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20 09:48:16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2次
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了,很能宁静心灵。书是台湾张德芬新的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的小说。很畅销,就有他畅销的理由。
书中以一个都市白领若菱的身心灵修炼为题,通过一个神秘老人的引导,从而突破人生桎梏,找到真我,身心灵修炼历程。很适合当前在这个茫茫红尘中,只知道行走而不知道思考的芸芸众生。因为我们面临了太多的若菱式的“痼疾”,只有这种身心灵的修炼,才能豁然。
若菱在一次与老公吵架后出走,不小心遇到了神秘老人,在老人的教导和指引下,一步步的修行,使自己完美的度过职场和婚姻危机,心灵得以历练。
老人的第一个问题:我是谁?
是呀,我也常常自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要到何方?老人说我不是我的名字,因为名字只是一个代号;我不是我的工作,因为工作并不能代表我是谁,工作会变得;我不是我的曾经悲痛或者欢谑,曾经的优秀或者自卑,因为这只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我不是我的身体、我不是我的心灵、我也似乎不是我的灵魂。老人说,譬如月亮,有时候月亮就是我们指向月亮的食指。“喏,月亮!”老人的话很有禅机,处处充满了机锋,又处处透彻了智慧。老人为什么问这一个问题呢?因为我们人所受的痛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于是,我想起了古希腊达尔斐神庙金鼎镌刻的智语“认识你自己”。正是因为不能认识自己,所以行走的时候就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没有正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追求,所以我们不快乐!
老人的第二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什么?
若菱代表大众说: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因为有了财富就有了未来的保障,有了权力就有了满足感,有了健康就有了快乐。老人说,无怪乎五个字“爱、喜悦、和平”。我们追求的东西,无非就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快乐和喜悦是不一样的。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起的,过程是由外到内,当引起你快乐的事物不在的时候,是否还有快乐呢?喜悦则是是由内向外绽放,是从心灵深处油然而生的,一旦拥有则外界夺不走。至于爱,应该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个爱在某种程度上超过了父爱母爱。因为父母的爱有时候则是以爱的名义,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让孩子为父母而活,忽视了他们自身的生命成长。比如,教给孩子礼貌,有时候是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家庭有教养,让孩子成绩好是为了自己脸上有光,让孩子出人头地好让自己老有所养。爱、喜悦、和平——仔细想来确实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内心的和平、内心的喜悦、不求回报的大爱,拥有这些我们就拥有无尽的幸福!
老人的第三个问题:遇见未知的自己——层层包裹的同心圆
我们人都是由小我和真我构成。真我在我们自己的层层包裹当中,我们的角色扮演、身份认同、思想、情绪、身体阻隔了我们真我与我们自己的链接。我们日常察觉到的身体、情绪、思想、角色、身份,把真我的喜悦、和平、爱阻隔了。当我们还是小baby的时候,我们是有得到喜悦、和平、爱的,但是在尘世中行走的久了,在各种准则、标准、教育中迷失了,被一层层的身体的、情绪的、思想的、角色的、身份的东西替代了。所以,我们一直不停的追问、追寻,内心充满了渴求,所以我们迷茫、失落、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
老人的第四个问题:关于能量
老人提到了日本的博士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这个例子在暑期给教师做培训的时候,借了马来西亚曾桂安教授的课件给老师们讲过。水在接受音乐、文字、电磁、诅咒等信息后,水结晶会变换出不同的图案。当时,曾教授案例是站在赏识和批评的角度上的。老人是站在能量这个角度上的。我的理解则是一种“场”,“场”的变化,影响了水结晶。这个能量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情绪、思想、意念、情感等某种特定的振动频率的能量。有人说美国周一、周五出产的车子不能买,就是因为情绪比较差。那么负面的情绪肯定会传染到机器的制作。这样想来,我们教师的“能量”更是可怕了!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全班的孩子。我们做管理的,一不小心就会影响全校的师生,而通过师生又会影响上千个家庭,真是有点“蝴蝶效应”了。反之,好的能量呢又可以正面影响更多的人和更多的家庭!
老人的第五个问题:吸引力法则
在这个问题中,书中引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并且也用到了曾桂安教授用的那个“赏识米饭”的例子。三碗米饭放到教室里:孩子们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第一碗米饭说“我爱你,你好好吃呀”;对第二碗则没有任何关注;对第三碗“你好丑,没人理你”。一个月后,第一碗变成黄色,发出酒香味。第二碗变黑变臭长出了霉菌。第三碗也变黑变臭,但由于有人理则比第二碗稍好。对于吸引力法则,说简单些就是共振。不同频率的音叉放到一个房间里,当敲击其中一个的时候,其他的和他频率相同的也会被引动。那么当一个人的快乐、正面的思想也会吸引别人跟着快乐、正面。同样的道理,我们分析自己身边的朋友,有时候讲“臭味相投”其实也是一种能量的相互吸引。为什么我们喜欢和这类人交往而不和另一类人交往,就是在思想、情绪、为人、处事等各方面能相互吸引,与朋友之间的“场”有交集,而有些人则是相互排斥的,所以走不到一起。理清了这一点,我们在教学、管理和人际交往的时候,就应该尽可能的多释放正面的、积极地、快乐的能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
老人的第六个问题:关于潜意识
我们的大脑每秒钟中处理四千亿位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两千位的信息。所以,我们会选择性的看东西。同样的事物,不同的大脑来处理就会有不同的信息。比如一节公开课,不同的人去观摩会有不同的见解。那么这个选择,就是个人从小被灌输的各种观念、信仰、标准、价值观不同造成的。虽然我们没有意识到,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我们的大脑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下丘脑会马上组装一种化学物质“胜肽”,随着血液跑到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被细胞周围的上千个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就产生了特定的嗜好,会有饥饿感。比如,一个人经常生气,形成习惯,久不生气也会生气,因为你的感受器已经习惯了产生需求。老人讲,人生就是一架马车。马车是命,出身早就定了你是四轮还是六轮还是两轮。前进要靠马。那马有权利决定你的方向么?决定方向的是乘客。乘客就是真我。马就是人的表意识,而马车夫就是人的潜意识。
老人第七个问题:担心是最差的礼物
担心不如送给他祝福!天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抱怨是没有用的。他人的事关心、提醒是必要的,但是要看出发点。比如说孩子要去郊游,作为母亲不放心肯定要絮叨或者阻止。出于关心的提醒可以,但不要把恐惧和担心的负面能量带给孩子。多余的担心是最差的礼物,还不如送给他祝福!
老人的第八个问题:A、B、C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A永远是中立的,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C就不同。比如说有人看到我时,脸色不好太好看。如果我认为他讨厌我(B),我会很难过或者愤怒(C);如果我认为他当时心情不好(B1),则我会很中立的主义和他互动打招呼(C1);如果我认为他身体不舒服(B2),我会关心的问候对他好些(C2)。不同的B会造成不同的C。事件已经发生就已经实实在在存在了,我们必须臣服于他,接纳他,认同他的存在,才会再去想法去改变一些结果。无论多么坏的事件,可能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关键是在于我们能不能把礼物外面的层层尴尬的包装给剥离。
老人的第九个问题:心想事成的秘密
未得到前先感恩是心想事成的秘诀。把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想清楚,想具体,为他付出努力,让你内心的喜悦感受的振动的能量。未得到之前感恩,说明你想要。得到以后感恩,说明你还想要。能量就会眷顾你!
抑制不住的敲打出这么多感兴趣的文字,只能证明这些内容对我有触动。刚才看百家讲坛曾仕强教授讲周易,把刚敲打的东西对照一下,是符合“简易、变易、不易”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