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9 21:46:16 | 作者:疗心君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夜明珠们,晚上好,
我是疗心君。
“父亲”两个字,
沉重而充满份量,
他是孩子的榜样,
是孩子自信的来源。
但很多时候,
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
让很多父子关系并不亲密,
他们多数从小就缺乏父爱,
导致很多小孩非常缺乏安全感。
“育儿假”的提出,
对孩子来说必然是好的,
但有得就会有失。
如果,老公真的有“育儿假”,
大家认为好吗?
日本三菱UFJ银行,推出了一项特别休假制度:如果家里有不满2岁的孩子,将给予男性员工每年1个月的育儿假。
并且,从2019年5月起,将“男性员工的育儿假”,提升到了“义务”的程度。
什么叫“义务”?
就是你必须休,不休都不行的那种。
为了保证每个员工都能休,公司特意把这项内容列为员工上司的考核内容之一:如果员工没有休“育儿假”,将影响上司的业绩考核。
可以说决心很大了。
又为了能让一个月的“育儿假”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银行要求男性员工必须列出假期在家里做的详细工作内容,以确保男性确实利用假期,在家里起到了参与辅助的作用。
日本社会之所以做这样的尝试,背后原因是:男性角色在家庭中的长期缺席。
在亚洲文化中,父亲的角色相对比较严肃,男性在家庭中的情感卷入度是不高的。
我们更多地习惯于看到“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
虽然,这种分工在当今社会,出现了更多的改变,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沿袭,仍然像一个幽灵一样,如影随形。
在这样的情况下,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丧偶式育儿。
从怀孕到生产,女性因为生理原因,天然深度参与。
相比之下,丈夫就存在着可以逃避的先天条件,加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背景,更是将这一切发展到了一种“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地步。
可是,“丧偶式育儿”带来的负面后果很多。
夫妻方面,导致夫妻之间更多的不理解,沟通减少,问题增多,感情疏离;
亲子方面,男性对孩子照顾和陪伴时间太少,以至于男性的亲子关系将面临重大挑战,尤其在孩子长大后,这一效应就像蝴蝶效应一样,巨大而明显。
缺席的父亲,必将导致焦虑的母亲;
一个缺席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带来一个不可控的孩子。
所以,男性休假,可以有两方面作用。
首先,对孩子而言,增加陪伴。
父亲的陪伴增加,除了增进亲子关系之外,对于孩子而言,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心理、性格方面的养成,都是非常必要的。
父亲,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我们习惯于强调,孩子出生后,母亲的陪伴很重要——尤其在0-3岁期间。
所以,最近几年一直有一种声音:
提倡将女性产假延长,甚至有声音说要延长到三年。
其实,在0-3岁,“母亲对孩子安全感培养来说是重要的”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同样重要的还有:
母亲个人性格的健康程度、父母的感情、母亲的状态等等。
如果,单只是从母亲陪伴的角度来说,而让女性休三年的产假。
那么,随之而来,女性与世界的隔离、夫妻感情的隔阂、个人实现受阻带来的个人价值感降低等等问题,所带来的负性影响,甚至完全可以抵消陪伴带来的正性影响。
同时,还有被严重忽略的是,父亲在孩子安全感方面带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孩子更大一点的时候,比如3-6岁,直至小学期间,如果父亲能够给孩子带来非常扎实的陪伴,不仅可以起到切实保护弱小孩子身体的作用。
而且,在孩子开始与外界接触,开始读幼儿园、小学,开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的时候,父亲的存在会给孩子带来勇气,避免像“校园霸凌”这样的恶性事件出现在孩子身上。
除此之外,父亲的陪伴,还将是孩子长大以后闯荡世界、敢做敢拼的力量来源。
这在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中,有无数的个案可以证明。
其次,男性休育儿假,回归家庭,对妈妈而言,增加助手。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照顾一个孩子,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父亲的参与,不仅可以从形式上,替妈妈分担一部分工作量,同时,还能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不止一位做父母的朋友跟我抱怨。
做妈妈的抱怨:老公什么都不管,早出晚归,跟住店的一样;
做爸爸的抱怨:什么都插不上手,哪怕想帮点忙,一上手,就被数落,久而久之,也失去了兴趣。
这就是因为,双方长期缺乏沟通和互相支持,所以,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老公也想不到原来带孩子有这么多事情要做,看起来“不挣钱”的妻子在家里原来忙的团团转。
如果,老公能够给予妻子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对家庭而言,无疑增加了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卷入度,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然而,让我担心的是,我们对事实的估计可能过于乐观。
对于一个已经沿袭多年的既定现实,改变必然不会一蹴而就。
男性休育儿假回归家庭,家里是增加了一个助手,还是增加了一个孩子?
是帮着妻子分担家务、帮着孩子温奶、换尿不湿,还是坐在沙发上打游戏?
对于中国社会,这个矛盾可能更加复杂。
中国家庭中,生完孩子的小家庭,一般会邀请老人同住。
在这样一个三代同住的环境中,很多细小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
或者说,问题本来就很大,只是通过细小事件体现出来。
比如,同住的老人,面对自己“常年在外”、“养家挣钱”的儿子,骤然要回家跟着“忙活”起“鸡毛蒜皮”的家务来,老人是不是会心疼儿子?
会不会不停地让儿子“放下这个、那个我来、你去休息”?
如果这样的话,那家里就真的多出了一个孩子,而不是多出了一个助手。
当然,凡事都有第一步。
日本作为一个更加先进的社会,至少愿意做这样的一个尝试。
形式上的改变,对内容上的改变,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窃以为,比起号召给女性员工休个三年的产假相比,增加男性员工的育儿假,真的要好太多了。
也许你还想看:
秀恩爱 | 被抛弃 | 因为孩子不离婚 | 改变 | 豪门 | 完美主义 | 和解 | 夫妻管教 | 婚外情 | 控制 | 择偶标准 | 新鲜感 | 童模 | 独居 | 无性 | 女强男弱 | 童年缺失 | 冲突 | 暧昧 | 爱无能 | 阿尔茨海默氏症 | 性教育 | 争夺| 不婚族 | 夸夸群 | 性关系时机 | 管理者的人际关系 | 独处 | 权色交易 | 减肥成瘾 | 偶像剧 | 拖延症 | 原生家庭 | 高自我评价 | 家庭成员排序 | 择偶标准 | 重建自我 | 男主外女主内?| 撒娇 | 辞职 | 不生孩子 | 主动追求 | 狂热跟踪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