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哪些类似于百度百科的百科平台呢
国外类似百度百科的平台,较为出名的有:维基百科、大英百科、Microsoft Encarta、网络百科Knol。
1、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这是一部用多种语言编写的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一字取自于本网站核心技术“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混成词“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并接受捐赠。
2、大英百科全书公司1994年推出了Britannica Online (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是因特网上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世界各地的用户都可通过网络查询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全文。大英百科全书公司以其强大的内容编辑实力及数据库检索技术,成为全球工具书领域的领航者。目前,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已被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中、小学、图书馆及政府机构等普遍应用于教学和研究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电子参考工具之一。
3、微软百科全书(Microsoft Encarta)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每年更新的知识系列产品的名称。产品包括 Encarta参考大全2001、Encarta法语学习、Encarta西班牙语学习、Encarta百科全书2001和豪华版2001、 Encarta交互式世界地图2001、Encarta世界英语词典2001等。微软在2009年关闭了他们的数字多媒体百科全书Encarta业务。
4、Knol代表a unit of knowledge(知识单元)。Knol在2008.7.23日已正式上线,无需邀请注册。Google希望通过Knol鼓励在某方面有特长的人写出相关的权威文章,这些文章将被保存在Google的服务器里。Google会重点突出文章的作者,并且会为他们提供易用的写作、编辑等工具。包括文章的储存空间在内,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参与测试的人要做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写出尽可能好的文章来。不过和维基百科不同的是,Google公司计划在每一个词条旁显示出作者的真实资料。文章的所有控制权将在作者手里。Google于2021年11月最后一周宣布即将关闭Knol。
维基百科: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自由内容、公开编辑且多语言的网络百科全书协作项目,通过Wiki技术使得包括您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简单地使用网页浏览器修改其中的内容。维基百科一字取自于本网站核心技术“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混成词“Wikipedia”,当前维基百科是由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
国外百科平台如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这是一部用多种语言编写的网络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一词取自于该网站核心技术“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混成词“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并接受捐赠。
2021年5月19日中文维基百科被关键字屏蔽和DNS污染 ,而其他语言的维基百科暂未受到影响,可以正常访问。
这个还真不知道还有哪些,您说多补充几个再介绍一下,麻烦您给我普及一下,详细一点,好让我见识见识
维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另外微软也出过网络百科全书Microsoft Encarta,GOOGLE也有网络百科Knol,但这两者基本上已经被放弃了。
维基百科(Wikipedia),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这是一部用多种语言编写的网络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一词取自于该网站核心技术“Wiki”以及具有百科全书之意的“encyclopedia”共同创造出来的新混成词“Wikipedia”,维基百科是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并接受捐赠。
去google搜搜吧
世界上最怪的人是那啊?
是那个你最不能理解的人。
是那个人们最不能理解的人。
是那些你最不能理解的人。
是那些人们最不能理解的人。
因此
是那个你最没有资格评价的人。
是那个人们最没有资格评价的人。
是那些你最没有资格评价的人。
是那些人们最没有资格评价的人。
世界上没有怪人,只有不理解。
世界上没有怪物,只有无知。
你听说过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吗?
诺顿一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诺顿一世陛下”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诺顿一世陛下”
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 (Joshua Abraham Norton)(1811年1月17日-1880年1月8日),又称“诺顿一世陛下”,美国旧金山荣誉市民,1859年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尽管他无职无权,也只有一些拿他开心的人承认他的“权威”,但是他还是在旧金山受到了优待,他发行的“货币”在他常光顾的店铺被接受。他曾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写信,而且在其逝世时,当地媒体和民众对他尊称“皇帝陛下”。
虽然他一般被认为精神不正常,甚至疯狂,但在19世纪中期,旧金山的居民们很以他的存在、他的幽默、和他的行为为乐。他最声名远播的行为是下令用武力解散美国国会,并且屡次下旨要求修造横跨旧金山湾的大桥。据说马克·吐温的其中一本著作《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中的国王角色是以诺顿一世为原型的。甚至有一些新宗教团体视他为圣人。
目录
[隐藏]
* 1 早期的生活
* 2 自封皇帝
* 3 旨令
* 4 “皇帝”的生活
* 5 驾崩
* 6 最近发展
* 7 合法和争论
* 8 诺顿一世对公众的影响
o 8.1 食物
o 8.2 网络
o 8.3 文学
o 8.4 音乐
o 8.5 宗教
o 8.6 软件
o 8.7 电视
* 9 参考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早期的生活
诺顿一世在英国出生,但日期和出生地纪录有多个版本。旧金山纪事报的诺顿一世讣文中表示:“根据最可靠的资讯来源”,即援引他棺材上的银盘刻印,认为他是“年约65岁。”所以推出1814年为他的出生年。其他非主要来源则指他于1819年2月14日在伦敦出生。
根据1820年移民纪录表明,他两岁时他的父母由英国移居到南非。南洲家谱学会表示他的父亲是约翰·诺顿(卒于1848年8月) ,而他的母亲是萨拉·诺丹。萨拉是亚伯拉罕·诺丹的女儿,也是一位成功的犹太客商本杰明·诺丹的甥女。本杰明曾经常起诉家庭成员,这让人觉得他不太正常。这说法和罗拔·高云(1923年)声称“那个皇帝诺顿一世拥有希伯来(犹太)血统。”相吻合。
1849年,诺顿从他父亲接受了四万美元(可能他继承父亲的遗产)后,从南非移居了到旧金山。据罗拔·高云在1923年所说,在1853年以前,诺顿的财富积累了到二十五万美元。他最初的商业成功来自于房地产投资。后来,由于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以至于禁止出口大米,米价在旧金山由每磅4美元狂飙到每磅36美元(即一公斤9美元升到一公斤79美元)。他听说有一艘从秘鲁来的船上载有20万磅(100吨)米后就把它全部买下,希望哄抬米市。不幸的是,之后一船接着一船的大米自秘鲁运抵旧金山,米价大幅回落。结果他和他的财政伙伴在1853年和1857年兴起诉讼。虽然诺顿在低级法院获得一次胜利,但他最终在最高法院败诉。1858年,诺顿宣布了破产。他接著离开了城市几年,返回之后很快向市公告局宣布了他的皇帝称号。
没有任何文件表明诺顿在破产之前个性或行为有何异常,因此不知他的怪癖是否心理问题,或是由于1850年代的中国大米事件刺激所至。在他突然的损失财富之后,诺顿似乎变得有些(没有被适当的诊断过)“奇怪”,开始想像自己是伟大的人物,但很可能所有他的声明和行为都是对于贫穷的压力而产生的富于创意的反应。
[编辑]
自封皇帝
由于对联邦和加州政府的政治结构的不完善而越来越不满,诺顿决定亲自解决。于是诺顿在1859年9月17日给当地各种各样的报纸写信,在信件中概略地自称“美利坚合众国皇帝”:
“根据大多数的美利坚合众国公民的请求,我约书亚·诺顿,从前居住在亚高那海湾的好望角,最近九年零十个月居位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宣布和自封为美利坚合众国皇帝。”
他偶尔会增加“墨西哥摄政王”这个封号。从此他开始了史无前例,异想天开,和对整个美国历史几乎无关紧要的21年的“统治”。
[编辑]
旨令
为符合他自封皇帝的角色,诺顿一世发布了许多旨令。他自视拥有足够的权利,所以不再须要立法机关。在1859年10月12日,他下旨宣布正式“解散”美国国会。他并且认为:
“……欺骗和腐败充斥,阻碍公众公正和适当的言论;由暴民、党派、黑帮和政治派系影响政治造成的对法律的公开侵害时有发生;公民人身和财产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所以,皇帝命令“各个利益集团”在1860年2月会集在旧金山的帕斯音乐厅“补救被大家抱怨的罪恶”。
1860年1月,在另一个“旨令”中, 皇帝诺顿一世召唤军队废除国会的当选议员:
“鉴于,华盛顿市有一群人自称国会议员,这违反了10月12日发表宣布国会被废除的皇家法令;
鉴于,我们有必要严密地遵照帝国的旨令;
现在,因此我们命令和指示军队的最高司令官,陆军少将史考特(云瑟·史考特),收到我们的旨令后,立刻以适当的力量清洗国会大厅。”
诺顿一世的“命令”当然对军队起不了任何作用,国会同样依然照常运作。1860年诺顿一世进一步发布“旨令”声称解散共和国和禁止所有国会的议员集会。这个指令像所有诺顿一世的旨令一样,华盛顿政府和国内大多数人对此都不屑一顾。诺顿一世在他的整个“统治”期间从未放弃反对美国当选领导者的斗争。但最终看起来诺顿一世像是有些遗憾地接受国会继续没有他的允许仍会存在的事实。
他企图推翻美国当选政府的行动被挫败后,诺顿一世把他的注意力和宣旨转移到其它政治和社会事物。例如。在1869年8月12日,“为希望缓和我们的领土中党与党的冲突”他“废除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美国内战之时,诺顿一世曾去信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南方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要求他们到旧金山作停战谈判,但两人皆没有理会他)。还有一次,1872年他针对对他的第二故乡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有人称呼不敬而宣布一项特别严厉的法令:
“任何人在本警告之后,依然说出这个没有任何语言学或其他根据的恶心的词“弗里斯科”(“Frisco”,圣弗朗西斯科的一种简称),将被视为有罪和犯上,并须支付二十五美元入皇家财库作为惩罚。”
如果对这一连串“皇家法令”进行分析,我们很有理由怀疑这位美国的唯一的君主的精神状态。然而,我们不可能精确地诊断诺顿一世的心理,因为关于他的行为的所有纪录都是些奇闻逸事。可能他视自己为“大人物”的错觉也许源自和这种症状有关连的精神分裂症。但是还是有可能,他不过是患有其它类型的轻微精神病,甚至他是神志正常的。
虽然他的心理情况的确异于常人,但无可否认,诺顿一世在一些场合中却非常有远见,并且在一定数量的“皇家旨令”中显灵了深刻智慧。在他的许多旨令之中是要组成国际联盟,并且明令禁止任何一种宗教派别之间的纷争或冲突。皇帝并且下旨要求建造连接奥克兰和旧金山的吊桥,他的后来旨令由于政府当局没有立即奉旨执行而日益愤怒:
“鉴于,我们发布了旨令,下令旧金山和奥克兰的公民筹资,勘测从奥克兰通过山羊岛建造为一座吊桥,或者修一条隧道,并决定哪个方案更可行;但是这些公民至今依然忽略注意我们的旨令,为了维护当局权威;因此,我们特此命令,如果他们坚持忽略我们的旨令,将命令军队拘捕城市之父委员会的委员。
在旧金山以吾帝之手盖上玺印,于1872年9月第17天。”
和大多数旨令不同,这个旨令最终被执行了。1933年至1936年年间,横跨旧金山湾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又称海湾大桥)建成。1969年至1972年年间,湾区捷运(旧金山地下铁)的连接旧金山和奥克兰的湾下隧道被打通了。
[编辑]
“皇帝”的生活
皇帝诺顿一世经常在旧金山街道漫步,穿著一身蓝色军服,和失去光泽的镀金肩章。
放大
皇帝诺顿一世经常在旧金山街道漫步,穿著一身蓝色军服,和失去光泽的镀金肩章。
诺顿一世每日的活动有相当好的纪录。他每天穿著一件精心制作的蓝色军服,和失去光泽的镀金肩章(是由美国旧金山要塞的陆军岗位官员给他),戴着孔雀羽毛和玫瑰华饰装饰的海狸帽子,检视他的“统治地区”(旧金山街道)。他频繁地用文明杖或伞来摆姿势增强帝皇形象。在他的检视期间,诺顿一世会审查路边和缆车,公共资产的修理状态,警察出现的情况,而且如果他的臣民需要他会帮助。他常常会对附近的人们就各种题目发表长篇哲学演说。
他在一次“皇家巡视”中,进行了他最著名的行动之一。在1860年代和1870年代期间,旧金山贫民区发生了多起“反华人游行”事件,有几次甚至引发有伤亡的暴动。在其中一次事件中,诺顿一世站在冲突中的暴徒和华人之间,并且低下头开始背诵主祷文。暴徒因此感到羞愧而离开。
显然诺顿一世得到旧金山的市民爱戴和尊敬。虽然身无分文,但他是旧金山几家最好的餐馆的常客,这些东主于是在餐馆门口挂上黄铜匾,宣称:“美利坚合众国皇帝诺顿一世指定餐馆。”由于这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因此诺顿一世没有批评过。从任何一个角度看,“皇家认可”对企业而言百利而无一害。旧金山的剧院和音乐厅等等都会预留位子给诺顿一世和他两只混种狗,Lazarus和Bummer。(顺带一提,1863年,Lazarus被旧金山消防队的车辗过死亡,公众哀悼它。1865年,第二只狗Bummer病死,马克·吐温非常感动以至于为皇家犬写墓志铭,说它:“得享天年、荣誉、疾病、和跳蚤。”)
1867年,爆发了一件丑闻:一名叫亚们得·巴比尔的警察(不知是不是新来的)拘捕了诺顿一世,要把他强行送去治疗精神错乱。这次事件导致旧金山市民的公愤,报纸社论猛烈批评警方。结果警察局长帕特里克·高理迅速代表警察向诺顿一世正式道歉平息了此事。而精神治疗委员观察过皇帝后表示:“他没有手染鲜血;没抢夺过别人的财富;而且没有横征重税危害国家;这比和他同样的别人要强。”。诺顿一世宽宏大量,授予那犯了谋反罪的迷失年轻警察以“皇家大赦”。可能由于这则丑闻,旧金山的所有警察以后见到诺顿一世经过街道时都向他行敬礼。
诺顿一世的地位确实受到了某些象征性的承认:1870年人口普查中纪录着约书亚·诺顿居住在商业街624号,并列出他的职业:“皇帝”。诺顿一世偶尔为了支付某些债务而发行他自己的纸币,算是一种地区货币,一般被旧金山商家当作法定货币接受。他从未由于贪婪而发行大量或大面额的纸币,这也是他的纸币被人接受的原因之一。(这些纸币通常面值由50美分到5美元不等,少数留下来的最近被拍卖,价值升到数千元 [1]。)无疑地,旧金山市政府是最尊敬诺顿一世的。当诺顿一世的制服开始破旧,旧金山市议会,在正式仪式后给他拨足够的金钱以替换皇家制服。作为回报,诺顿一世致信感谢市议员们的客气,并赐予他们“终身贵族”的权利。
[编辑]
驾崩
在诺顿一世的皇朝末期,有很多关于他的谣言和猜想。一个普遍的故事传闻,他实际上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儿子,自成来自南非是为防止被迫害。(要真是拿破仑三世的私生子,拿破仑三世必须三岁时就生了他;拿破仑三世的实际儿子,拿破仑·尤金,皇太子,于1879年在祖鲁战争中死去。)其它普遍的传言中,诺顿一世计划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结婚。这当然完全没有事实基础,但他确实曾和女王通过几次信。而且据报道他会见过真正的皇帝:巴西皇帝佩鲁二世。最后一个谣言,诺顿一世实际上是非常富裕,由于小气所以看起来贫穷。
除谣言之外,一部份的“旨令”也多半是伪造的。有人将伪造的旨令送到报社并付印。甚至有至少几次,怀疑是报纸编辑自己起草虚拟旨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旧金山博物馆拥有所有相信是真正旨令的列表[2]。
诺顿一世现在长眠於加利福尼亚,戈马活罗伦公墓中。
放大
诺顿一世现在长眠于加利福尼亚,戈马活罗伦公墓中。
在1880年1月8日晚上,约书亚·诺顿在前往科学院演讲途中,于加利福尼亚街和杜邦街(现在格兰特大道)的交口晕倒。他晕倒后立刻被一位市民注意并报警,之后,根据一张报纸所述:“警察快马扬鞭驱马车将他送到市立医院。”[3]。然而诺顿一世在马车到达之前驾崩。
第二天,旧金山纪事报出版了他的讣文,讣文首页标题印上Le Roi est Mort(皇帝驾崩了)。在文中语气充满悲伤,文章恭敬地报道:“在曲折的路上,月隐雨飘的暗夜中,……,诺顿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魂归天国。”另外一家旧金山的主流报纸晨间通讯,在头版文章发表了一篇文章使用几乎相同的标题:“诺顿一世,承蒙上帝的祝福,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魂归天国。”
诺顿其实很富有的谣言迅速不攻自破,诺顿一世死时非常贫穷,在他家找到的钱不过几个美元。他身上有五、六美元,并且在他位于商业街的家搜寻之后人们发现,“皇家财库”只有$2.50美元,以及他收集的拐杖,破破烂烂的军刀,他与维多利亚女王的书信,和一个不值钱金矿的1,098,235股股票。
最初准备丧礼时,人们用穷人使用的红杉木制简单棺材来作诺顿一世永眠之所。但是,太平洋俱乐部(一个旧金山商人的协会)的成员认为这种安排完全不能接受。迅速地筹集到葬礼资金以后,该俱乐部的成员购买一个豪华的玫瑰木棺材,并为诺顿一世安排了一个体面的告别仪式。报告表明“……从资本家到穷人、从神职人员到扒手、从穿著体面的夫人到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的社会各阶层”都对他表示敬意。
诺顿一世的葬礼是一次庄严,悲哀的大事件。一些报道认为有多达三万人排列在街道两旁作最后致敬,并且送葬礼行列长达两英哩(三公里)。旧金山市政府出钱把他埋葬在旧金山市共济会的墓地。在他的葬礼第二天,1880年1月11日,旧金山天空因全日蚀而黯然失色。
1934年,依然在旧金山市政府出钱,诺顿一世的遗骸被转移到在戈马辉煌的活罗伦公墓中。他的故事在他的死亡以后被逐渐遗忘,他永眠的地方只有一块小石头标记;但是,他的传奇在1960年代期间变得广为人知。在他的当前的墓碑刻上“诺顿一世,美利坚合众国皇帝、和墨西哥摄政王,约书亚·A·诺顿,1818-1880”。政治活动家扮装皇后何塞·莎丽亚自称“她”是“伟大的旧金山女皇何塞一世,诺顿一世的遗孀”,并且每年一次为死去多年的“丈夫”在欧式早餐之前举行纪念活动,以使他的传奇重新在世人当中家喻户晓。同时她敦促活罗伦公墓出钱提供一块更加坚固的墓碑。
于1980年1月,旧金山举办了许多纪念活动,记念美国空前绝后的“皇帝”诺顿一世驾崩一百周年。
[编辑]
最近发展
在2004年12月14日星期二,诺顿一世为早期促进在旧金山和奥克兰之间建一座桥梁的努力被承认。旧金山市议会批准要求将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新桥以诺顿命名的动议。旧金山纪事报政治漫画家菲尔·法兰克在他的漫画Farley中首先提出这个想法,并由选区就是诺顿一世从前居住过街区的议员艾伦·帕斯坚正式提出动议。
[编辑]
合法和争论
由「皇帝诺顿一世」发布的十元美金。
放大
由“皇帝诺顿一世”发布的十元美金。
在诺顿一世死后一个多世纪,某些人民声称诺顿一世是事实上的美国皇帝。尽管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的美国宪法,授予最高行政权力给总统,而且得到一般公民认同(但有例外:美国内战、不合作主义等),诺顿一世的支持者认为, 得到人民的肯定和证实便是合法。他们认为,诺顿一世的确是皇帝,至少在旧金山是(诺顿一世在位期间正值美国内战时期),正如中国三国时代的三位国君在分裂的中国中同时都是中国皇帝。
虽然没有“美利坚合众国皇帝”这么一个虚衔,但旧金山地区的公民承认诺顿一世的地位和称号,这使得这一切是有效的。这被视作传统权威或个人魅力权威:诺顿一世通过好像这个职位及其权利确实存在一样地来行动,而创造了这个位置。他是否真有职权无关紧要,因为事实上人们想做什么和他要人们做什么相吻合。
实际上,诺顿一世没有帝国、臣民、政府或政治力量;人们自愿跟随皇帝的法令,接受他的“货币”,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并不是因为它合法或符合法律而承认他旨令。诺顿一世的支持者同意他就照他说的作,不同意就不理会而已。
也有人认为这些讨论都很无聊。诺顿一世不过是个和蔼有趣的想做皇帝的老头,这并不碍别人什么事。虽然称帝和行使帝位的权利的必要条件引发了不少有趣的争论,他的皇帝生涯对后世的影响就远没有那么严肃。他的空前大胆的举止深刻影响了Discordianism教派的形成。
[编辑]
诺顿一世对公众的影响
[编辑]
食物
* 诺顿皇帝意大利餐厅是一间在加利福尼亚圣荷西[4]南方的意大利餐厅。
* 加拉迪尔巧克力公司,旧金山的巧克力制造商,其中一种圣代称为“诺顿皇帝”,内里有二只香蕉和几枚坚果。公司另外有五盎司“诺顿皇帝”糖果。
* 建基于奥克兰的旧金山面包公司生产5.5盎司或12盎司袋装的“诺顿皇帝发酵快餐片”。
* 在旧金山北滩,旧金山酿造公司生产慕尼黑风格的“诺顿皇帝强麦酒”[5]。
[编辑]
网络
其他人设法利用诺顿一世为他们自己使用:1999年,有人报告了(通过灵媒)诺顿皇帝发布了一个新旨令,将他的皇家领域延伸Usenet。
[编辑]
文学
* 皇帝诺顿的故事被用在由内里·加尔文所著的漫画书中《三个九月和一个一月》中。书中诺顿是狄斯帕尔(意“绝望”)的受害者,后来狄斯帕尔的兄弟摩非斯(梦神)给他一个梦想救了他。
* 一篇罗伯特·萧化巴所写的短篇小说,《在午夜的宫殿》书中地点是浩劫之后的加利福尼亚,那里有一个旧金山帝国。帝国的皇帝是患有老年痴呆的诺顿七世。
[编辑]
音乐
* 在2005年12月,旧金山会上演以诺顿的一生为题材的音乐剧。
[编辑]
宗教
* 新宗教 Discordianism 视他为圣人。
[编辑]
软件
* 有一个为Unix系统为主的娱乐软件包叫“诺顿皇帝软件包”,名称来自诺顿一世和著名商用软件“诺顿软件包”的作者彼得·诺顿。
[编辑]
电视
* 一个美国西部电视节目致富之源,有一集(第七季225集)题为:“诺顿皇帝”,在1966年2月27日首映。情节中,诺顿皇帝要求改善矿工安全而官司缠身。马克·吐温等人在一个听证会上帮助诺顿。该电视剧还提到了诺顿的吊桥构想。
[编辑]
参考
* Cowan, Robert E. et al. The Forgotton Characters of Old San Francisco. Los Angeles: The Ward Ritchie Press, 1964.
* Dressler, Albert. Emperor Norton of the United States. Sacramento: Dressler, 1927.
* Drury, William. Norton I, Emperor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Dodd, Mead & Company, Inc, 1986. ISBN 0396085091.
* Gorman, Michael Robert MA (1998). The Empress Is a Man: Stories from the Life of José Sarria. New York: Haworth Press. ISBN 0789002590.
* Kramer, William M. Emperor Norton of San Francisco. Santa Monica: Norton B. Stern, 1974.
* Lane, Allen Stanley. Emperor Norton, Mad Monarch of America. Caldwell, Ida.: Caxton Printers, 1939.
* Ryder, David Warren. San Francisco's Emperor Norton. San Francisco: Ryder, 1939.
[编辑]
外部链接
维基语录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文章:
诺顿一世
* A timeline of Emperor Norton's life
* A list of "decrees" that sfmuseum.org considers authentic.
* Another profile of the life of Emperor Norton
* Discordia.org's bibliography on Norton
* Emperor Norton Records on the life of Emperor Norton
* Brief history on Rotten.com
* Emperor Norton Utilities
* News update on naming the Bay Bridge after him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8%AF%BA%E9%A1%BF%E4%B8%80%E4%B8%96"
页面分类: 1811年出生 | 1880年逝世 | 美国人
缺少沟通的人,你会觉得怪啊
非洲射毒箭的小矮人。
最怪的人是你,问出这么个问题,诶,不过同意2楼说的
,顶
心 里 有 问 提 的 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隽语,有作者,有书名,有哪个国家的
朋友,你好。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级的文学奖项,但评审是一些老头儿,人老了不免有些糊涂,这体现在一些蹩脚作者却获得了此项殊荣,比如第一个获奖作家是普吕多姆,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居然战胜了托尔斯泰,得到了这个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有时又被政治绑架,比如高行健,他的作品据说也不怎么样,只不过政治色彩比较强烈罢了。
所以呢,你想知道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大概不会是以上这些同样是获奖作者但实际水平并不高的人吧,那么,我向你介绍一些实至名归的获奖作家的隽语,而且,对于这些真正厉害的作家,你大概是不感到陌生的。
1、海明威(美国):“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被打败。”(出自《老人与海》);
2、泰戈尔(印度):“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扣,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飘游,才能走进最深的内殿。”(出自《吉檀迦利》);
3、梅特林克(比利时):“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身边的幸福,是因为他们有一种错觉,认为物质享受才是幸福。其实,真正的幸福是用一颗无私的心帮助他人而带来的精神享受,助人为快乐之本。”(出自《青鸟》);
4、罗素(英国):“一部分儿童具有思考的习惯,而教育的目的在于铲除他们的这种习惯。”(出自:《我的信仰》);
5、萧伯纳(英国):“贫穷是我们社会的最大的罪恶,也是我们社会最可怕的罪行;而我们超越一切的首要责任,就是做到不贫穷。”(出自《军火商与救世军》);
6、加缪(法国):每个人都是西西弗斯,差别只在是否认识到这一点:“起床,电车,四小时办公室或工厂的工作,吃饭,电车,四小时的工作,吃饭,睡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大部分的日子一天接一天按照同样的节奏周而复始地流逝。可是某一天,‘为什么’的问题浮现在意识中,一切就都从这略带惊奇的厌倦中开始了。‘开始’,这是至关重要的。厌倦产生在机械麻木的生活之后,但它开启了意识的运动。”(出自《西西弗斯神话》);
7、萨特(法国):“他人,就是地狱!”(出自《间隔》(法语:Huis-clos,又译《密室》));
8、莫言(中国):“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我在写作,早期是向外看,对罪恶的抨击多一些,更多想到的是外部强加的痛苦,想到自己怎么受社会的挤压和别人的伤害。慢慢就向内写了,写内心深处的恶,尽管没有释放出来。”(出自《唯一一个报信者》)。
因为你要名言的出处,所以搜集工作并不容易,而有些不知道出处的隽语,其实更能启发人心,比如萧伯纳的“我生下来时很聪明的——教育把我给毁了”,多调皮呀!此外,英国的王尔德、毛姆等人都是很诙谐很witty的,你可以读一读他们的作品。此外,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信息,我推荐你去“维基语录”看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网站。
谢谢。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句话出自何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句话出自何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句话出自何处?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句话出自维基语录里萧伯纳说的名人名言: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麼,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意思是:思想的彼此交换,就是思想的共享。人们通过不断的交流,会产生不通的想法,通过交流会使单一的思想得到结合,创新得到前所未有的思想。
扩展资料:
萧伯纳偏爱实践,肯定现实主义者,而对理想主义者取负面评价,不相信任何形式的理想主义。他曾经尖锐地指出:“由于人们的道德理想和宗教理想可能会导致人们做一些反常的、恶意的甚至是谋财害命的事,这种理想可能比嫉妒和野心的危害更大。
事实上,反映在社会制度和宗教条文里的理想的绝对力量常常使一些恶棍用一些美德的借口自欺欺人。”结果就是“这些恶人可以以理想的名义犯罪,这种理想如同地狱一般让人无法忍受”。他还认为,一切理想都是幻觉,是偶像崇拜,因而是虚假的。
理想主义者信靠和追随虚假的理想,将其绝对化,制造出一种自欺欺人的神话,掩饰或拒绝面对生活的真相。在萧伯纳看来,具有“自由意志”的现实主义者是制衡理想主义的重要力量,他敢于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能超越传统和世俗,对事物的判断更能抓住实质。
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这句话出自维基语录里萧伯纳说的名人名言: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麼,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意思是:思想的彼此交换,就是思想的共享。人们通过不断的交流,会产生不通的想法,通过交流会使单一的思想得到结合,创新得到前所未有的思想。
扩展资料:
萧伯纳说的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学会分享,因为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相反会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把自己的欢乐、生活感悟、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乐于与人分享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萧伯纳说: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麼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麼,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维基语录这个网站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uzi/10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