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励志文章 > 文章正文

突然想到一个哲学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的试卷大部分的选择题是只有ABCD,而真正进入社会后,却没得选

时间: 2022-08-22 16:00:5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突然想到一个哲学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的试卷大部分的选择题是只有ABCD,而真正进入社会后,却没得选

哲学多项选择题Ⅱ

都是多项选择题,有标准答案,大家做完后就公布答案了,主要希望大家说明答题的理由!rnrn①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rnA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rn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rn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rnD人的存在方式rnrn②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在物质观上的区别是()rnA是否认为意识是物质所派生的rnB把物质局限于自然界还是也包括人类社会rnC是否承认物质的客观性rnD把物质理解为某种物质结构及其属性还是理解为客观实在性rnrn③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rn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rn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rn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rnD人自己的特殊的存在方式——劳动 实现的rnrn④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rn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rn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rn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rn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rnrn⑤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rn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rn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rn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rn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rnrn⑥人的大脑是()rnA思维的机能rnB意识的物质器官rnC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rn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rnrn⑦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rn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rn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 会的产物rn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rn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rnrn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rn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rn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rn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rn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rnrn⑨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第二自然”,关于二者关系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rnA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rnrnB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新形态rnrn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rnrn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第一题为ad,排除法b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感性是意识的范畴,而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行为。排除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就更不对了,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跟马克思不沾边。因为是多选就选ad。
第二题:选bd,排除法。a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是物质派生的。c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的客观性。这两个不是区别。同样道理因为多选bd正确。
第三题:选bd,这个题我也有点蒙。凭直觉了。我不明白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什么意思。同时我认为人不能对自然界有依赖,应该是改造。所以a被我枪毙了。
第四题:bc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记住这句话,以后类似的题都是小case。
第五题:ac,这两个是对的,没问题,b呢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个就不对了应该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我不是很确定。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我感觉他们离不开物质。
第六题:bc,这个题简单,人的大脑都是物质的。
第七题,abcd,这个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第八题abcd,纯概念。
第九题:bd。a肯定错了,把自然说成意识,c认为第一第二自然都是原子、分子空间排列形成的,这是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观点。他没有看到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没有意识到社会存在的多样性。
我这些答案也是仅供参考,麻烦您把真正的答案发过来,一起讨论。
我打了这么多字,也够辛苦的您就采纳了吧,对的您采纳,不对的您批评。
1 ABD C是客观唯心主义,“绝对精神”
2 BD AC是二者共性,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唯心史观是马克思的发现。还有就是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但对物质的理解又不同。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物体外在形态,形而上学唯物则认为物质就是原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 ABCD 统一表现在人的活动中,在实践中,人既改造了自然,又丰富了自身。即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
4 ABCD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5 AB C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本题无关。时间和空间本身就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6 B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7 ABCD 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意识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
8 ABCD 纯概念不解释
9 BD 依据题意,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既然如此,A属于不选之列,因为第二自然也是物质世界,是人类实践改造的产物,所以看作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是不对的,看作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也是不对的。选项C仅把第二自然看作是原子分子的排列,而没有看到二者之间的区别,所以也是不对的,只有选项BD正确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之。
同意推介的答案
推荐答案貌似正确。
1、ABD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
“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物,不选
2、BD
AC是唯物主义共有的特点,是唯物主义成其为唯物主义之所在,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区别所在
3、
CD 二者统一是通过实践(劳动或对象性活动)实现的
4、BCD
5、ABD
6、BC
7、ABCD
8、ABCD
9、BCD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考试单选题,有10道题每题2分,有abcd四个答案,每题只对应一个答案?

如果按abcd顺序的选题,请问至少答对一题的概率是多少?2题呢?
靠盲选碰运气,是难以过关的。

关于真理的一个问题

多选题,请说明选择理由,谢谢!rn3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rn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rn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rn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rn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BD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错,真理存在绝对因素,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不知道,感觉就是错的

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对,题干是某名人原话(列宁?)的前半句,后半句就是D
3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上述三项应该选,即使是真理也没有完全和绝对的对,它只能在相对条件下和特定的范围内才能适用,认识过程中如果人的认识符合物质的本来属性那么就是真理,如果认识过程中人的认识不符合物质的原本属性那么就是谬论
因此选ABC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感觉,实践证明,我哲学多选题的感觉70%正确
ABCD ABC楼上解释得很明白

我解释下为什么要选D

比如说 有一只粉笔 A证明其非粉笔

A说 爱因斯坦是男的 所以这不是粉笔

这就是D 正确和错误只在一定的局限中才有意义

牛顿的3大定律也一样 问问你们的物理老师就知道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D.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关于马哲的几个选择题(单、多项选择)不明白怎么选择~谢谢

因为最近不能去听课,只有在家看书了。。。碰到些问题,很是麻烦。。。所以麻烦懂的朋友不忙给讲讲,谢谢rnrnrnrn1:“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rnrnA:唯物辩证法观点rnB:现对主义诡辩论观点rnC:形而上学观点rn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rnrn这句话什么意思?是不是就是说,金子要磨光了,磨亮了才好,人要不断变化发展?rn答案是Arnrnrnrnrn2: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rnrnA: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rnB: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rnC: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rnD:。。。。。。。。rnrn问:直接同一是什么意思?rn书上有两句,关于量变,质变的,说,事物的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rnrn答案是C。rnrnrnrn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见微知著,防徽杜渐”?rn题目是这样,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徽杜渐”,因为rnrn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rnB:。。。。。rnrn答案就是A,但是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rnrnrnrnrnrnrn下面几个是多选………………………………………………………………………………rnrn4:古语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祸福相因”这两句话住处祸与福这一对矛盾的双方是:rnrnA:相互排斥的rnB:相互包含的rnC:相互依存的rnD:相互转换的rnE:相互贯通的rnrn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本看不懂,呵呵。。rnrn答案是BCDErnrnrn5:下列说法中包含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rnrnA:真理和谬论相比较而存在rn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没有内容rn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rn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rnE:沸沸扬扬,莫若去薪rnrn答案是abcd,同一就是相联系得,相互依靠意思吧。问下C是什么意思?E得后句是什么意思?rnrnrnrn6:rn大多是这类话不明白。。干脆直接问下这几句话什么意思好了。麻烦给讲讲,我看不懂。。。rnrn(1)月晕而凤,础润而雨rn(2)千里之提,溃于蚁穴rn(3)物极必反,相反相成rn(4)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rn(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rnrnrnrnrn7: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rnrnA: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rn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rnC: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rnD: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rnE:同学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rnrn答案abcdern这题应该如何判断?所有都是么?abe我能理解。是不是就看只要有相互之间有斗争有不同意见的都算斗争性?rnrnrnrn8:两句话不明白为什么体现与没体现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rn1:天下无难事,只怕有新人。答案是没有体现,可是我觉得。。如果这个条件成立。。可能这个人会做出什么大事rnrn业来。不是就发达了。。。达到质变的道理了么?rnrn2:水滴石穿,绳锯断木,这句话体现了这个道理。。可是我怎么觉得它没体现呢,水滴到石头上,最后打穿了,石rnrn头还是石头啊。。水还是水啊。那个事物发生了质变的过程呢?rnrnrnrn9: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表现有rnrn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rn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rn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rnD:整体决定部分,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rnE: 国体决定政体,整体对国体有反作用rnrn答案abe,为什么cd不选择,似乎说的也对,一个作用与一个,另一个反作用与一个。rncd的话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观点?
1、“金要足赤,人要完人”是所谓金之足赤,也不过是99.9999999%之四舍五入为100%,所以同理:完人自然也是可以忽略那么点瑕疵的!
2、哲学中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世界的统一性:讲世界的共性和本源,划分一元论,二元论的标准.
3.直接同一性:讲质和事物具有统一性,加了直接以后,就是相同的意思,生产和消费具有同一性.
4.矛盾的同一性:有差别的统一,只有加了直接的同一性才是完全相同.
5.X和Y的统一性:这个太多了,这里就是密不可分的意思,如解放生产加和发展生产加具有统一性.
几个等价的说法:
1.意识=精神=观念
2.认识是意识的一部分,思维是认识过程中的理性活动.
3.社会观念结构=社会意识形态.
4.社会意识=意识
5.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分两种,一种是社会意识形态,一种是非社会意识形态.
3、量变质变规律反映了统一体形态变化的客观规律。我们知道,量和质分别属于两个层次的认识。质作为规定性,它隐藏在内部,具有间接性。作为存在,则具有直接性。由此看来,质本身具有两个层次,它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量作为存在形式,它表现在外部,具有直观性。

由于质本身具有两个层次:直接性和间接性,因此,质变也依照直接性和间接性分为两个层次。直接性的质变表现为从存在转化为非存在,间接性的质变表现为从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存在形式。

从本质上讲,量变和质变分别把握了同一个变化过程内部的两个方面,其中量变反映了变化过程的特点,质变反映了变化的结果。可见,量变质变反映了变化具有的两种属性:量变的特点由变化过程决定,变化过程的特点是具有连续性,渐进式的变化。质变的特点由变化结果决定。变化结果的特点是间断性,飞跃式的变化。

本质上的一个过程是从存在到非存在的变化,现象上的一个过程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只要将变化局限在一个变化过程内部,那么,无论是本质上的一个过程还是现象上的一个过程,它的变化特点都反映出从量变开始,到质变结束,量变引起质变。

然而,在哲学上本质的表现形式通常分为两种:与本质同一,与本质对立。前者表明,本质和现象都是一个过程的反映,后者表明本质是一个过程,现象表现却是两个过程或多个过程。这是从存在到非存在的一个过程内部,存在形式上质变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把本质的直接表现形式称作简单事物具有的变化过程,将本质的间接表现形式称作复杂事物具有的变化过程。这样一来,量变质变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事物的变化特点,它不存在形式上的质变,或者说形式上的质变与量变过程合二而一。一种是复杂事物的变化特点,它存在形式上的质变,或者说形式上的质变与量变过程一分为二。
4、“祸兮福所依 福兮祸所伏”,意思是,灾祸是幸福的根源;幸福又埋伏着灾祸的种子。
5、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解释: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题。
6、拼音yuè yūn ér fēng,chǔ rùn ér yǔ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来源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示例燥湿为天地自然之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以此测于几先者,固古今一致也。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
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 事不慎将酿成大祸。语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A
那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里说的物质是指不可以再分的原子(其实原子是可分的)。
2.对
3.是诡辩不错。
但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分析,正是割断了二者的联系。
白马(特殊性)是寓于马(普遍性)之中的。
4.当然是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辩证法的诸范畴之间有密切联系,所以你会误以为是因果关系。
5.只能是A
B.这种说法本身就抹杀了新旧事物的根本区别了。
6.C是知与行的关系,属于认识论。
D根本不反映内容与形式。
7.相反相成就是说负负得正。
一样的意思,说君子要注意其微小的过失。
富不过三代(富而骄奢----
穷)
防微杜渐:微者小也。渐者慢也。
就是要防止微小的毛病(缺点)发展成大患;要防范小错误慢慢演变成大错误。
1.7.93题怎么理解呢?

如果有10道选择题 每道题目分为ABCD 4种可能只有一个选择是对的问题是要全答错和全答对概率都是多少?

全答对概率=1/(4^10)=0.000000953。
全答错概率=(3^10)/(4^10)=0.0563。
(前提是每道题都不会、每个选项都不懂排除,都是瞎蒙的情况。)
全答对概率:4的十次方分之1
全答错概率:5.63%
楼上那位老兄的答案有点离谱吧???
132221992答题
来自 数学好玩团
望采纳!!!
全对:(1/4)的十次方
全错:(3/4)的十次方 即0.0563135147
文章标题: 突然想到一个哲学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的试卷大部分的选择题是只有ABCD,而真正进入社会后,却没得选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lizhiwenzhang/148056.html

[突然想到一个哲学的问题,为什么学校的试卷大部分的选择题是只有ABCD,而真正进入社会后,却没得选]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