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2-26 23:01: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辜鸿铭(1857-1928),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幽默的回击
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
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时,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
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840年英国的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辜鸿铭的义父布朗先生对他说:“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恶狠狠的侵略者正挥起屠刀,准备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学通中西,担起富国治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作为东方文化的扞卫者,辜鸿铭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
辜鸿铭认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他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驳斥英国孙子
10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了伦敦。他按照父亲的交代,在伦敦也始终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永远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时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觉得好玩,侮辱辜鸿铭。起初辜鸿铭不理他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惹火啦,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英国孙子一听都傻啦,赶紧灰溜溜地跑掉。
维护儒家学说
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有一个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西方人说“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具体原因有二:1、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倾倒西方人;2、独行特立,极具个性,迷倒西方人。
分析原因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辜鸿铭先生。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中国最强学霸之一,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这样的一个牛人,连骄傲上天的西方人,都不得不服!
言归正传,回来分析具体的原因:
1、学贯中西,满腹经纶,倾倒西方人。
先生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语等9种语言,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当欧洲刮起“黄祸论”时,辜鸿铭先生愤然用英文发表《文明与混乱》一文,严正驳斥了对中华民族的无稽不公论调,并强烈抨击了西方的政治霸权。他翻译《论语》、《中庸》和《大学》,著有《中国的牛精运动》和《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在西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独行特立,极具辩才,迷倒西方人。
辜鸿铭先生独行特立,言行举止每每出人意表,竟让惊喜或者哭笑不得。例如他一直留着满清的长辫子,例如他在北大挽留蔡元培是说:“校长是我们学校的皇帝,非得挽留不可。”搞到蔡元培赶紧辞职等等,至于辩才,茶壶茶杯论就不讲了。说另外一个故事: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辜鸿铭送给他一本自己的《论语》英译本。伊藤调侃他:“难道你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答:“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
辜鸿铭先生才华、学识、辩才、个性、言行等,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最有趣的人物之一。有许多人对他推崇备至,特别是是外国人,故有“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辜鸿铭的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中国人的精神》、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国札记》等。
《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是辜鸿铭最有影响的英文代表作品,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辜鸿铭的成就
20世纪初,西方人曾经流传过一句话,说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春秋大义》,每张售价两块大洋,比京剧大王梅兰芳的票价还贵了八毛。当然,咱们要说句公道话,梅老板天天都演出,而辜鸿铭,就讲这么一回,所以他们的市场价值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但无论如何,辜鸿铭被印度的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在德国,有人成立了辜鸿铭俱乐部和辜鸿铭研究会。丹麦文学评论大伽勃兰兑斯在1917年的一篇文章里面称辜鸿铭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西方人对辜鸿铭表现出了兴趣和尊敬,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辜鸿铭是第一个敢于直接怼他们的东方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