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05-29 01:34:28 | 作者:秩名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0次
1
去年,几个投资机构的老板,跟我聊天时,说了这么件事。
有个出身农家的年轻人,读书时特别拼,拼命的程度,让同学们都害怕。
他从来也不玩,只闷头读书,经常一个多月不洗澡。后来他自己搞项目攻关,一个多月足不出户,身上都生出霉味。功夫不负苦心人,最后他研究出来个非常奇特的产品。
这个产品,铁定是有庞大市场需求的。它就是枚手机,但可以用来控制所有的家电,电灯、电视、空调、微波炉和烤箱什么的。
研发成功,他洗澡刮胡子,带着试制品出来融资。
投资公司见到这款产品,非常感兴趣。于是双方晤谈,谈着谈着,投资者兴趣就淡了,脱口冒出来句:哎,我们这儿缺个产品经理,你来干如何?
……啥?年轻人愤怒了。他是出来开宗立派开山创业的。可这些资本家居然想让他打工,这事……根本没法儿谈。
这个年轻人,把他们几家投资机构都找了。每家投资机构的反应,完全一样:见到产品,先是眼前一亮,聊着聊着,就没了兴趣,最后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哎,我们这儿缺个产品经理,要不你来试试……
最终,这个年轻人,拿着他的产品,于十字街头茫然四顾。
他付出那么多,何止掉肉脱皮,几近抽筋剥皮。
为什么还得不到认可?
2
有些流行的观念,日久入人心,几被视为绝对真理。
诸如:从底层逆袭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脱层皮,或者掉身肉的……
此类观念,已经到了确信不疑的程度——但实际上,这个观念未必就板上钉钉。实际上,底层逆袭,至少有四种情形:
——第一种:底层逆袭,掉肉脱皮者。
——第二种:没掉肉也没脱皮,照样逆袭成功。
——第三种,肉掉了,皮脱了,也未能逆袭成功者。
——第四种,没掉肉也没脱皮,也未逆袭成功。
第四种我们不说——实际上,这碗鸡汤就是灌给第四种人的。
但现实中,第二种人,不掉肉不脱皮逆袭成功者,远多于掉肉脱皮逆袭者。而第三种人,掉肉脱皮逆袭失败者,同样也多于第一种。
掉肉脱皮逆袭成功者,不过是个小概率事件。商场之上,最多的是不掉肉不脱皮,一帆风顺逆袭成功者。
——这是因为,任何时代,如鱼得水者必然是适应者。如果你恰好是这类人,当然没理由非要掉肉脱皮。就好比蓝球场上,你是姚明,到时候大家自然推你出来了。如果你不是,纵然是掉肉脱皮,也照样是一败涂地。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学习到商业市场的法则规律,甚至是反商业主义者。这类人进入社会,当然无法融入。掉肉脱皮只是让他们转型——转型成功,就获得商业社会的接纳。转型失败,就除名江湖,不为人所知了。
3
除非你知道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否则你的努力不会奏效。
不对路子的努力,越勤奋,可能距目标越远。
以前,大科学家李约瑟,来中国溜弯。他参观了一家染料厂,还没进门,就听见里边叮当叮当响。
进来看,就见染料工人站在巨大的铁锅前,手执铁棍,咬牙瞪眼,发狠用力搅拌。搅拌的力气极大,铁棍撞击锅底,发出叮咣叮咣的动静。
为啥要用这么大力呀?李约瑟看得纳闷,就问。
是这样子的,染坊工人解释:这个制造染料呢,一定要用大力,一定要用铁棍重重的撞击锅底,撞得越狠,声音越响,染料的质量就越好。
这个……李约瑟诧异的问:这怪招,是谁教给你们的呀?
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工人回答。
老祖宗?李约瑟问:你们的老祖宗,有没有告诉你们,为什么制造染料时,要用大力拿铁棍撞击锅底?为什么呀?
工人乐了:咱哪知道这个?老祖宗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干呗。
哦,李约瑟说:你们呀,动动脑子,问一句为什么,会死吗?我来告诉你们吧,要制造出好染料,根本不需要你们那么卖力死拼,只要往大锅里放些铁屑,染料的质量,保证比以前更好。
真的吗……工人们不信,实验了一下,找口没用力搅拌过的大锅,往里边撒点铁屑,等染料成品出来,果然质量比以前的更好。
怎么会酱紫?工人们惊呆了。
李约瑟冷笑道:只知道掉肉脱皮的死拼,却丝毫不动脑子,你能拼出个名堂来才怪。你们之所以用铁棍撞击锅底,就是要把锅底撞击出铁屑来。你们染料,也正如你们的人生,需要的不是卖死力,而是脑子!
——这件事,时间很久远了。
但许多人,仍然没学会动脑子。
4
那些掉肉脱皮逆袭成功者,只是因为肉掉对了,皮脱对了,成为了最适应商业社会的人,所以他们成功了。
而那些掉肉脱皮,却逆袭失败者,他们就如同古旧染坊的工人们,只知道一味的死拼卖力,但为什么这样做,该掉哪块肉?该脱哪层皮?他们的脑子是一片懵懂。所以他们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动动脑子吧,才会避免愚蠢的勤奋,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5
哪些人天然适宜商业社会,哪些人融入就比较难呢?
先说商业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一个字儿——卖!
有些人一看到这个卖字,就特别的反感——这些人肯定不是适宜商业社会的人——那我们换个委婉的说法:交换!
商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交换。
商业社会是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对别人来说必须要有价值,有价值才能够遇到买主儿,才能够换回你需要的生存资源。
人类社会用来交换的产品,有这么五个层次:
第一层,是身体,这是成本最低的,所以最受公众排斥。但你会发现,公众一边排斥他人的身体交换,一边对颜值趋之若鹜,你想明白这种矛盾的现实,就了解了人心人性。
第二层,是体力交换,这个产品是人人都有的,所以价格很难上来。除非整个社会富裕了,人值钱了,这个产品才水涨船高。
第三层,是实用型产品,诸如农产品、电子产品、金融产品等,这些产品是社会化生产的成果,只有组织者才能够获利,打工者是无利可图的。
第四层,平台产品,就是用来生产具体产品的组织结构,这个难度更高。
第五层:智慧型产品,虽然现在有文化产业,甚至还有智慧产业,但真正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少之又少。
——你会发现,身体交易不被公众允许,体力又卖不了几个钱,余者都是高精尖,距离公众明显有点远——人类创造了商业社会,但只有极少数人,才适合这个世界。
那么,有没有一个世界,能让绝大多数人都安之若饴呢?
答案是——木有!
6
维系人类这个群体的,只有三个纽带,暴力、财富与智慧。暴力社会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获益,财富社会则会让相当数量的人获益,甚至能让所有人受益。至于智慧社会,在人类进入下一个进化环节之前,这个事甭指望。
这就是说,以交换为特征的商业社会,是人类最不坏的选择。
——最不坏的意思是说,商业社会并不是好社会,太多人无法适应,在这个社会里充满痛苦。但不选择这个,就只能得到一个更坏的暴力社会。
两坏相权,只能挑个最不悲惨的。
重复一遍,商业社会并不是个好社会,但如果你拒绝它,就只能得到更恐怖的暴力世界。
7
只有具备商业潜质的人,才能适应商业社会。
只要你具备商业潜质,不管在哪一层,铁定是层层上升。你不需要掉肉脱皮,商业社会如水,具备商业潜质的人,是木块,天然就浮在水面上。
那些经过打拼,掉肉脱皮获得成功者,他们本来不具有商业潜质,但在打拼之中改变了自己,终于具备了商业潜质。
更多的人,打也打了,拼也拼了,肉也掉了,皮也脱了,可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折腾到最后,仍然是铁板一块积习不变,所以他们拼到最后,是鸡飞蛋打鱼死网破。
8
你必须成为一个商业交换者。
能够在商业社会如鱼得水的,莫不是交换者。他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用来交换,知道交换的价码,懂得交换的心理,擅于交换模式的谈判。只有具备这个能力的人,才有资格称为交换者。
你如果觉得,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那你就错了!
人类的天性,是极端厌恶交换的。
9
麻省里工学院教授丹·艾瑞里,曾做过一个实验。
课堂上,他拿来一大叠信封,说:同学们,你们所有的人,都将得到一只信封,有的信封,是空的。有的信封呢,里边有张球赛门票。
有人将得到门票,有人毛也捞不到一根,就看你们每个人的手气了。
然后他随机分发信封,果然,有的学生拿到空信封,有的则得到了张球赛门票。
然后艾瑞里说:现在,你们这些有门票的同学,把门票出售给没有门票的同学。你希望卖多少钱?把价格写在纸上。买门票的同学,你希望多少钱买?也把价格写下来,然后交上来……
交上来之后,艾瑞里计算了一下:
卖门票的同学,平均售价是每张2400美元。
买门票的同学,平均买价是每张170美元。
170比2400,这就交易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价格差距。
10
艾瑞里的交易实验,堪称人类社会的缩影。
买卖双方心理差距太大,根本没有交易的可能。只有交易者,才能够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交易。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那个创业的年轻人,他苦研技术,但对于商业社会的规律,一无所知。
他不知道,在商业社会里,产品是没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是人。
只有交易者,才能够获得这个社会的认可。才能够把泥土卖出黄金价,才能把黄金以泥土价买进来,才能够获利。
在你完成自我转型之前,无论掉多少吨肉,扒多少层皮,也卖不掉自己——反之,一旦你完成这个转换,就会于瞬间融入到社会化大生产之中,捞到盆满钵满,吃到肚皮肥圆。
11
艾瑞里的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商业社会的适应者,必然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不迷信暴力,他们知道人类的天性喜欢囤积,交易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心理鸿沟。但这只是人性,而非谁剥夺你或侵害你。你要做的是弥补双方心理落差,而非终止谈判。
第二,不拘泥固执,在排斥商业法则的非交易者心中,卖就意味着莫名的屈辱,他会给自己定下许多规则原则,为交易设置障碍。而在商业者看来,交易就是交易,人为设置障碍,纯粹是找抽。
第三个,遇事不绝对肯定——交易者知道,迷个世界是不确定的,人心更不确定。而在排斥商业者的眼里,这世界固化不变。后者的心里,充斥着一大堆的应该,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偏偏不理会现实。
第四个,从不自以为是,交易者见多了人类的蠢,也见多了人类的聪明智慧。从不敢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而不适应商业社会的人,却多半坚信自己的主张。为点鸡毛蒜皮,动辙誓死捍卫。
第五个,从不主观臆测。交易者知道,人心起伏不定,博弈永不终止,每当你接受一个固化的现状,下一步必然是全局翻盘。所以他们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而是以一种空明的心态,应对人生。
12
传统文化中,商人都是一脸油滑的奸笑。这个形象真的很逼真。成功的商业者,始终在做一件事:以微笑为掩护,摸你的底价。而愤世疾俗者,总是板着一张后娘脸,好象全世界都欠了他。只是因为这类人的心中,从来就容不下别人。
知道这个道理,愿意转型成为商业交易者,你就不需要掉肉脱皮。不接受这个社会的规律,别说掉肉脱皮,就是扒皮抽筋,也无改于这个世界之分毫。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