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25 14:36:21 | 作者:白大纯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3次
星期三
配乐 | 하진《We all lie》
配图 | 网络
一个大家眼里品学兼优的男孩。
在不负众望考上最高学府之后,离家出走了。
他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报复自己的父母——
把他当成学习的机器,把他的成绩当成炫耀攀比的资本。
一直以来的顺从是他复仇计划的第一步。
考试成功后离家出走是为了让父母尝尝从天堂跌入地狱的痛苦。
这是韩剧《天空之城》讲的第一个故事。
或许有人突然松了一口气,庆幸这不是真实事件。
可你转身看看你身边正在受教育的孩子们,有几个又真正过得比剧中的主人公快乐?
那些打着“为教育投资”旗号大行“恶性攀比之风”的家长们,早就“杀”红眼了。
“教育”向来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且随着一批批做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孩子教育问题更逐渐变成了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
“学区房”、“晚托班”、“补习班”、“兴趣班”、“早教课”......
这些教育衍生品,从某种层面上也传递出现代家长对教育投资的满腔热血。
投资孩子教育,希望孩子通过良好的教育实现更好的人生,这种正向的想法和做法都无可厚非。
但有些家长显然是对“教育投资”几个字有什么误解,硬生生把其带偏轨道,在教育圈营造了一股恶性攀比之风。
他们哪里是重视孩子教育,他们其实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牺牲孩子的人生。
文章开头提到的“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的现象,在家长之中最为常见。
可能有人想说,给孩子报补习班,让孩子多学点东西难道有错吗?
家长们在孩子可接受范围内的正常“教育投资”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有些家长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奉为圭臬。
2019年春节前,杭州某中学做了一份家庭教育投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杭州养育一名初中生,每个家庭的平均支出竟高达8.8万元。
8.8万,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什么小数目,甚至超过某些家长一年的总收入。
那些不能达到这个收入标准的家长面对的孩子教育压力,可想而知。
这些被花掉的钱,有多少真正花在了刀刃上,有多少其实只是家长间的跟风攀比,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这8.8万买来的,是一个孩子一年的“额外学习负担”。
大学里找兼职的时候,最好找的永远是“家教”、“晚托班”一类,可见这背后的市场需求。
我有个同学做过几次家教,每次去之前都要跟家长提前约好时间,因为孩子的行程很满,而且按部就班,不容有差。
那个同学还跟我说,她去家教的时候,有的孩子甚至正做着题,拿着笔就睡着了,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可是在家长们眼中,即使累也不能停,因为你累,还有人比你更累,不学,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再讲回韩剧《天空之城》。
开头那个故事中的男孩之所以产生报复心理,是因为他觉得从来没有被父母当成孩子看待,自己不过是他们争名夺利的工具。
男孩父母亲是上流社会人物,为了家族财富地位能不断延续下去,为了在名流圈里长久拥有话语权,男孩必须继承父亲的衣钵,考入高等医学学府。
也正是因为这样,男孩的人生从来都不属于自己。
苦闷繁重的学习压力母亲从来都不问津,只关注他的成绩,男孩只得从照顾自己的小保姆身上寻求情感慰藉,就算是这样,被父母发现了也免不了被“惩罚”的命运。
像极了一个任由父母摆布的提线木偶。
所以这个听话的木偶,突然间爆发的时候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但其实恶果早就埋下了:
在他的母亲因为他没取得理想成绩而感到丢脸的时候;
在他因为学习压力痛苦烦闷得不到挚亲安慰的时候;
在他的父母只把他当成炫耀资本而不拿他当孩子的时候……
回到我们的生活,家长们只要聚在一起就谈论孩子成绩,动不动就攀比哪个孩子报的补习班多的样子,不也是活脱脱一部《天空之城》吗?
不过有的戏剧冲突没有那么夸张,有的只是结局未明而已。
无论对错,家长们可以做选择,孩子们却只能接受。
有些教育表面上看起来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实则是孩子在为家长们的愚蠢行为买单。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教育圈里一个神奇的存在——“家长群”。
家长群,众所周知,方便家校交流,反正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孩子教育。
没想到近年来却逐渐演变成了某些“戏精”家长的攀比舞台。
你永远想象不到,有些家长,为了“博出位”,能做出什么愚蠢举动来。
一个班级家委会竞选,他们都能搞成世界五百强面试。
学历的确是一个比一个牛逼,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还有的甚至直接“拿钱说事”,从小就给孩子培养“良好”的金钱物质观。
这些家长的确是一个比一个学历高,一个比一个有钱,却不见得有多体面机智。
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引起老师重视?为了让孩子以拥有一个“高学历、有钱的父母”为傲,在学校里扬眉吐气?
他们有没有考虑过,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虚荣?攀比?歧视?孤立?还是校园霸凌?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舔狗”这个词,可你们见过家长群里的舔狗吗?
一个开学问候都能写成国旗下的讲话,家长们的虚伪可见一斑。
所以下次再责怪孩子身上坏品性没来由的时候不如先看看自己,毕竟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能照出你好的那一面,也定能照出你坏的那一面。
不久前大家都忙着回家过年的时候,教育圈里其实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广西百色的“蒋玉芬老师”C位出道,“喜提”微博热搜。
蒋玉芬老师因为“歧视殡仪馆工作家长、孤立孩子”而遭到举报。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蒋老师被举报后受到了应有惩罚,甚至被人民日报点名。
事情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也没什么好说的。
让人震惊的是蒋老师班级里其他家长得知蒋老师的遭遇后的神奇反应。
不少家长为蒋玉芬叫屈,要求蒋玉芬回来继续上课。同时他们严厉指责了举报者的“自私”行径,说她一个人影响了54个人,让54个家庭“伤心”。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一个家长群里,90%的发言都是“老师辛苦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
像蒋玉芬一样的老师也是普通人,有些还很年轻。
在毫无原则的阿谀奉承之下,想不膨胀也难。
这样的家长群,就是一个小王国,里面只有一个国王和一群舔狗。
即使“犯罪”事实都摆在眼前,蒋老师还是像一个国王一样威风凛凛地接受群里家长对她的跪舔。
这些是非不分,只知道阿谀奉承的家长显然直接充当了排挤学生的主力。
像这样的事情,有被曝光的机会并且得到合理解决都只能算是幸运。
试想,坏老师都被惩治了,理智的家长都还要接受来自瞎子家长和装睡家长的批评和指责,如果坏老师得不到惩治,势单力薄的理智家长和她的孩子,又将何去何从?
或许只能继续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或许最终,也会被舔狗大军吞没......
这样攀比和一昧当舔狗,孩子就能受到老师重视,前途无忧了吗?
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卢梭在《爱弥儿》里这样写道: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孔子也说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想让孩子变成什么人,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最重要的还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拿曲婉婷的事来说。
曲婉婷的妈妈贪污赃款已然是事实,曲婉婷却隔一段时间就在微博上替妈妈喊冤(据说每次喊冤也都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作品),所以才惹得网友谴责。
曲婉婷却不觉得自己有错,这是怎样神奇的价值观?
曲婉婷16岁出国留学,一直过的都是很优越的生活。
一年学费十几万,她还养着一支自己的乐队。
曲婉婷还说,妈妈是她的英雄,给他提供了好的生活,不管她是怎么得到的。
不管她是怎么得到的??
曲妈妈可曾想过,自己当初不择手段富养出来的女儿,俨然已经变成了一个三观扭曲的怪物。
曾经看过这样一条新闻:
新闻中的孩子不想上学,做家长的并没有勉强他,还是让他自己去体验不上学的生活。
想买东西吃又没钱,只能去捡垃圾。
捡垃圾跟上学比起来哪个更轻松,孩子自然会有抉择。
《变形记》大家应该都看过吧,一个懂事的穷人家的孩子和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进行交换。
体贴懂事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富人家的孩子则任性叛逆,挥霍无度。
大家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却很少有人说“富人的孩子早当家”。
因为穷人的孩子从父母身上看到了“金钱”的来之不易。
而那些只会在孩子身上“砸钱”,提前用物质裹挟绑架孩子的家长们,却只频频培养出一些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和怪物。
为什么?
因为这些家长自己的面目就非常丑陋不堪。
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因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孩子眼里,记在孩子心里,他们会去模仿,去学习,不管好的坏的。
“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所以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有什么侥幸心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你的孩子就是一个小小的你。
孩子们之间,也存在一个小型的“成人”社会。
那些家长炫富的,孩子不也是比完球鞋牌子再比手机牌子;
那些家长跪舔老师的,孩子不也早早掌握了“节假日”的潜规则,比谁送的礼物贵重;
那些家长攀比家境后台的,张嘴闭嘴不都是“我家里有人”吗......
在教育过程中,“攀比”可以成全孩子,也可以毁掉孩子。
如果攀比的是人格品质、见贤思齐的好事,自然无可厚非。
但如果攀比错了方向,让孩子们一起虚伪、虚荣,后果恐怕就不容乐观了。
家长们早就该好好检讨自己,做家长的,最重要的不是面子,而是孩子。
孩子教育是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进行一场以孩子为幌子,满足自己虚荣心、让自己有面子的“宫斗戏”!!
好好做你的家长,也让孩子只做个孩子吧!!
-End-
更多精彩
为人父母先“为人”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