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朱厚照早点遇见王阳明,明朝会是什么走向

时间: 2023-07-22 08:59: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4次

如果朱厚照早点遇见王阳明,明朝会是什么走向

闲话大明后妃,聊朱厚照和他的女人们,看正德年朝局的繁杂

大明后妃,我们讲到了正德年。明武宗朱厚照是出了名的贪玩,身边也永远围着各种各样的美女,再加上他常年不住大内,所以武宗的后妃确实没什么可以讲。

但正德朝又是明代 历史 上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期,所以不妨以武宗身边的一些得宠女子为视角,说说武宗的事情和朝局的纷乱。

因为史料的匮乏,我只选取了几位女子的事迹,我们权当扯闲篇,聊到哪算哪。

朱厚照一生,临幸过的女子数量应该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单单被塞进浣衣局随时等候皇帝召见的小姑娘,就已经人满为患。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浣衣局一年要用到的柴火数量竟到16万斤,这是有史可查的。

至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豹房,镇国府这样朱厚照长期居住的地方,里面更是填充了中外各地进献的美女。 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进献,而不是搜罗。 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朱厚照的后宫,我们能确定被册封过的高阶后妃,只有三位。她们分别是夏皇后,吴德妃,沈淑妃。这三位女子,都是在正德元年朱厚照大婚的时候册立的。

说来也凄凉,三位有正牌身份的女主,在正德年却一直都是冷板凳上的常客。且三人与外朝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我们的主角并不是她们,可毕竟是有名份的主,在这里稍稍提过,以示尊敬。

第一位女子,马氏。

马氏是边军将领马昂的妹妹。马昂因为犯了过错被停职调查。这种事情可大可小,马昂就到处找关系托人,钱没少花,事却一直没实质进展。恰好武宗巡边,恰好陪侍的人员中江彬,恰好江彬也是边将出身。

马昂与江彬是旧识,便想走江彬的路子。二人想来想去,准备投皇帝所好,进献美女。马昂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妹妹献了出去,即马氏。

当时的马氏已为人妇,且怀有身孕。我估计武宗是觉得新鲜刺激,再加上马氏貌美,熟于骑射,又能讲蒙古语,很投武宗的脾胃,就把马氏收了带回豹房。

之后马昂就飞黄腾达,不但没被撤职,还升了官,马家一众人都鸡犬升天。只是不知道在升官的名单中,有没有马氏夫君的名字。

马氏得宠的时间并不长,据说朱厚照后来因为一件小事就开始疏远马昂,顺带也冷落了马氏。具体是什么事情我实在不想说,一来这事不一定真,二来也实在龌龊。

但马氏身上有一个很明显的标签:边将。

马昂走的是江彬的关系,江彬就是朱厚照身边的得力干将兼生活助理,也是边将出身。

在正德初年以刘瑾为首的“八虎”整体失势后,也代表了武宗用宦官集团制衡文官集团的时代,暂时终结。这场对抗,看似以刘瑾被诛而结束,实则是武宗大获全胜。

因为朱厚照已经通过“八虎”,完成了执政初期的集权,并且彰显了皇权的威严。武宗要传达的意思很明确:我今天杀了刘瑾,是给你们一个面子,但你们要是惹急我了,我随时可以扶持第二个,第三个刘瑾出来。

也就是刘瑾被杀之后,江彬等边将开始集中出现在朱厚照的身边。

明代的绝大多数皇帝,在整治朝臣的时候,一般都是用的宦官,比如正统年的王振,天启年的魏忠贤。另一种能力强点的,基本靠权谋就能挑逗文官集团内斗,比如嘉靖皇帝。

但朱厚照用了一种新的思路,用武将。而且他用的武将还不是那些军队系统中常年待在京师里的勋贵集团,而是在一线作战的边将。这批武将就是武宗选择的“第二个刘瑾”。

与宦官一样,这些基层将领,在朝中没有根基,个人兴衰荣辱完全依赖于君权,而对于朱厚照来说,这样的人是最忠诚的。

京师豹房的三支安保力量,其中一支就是与京军换防的边军,就是由江彬等边境统领。包括后来武宗南巡,安保工作也主要依靠江彬,由此可见武宗对这些边将的信任。

同时,朱厚照个人是有尚武情节的。 著名的“应州大捷”,虽然史官对此役百般遮掩,但仍得承认此战对于蒙古的威慑作用。而朱厚照更是继明初几位祖先之后,大明最后一位敢上马持枪与敌人在一线对冲的皇帝。

这背后,其实有朱厚照对于大明军队体制改革的缩影,也代表了大明皇帝绕过文官系统,重新开始掌控兵权。这一切,同朱厚照与边将的亲近,关系密切。

马氏能够出现在武宗身边,虽有偶然性,但这其中也有必然因素的存在。江彬,马昂等人的得势,其实也是符合朱厚照的施行的整体策略的。

第二位女子,刘氏。

刘氏就是民间戏曲《游龙戏凤》中女主李凤姐的原型。其实刘氏与朱厚照的相遇,并没有这么多的枝节。

朱厚照这次还是巡边,来到了山西偏关。皇帝觉得旅途乏味,便想听听曲乐。但这不是在京城,优质的女乐上哪找去?好办,向当地的藩王要。于是朱厚照就发现了晋王府的歌女刘氏。

刘氏也是有夫之妇,所以先让我在道德上深深地鄙视下朱厚照。 在我的印象中,刘氏应该是朱厚照比较宠爱的一位女子 ,有事例为证。

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厚照要御驾亲征。只是后来因为王阳明火速平叛,所以亲征变成了南巡。

朱厚照离开北京的时候,因为是去打仗,所以没有带上刘氏。但皇帝给了承诺,一旦平叛后,便马上派人来接刘氏,并以一根簪子为信物。

刚离开京师,朱宸濠兵败的消息就传回来了。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消息压下来,大军继续南下。第二件事情,就是派人回京接刘氏。

可簪子丢了。而且大军人多手杂的,又不知道具体丢失地点,一群人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不管,先把人接了再说。可派去京师的人却独自回来,说刘氏没见到簪子,硬是不愿动身。

朱厚照听完,二话不说,带了几个随从连夜回京,一刻不停歇地亲自把刘氏接到了队伍中。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朱厚照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刘氏不见信物绝不动身,朱厚照以万金之躯独自脱离大部队,接回心爱的女子,这要不是朱厚照在后世的口碑实在太差,这几乎又是一出民间的爱情曲目。

在南巡的过程中,有时候朱厚照贪玩,经常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皇帝身边的人没法子时,便会请出刘氏来劝朱厚照。每每刘氏一劝,朱厚照都是从谏如流。这也说明了刘氏很熟悉朱厚照的脾气,对这个贪玩的男人很有办法。

甜蜜的 情感 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基础上。我相信朱厚照对于刘氏,除了简单的色相追逐,也有 情感 上的投入,不然是达不到上述效果的。

我给刘氏的关键词是,南巡。

在明知宁王朱宸濠之叛已经被平息的情况下,朱厚照仍然坚持南巡。这其中肯定有贪玩的成分在,但我认为也有一系列的政治考量。

第一,收回兵权。

王阳明当时手里是有一支武装的。鉴于皇帝对于文官集团先天的不信任,再加上朱厚照与王阳明几乎没什么交情,平叛之后拿了军权,这点无可厚非,也是做君主应该顾虑的事情。

第二,消除叛乱影响。

宁王的反叛,对于南方地区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政治地震。水一浑,就会有人想趁乱摸鱼。朱厚照南巡,就是为了安定人心。

皇帝要王阳明把朱宸濠放了,朱厚照要亲自再重新平叛。很多人觉得这是朱厚照不靠谱的表现,但我们换个角度想, 王阳明平叛和朱厚照亲自平叛,在政治上的效果是一回事吗? 这么一说,是不是能够理解当时朱厚照为什么把“受俘”仪式看得这么重?

第三,祭拜祖坟。

去南京给朱元璋上柱香,看起来是不是朱家子孙应该做的事情?但别忘记了,宁王叛乱的时候,给出的一个理由就是说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是野种。

当然,这是成化年间的旧事,在这里不作赘述。朱厚照到南京给明太祖朱元璋上香,其实有着另一层的政治含义: 老子就是朱家子孙,我现在给我老祖宗请安来了 。

在封建王权时代,朱厚照的这种政治作秀,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整体而言,南巡对于朱厚照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又能完成诸多政治诉求,又能游山玩水,朱厚照的心情自然是大好。而刘氏这一佳人作陪,对于朱厚照而言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第三位,王满堂。

王满堂这个名字一听就似乎很喜庆,但这位姑娘的人生却充满了悲剧。王满堂是河北人,以貌美而闻名于乡。朱厚照大婚时海选“秀女”,王满堂也被送去京城遴选。只可惜,没选上。

但参加过此次“选秀”之后,王满堂的心气就高了很多。这就好像现在很多参加选秀节目的民间艺人,虽然最后取得的名次不怎么样,但硬是觉得自己是个腕了,各种出场费蹭蹭地往上涨,最后被时代所淘汰。

王满堂也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久而久之,得了心病。因为在梦中梦见自己嫁给了一个叫赵万兴的人,自此荣华富贵,故而把这个梦当作了上天给自己的启示,每天都等着这个赵万兴出现。

王满堂的梦偶然间被一个叫段长的男子知晓。

段长原先是个道士,会一些愚民的“戏法”。为了得到美丽的王满堂,他便找了个和尚演了出戏。先让和尚去王家算命造势,接着自己以赵万兴的身份出现在王家。

事情如段长所料,他顺利地娶到了王满堂。并且继续用王满堂的梦在乡间造势,表示跟着他混日后定能富贵。渐渐地,段长的名气越来越大,身边聚拢的人越来越多,一来二去,干起了造反的勾当,竟然还改了年号。而王满堂也成了压寨夫人。

实话实说,段长的这股势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勉强算是个占山为王的匪帮。要不是后来王满堂与武宗有交集,我估计段长都进不了史书。

后来官府稍一用计,就把剿灭了段长等人,王满堂也被捕。官府刚要处置这群匪首,朱厚照那边传了话过来:把王满堂留下来。

原来王满堂当压寨夫人那会,因为段长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王满堂的艳名也传播开来 。朱厚照也有耳闻。皇帝听说逮捕了这个美艳的压寨夫人,便见色起意了。

朱厚照见王满堂,已经是正德末期的事情了。当时朱厚照已经在南巡归途中落水,此时正在北京养病。皇帝的身体非常虚弱,但仍然强撑着见了王满堂。嗯,你懂的。

所以王满堂很可能是朱厚照驾崩前的最后一个女人。 而我给王满堂的标签是,民变。

封建王朝一个皇帝要是做得不够称职,史家就会以大量的笔墨来渲染君主临朝时发生的天灾异象与百姓的水深火热。

事实上,整个明代二百七十多年,民变一直没有停止过。封建王朝的民变是什么?农民揭竿起义算民变,土匪占山为王算民变,市民聚众讨说法也算民变。

为何如此?明代时这个原因很复杂。 有真的因为吃不上饭的,有闹灾变成流民的,有地方府衙贪腐逼的,有地域矛盾挑起的,有流氓土匪为财的,有为了富贵赌一把的,有被异端邪说蒙蔽的,但更多的是像王满堂这样被裹挟的。

事实上,朱厚照临朝的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的没这么糟糕。 当初用刘瑾来改革的时候,国家要进行税改,也并未向普通百姓增收过重赋税。相反,正德年对灾区赋税的减免,做得一点都不比弘治年(明孝宗)差。

我之所以用王满堂的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很多事情不是史书里简单的几个字就能一全概之的。即使可以,史官的笔也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如果你喜爱 历史 ,我希望你能亲自去查阅一些资料,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顺着史官的笔人云亦云。

用马氏,刘氏,王氏三位女子的故事,来拼凑出明武宗朱厚照的“宠妃”情况,其实是不够严谨的。但如果让我写那三位被册封的娘娘,是真的无米下炊了。

所幸,这三位女子还是具有了一定的代表性,再结合正德年的事情,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朱厚照的另一种视角。封建时代的女子,不论幸福与否,终究是当时男权的附属品,她们很难自己去选择想要的生活,想来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愿 历史 的悲剧,不会在今天上演。也愿诸君,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家之言,聊以解闷。

为什么作为清朝反面例子的朱厚照,能得到后人肯定呢?

大明王朝是一个极端的朝代,前期的统治者都兢兢业业,雷厉风行,将明朝推向一个顶峰时期。但是,月盈则缺,水满则溢,鼎盛之后的明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其实,这和明朝后期的统治者有很大的关系。

其中,朱厚照就是明后期的极端皇帝之一,他的极端不但表现在自己的性格,也表现在后人对他的评价。

后世对他的评价,一个学派说他在执政期间荒淫无道,一生贪杯好色,喜爱玩乐,导致国力衰微;另一个学派的评价却和前者完全相反,他们认为朱厚照作为皇帝,虽然,他喜欢嬉戏玩乐,但是,在大事上雷厉风行,绝不懈怠,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平等的皇帝。

朱厚照的祖父朱见深在位期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朱见深疯狂迷恋大他十八岁的宫女万氏,而万贵妃由于年老色衰,受宠数年却无所出,终于在经历怀孕与孩子夭折之后,开始疯狂打压后宫,导致朱见深在生出了一缕白发的时候,整个后宫还没有一个继承人。

朱见深因酒后贪欢,宠幸了宫女记氏,幸而有孕。

记氏明白万贵妃的手段,于是,在宦官的帮助下偷偷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

之后事情败露,记氏被万贵妃处死,但是,年幼的明孝宗却躲过了一劫。直到明孝宗六岁的时候,朱见深才知道他的存在。这样的童年经历,让明孝宗从小就见识了宫廷的人情冷暖,也见识了父亲后宫的腥风血雨,导致他继位之后,无心女色,只娶了一位皇后张氏。

张皇后为明孝宗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朱厚照,次子朱厚伟。然而,次子早夭,作为帝后唯一的独子,朱厚照从小就是父母的心头宝,受尽宠爱。少年时期的朱厚照,受到了父亲的亲自教导,十分聪明,按理说,这样一位太子,以后肯定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皇帝。

然而,明朝时期宦官当道,太子身边的太监却毁了朱厚照。朱厚照身边有八位太监,以刘瑾为首,史学家称他们为“八虎”。

他们身为太子内侍,从来不会在为人处事上提醒太子的不足,只会为了得到宠爱而不择手段。他们为讨太子欢心,每天都将一些歌舞女妓送入东宫,年少的太子难以抵挡新鲜事物的诱惑,对宦官敬献的东西来者不拒,学业就此荒废。

1504年,十五岁的朱厚照继承皇位。

刚继位四个月,朱厚照就厌烦了每日的奏折和上朝,于是开始偷偷微服私访,到民间寻乐子。此事被英国公知道后惊惧不已,连忙写奏折规劝皇帝:“皇上自继位以来,亲自理政,朝中大臣有目共睹。然而,臣忽闻皇上醉心骑射,微服出宫,纵情享乐,吾等闻之,不胜忧心。”

除了英国公,其他的大臣对朱厚照纵情享乐的态度也很不满,他们同样对皇帝这种丧志的行为提出规劝:“皇帝正值英妙之年,本该力学求知,但帝师讲课之际,课业未毕便忽升享乐之思,身为帝王,一念不纯,影响巨大。”

朱厚照的大臣们兢兢业业,一心为皇帝着想,但是,朱厚照却在刘瑾等人的影响下,越玩越离谱。

大臣们不让皇帝出宫,朱厚照就将皇宫装扮成市井的样子,他搭建了许多店铺,让宦官装作店铺中的老板,自己则扮演富商的角色,在自己构造的“城市”中游玩。后来,他又将后宫装扮成青楼,让自己的宫女和妃子装作青楼中的女子,日日淫乐听曲,好不自在。

整个皇宫被皇帝弄得乌烟瘴气,急坏了当朝大臣。朱厚照的父亲为朱厚照留下了一群清正廉明的大臣,那些刚正不阿的大臣,为了规劝朱厚照,他们不顾身家性命,联名上奏要求严惩刘瑾等人。年仅十几岁的朱厚照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打算处置刘瑾之时,这从小陪自己长大的八个宦官,居然抱着皇帝的腿哭诉起来,皇帝心一软,转头就处置了上奏的大臣。

这“八虎”压制住了群臣之后,更加的嚣张跋扈,居然在皇帝的后宫中,为朱厚照建立了一个名为“豹房”的玩乐场所,里面是宦官在民间搜集而来的乐户和美女,以及各种罕见的动物植物。豹房一共修建了五年,有房屋二百余间,耗费国库银两二十余万两。可以说,有了这样一个场所,朱厚照玩起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有一年乾清宫失火,朱厚照在豹房搂着美女,看着火光冲天的寝宫,居然还洋洋得意,笑着说:好大一只烟火。

在更多的时候,豹房不只是一个玩乐场所,朱厚照为了躲避乾清宫中压抑的氛围和大臣们的敦促,他把豹房当成是居住场所和处理朝政的地方,豹房有很多间密室,就像迷宫一般。豹房里面建有青楼、酒馆、佛寺,甚至在一个区域还豢养了许多珍禽野兽。

朱厚照曾经搜集了各种凶猛的动物,观看他们之间的争斗。后来,朱厚照发现豹子在所有的动物中最为迅捷凶猛,于是,他就在豹房中只豢养豹子。朱厚照在豹房中纸醉金迷,夜夜笙歌,荒淫无度,大臣们扼腕叹息。

不仅如此,他还在此豢养男宠,男宠和皇帝共同出入豹房,同起同卧,导致后期男宠干预朝政,权势之大令朝臣胆战。

朱厚照不顾祖制,废除了许多文官,以减少他们对自己游玩的限制。

每日帝师的讲课,他也是以各种借口逃脱,乃至于后来他连早朝都不去上了,这为后来的明朝皇帝长期罢朝开创了先河。按照现代的眼光,朱厚照只不过是想打破“皇帝”身上各种的禁锢和枷锁,他情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即便是违背了祖训和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

难以想象,这位皇帝对他身上所背负的权力一点都不在乎,除此之外,他还想逃离最高权力中心——紫禁城。相比皇宫,他更喜欢自己的小天地——豹房,他曾亲切的称那里为“家”。据记载,从豹房建造好之后,一直到驾崩,他都住在那里。

并且,与皇帝相比,朱厚照更像是一个江湖中的侠客,或者是一个在沙场上建功立业的将军。

朱厚照从小崇尚武力,非常仰慕朱元璋和朱棣,渴望自己和他们一样,立下赫赫战功。可是,当时的明朝已经建朝几十年,早已度过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进入了一个和平年代。直到1517年,蒙古族带着千军万马南下而来,朱厚照兴奋不已,火速排兵列阵,准备御驾亲征。

大臣一听到皇帝要御驾亲征的消息,顿时炸开了锅,他们轮番劝诫,甚至是威胁。然而,朱厚照却不肯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干脆两耳不闻。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朱寿”,不仅如此,他还册封“朱寿”为大将军,以完成自己的军功之想。

双方大战了几天几夜,朱厚照亲自来到前线同蒙古族作战,他指挥部阵,和战士同吃同住,战术准确,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才能。最终,他一人杀敌十六人,并取下敌方将领首级,取得胜利。这场战争刚刚结束,由于朱厚照非常满意自己在战场上的表现,他便开始积极的训练亲兵,准备第二次御驾亲征。

直到三年后,他终于又有了一次机会。

1519年,对皇帝感到不满的江西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他率先杀死了朝廷派来的大臣,紧接着在自己的封地大肆征兵。朱厚照得到消息之后,一点不生气,反而兴致勃勃地准备自己打仗的东西,期待自己第二次在战场上立功。大臣们已经领教了皇帝的任性,一点也不劝诫,就随他去了。朱厚照准备好一切之后,还带上自己宠爱的妃子刘氏一起上路,御驾亲征。

这仿佛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游玩,在半路上,刘氏的发簪掉进河里,朱厚照居然下令按兵不动,停留三日,为的就是帮爱妃把发簪找回来。

朱厚照将打仗如此儿戏,让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们,瞠目不已。

四日之后,朱厚照的军队刚刚到达涿州,从南边就传来了让朱厚照生气的消息——江西巡抚王阳明已经把朱宸濠活捉了。朱厚照一边捶胸顿足觉得自己来迟一步,一边暗自埋怨自己堂兄朱宸濠不争气,这么快就被捉住了。甚至,在返京的路上,他还突发奇想,将朱宸濠放虎归山,让他再作乱一回,然后,自己亲自把他捉住。

这个想法一出,就吓坏了随从,他们前仆后继地劝诫朱厚照,这才打消了他荒唐的念头。

可以说,朱厚照一生虽然放浪形骸,做事也从来没有皇帝的样子,但是,关于国家重大事情的决策,他却一次不落地完成了。他在不愿意上朝的时候,就让亲信把奏折全部送到豹房,所以,天下之事,他也都是知道的。他虽然喜好享乐,但在大事上却一点也不糊涂,处事果断精明,在位期间数次减免赋税,贤臣无数,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将军”帝王的治国之道。

就在回程路上,朱厚照游镇江,登金山,自瓜洲过长江。到了正德十五年九月,经清江浦,朱厚照见水上风景优美,鱼翔浅底,顿起渔夫之兴,便自驾小船捕鱼玩耍。结果,提网时见鱼多,朱厚照尽力拖拉,最终,使船体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朱厚照在北京长大不懂游水,入水后手忙脚乱,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身体便每况愈下。

到了正德十六年正月,朱厚照一行人才回到北京。正月十四日,武宗仍旧强撑,在南郊主持大祀礼。行初献礼时,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了... ...到了清朝之时,皇子们如读书不认真,师傅往往会训斥道:“你难道想学朱厚照吗?!”

明武宗行事荒诞还建了豹房,是真的吗?他想做什么?

明武宗行事荒诞,修建豹房都是真的,至于他想干什么,这不应该简单理解为享受淫乐,我们可以从他过往干的一些事情,和明武宗的性格来分析。

《明史》对明武宗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点明了他耽乐嬉游,昵近群小的毛病,也肯定了他用人之柄躬自操持。明武宗干过不少荒唐事,但每逢大事还是挺靠谱的。

明武宗朱厚照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天资聪颖,作为明孝宗朱佑樘的独子,从小就备受宠爱,所以他身边的人也都顺着他的喜好来,也就逐渐形成了朱厚照那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陪在他身边的也都是些阿谀奉承之徒,最早的八虎,到后来的李东阳与焦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不难想象朱厚照会受到的影响,这些属下们今天送块奇石,明天送只鸟,变着法地陪朱厚照玩。

明孝宗驾崩后,年仅十五岁的朱厚照继位,他不像朱祁镇还有太后管着,朱厚照继位后完全就没有约束了,偶尔有两个正直的大臣劝导一番,但大多是左耳进,右耳出。

豹房是在太监刘瑾建议下修建的,主要的用途有两个,让明武宗和歌舞乐伎淫乐,另外就是作为行政中心,处理军政要务使用。

朱厚照对处理朝政一直不上心,但对于兵事却挺感兴趣的,就是没机会施展拳脚。其实他的心理也不难理解,治理国家要干出一番政绩实在不容易,但打个仗名垂青史就简单多了。

别看朱厚照行事荒诞,任何一位君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理想的,所以明武宗一边干着逼良为娼的勾当,一边尝试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

当初朱元璋驱逐蒙古建立了大明,朱棣五次北征蒙古,朱厚照也一直幻想自己能驰骋草原,但边境没有战事,他只能给自己封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过过瘾。

朱厚照等了十二年,终于等到了和蒙古开战的理由,蒙古王子伯颜进犯大同,这到不是真要和大明干一架,无非就是想要点好处,给点牛羊,给点钱。

朱厚照一听就来了兴趣,马上决定御驾亲征,大臣们一听这词就头痛,大家都知道朱厚照是个不靠谱的主,万一再来次土木堡之变怎么办,但是大家都拗不过朱厚照,五万明军浩浩荡荡出发了。

按照记载,明军和蒙古军队互砍了好几天,杀得天昏地暗,朱厚照很有勇气,在前线和将士们一起战斗,明军总共杀死十六名蒙古骑兵,其中有一人是朱厚照的,当然大臣是不认得。

朝廷有这么不靠谱的皇帝,宁王朱宸濠看不惯造反了,朱厚照本来也就没折腾够,一听有人造反又来了兴致,再次决定亲征。

结果才走到半道,叛乱就被不解风情的王阳明给平了,朱厚照很不爽,继续南下,始终不准宁王受俘,直到王阳明称这一切都是大将军英明神武领导的结果,朱厚照才勉强接受宁王受俘,但是他却建议,要不把宁王放了,让他再造一次反,自己来抓。

从朱厚照的这些表现来看,他虽然荒诞,但并非是个无能之辈,反而我们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朱厚照特别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虽然从应州大捷,到平定宁王叛乱怎么看都向闹剧,但在维持统治稳定上来看,朱厚照的表现非常好。

朱厚照建立豹房,虽然最大的功能是淫乐,但在明朝时期,修建这类娱乐设施并非起源于朱厚照时期,在这之前就有虎城、象房,朱厚照顶多就是喜欢男宠,抢民女容易受到诟病。

朱厚照并非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他执政期间任用的刘健,王鏊,李东阳都是非常杰出的大臣,虽然他也宠信刘瑾,江彬,但在处置重要政务时,并没有偏听偏信,而是非常清醒,或许也可以看出荒诞不羁只是朱厚照的一种生活态度罢了!

朱厚照——明朝唯三敢于提刀上阵的皇帝

朱厚照是明朝被黑的最惨的一位皇帝,清朝教育皇子的时候经常用“你想学朱厚照吗?”可见朱厚照的荒唐,但是却不是一个糊涂昏庸的人。朱厚照被编排的最厉害的原因有可能有三个:1、朱厚照活着的时候就跟当朝的大臣关系及其恶劣。2、朱厚照没儿子,他死后是明朝皇帝就成了堂兄弟的嘉靖,嘉靖另一支为了证明自己的法统的正确性,也会纵容抹黑朱厚照。3、清朝人为了统治需要,极力抹黑。用黄仁宇先生的话描述,朱厚照拥有着胆魄,体格,精力,想象力,创造力这些开拓君主的特质,却被要求成为一个儒家导向下的守成之君,本身就是命运的错误安排。

千倾地一根苗

朱厚照是朱佑樘的嫡长子,15岁登基,在位时间16年。由于朱佑樘只娶了一个老婆,作为嫡长子的朱厚照拥有着无可置疑继承权。同时朱佑樘励精图治将大明带入了弘治中兴,给朱厚照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家业。他拥有着幸福的童年,是个标准的富二代,成长于治世,享受过父母宠爱。明代皇子一般出阁读书的七、八岁左右,孝宗自己是在6岁,朱厚照稍晚,8岁出阁。也就是说,从8岁到15岁,朱厚照最少也接受了7年的严格教育。

朱厚照喜欢吟诗作画且精通音律,“作诗挥笔辄就,曾不构思” 并“能自度曲,被歌瞥”,好谈论哲学,宗教,精通道家,穆斯林,藏传佛教等诸多宗教精义,能熟练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却从不沉迷任何一个宗教,反而以一种超脱的眼光来宏观对比点评。

这些记录跟明朝那些事中朱厚照是个文盲的记录出入极大。

军事——给自己升官的皇帝

给自己取名朱寿,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来给自己加封镇国公。这确实是一件很荒唐的事,但是也看得出朱厚照的可爱。

《明实录》讲到武宗巡视西北边,沿途行军时的情景说:“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数千里,上乘马,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有司具辇以随,也不御。阉寺从者多病惫弗支,而上不以为劳也。朱厚照通过广收“义子”,京军与边军轮调等方式,逐步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并完善了军队的指挥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明军的战斗力。

正德十二年(1517年)十月,在得知蒙古小王子部寇关来袭,武宗非常高兴,亲自布置,希望同小王子大战一场,即“应州之战”。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明军一度被蒙古军分割包围。武宗见状亲自率领一军援救,才使得明军解围。双方大小百余战,期间武宗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最后,小王子自度难以取胜,引兵西去,明军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史称“应州大捷”。想明英宗当年率20万大军却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而此次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四五万蒙古军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此后蒙古兵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便是这次战斗的直接结果。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为指挥布置,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虽然后世对于这场“应州大捷”抱很多怀疑态度,但蒙古小王子部在此战之后数年内,再无大举南下,确是事实。而纵观明代帝王中,能够率军冲锋陷阵在一线的,除了朱棣,也唯有朱厚照一人耳。

明武宗以锦堂老人的身份重启关西情报网,置巴欧坊,让明朝走出母语圈,也对敌人的敌友关系了解非常清楚。正德十三年,土鲁番犯肃州。守臣陈九畴因遗卜六王彩币,使乘虚袭破土鲁番三城,杀掳以万计。 以至于朱厚熜常与大臣传唱明武宗事迹:“于时兵何卒办,将何卒良,至 今人有传其事者,可为训乎”,“皇高祖考岁一巡边,皇兄亦圣威远震彼,乃今内逆欺,外贼侮,可嘅”。

朱厚熜:皇高祖考岁一巡边,皇兄亦圣威远震彼,乃今内逆欺,外贼侮,可嘅于时兵何卒办,将何卒良,至 今人有传其事者,可为训乎。

毛主席:《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执政

弘治年间,文臣集团已经习惯了掌控皇帝,在明武宗初年文臣集团跟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八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文人集团原本想趁八虎为首的宦官集团根基不稳之机,击垮皇帝的秘书团队,完成对皇帝的掌控,虽然正德五年刘瑾倒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弘治年间的重臣相继致仕,牺牲刘瑾,不是文人集团的胜利,而是在朱厚照安排下进行的一次权力再分配,或者说重新的洗牌。意在剔除一些横生的枝节,做人员的精简化,并顺势缓和朝臣与皇权的尖锐矛盾。刘瑾只是朱厚照掌权后的“烹狗和藏弓”。而后来钱宁,江彬之流,不过是宦官集团的另一种演变方式罢了。经历了这次博弈,文人集团认识到他们不可能掌控皇帝本人,学会必须跟皇帝合作。

武宗在紫禁城旁边建了豹房,每日在豹房内嬉戏玩乐,虽然不入大内,但是仍时常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不愿上朝时,就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虽说大臣不许前来,但还是特别强调,奏章要一件不少地送到宣府。所以说,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

朱厚照年间也是名臣辈出,内阁首辅刘健、一品大学士谢迁、内阁首辅李东阳、华盖殿大学士焦芳、文渊阁大学士王鏊、太保兼内阁首辅杨廷和、左副都御史刘宇、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曹元、光禄大夫兼太子少师梁储、刘忠、内阁首辅费宏、内阁首辅杨一清、靳贵、蒋冕、东阁大学士毛纪。在这些能力威望出众的名臣的辅佐下,正德年间的政局还算平稳。

朱厚照受父亲的影响,在减免地方赋税,减轻民众负担上做的也不差。这是一组数据:正德元年,减苏杭织造岁币,免陕西灾区税粮;正德三年,赈南京,凤阳饥荒;正德六年,免南方数省“流民暴动”区域一年税粮;......正德十四年,免南直隶税粮,为山东,山西,河南,湖广数省流民提供房舍,粮食,种子,耕牛,并免税五年......虽然从减免的数额上看并不能与弘治年相提并论,但正德年的减税范围依然很广,持续时间也很长,在明代亦屈指可数。

明代中后期,救灾机制建设趋于完善,急赈、报灾、勘灾到赈济、抚恤,基本形成一套较为严格的因对抗全球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天灾救灾程序。正德水灾赈灾迅速有力,万历水灾赈灾迟缓不力。正德水灾发生后在巡抚秦金的领导下,由布政司、按察司派遣各道守巡、管粮、抚民等官“亲诣被灾州县查勘极贫军民受害之家量给仓粮赈济安插”,“量给仓粮赈济安插”说明当时已有急赈举措。能够组织急赈 一方面说明地方官对救灾的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另一方面说明尚有办法和渠道获得救灾钱粮。在吴廷举受命总理湖广赈务之前,巡抚秦金组织和领导了湖广的急赈工作,有效地控制了灾情的恶化与蔓延,罕有大面积严重饥荒。而万历二十一年五月河南大水灾发生后,由于巡抚频更,早期急赈工作组织领导不力灾情恶化遂至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万历二十一年冬至次年春的大面积饥荒,人食人惨状到处发生。万历一朝多征战,故注重名将之战法抑或名臣之韬略,实乃舍本逐末。正德一朝封建经济潜力得以大幅释放,其生产效率与社会组织能力,正德实胜万历。

爱情

朱厚照有九位正式册封的妃子,但是朱厚照长期在外游乐,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在宠臣的怂恿下,搜罗了大量的能歌善舞的女人,多达十车。

这也许是明朝的特色,很多皇帝都有爱情故事被写入历史,朱厚照也有一段爱情被记录在历史当中,刘娘娘。

刘娘娘,《明史》中记载,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公杨腾妻也,以讴进,遂大宠幸。宁王叛乱时,朱厚照御驾亲征,大军出行不便携带女眷,将刘娘娘送到潞河一带,刘娘娘将所带玉簪给了朱厚照,并约定朱厚照派人来接的时候需要带着玉簪才跟来人走,王阳明迅速把宁王叛乱平定,朱厚照骑马过河的时候不小心把玉簪丢了,派人去接刘娘娘的时候,因为没有玉簪,刘娘娘始终不同意跟来人走,朱厚照很无奈,亲自乘着画舫到潞河去接刘娘娘。到南京后见到大佛寺,朱厚照非常高兴,便施舍了很多财务,有的时候会用刘娘娘的署名。刘娘娘没有恃宠而骄,在朱厚照扬州痴迷骑马打猎的时候,刘娘娘规劝才打消了到四川等地游乐的念头。刘娘娘一直没有明份,有可能是朱厚照死的太早还没来得及册封,这个女人很幸运,在朱厚照死后没有与朱厚照的宠臣江彬等人被清算,一直活到嘉靖时期,死后还有专属的墓葬,有陪葬品,她的墓位于清昌平东北八十里,与康陵遥遥相望,乾隆年间,她的墓被盗,挖出大量珍宝,盗墓者被县官捕获,此时才被知晓。

藩王叛乱和流民起义

可能是朱厚照玩的太狠了,让藩王们得这是一个可趁之机,安化王朱寘鐇和宁王朱宸濠分别举兵叛乱,但是朱寘鐇造反被仇钺带着百十个家丁35天就扑灭了,朱宸濠被后来的影视剧被描述的很NB,但是被王阳明带着一群民兵43天也灭掉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正德年间明朝人口暴增,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破产,在直隶地区爆发了刘六刘七农民起义是,刘六刘七最初是劫富济贫,被称为“响马盗”,他们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响应。次年,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又由山东回攻京畿。起义前后持续三年,转战南北直隶、山东、河南、湖广等广大地区。随着朱厚照调集边军等进行镇压,流民军慢慢被剿灭。

随着人口压力和土地兼并,从正德年开始,明朝开始了对川藏边界、湖广山区、西南各省开始开发,开启了西南地区归化的进程。

八虎

以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八名太监为首组成了一个可以跟外朝抗衡的内朝集团,由于刘瑾玩过头了废了刘瑾而补充了江彬、钱宁,正德一直依靠内朝牢牢的掌控者刀把子、钱袋子,这也是他这么折腾,正德年间还算朝局稳定的重要原因。

结论

以三驾马车的理论来论,刀把子、钱袋子和笔杆子,正德皇帝看似荒唐,但是对刀把子握的牢牢的,钱袋子捂得严严的,外朝整体运转也非诚正常。明代中期的问题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朱厚照其实并没有给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于社稷百姓来说,朱厚照做的也没有父亲孝宗来得实惠。朱厚照算不上是一位优秀的君主,但同样也不是很多人口中的亡国之君。毕竟因为没儿子,死后也没人愿意给他说好话。
文章标题: 如果朱厚照早点遇见王阳明,明朝会是什么走向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526.html
文章标签:明朝  早点  遇见  走向  朱厚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