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25 22:58:59 | 作者:康有山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9次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地爱国情怀。他们的家国情结,代表了我国的知识分子的高尚品质。他们的形象,有如千万颗巨星,若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在共和国的记忆中,永远闪烁着不息的光辉,彪炳在祖国的史页上。
郭永怀出生于荣成市一个农民家庭,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位因公牺牲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在“两弹一星”三方面研制工作中均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郭永怀在国防、科技、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鼓舞和激励了几代人。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王淦昌被安排到了核武器研究小组,上级领导要求他改变名字,王淦昌毫不迟疑的就同意了。从那以后,王淦昌这个名字被隐藏了二十八年之久,邓稼先叫了他一句王淦昌,他泪流满面。化名以后的王淦昌叫王京,他和家人联系也是用这个名字,二十八年没和家人见面,孩子们都以为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信箱。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淦昌主动辞去了核工业部副部长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专门领导一个小组,继续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在常人看来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但是事实上王淦昌并不在乎这些名利,只想踏实的搞研究。他辞去的是官,选择的是科研工作。
邓稼先的物理学的才能很早就进入了美国政府的视线。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继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次,孙家栋都亲自参与。一回回坐在发射场,他总还像第一次一样,能清晰地听见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
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我国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先后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等。
钱三强30多岁时已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公认其在该领域会更有建树。然而,回国后,他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放弃自己心爱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组织部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常委,清华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江南大学名誉校长、名誉董事长,暨南大学名誉校长、董事长,扬州大学名誉董事长,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名誉校长,天津市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主编,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等职务。
苏步青先后在仿射微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及射影共轭网理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建了国际公认的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在70多岁高龄时,还结合解决船体数学放样的实际课题,创建和开始了计算几何的新研究方向。
熊庆来是云南弥勒人熊庆来(1893~1969)中国数学家
他于1957年由巴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主要从事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国际上称为“熊氏无穷数”
熊庆来写成了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该文中定义的无穷极,被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又称“熊氏定理”,被载入世界数学史册,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1]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1926年,中国“红三角”牌纯碱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长于江苏扬州。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芸台,后改字仲澐(一说字仲潭),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等校任教。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1]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艾思奇(1910年-1966年3月22日),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是蒙古族人。
这些具有接触代表性的知识分子,有物理学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建筑学家、哲学家、化学家、历史学家,包括了多种学科,他们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共同品质是故国情怀,矢志不渝。“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创造“两弹一星”伟业的广大建设者和创业者的高贵品质和精神支柱。研制者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志向与民族复兴紧紧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奋斗中。他们当中的好多人,都是在国外学有所成,但是祖国永在心中,他们有着强烈地爱国情怀,他们的家国情结,使他们克服种种阻碍,冒着危险回到养育了他们的祖国,报效祖国,为国家、民族的富强贡献出了自己的才学,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辉煌的篇章。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都是冒着极大的危险回到了祖国,而且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没有任何保留,没有任何代价,鞠躬尽瘁,奋斗了终生。
他们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只要党和人民需要,哪里需要,就奔向那里。王淦昌为了 “两弹一星”的实现,宁可一辈子隐姓埋名,毫不迟疑地改掉了自己原来的名字王淦昌并不在乎这些名利,王淦昌主动辞去了核工业部副部长和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的职务,专门领导一个小组,继续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他们的学术成果、主要贡献,基本都是后来由国家和上级发表公布的。他们中好多人都是在国外拒绝了高官厚禄,在祖国刚刚建立时,就回到自己的祖国竭心尽力地为国家、人民、民族贡献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燃烧自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学家和科技人才。
他们的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他们把自己的一生,为了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发达而奋斗,表现出了顽强地奋斗精神,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艰难,工作有多么简陋,甚至用打算盘进行计算,他们中好多人都是舍弃了国外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在祖国处于一穷二白的困难条件下,为了祖国的富强,忘我打拼,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的知识分子,肯于奉献、不怕牺牲、兢兢业业的高尚品质,代表了国家的精神,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他们为了中华的崛起,国家的发展壮大,一代接一代地前赴后继,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从古代的辉煌开创了今天的辉煌,在新的时代,为着实现中国梦,开创着更加辉煌的未来。
从走进文明时代开始,孔子、墨子、老子,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子,从韩愈到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文天祥,从汉代的董仲舒、张衡、华佗,到李时珍、蔡伦、
毕昇,他们都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
***主席最近在《求是》杂志上撰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我们坚信,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有了这些民族的脊梁,有了这些知识分子的队伍,我们的国家一定会不断地强大,我们的民族一定会更加地繁荣富强,我们的中国梦一定会更快地实现。说以,他们的言行和事迹,也必定辉煌如朗星耿照千秋,壮阔如江河行地,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康有山2019年4月16日于群力外滩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