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14 14:31:39 | 作者:一个七喜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一个三有青年喜欢≠适合≠在一起关注▽
微信:一个三有青年
有空就来一起说说话
前几天重温《奇葩说》,看到了这样一个辩题:“如果喜欢上了一个有对象的人,要不要去告白?”最后正方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票数。
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的碰到了这样一种抉择,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沉默。
“喜欢就去追”这样的人生态度大多只适用于那些还是十七八岁,莽莽撞撞的少年郎。作为一个理性思维更胜于感性的成年人来说,不是所有喜欢的人,都适合在一起。
上个月,小玉在群里说要跟男朋友去一趟泰国,这是他们在一起之后的第一次旅行。没想到,在那玩了一个礼拜回来后,两人就分手了。
后来小玉跟我吐槽在旅行中男朋友的种种不是。
“本来前一天晚上说好了早起去看日出,结果十一点多了还睡得跟个猪一样,叫他起来他倒还发脾气。”
“在泰国不是语言不通嘛,结果呢不管做什么,跟谁交流,他都把我往前推,像只缩头乌龟一样,拜托,我也不会泰语啊。”
“我想让他陪我逛一下那些街边小店,但他却只催我快点快点,好像赶着去救火一样,比谁都不耐烦。”
在旅途中,男友的种种表现让小玉既失望又生气,于是在回国的当天,她就立马提出了分手。
这也就验证了那句话:“旅行是检验一对情侣的最佳标准。”
一个人在旅途中往往能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包括他的生活习惯和脾气个性。而对那些平时很少有机会朝夕相处的情侣而言,旅行也是最好的认识自己伴侣的机会,他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暴露无遗,甚至被进一步放大。
两人之间生活作息、性格爱好、处世风格的差别也都能在旅行中显现出来,这个时候你往往就能看到对方是不是真的适合在一起。毕竟一个礼拜的共处都不能忍受的话,将来三年、五年、乃至几十年又该如何坚持下去呢?
大多数人的爱情不是偶像剧,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有的只是平淡生活里的茶米油盐酱醋茶。
其实不只是旅行,同居、见家长甚至是逛超市都可以成为检验一段爱情能否长久的标准。因为在这些生活场景中,那些琐碎的细节往往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品性与习惯,以及情侣双方的契合程度。
那些由于双方个性、生活习惯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矛盾,一旦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将成为压垮这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谈恋爱是为了以后过日子的,而不只是在说完“喜欢”,体验了一把爱情的甜美后就分道扬镳。
喜欢或许是爱情发生的催化物,但是适合却是使爱情能够长久的保鲜剂。
曾经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喜欢是一个人的事,但在一起是两个人的事。有时,爱意的表露也需要在乎对方的感受,尤其是当你们处于另外一种情感关系的时候。
表弟之前和我聊过他的感情问题,他喜欢了一个女生三年,但是却一直不敢开口,因为,那个女生是他最好的朋友。
“我到底该不该和她告白呢?我觉得如果再不说,她可能就要成为别人的女朋友了,但是我又担心和她说了之后,我们会连朋友都没得做。”
我告诉他:“既然你这么在意这个女孩子的话,那就不要说出来。”因为,这样的告白其实是在把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推给了对方。
做恋人或许“郎有情妾无意”;但若选择继续做朋友,其中却已然生出隔阂,无法再向之前那样亲密无间;最坏的一种可能便是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但如此以来,你们的友谊便彻底决裂。
如果你真的很喜欢那个人,你会希望她获得快乐,而不是看她独自陷入这样的痛苦抉择之中。
身边人失恋时,我最喜欢安慰他们的一句话便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倒不是说我是个迷信之人或是听天由命的悲观主义者,只是有些东西,是真的勉强不来,也没必要去强求。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可以随随便便说“喜欢”的年纪了,我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仅要接受社会价值观的评判,经历生活细节的考验,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地球并不是只围绕着你一个人转动,你不能任凭自己的内心冲动去做想做的事,即使前提是出于爱,那也是一种自私与幼稚的表现。
既然道德不允许,个性不适合,身份有限定,不如就此放弃,成全他人同时也是成全自己。
公众号窗口回复关键词
“0403”
即可获取本期高清封面图
“在看”吗
点右下角告诉我
? ?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