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就算一辈子单身,我也不接受爸妈介绍的对象!”

时间: 2020-01-02 21:45:25 | 作者:凭本事单身的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30次

“就算一辈子单身,我也不接受爸妈介绍的对象!”

  本文字数3000+ / 阅读需要 8 min

  年关将至,不少单身朋友终于又回忆起被爹妈叔婶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对象的恐惧。

  前两天我们办公室聊起这事,一同事说:“我妈以前给我介绍对象还会怕我不高兴,总小心翼翼的。现在好了,直接微信给我发男人的简历。等两天回了家,我都怕她直接把男的领家里来。”

  你别说,虽然很多年轻人都已经沦为相亲网站里的“库存”了,但听到父母要给介绍对象,还是坚定地拒绝。实在被逼着去相亲,也想找个借口鸽掉,比如今天我肚子发烧了实在不好意思啊呵呵呵呵。

  但你有没有想过,父母给你介绍的对象,其实可能比你自己找的对象更靠谱?

  父母介绍的对象可能更靠谱?

  看多了相亲简历,也偶尔(被迫)见过几位,还是有一些血泪经验的,比如凡是没有照片,但写了“身材端正”的,大部分都挺胖。如果有“形象清秀”“相貌姣好”“外型在同龄为中上等”这些类似描述的,绝大多数形象不咋样。

  否则,为啥不配照片?真长得稍微像点样的,那肯定放一大串精修过的照片,搭配“身材贼棒”“非常帅气”“大学校草”之类更夸张的描述了啊!

  但越是这种,爹妈越爱嚷嚷:“你就去见一下又能怎么了?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人家年纪轻轻已经是副处级了,人家爹妈可是xxx,人家在北京两套房!”

  研究确实也表明,父母和子女在择偶偏好上的矛盾,往往容易出现在外型和家庭背景上。子女更重视对方优秀的基因特质(以外貌特征为主)和让人快乐的性格特征,而父母更重视对方是否有“好品质”、“好资源”以及对方能否成为好父母、好配偶,还有国籍、政治背景的一致性。

  一定程度上来讲,爸妈考虑的角度,其实是有他们必然的道理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爸妈的思路:

  一方面,子女未来伴侣具有的资源优势,包括好的家庭背景以及相同的宗教信仰等,能够确保他们在好的家庭氛围下担负起自己的家庭责任;

  另一方面,进化的权衡观点(trade-off)认为,年轻人更偏好拥有基因优势的个体,但这样的人更享受寻觅配偶的过程,而不是养育孩子的过程。

  就是说,在父母看来,子女找的对象确实长得挺俊挺美,但他们也很可能更喜欢沾花惹草,而不是带孩子。经看不经用,那怎么行?

  心理学家Roth和Peck的研究结果也发现,夫妻所在的社会阶层水平本身和婚姻匹配度呈正相关,社会阶层越高,其婚姻匹配度越高。

  还有一项关于家庭幸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显示,高学历群体(大学专科或本科及以上)家庭幸福感的幸福程度是低学历群体(不识字或小学)的4.7倍。

  还有学者指出,收入差异越大 ,婚姻质量越低,且配偶收入差异对沟通交流和角色平等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

  你看,爸妈看重子女配偶的“好资源”,也是有合理之处的。

  emmmmmm,那难道说我们自己找的对象一点都不靠谱?

  研究表明,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约会决定时,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外貌因素”:我们会追求那些外表对我们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人。

  但是,身体吸引力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重要。Li et al.等人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在潜意识里,把适度水平的身体吸引力当作必需品(necessity),而不是奢侈品(luxury)。但是必需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是“边际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伴侣身体吸引力对我们的重要性越来越小。

  并不是说我们找的对象不靠谱,只是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可能偶尔失去理智,过于在意身体吸引力,从而造成一些损失。

  我身边有好几对感情超好的夫妻,聊天时才发现他们居然就是亲戚朋友介绍相亲认识的——因为提前了解彼此的家庭背景,聊天时反而少了很多试探,可以更专注于对方这个人本身。

  所以呢,我们也并非劝大家接受爸妈介绍的对象。只是既然爸妈给我们找了对象,也已经做过一轮客观层面的筛选,具备基本的“好资源”,又有成为好伴侣的“好品质”。那么去尝试认识了解一下,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呢!

  很多时候我们拒绝的

  不是相亲,是父母

  有没有觉得,爸妈给你找的对象就算是人好条件也好,他们过年只要提起这个事,你的第一反应永远是拒绝:我不找!

  明明心里做梦都想找个对象,但一听是父母介绍,我们为啥还是想胡搅蛮缠地混过去呢?

  也许我们排斥的并非相亲本身,而是父母对我们个人边界的干预。

  个人边界(Personal Boun)是指我们建起来的身体的、情感的、精神的界限,用来保护我们不受他人的操纵、利用和侵犯。当父母过于偏激的逼迫式相亲,就是对我们个人边界的模糊,让我们觉得不尊重。

  孩子希望表达的,是“结婚与否、相亲与否都是我们的个人选择,这是我们的个人生活,我们反感的是人生被别人插手。”

  而这种类似的被插手的经验,从小到大就一直在发生:

  小时候,你不喜欢吃药,被父母逼着吃。长大后就更抗拒吃药。

  小时候,你不喜欢上学,被父母逼着你学。长大后就更厌恶学习。

  小时候,你不喜欢练琴,被父母逼着练。长大后虽然有个爱好,但也没那么喜欢。

  ……

  现在,你单身,被父母逼着去找,便很容易萌生出类似的抗拒感。

  从小开始,被强迫的负面反馈就很容易使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和恐惧。于是,我们开始自然而然地把这些事和负面情绪联系起来,一概而论地拒绝父母建议的一切,根本不愿意去理智评判父母的建议。

  很多人对父母的果断排斥、拒绝背后,可能只是希望由着自己的情绪去发泄、抗击。把对父母的拒绝当作一种成熟、独立的标志。

  实际上,这种抗击并没有实现和父母的心理分离(psychological separation)(心理分离,指的是个体与家庭在心理上从依恋到分离并形成个体化的过程)。

  没有完全心理分离的个体,在父母的压力下更可能表现出焦虑的行为,包括害怕、退缩,过于武断,责怪,防御和刻板——他们很少看到行动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即使他们平时非常擅长和人打交道,回家一对上父母,就裹上了一身的刺。

  所以,比起专注于与父母的战争,不妨看看他们给出的更多选择——他们介绍的很多对象,就算不合适,也许也能扩大我们的交际圈,认识更多优秀的同龄人。合理利用父母身边的资源又有什么不好?

  找对象这件事,

  完全可以好好“利用”父母

  找对象这件事,既然我们有心,父母有意,那有没有可能好好交流一下,形成一种更好的配合模式呢。

  第一,先想清楚,自己为啥抵触父母介绍对象。

  如果你意识到,你的拒绝是因为爸妈对你个人边界的不尊重,那不妨平和地表达出来:

  告诉爸妈,你理解他们对你的关心:“爸妈啊,我知道你们给我找对象是关心我。”

  然后,解释清楚你不想被过度干涉:“我不是讨厌你们给我介绍对象,我只是不喜欢太过度的方式,毕竟找对象是我自己的个人选择。”

  如果爸妈刚开始不愿意接受,那你可以多强调个人边界的重要性:“如果被过度干涉,就会感觉自己不自由,从而让我越发抗拒你们介绍的对象。”

  如果你觉得,你的拒绝是出于本能对爸妈的反抗。那么,你可以提醒自己冷静一下,换个角度看看父母的建议,或者尝试一次,看看是否会有意料之外的体验。

  作为一个真正成熟、独立的人,父母也只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如果把他们看成一个普通的媒婆,这些相亲对象是不是也没那么让你反感了?

  第二,搞清楚父母到底咋想的。

  爸妈的每个要求,都与他们的需要是否被满足有关联。

  所以啊,在拒绝相亲之前,先弄清楚爸妈为什么一直逼你相亲。

  可能他们认为早结婚才是幸福的保证,也可能隔壁家老王的儿子结婚了让他们羡慕,再可能他们退了休没什么事干想带个孩子……总之,逼你相亲的理由千千万,你得知道爸妈一个劲儿逼你相亲的内在需求。

  当你倾听了爸妈的问题、想法之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沟通就容易、顺畅多了。针对不同的需求,给爸妈讲清楚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明白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并且尽量做到让他们放心,他们的焦虑可能就少一些了。

  记住一点:只有带着同理心去和爸妈沟通,你的建议、要求才会被爸妈接纳。

  第三,平衡你和爸妈的需求。

  看到这,如果你不怎么排斥相亲,也不怎么讨厌爸妈给你介绍对象,同时又有脱单意向(当然有了),有时你得让爸妈知道你想要的是啥。

  前面我们提到,父母在给我们找对象的时候确实会优先考虑硬件条件,也似乎比我们更容易开口去问对方家庭条件如何,比如有几栋房几亩地......总之,既然父母有这个筛选能力,不好好利用岂不亏了?

  或许我们可以把自己期待的对象描述给爸妈,比如你很看重另一半的幽默感,那不妨让爸妈在筛查目标的同时把这个标准也加进去。

  列个单子,让爸妈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去找呗。你也省心,爸妈也快乐。

  好啦,听说很多朋友已经过年回家了,那就再最后祝我们:今年都能更好的应对父母安排的相亲对象!

  我们我们我们我们都会有对象的!

  龙虾+酒鬼 ✑ 撰文

  心思研究  /  心理干货  /  咨询师问答  /  情绪治愈

  心里有事,来「简单心理」

文章标题: “就算一辈子单身,我也不接受爸妈介绍的对象!”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49036.html
文章标签:我也  爸妈  不接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