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2-09 12:08:29 | 作者:向日葵爸爸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5次
# 欢迎关注并置顶我 #
老胡说每次点开手机,看到家长群里的一堆信息。
不知道,你是否会有焦虑的感觉?
孩子被批评了,内心就莫名觉得很愧疚;
只有孩子被表扬了,才会觉得开心。
什么时候,孩子成为了我们“取悦”老师的工具?
1
说起家长群,你会有什么感觉?是觉得方便了交流,还是增添了麻烦?
有人说:
“自从有了家长群,每天都是家长会!”
“家长群就是马屁群,大家一起跟着说客套话,有时候觉得真累。”
也有人说:“最怕在群里被点名说孩子成绩下降了,感觉很丢脸。”
可是马上就有人反驳:“你女儿考的130分也要给老师道歉的话,你让那些孩子考90分的家长情何以堪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位父亲,我也在孩子的家长群里。
有时候,我会研究群里老师和家长的聊天内容和隐藏的情绪。
群里,一般以妈妈居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师经常会在群里告诉家长们当天布置的作业有哪些,然后让家长们尽量督促孩子完成。
有的妈妈如果没有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会觉得特别愧疚,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是个不负责的坏妈妈;
有的妈妈不折不扣地实行,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有的妈妈则十分热心,总是在群里不厌其烦地告诉别的妈妈,怎样帮助孩子完成作业。
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妈妈都想做一个别人眼里负责的“好妈妈”。
但同时,他们内心也充满着特别强烈的焦虑感。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看到妈妈们在群里对老师布置作业的态度,我大概能想到,这些妈妈平时是如何要求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孩子又是如何磨磨蹭蹭地完成作业的。
中国有句非常经典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孩子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妈妈在别人眼里的形象。
如果家里的孩子成绩不好,妈妈出去时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
因此,不管妈妈们愿不愿意,都主动或被动地承担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然而“太过负责的妈妈”,内心其实更像是一个特别乖、特别听话、特别负责的孩子,并且希望用这个形象,来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自我认同。
2
/一个太过负责的妈妈,其实是需要成长的妈妈/
这些妈妈在老师面前的态度,令我想到了一个心理学词汇:“迎合型投射性认同”。
在投射性认同的机制下,投射者(父母)发出:你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我们都尽全力去做到了,如果你(老师)还不认同我好妈妈的形象,在课堂上不对我的孩子好一点的话,你简直就太糟糕了。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变成了父母取悦老师的一个工具。
既然孩子是工具,父母就不太会关注到“工具”的喜怒哀乐和情绪体验了,他们要的只是:你要听我的话,把老师交代的任务百分百完成。
在这过程中,父母们会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了,对孩子很负责任了。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的意思来,那么我就会很焦虑,甚至愤怒:“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一点都不乖。”
这样负责的妈妈,在孩子面前,可能跟掌控欲很强的暴君,没啥太大的差别。
而且,这会顺带引起一系列的孩子问题:做作业拖拉,成绩下降,厌学等等。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不敢公开反抗妈妈,所以他就会通过做事磨蹭,很慢很慢地完成妈妈交代的任务,以此来表达不满。
在这样的关系里,我们是看不到任何亲子之爱的。
也许,有人会为妈妈们感到不公平:
“你怎么这样说妈妈?妈妈也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啊,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成绩怎么提高?成绩不提高,以后怎么拼过别人进入重点中学,大学?如果不是自己家的孩子,我们还懒得操这份心呢!”
嗯,妈妈们的苦心能够理解,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要去迎合你们?
3
/一个怎样的父母,孩子才需要去迎合?/
如果父母是一个特别有爱、能够包容和接纳孩子的人,孩子是不需要去迎合的。在这样的父母面前,他们是非常放松,且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
相反,一个苛刻的严厉的、没有情感的冷漠的父母,孩子才需要去迎合。
在父母粗暴地督促和不断地纠错下,慢慢地孩子会觉得学习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父母要求我做的。
既然学习是父母要求的,那么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就不会有特别高的热情,他会像完成任务一样去完成作业,导致写作业越做越慢,效率越来越低,创新性和自主性也越来越少,厌学情绪逐渐增强。
我自己也有类似的体验:
当我一直被别人盯着做某件事时,我有一种没被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感觉。
试着想一想,假设你是孩子,上了一天课,回到家,还要被父母监督着做作业,稍微有一点不如他们心意的地方,立刻就能看到他们脸上不悦和嫌弃的表情。
那一刻,难道你不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的眼里很糟糕吗?
从深层的角度来看,父母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信任孩子能独立完成作业。同时,这也是对孩子施加强控制的表现。
所以,一个内心特别负责,需要有人取悦的妈妈,其实是一个需要成长的妈妈。
只有懂得自我觉察,她内心那个特别乖巧、胆小的孩子才会真正长大。
4
/如何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我有一个朋友,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等到孩子三岁后,她让孩子开始学习如何一个人看书,玩玩具,自己只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在旁边提供帮助。
她说:“我绝对不要看着我的孩子写作业,如果他需要我帮忙,一定会来找我的。我告诉他,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
她没有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也没有因为两个孩子的到来焦虑,或忙的焦头烂额。
她呈现出来的状态是非常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女性,孩子跟她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有爱、融洽、相互理解。
何必要做一个太过负责的妈妈呢?
不如做一个有爱,能理解孩子成长的妈妈吧。
我们陪伴孩子,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好妈妈”形象,而是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的人生。
喜欢我们的话,请给我们一个在看哦!
作者介绍
胡慎之,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所有冲突,都是合谋。
推荐阅读
讨好型人格,其实也是施暴型人格
☟ 点击原文链接,填写问卷。
告诉我们你的意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