对他的猜忌。说明曾国藩读书是读透了的,古往今来,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哪一个有好下场的?

抛去个人的生死性命,还有曾家一大家子,六族亲人呢。

如果说当时他要自立为王,可不可以呢?估计也不行,毕竟清朝的基础未坏,天下百姓对清朝还是有感情的。

他的家书里,都是写一些要回乡种菜、种地,要子孙好好读书,女孩子要做活计等等,要知道,皇帝对臣子那都是有耳目的。

曾家的仆人里,就有皇帝安排的耳目,专门汇报他的一举一动的。

曾国藩说过一句话:‍‍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我想他是做到了的。‍‍

曾国藩之所以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就是因为他在做官为人方面都非常的完美。首先在做官方面,曾国藩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每一次升官都特别诚惶诚恐。所以慈禧太后这样疑心特别多一个人,对他十分敬重。因为曾国藩确实谦虚谨慎,慎独慎行。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天都起床特别早。他曾经说过一个家族的没落与否就看的儿孙起床早与晚。他每天早早就起床,忙于政事。在京城当官没回家一次。

他要求自己的子孙,每天早起不能懒。要求自己的儿媳妇,而和其他的家眷都必须每天自己动手织布更衣,亲力亲为。他告诫自己的孩子们一定要对街坊四邻友好相处,因为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也就是说有钱有酒的时候,对远亲特别好,当你家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最先喊的是自己的街坊邻居。所以曾国藩真的特别厉害。

慈溪说曾国藩又能办事,又让人放心。在清朝所有重要官职都被满族旗人占领的情况下,曾国藩手握重兵转战南北,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叛逆之心,反而为了大清江山立下汗马功劳。

道德上可以说没有一丝瑕疵。作为慈溪时代最初的权臣,曾国藩职业能力更是没话说。太平天国横扫中国大地,半个国家的江山被太平天国所控制,曾国藩一不靠政府军队,二不靠政府军饷,凭借自己从家乡拉练起来的湘军团练独自抵挡太平天国的数番进攻,最终又克敌制胜,将太平军扫地出门,才敢谋略亘古未有。

曾国藩慧眼识人,曾国藩后期的清朝重臣无一不是出自曾国藩手下,左宗棠、李鸿章,都是靠在湘军团中的历练才成长起来。可以说曾国藩用一己之力营造了大清朝后一百年的江山伟业。

世界观与方法论,也可以理解为认知与判断!曾国藩在维护阶级立场的同时没有隐晦社会矛盾存在,自己在恪守“诚,不欺”的同时他能看到了儒家文化的存在弱点!推崇曾国藩的人没有说他千古完人的,都赞赏他的千古功业,和个人德行!大部分人都不用千古完人评价他,夜不用千古罪人诋毁他!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这一句应该怎么理解?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曾国藩
德行很高但是作为不足的人是自谦的。财力雄壮但是作为不足的人是粗鄙低下的。
其实-“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这一句并不是出自曾国藩的原创。
其最早出自宋代林逋的《省心录》意思是:品德很高尚,还认为不足的人是谦虚;而财富很多,还觉得不足的人,是贪鄙。这里的“为”当“认为”讲。

翻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人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翻译:

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了;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

原文:

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人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白话译文:

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了;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

此文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省心录》是老人言丛书之一。老人言丛书收录北宋隐士林逋的《省心录》、明代学者屠隆的《娑罗馆清言》以及清代学者张潮的《幽梦影》等修身名著。体例上采取在每部作品前加题解、原文分段注释并作今译的形式。注释力求准确,今译文字尽可能做到晓畅传神。

书中的这些金玉良好比陈年佳酿,历久弥新,相信能为今天的人们在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所谓“老人言”,一是因为这些格言体作品的作者多为饱经世事沧桑之人,既有搏击宦海的名臣贤相,也有遗世独立的高人隐士;

既有学富五车、年高德劭的才学究,又有命运多舛、穷愁潦倒的老幕客。二是因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格言警句无不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

作者简介: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同,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既老,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天圣六年(1028)卒,年六十一,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意译: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过错就会很少了;以宽容自己的标准来宽容别人,那么交往的人就很全面了。
唐·林逋《省心录》 用责求别人的态度责求自己,过失就会减少;用宽恕自己的心理宽恕别人,友谊就会保全。
不错的话,记住了。
二楼说的不错
文章标题: 曾国藩的这句“礼义廉耻,可以律已,不可以绳人。律已则寡过,绳人则寡合。”是什么意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renshenggeyan/132549.html
文章标签:礼义廉耻  不可以  这句  人则  曾国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