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清明节纪事

时间: 2020-05-27 21:37:21 | 作者:雪魄冰寒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清明节纪事

  清明节纪事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从节气上来说,它是24节气之一。从节日上来说,它是祭祖日。清明一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的劳作从此开始。祭拜祖先,追忆先人,也同时进行。踏青节、扫墓节、聪明节都是清明节的别称。

  工作再忙,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家祭祖,这是雷打不动的。个中原因,除了因为我是同辈中的老大,应该在各方面给弟妹们做出榜样外,更重要的,是自己一直敬奉这样一则人生信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先祖都不放在心上,那还会把什么放在心上呢?报纸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地方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把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切实可行或有可能流于形式,最起码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在世风日下的现今社会,我在心里对此举是举双手赞成的。父母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教育和扶持我们走过了大半的人生路,既是我们的亲人,又是我们的师长,更是我们永不背叛的朋友。前半生是父母养育我们,后半生我们就应该加倍地孝敬父母,窃以为,这是人和动物最显著的区别。所谓禽兽不如,在某种程度上形容不孝敬父母的人是最为恰当的。孝敬父母,就应该从孝敬祖先做起,告慰泉下亲人,就更应该善待身边的亲人。

  像往年一样,堂弟开车接我回家。今年清明节天气特别好,久未出城,我惊讶梨花、杏花、桃花已经开遍了田野,到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阳光照得人懒洋洋的,让人感到节气似乎已经和夏天接轨。春天是如此的美好,但又是如此的短暂。不经意间,一年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了,就像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就已经倏忽间远离我们的青春。“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年轻时喜欢的席慕容的诗句仿佛就在昨天,但却已经无奈地搭上了青春的末班车,把些许的遗憾和感伤留在了青春的花瓣上。我知道,如果再不懂得珍惜,一味地沉湎于感伤的回忆,连夏天也将要逝去了。

  到了老家,二爸一家已经做好了热腾腾的饭菜在等着。二爸从部队转业后,在长庆油田当工人,80年调回到县农机修造厂工作。上班不长时间,厂里要加工一个新零件,全厂没有一个工人会做。二爸把车床倒着开,加工了出来,一下子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后来当上了业务副厂长。95年下岗后,购置了两台车床,在老家开了个加工厂,守着老家的摊子。

  二爸告诉我,说远在西安的大姑也要回来祭祖。我非常高兴,往年大姑是不回来的,因为按照过去我们这里的风俗,女性是不上坟祭祖的,这几年已经不太讲究了。在父辈中,除了父母,大姑是最疼爱我的人。上师范的时候,周末不回家时,我经常去大姑家,给上小学的表弟辅导功课。那时,大姑父还在甘肃某军队医院工作,大姑是西安某军工厂的电话接线员,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带着表弟,很是辛苦。大姑每逢周五休假,我去时刚好是她的周一,但大姑总要忙里抽闲,给我做几个好吃的菜,慰劳我肚子里的馋虫,以至于我像馋猫一样,扳着指头数着盼着周末。每到我要回学校时,大姑都要给我十块八块的零花钱。那时我特别喜欢看书,家里经济不宽裕,买书的钱大部分都是大姑给我的。那些书,都被我保存到现在,时常被儿子翻出来看。每当看到这些书,我都会想起大姑。大姑4年前从工厂内退,一年前表弟结了婚,小两口都要上班,大姑就一心一意地当起了家庭主妇。

  正在沉思间,三爸从里屋走出来,我赶忙问候。三爸是父辈中长得最帅的,很小的时候就招到县剧院娃娃班学戏,但没什么文化,又不肯吃苦,演的角色都是跑龙套的。每次家里人带着我,拿着剧团分给三爸的戏票去看戏,我总是睁大眼睛找三爸,但总是找不见。后来,三爸调到了县供销系统工作,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用武之地,没上过几天学的他对商业却“术业有专攻”,曾经获得过商业系统职工技能大赛的第一名。在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的大潮中,商业系统首当其冲,改组改制。三爸脱离原单位开了个商店,干起了个体,成为父辈中最先富起来的一个。但很不幸,前年吃里一场官司,元气大伤,商店开不下去了,就到农村承包了一块土地,建了4栋蔬菜大棚。我看见三爸明显地黑了、瘦了,只有一双大眼睛还能看出些帅气。三爸财大气粗的时候,往年是不回家祭祖的,总是以生意忙走不开的借口来推辞,大家都很生他的气。自从吃了官司,三爸仿佛觉悟了,每年清明节祭祖甚是积极,今年更是提前一天就回来了。

  说了一会闲话,大姑回来了,大家围着她问长问短。大姑看起来还是那么白皙不显老,但笑的时候,眼角的鱼尾纹告诉我,她已不是定格在我青春记忆中的那个漂亮动人的大姑了。

  大姑告诉我们,表弟媳妇3天前生了个千金,大家都恭喜她荣升为奶奶,问她什么时候给孩子过满月。我看见大姑虽然高兴,但眉宇间还是有一丝淡淡的失望。

  看见父辈们,想起他们多半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不管圣人还是凡人,无论是元首还是平民,在你自己改变自己的同时,时间也在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你。自己改变自己可以选择,但时间改变自己却永远无法选择。想起那些年轻时尚未实现的的梦想,我就想对朋友们说:若是你自己想改变自己,就决不能辜负了时间啊!

  吃过饭,我和家人到爷爷坟前祭奠。随着一阵清风把化为灰烬的冥币吹散,我在内心祈祷爷爷在天堂能够过上好日子。爷爷是一个手艺人,解放前在车行里当学徒,学会了修理自行车的技术。凭着这套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爷爷辛勤劳作一生,却一辈子都没有骑过一辆新自行车。爷爷临终的时候,我在上教育学院,赶回来的时候,爷爷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没有看上爷爷最后一眼,成为我这生最大的遗憾。

  人生本来就是由幸运和遗憾拼插而成的,两者各占一半。有人抱怨幸运总是擦肩而过,而遗憾似乎总是形影不离,其实这是没有完整地看待人生。自然孕生万物,视之为刍狗,不偏不倚,这就决定了命运待我们每个人都是公正的。之所以觉得遗憾多幸运少,是因为遗憾在我们心中刻下的记忆太深,或者是遗憾刚走,幸运还未曾来叩门的缘故吧!

  祭奠回来,太阳已升到了头顶。我只请了半天的假,下午要回去接着上班。于是,我向家人辞行,大家送我上车,嘱咐我要努力工作,为家族争光。从句句朴素的话里,我感受到了亲人们的关心和对我的无限期望。我知道,在亲人们的呵护下,我已经成长为一棵日渐繁盛的大树,回报养育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义不容辞的。不要说为党为国为人民如何如何这些大话,就是为了挚爱自己的亲人们,也应该把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做好,让他们脸上有光。

  人生的道理,说深刻就深刻,说简单就这么简单。

#p#副标题#e#  面对祖先的思考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祭奠祖先的日子。

  古代的时候,这个风俗要隆重得多。大年初一,族长带领全族的男女老幼到宗庙祭祀祖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就连皇帝也不例外。现在,这个风俗虽然没有过去那么隆重了,但是形式还是有的。大年三十,家族的男性要给祖先上坟送“钱”,正月十五,要给祖先的坟上亮灯是过年前后必需要做的两件大事。

  因此,每年的大年三十,作为家里长子长孙的我都要回老家给爷爷上坟祭奠,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天擦黑的时候,我和弟弟顶着寒风去上坟。走在空旷的田间小路上,看到两旁麦田里的雪基本没有消融多少,给今年的祭奠增添了几分浓重肃然的气氛。

  还未走到坟头,就远远看到墓地里又添了几座新坟。问及弟弟,才知道一年中村里又有几位老人仙逝了。

  这几位老人,我都是很熟悉的,一说起的名字,他们的音容相貌就浮现在我眼前。当我小的时候,这些老人都是当时生产队的精壮劳力。无论春夏秋冬,只要生产队的上工铃声一响,他们就会聚在一起干活。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在他们周围玩耍,听他们边干活边拉家常、摆龙门阵。在幼年的记忆中,他们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春种秋收,处处都有他们活跃的身影。有洒种的把式、有扶犁的把式,有扬场的把式,有赶车的把式……在那个以粮为刚的年代,可以说他们个个都是劳动模范。但是年年的辛苦,只能换得肚皮的温饱。而现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还没有好好享受舒心的日子,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说他们生不逢时么?这好像只是我们自己的看法。他们年轻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是赶上了社会主义的好日子呢。可是当真的好日子来到的时候,他们已渐渐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我能体会到他们晚年悲凉的心境,因为我们何尝不是时时有这样的心境呢。当我们看到80后、90后们享受成长的幸福快乐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点生不逢时的淡淡失意呢?

  这一切,都不会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而改变,用一句歌词来形容,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会让每一代人在同下一代人比较时都感到“生不逢时”的。

  其实,没有必要失意的,一代比一代生活得好本来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我们每天努力地工作,共同为这个世界增添财富,就是为了使我们的下一代过得更好。“你永远的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句歌词用在这里恐怕再恰当不过了。

  爷爷生前是一个手艺人,修了一辈子自行车,历经了解放前后的两重天,直到去世前仍然劳辍不止。在那个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爷爷修过的自行车何止万计,他用自己一生的辛劳惠及了无数的人,也养育了一大家子人。至今提起他的名字,老一辈人仍然能历数他生前勤劳朴实的生活点滴。

  可以说,我是爷爷一生辛劳最大的受惠者。没有爷爷,父亲不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没有父亲的言传身教,我不可能考上学并拥有今天这一份值得珍惜的工作。因此,我由衷地感谢爷爷,不仅仅是因为我身体里面流动着的是他的血脉。

  我想,爷爷的一生就是对这个朴素而深刻道理的最好诠释。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不忘祭奠祖先,就是为了告慰祖先——我们生活得很好,我们把他们开辟和创造的幸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们的下一代会因为我们的创造而生活得更好。

  把这个道理再放大一些,中华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创造的人类文明,就是我们对历代先贤们最好的告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再也没有做祖先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而是把全部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中来,取得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历史成就。这是我们的荣光和骄傲。

  不可否认,我们距离和谐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做得还不够完满,但是,我们毕竟选择和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只要道路正确,一切困难和挫折都可以克服,不是么?

  从爷爷的坟前离开的时候,暮色渐重。四下里的爆竹声渐渐浓了起来,人们开始进入了迎接新年的快乐之中。我看到暮色之中田野里的麦苗株株都呈现着健康的墨绿色,2008,注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呵!

文章标题: 清明节纪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836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