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国外发生过哪些「中国行我也行」或成功或失败的事例

时间: 2022-11-21 15:01:3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国外发生过哪些「中国行我也行」或成功或失败的事例

中国企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事例和失败事例

有个报告要发表阿~~ 成功和失败事例的内容和过程 及成功失败的要因 谢谢~~~~
20世纪20年代初,世界上最早的公企业——英国国营广播公司出现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创立了很多公企业。在美国为克服危机创立了VTA以后,公企业作为经济政策工具的重要性有了大幅度的深化。可是,英国在公企业民营化的初期就把其当作了经济政策的工具,1979年撒切尔首相为了治理“英国病”而制定了大规模的民营化计划,并且分阶段推行。从那以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开始策划公企业的民营化。至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国家也开始对公企业的民营化有所关注。[1]

20世纪60年代,韩国创立了公企业并将其作为经济开发的主要政策之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南美国家因外债过多而宣布不还债(Default),这样一来,国际金融机构不仅要求南美,而且还要求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海外负债过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促进其国内靠外债来创建的公企业的民营化政策。这样,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研究了浦项制铁和韩国电力公司的民营化,并且开始实行。后来,在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成为主要的政策工具。[1]1997年末,韩国遭受金融危机,并且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IMF)的金融救济。这样一来,IMF强烈要求金融、企业以及公共部门进行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作为公共部门改革的一部分,公企业民营化的推行同政府改革等公共部门改革同时加速推行,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

本研究考察了这些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历史、实况以及相关事例,并对其结果进行了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为以后的民营化探讨成功方向。希望这些探讨会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案。

一、公企业民营化的理论与分析模型

所谓公企业是“生产和分配它的财务和服务,按照一定价格销售给生产者或消费者的公共性的实体”。[1]相反,做这种行为的个人实体却被称为私营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公企业都具有以下三个特性:(1)公共所有;(2)公共性;(3)企业性。[2]公企业能够存在的原因在于:第一,经济性因素:从资源分配的观点来看,把显示出自然独占现象的公益事业当作公企业来运营,既能够更加便利地供应生产,又能够按照所希望的价格确保稳定供应;第二,非经济性因素:随着势力分布的变化,民间资本被一般对象或劳动者共有化了;第三,由于民族独立的因素,对外国人所拥有的产业进行了国有化。不管其理由如何,公企业的公共所有这一特征派生出了与私营企业不同的所谓公益追求的公共目标。[3]因此,公企业受政府公共管制的同时也要对消费者承担公共责任。

民营化大至可分为两种:一是把政府所有的财产权全部或部分地进行销售,形成民间所有的实质上的民营化;二是不动所有权,只把经营原则转换成市场原则的私营方式的形式上的民营化。[1]对前者,从所有权转移到使用者的意义上讲,应更准确地被称为民资化。而后者从经营权或人事权托付给民间专门经营者提高透明性,合理地改善企业支配构造,或者通过专家的经营加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上讲,应该称为民营化才比较合理。本研究把民营化看成是两者兼有的概念。民营化的原因主要在于能增加具有官僚主义惰性的公企业的效率性以及环境变化导致公企业存在的理由减少等。民营化作为减少公共企业非效率性的一个方式被广泛利用。但分配压力的增大将会造成长期投资资本筹措的增加,民营化在运用到国民株式会社的情况下,则会增加管理费用,造成经营上的“近视症”,加上国内外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的经营权的挑战,会减少长期效率。

作为公企业主要对象的公益产业,其自然独占特性使得政府的介入干预正当化,公益性的特征就是国有化,即作为公企业制度和与之相应的方案使价格制约正当化。可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社会对公企业和政府制约非效率性的协商、基于技术急剧发展的公益产业的特性变化以及国际竞争深化现象等都要求相应的对策战略,即通过竞争使公益产业竞争力加强。[4]关于公益产业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经济政策是进入制约和公企业以及费用的价格制约。关于公益产业的理论实证研究的发展表明,传统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更加正当化。由此,公益产业从政府公益的对象转换成了市场自制竞争技能的对象。考虑到这些变化,金在鸿(1995)提出了(图1)的公益产业分析模型。根据此图表可知,民营化是能够减少具有公共特点的产业体问题的一条可行途径。

附图

图1 公益产业的分析模型

资料来源:金在鸿,《公益资产的经济理论》,韩国汉城,1995年,第29页。

只要能够构筑完全竞争体制,就应该对所有的公企业进行民营化。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市场的不完善,完全竞争的实现并不可能。进行民营化以后,虽然能减少本人一代理人的关系费用,可是由于卡断了私人信息,将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减少,它们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因此存在着最适合的民营化程度。[1]由此Shapiro和Willing的结论是:对于信息产业这样对社会影响越大的重要产业,它的运营也就越需要以公企业的形式进行。[5]

另一方面,和Peters把民营化定义为对经济权的所有权转移。它把自然独占现象产生的市场失败和公企业非效率以及组织设计上的非效率引起的非效率性进行比较,分析了进行何种程度的民营化最好。[6][7]Boycko,Shleifer以及Vishny把腐败等道德引起的政府失败现象和出现失业等市场失败现象相比较进行了分析。[8]Shapiro和Willig是对公共性和外部效果的有关信息的市场失败现象和由本人——代理人的关系产生的公企业的非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了适当的民营化的比率。[5]综合这些研究结果来看,部分民营化是可取的。[1]因为随着民营化比率的加大,一方面可以更高效率运营所节约的费用和效果来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由于出售股票的所有权者的利益追求压力,物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也就有可能发生资源分配上的歪曲。

二、世界的公企业民营化

20世纪80年代初,以英国为首的民营化到目前是以市场自由化为核心手段的方式而出台的。[9]更具体来说,民营化是以美国的里根和英国的撒切尔为首的新自由主义,它是作为克服该国的不景气和提高竞争力等政策理念而被落实的。而且它还被作为经济改革的核心轴,通过公共部门的结构调整和市场原理的恢复去提高竞争力。因此,从1990年开始的十年间世界范围的民营化资产规摸达到了约8500亿美元。这个数值在1999年是1448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四倍,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期也呈现急速增加的趋势。

在具有福利国家经验的欧洲国家,政府的作用和公共部门的比重较大。因此,为了扩大财政收入,面临着尽快实现民营化的需要。从1979年开始至1991年为止,英国经过三个阶段完成了飞机、精油、通信、汽车、道路运输、银行、煤气、电力、钢铁、自来水等产业的民营化。而法国由于左、右两派政权的交替,福利和经济政策的潮流发生变化,也就同时实行了民营化和国有化。

美国原本没有公企业,因此对于民营化反而在缓和干预上形成了主流。因此,在传统上属于政府的行政业务也被果断地转移到了地方(民间)或者外部定购(Out Sourcing)上。在航空、运输、能源等方面也废除制约、促进竞争、增加了消费者福利,因而在节省费用方面取得了成功。中南美国家因为经济危机接受了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济,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其金融条件,被迫进行民营化。例如,1982年墨西哥公企业达到了1155个,可是金融危机以后,由于进行财政健全化、偿还外债以及推进民营化,到1994年末减少到了195个。从1978年到1988年,世界银行贷款给南美等国的结构调整基金大约40%与民营化有关。

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民营化的起步比较晚,因此到现在还留有较强的国家导向型传统。在东亚,经济结构转换和民间经济活性化是民营化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原社会主义国家为了体制转换和资本主义的定位而推进民营化。最近中国也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立场广泛倡导民营化的推进。概括不同国家民营化政策的特性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国家民营化政策的特性

附图

注:黄金股票指数(Golden share):当有突然的经营权变动时,按照章程上的规定,能够获得政府的同意,因此具有特殊权限的一种股票指数的股息。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海外公企业的民营化事例和教训”,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2001年,第7页。

三、韩国公企业民营化的实况、评价以及方向

韩国政府是政府占有投资缴纳资金50%以上的法人,其中,在适用“政府投资机关管理基本法”的13个“政府投资机关”和由政府投资缴纳资金后成为最大股东的法人当中,除政府投资机关以外的法人叫做政府出资机关,其它都被看作中央政府的公企业。除此之外,由政府支援预算的全部或者部分捐款的“出捐机关”、受托政府业务后实行公共目的机关的“委托机关”,由政府发给补助金促进公共目的的执行且用财政或公积金来支援运营费和事业费用等的“补救机关”,以及投资机关、出资机关、委托机关,或者是补助机关所直接或间接拥有股份的50%以上,通过财产捐款等方式而实际行使运行权的“子社会”,都可统称为公企业。[1]除此之外,韩国的地方自治团体在行政自治区管辖下另行开设的、或者作为地方自治团体的部署、下属机关来运行的地方公企业也是存在的。

这些公企业的名称有很多:“特殊会计”、“公社”、“工团”、“协会”、“研究室”、“大学”、“医院”、“株式会社”等。这些叫法在法律上其实并没有差别、而只是名称上的差异,并且它们都具有公共的性质。因此,从它们可以成为民营化对象这一点来看,它们在概念上都可被称为公企业。

最近在韩国进行的公企业的民营化,应该在金融危机以后减弱的韩国政府公共部门结构改革的框架中得以重视和理解。公共部门改革的推进体系如图2。如图所示,公企业的民营化在宏观的角度上是韩国政府的改革,在微观的角度上是政府结构调整的一部分。

三星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简单说明韩国公企业民营化的背景中公共部门的结构调整如下:

韩国政府抱着做民主主义和市场经济并行发展的火车头的战略观点来推进公共部门改革,通过对硬件的结构调整、软件技能革新以及衣食文化的改革等,以达到对经济危机的克服→知识国家的建设→生产福利体制的构筑。[10]在结构调整的氛围中,1998年6月22日韩国政府确定了有关国政运营蓝图的四大部门的100个国政课题(实践课题是910个),立足于用计划、成果管理的方式推进改革。金融危机以后,1998年前半期急剧进行的这些针对整个社会的结构调整造成了170万人以上的失业,给国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被剥夺感。因此,政府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个能够克服困难和实现再次跳跃的大框架以挖掘新的国家竞争力。1988年8月15日,金大中总统在光复书的庆祝词中,提出了“建设创造性知识国家”的崭新的国家目标。

1999年末,政府以当时公共部门改革的成果为基础,通过检查最后改革计划的履行情况,回到了所谓强化事后管理的立场上。这些事实表明:国家考虑到政治日程对附加的公共部门结构调整采取伸缩的态度,目的是集中管理推进改革。它还反映有关恢复经济所需要的经济条件,树立中长期财政运营的整体规划,并且还表明了对公共部门结构调整的尺度及公共企业私有化问题,要适用贩卖、经营革新、责任运营等多种方式。此后,企划预算处按照总统训令,设立了“公企业民营化推进委员会”,这样便形成了按照不同部署运用“公企业民营化推进队”的公企业民营化推进体系。

至今为止,韩国的公企业经过多次执行,具体概括为如下几个时期:[1]

1.解放和美军政期以及第一共和国时期(1948年—1960年)。这是把公企业的民营化真正当作经济体制构筑和经济发展重要工具而明确认识的时期,也是实际政策工具开始运用的时期,应该可以认为是向美军政界出售归属财产的时期。此间南美为了构筑市场经济体系把农村土地和很多归属事业体按照赊帐分期付款贩卖方式卖给了民间。当时没有被出售而是留给政府的事业体有铁路、邮电、专卖等由政府部处编成的事业和煤炭、重石、铁矿、电力、造船、制铁、陆上以及海上运输、金融业、教育事业等主要部分。当时民营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为达成政治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方式。

附图

图2 韩国公企业民营化的位相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韩国经济的回顾和课题”,第167页。(参考三星经济研究所2000b)

2.1960年—1973年时期。在这一期间,政府把从日本收回的所有的企业,通过在不是随意合同的证券市场上的多次拍卖,卖给了民间,没有卖掉的部分通过五个一般银行以实物投资方式实现了民营化。以前的民营化与其说是把公企业当作一个政策工具利用而设立,或者经历民营化、解体过程的,倒不如说是国有财产的贩卖过程,可是从第一次经济开发计划时期以来,很多的公企业被战略性成立或进行了民营化,这样一来,民营化开始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被利用。

3.1973年—1983年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没有公企业的民营化,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成立的公企业成了主要的贩卖对象,它是由政府直接出售或以实物投资方式出售来完成的。尤其四大银行在这一时期被民营化了,虽然它的所有权已经被民营化,可对它的经营统治权仍归是国家所有。这时期,也有很多公企业的子公司进行了民营化。

4.1987年—1993年时期。第四次民营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地形成公企业民营化推进委员会并制定、实施民营化五年计划的“第一个民营化五年计划”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大规模的公企业开始实施民营化的时期,1987年证券交易所被民营化,尤其1988年浦项制铁的34.1%股份按照国民股进行了民营化,紧接着1989年韩国电力的一部分股份也按照国民股进行了民营化。

5.1994年—1998年时期。这一时期是1993年末进行第二个民营化的五年计划执行时期,有很多公企业和产业银行的子公司如Sehan金融、企业评价、大韩重石、韩国肥料、综合技术开发和中小企业的子公司如企银电算开发、国民银行的子公司汉城信用金库、富国信用金库等11个机关、住宅银行的子公司住银建设、烟草人参公司的子公司公营企业、道路公司的子公司高速公路设施工团、土地开发公司的子公司土改公共设施管理工团、韩国通信的子公司移动通信、电话号码簿(株)、DACOM等都在1994年被民营化。综合化学子公司南海化学在1998年被出售,自动贩烟机和PC通信业也在1998年被出售。

6.1999年—现在。进入第三个民营化五年计划以来,对韩国通信、韩国电力、各个银行相继推行着民营化。

关于韩国的民营化到底发挥何种程度有效性的科学研究并不太多,[1]这些研究可以概括如下:

首先,姜信一推定费用函数来分析民营化。他把15个已经民营化的企业作为对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韩通运、矿业制炼、商业银行、第一银行、信托银行、油公等出现了肯定的结果,而海运公司和大韩盐业的情况却出现了否定的结果。仁川重工业、再保险公司、大韩航空、浚渫公司等虽然有效,但统计的信赖性不够充分。崔钟元用生产函数的推进方式测定了民营化效果。[12]他的结论表明:制造业出现了肯定的结果,金融业出现了否定的结果。他们的研究对象是很久以前就被民营化了的企业,而且研究方法也是微观的,因此这项研究难以表明民营化对整个国家经济总体的影响。基于此,白平善在1988年和1989年曾以国民股和最近开始民营化的浦项制铁和大韩电力为对象,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按照分析结果来看,贩卖价格增加了,雇佣指数减少了,生产费用增加了,可是工资率却不明确了。从不同企业来看,浦项制铁的民营化带来了肯定的效果,而韩国电力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三星经济研究所把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分成六次进行了概括,按照不同的次序评价结果如表2。[9]就像表2所指出的那样,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并不是很成功。林元赫、南逸总和李慧熏,南逸总和姜泳,以及Kim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13][14][15]从金融危机以后的情况来看,民营化现在还在进行中,或者从测定效果的观点来看,民营化期限实在是太短。

表2 韩国民营化不同次数的对象、方式以及结果

附图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海外公企业民营化事例和教训”,2001年,第2页。

综合考察前面所讨论的世界及韩国的民营化效果,可知,今后韩国的民营化应该按下面所指出的方向进行。

第一,要使其危害最小化,而效益最大化。公企业的民营化是难以阻挡的世界潮流,可是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彻底立足于经济理论然后去计划和履行。这意味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营化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扩大民营化的收益。

第二,要用强有力的意志和领导力量去克服。国家的领导或企业的最高经营者应该脱离政治,按照经济的逻辑判断、一贯地推进民营化。如果保留民营化,就会不顾公共部门的非效率性,甚至造成对外信赖度的下降,因此要严格灵敏地运用法律武器去克服掌权势力的抵抗。

第三,要构筑有效的系统。民营化光靠意志是难以取得效果的。符合民营化的妥善的系统构筑和正常运营是必需的。对于已经民营化的企业,政府只应进行适当的监督,要避免过分介入。随着价格决定和交易方式的渐渐复杂化和多样化,需要能够概括它的有效制度和技术能力。

第四,要伴随事后补充。为了成功地实行民营化,在事前需要用针对对象企业的强有力的结构调整去引进竞争,提高商品性,由此缓和政府的制约,改善负债,断绝组成人员道德的松弛。可是,还需要能够监督和管理分割或贩卖以后过程的事后性制度装置。图3是在进行民营化以后能够监督该市场的再制约机构的设置或制度的补充,是能够极大化民营化效果的方案。

附图

图3 民营化前后阶段的必要措施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所,“海外公企业的民营化事例和教训”,2001年,第22页。

本研究旨在讨论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问题,首先分析与主体相关的主要概念,概述公企业民营化的分析模型和主要理论。随后,分析了世界范围内有关民营化的实例,探索了这些企业民营化的方案。紧接着,分析了韩国公企业的概念和种类,论述了民营化的背景、实况、演变、向后计划等专题。最后评价公企业的民营化,揭示了取得成功的方向。

正如前面所议论的那样,由于国际化和知识基础社会化等原因,公企业的民营化不但是为了加强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也是为了加强国家的竞争力。民营化已经成为不是选择事件的必须事件。民营化已经真正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

希望本研究中讨论的许多内容对个别企业或者国家公企业的民营化有所帮助。也希望本研究能够成为加速这一方面研究的促进剂。

【参考文献】

[1] 白平善.公企业民营化:理论和实际.延世大学校出版部,2001.

[2] 远山嘉博.现代公企业总论.东洋经济报社,1987.

[3] 权惠子,姜益求,韩仁壬.1998公企业结构调整的现况和评价,公企业结构调整的评价和事例.韩国劳总中央研究院.1999:1-68.

[4] 金在鸿,金相权,徐俊硕.公益产业的经济逻辑,公益产业的竞争政策.韩国经济研究院,1995:5-79.

[5] Shapiro,C.,& Willing.R.D.,Economic Rationale for the Scope ofPrivatization, in Suleinmann,E.N.,& J.Waterburg.(eds.),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ublic Sector Reform and Privatization,1990:55-87.

[6] 附图, D.,Peters.W., Double Inefficiency in OptimallyOrganized Firms. Joum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5,(56):355-375.

[7] 附图,D.,&Peters.W.,Privatization,Intemal Control andIntemal Regulation.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8,(36):231-258.

[8] Boycko,M.,Shleifer,A.and Vishny.R.A Theory of Privatization,The Economic Journal,1996,(106):309-319.

[9] 三星经济研究所.海外公企业的民营化事例和教训.CEO Information,2000a,276.

[10] 三星经济研究所.韩国经济的回顾和课题.三星经济研究所,2000b.

[11] 姜信一.有关公企业民营化的研究.韩国开发研究院,1998.

[12] 崔钟元.有关公企业民营化政策效果分析的研究.韩国开发研究,1994,16(1):119-148.

[13] 林元赫,南逸总,李慧熏.民营化和集团能源事业.韩国开发研究院,2000.

[14] 南逸总,姜泳在.公企业民营化方案.

[15] Kim,Jaehong.Privatization policy in Korea,in Lee,Seung Cheol & Kim,Jaehong(eds.),Privatization & Regulation,Korea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94:75-99.
可以去新浪经济论坛上找找哈。
归纳起来很难得

中国空降兵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整改而成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空降兵第15军是由原陆军第15军和空降兵师改编而成的。

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同时空降兵师划归该军建制,组成了空降兵第15军。

1993年1月由广州军区空军划归军委空军直接建制领导,原军属第43、44、45共3个空降兵旅恢复空降兵师编制。军部所在地为湖北孝感,被称为“千岁军”。

1950年7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9兵团步兵第89师师部为基础,从各军区陆军部队抽调一批战斗英雄、优秀战士和模范的班、排干部组建空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当时称空军陆战部队,授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

1950年12月,该旅改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1957年4月28日,番号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师。1961年6月,一支陆军部队编入空降兵,组建了空降兵部队。

1950年9月17日,新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空军陆战第一旅宣告成立。

如今,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已逐步发展成为由引导、技侦、步兵、通信兵、工兵、防化兵等兵种,几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的现代化兵种部队。

扩展资料:

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

9月17日是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空降兵15勇士从天南地北启程,再次汇聚到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黄继光铜像前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

2008的汶川地震,十五名空降兵临危受命,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

十多年过去了,但那“惊天一跳”迸发的强大能量,也构成他们人生的“震中”,余波穿越时光,始终回荡心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降兵

中国空降兵的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冷战结束后,中国为因应国际形势和战略环境的巨大变化,作出新时期军事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其军事准备由应付一般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和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中国的新军事战略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强化和演练以台湾为假想敌的[登陆、空降、山地、城市」四种战力与战法,其中空降兵建设和空降作战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是一支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力量。根据中国的军事教范,空降兵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并扼守敌纵深内重要目标或地域,破坏敌方指挥机构、机场、港口、交通枢纽、后勤基地、重要武器,以及支援在敌后作战的部队和游击队等特种作战。中国军方还认为,空降兵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直属统帅部的快速反应的战略与战役机动力量,用于达成快速部署和实施纵深打击等重大任务。

  首支中国空降部队于1950年成立,当时称为空军陆战部队。1949年8月,中国派即将出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去莫斯科商谈空军建设问题,刘根据苏联的经验,于8月18日向中国中央军委提出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建议。刘在建议中特别指出,存攻打台湾的登陆作战中,伞兵空降可发挥重大作用。中国中央军委在第二天就采纳了刘的建议,决定仿效苏联在空军编制内组建空降兵部队,刘随即聘请俄籍伞乓顾问和教官41名,并订购首批伞兵用的降落伞。

  当时中国军方非常重视空降兵对台作战中的作用,对兵员素质要求极高。

  1950年4月,中国中央军委下今,以从陆军部队抽调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为主组建伞兵部队,空降兵领导机构也从有作战经验的步兵师部、团部、营部中选调。师、团级干部主要由第三野战军部队抽调,以利对台作战、1950年7月,中国空军第一陆战旅旅部以三野30军89师师部为基础在上海组成。为发挥空降兵的战略机动能力,中国将地处中原的开封、郑州、新乡、安阳等地选为空、伞兵部队的驻防和训练基地。同年9用中国空军陆战第一旅在河南开封成立,下辖4个狙击营,以及战车、迫炮、加炮各1个营,还有高射机枪、工兵、运输、通信、侦察、警卫、汽车7个连,另设有一个教导队,全旅共五千余人。该旅的素质很高,中国党员占全体人员的88%,战斗英雄、模范和功臣占93%,并将原国军伞兵第3团部分投诚人员作为该旅的技术骨干。同年12月将该旅扩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几经易名在1957年4月正式改称中国空军空降兵师。

  1960年代初期,中国军事战略环境开始急剧恶化,台海形势日趋紧张,中印边境冲突愈演愈烈,西北边境地区也极不稳定。中国于是积极增强战略机动能力,于1961年6月决定扩编空降兵部队,将只有2个师的陆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原有的一个空降兵师也划归该军建制,称为空降15军。

  15军原为中国二野主力部队,在朝鲜战争中以凶悍顽强著名,尤其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大功,为共军的王牌部队之一。为保障空降兵执行作战和训练任务,中国在1964年10月组建了一个运输航空兵团,配属空降兵建制,但是该运输航空兵团主要配备班级的苏联制An-2和国产运五小型运输机。当时的中国空降作战主导思想,是在敌后实施破坏和袭击为主的骚扰战,作战单位以营以下的小分队为主。因此,该空降军在编制、装备、训练上均以步兵为主,仅配备轻武器,当时配备敲最重型装备为120公厘迫炮,所以战斗实力有限。

  1969年3月,中国与前苏联在东北乌苏里江珍宝岛发生严重边境武装冲突,中国军事战略环境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同年6月毛泽东巡视武汉,特别召见空降15军军长和政委询问空降兵情况,并指示中国军方加强空降兵建设。同年12月,15军开始充实员额和车辆,增编火炮和飞弹等武器,于是战斗实力、压制火力、反战车、防空和机动能力都获得增强。同时,中国还首次将直升机团编入空降兵序列,进一步加强了15军的空中机动能力。

  邓小平在1975年对共军实施精简整编,空降兵也在整顿之列,主要是压缩普通伞兵,加强技术兵种、增编反战车飞弹、新型防空武器,并首次配备了榴弹炮,火力获得增强。邓小平在1985年再进行军队整编,15空降军建制也由师团体制改为旅营体制。同时,该军再次加强技术伞兵、压缩普通伞兵,技术伞兵由原额的17%升至43%;普通伞兵由原额的53%下降到23%。中国空降兵部队至此已发展成引导、侦察、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汽车兵等8个兵种,以及36个专业组成的特种兵部队。

  整体来看,中国空降兵部队经过了1970、1980年代的两次整编后,增配了榴弹炮和反战车飞弹等武器,战斗力有一定提高,但仍严重缺乏重型武器装备,尤其是没有可以运送重型武器装备的大中型运输机。因此、15军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相当有限,基本上只能执行敌后破袭的小分队作战任务。

  进入1990年代后,随著中国军事战略的重大变化,空降兵部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空降兵建设思想和作战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新时期军事战略的一个显著重点,是由过去的内线防御作战向未来的外线进攻作战转变。因此,具远程机动能力的快速反应部队,受到中国特别重视。于是最具快速反应和远程机动能力的空降兵部队,自然就成了中国军队新时期军力建设的重点。

1995年,前任中国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曾特别指出:“空降兵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可实施全方位立体作战,要充分认识空降兵在未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抓好空降兵部队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同时强调建设空降兵可大幅提高共军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所以需加强空降兵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全面组建出高素质的空降兵部队。空降15军现任军长马殿圣少将更对空降兵建设作了非常清晰的表述,他极为欣赏德国在二次大战中的闪击战理论,特别赞同「空降兵应大规模集中使用,不应当只作破坏小组使用」的作战思想。他将中国空降兵在新时期军事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传统的小分队破袭作战提高到战役层次,认为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降战役是达成一定战略战役目标的重要手段,加强对空降战役的研究,提高空降战役作战能力,可贯彻中国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马军长同时分析:「新时期军队作战准备的重点是应付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具有全方位快速机动能力和纵深突击能力的空降兵,在战略战役上占有重要位置,以空降兵团为主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实施应急部署能对敌发挥威慑和遏制作用;实施空降突击作战,能歼灭入侵之敌或给敌以惩罚性打击;在决定性的方向和时机实施空降作战,则能极大地影响战争进程」。目前,中国对空降作战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空间已不再限于敌后,任务不再限于破袭,行动也不再限于战役战术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地域,而是覆盖和贯穿战役作战的全过程、全纵深和全地区,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形、任务和不同战役战斗的需要,或实施敌后破袭、敌前突击;或实施快速部署、紧急增援;或实施本地作战、海外干预;或实施有重点进攻、非线式防御。总之,全方位机动作战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的基本样式。」进入1990年代以来,中国为强化空降战力不惜斥巨资提升空降部队的武器装备水平,空降兵武器装备更新的规模与速度远远超过陆军部队。目前,中国空降部队除开始批量配备俄制和国产大中型运输机外,亦开始实施武器装备的重型化进程,包括增编反战车飞弹、防空飞弹和大口泾火炮,装备从俄罗斯引进的伞兵战车和自走炮,以及国产的新式轻型战车。在武器装备的迅速提升后,中国空降部队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大为增强,已初具实施一定规模空降战役的作战能力。

  换装大中型运输机

  近年来,中国提升空降兵武器装备的最重要作为是为空降兵部队换装大中型运输机。运输机速度快、航程远、可超越地理条件限制,是将作战人员和物资迅速送到战场实施快速远程机动的最理想装备。空降作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有运输机配合,且最好是大型远程运输机。中国强化空降战力也首先从提升空运能力著手。

  由于经济、技术和战略的限制,长时间以来中国军队的空运能力相当薄弱。

  1950年代时期,中国组建了一个运输航空兵师和一个运输航空兵独立团,即空军第13师和独立第3团,后来虽曾扩编但仍挺法满足大规模空降作战的需要。中国空军的运输机过去多靠进口,截至1990年代总共进口了三百架左右,其中民用运输机占大多数。中国自制的运输机发展缓慢且性能落后,在1990年代之前,中国空降兵部队装备的运输机主要以中小型飞机为主,其中大多数是运五式班级小型运输机,以及少数购自前苏联的An一26排级中小型运输机。由于运输机较小,空运、空投与空降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致使中国空降兵部队既无法实施大规模空降作战,也无法配备重型武器装备。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航空工业的护展已有一定基础,可批量生产运七排级运输机和运八中型运输机。到了1990年代,中国空降部队一面加速运八的生产和装备,一面从俄罗斯引进伊尔一76大型运输机,空运、空投和空降能力获得大幅提升。中国空降部队装备的现役运输机,已由过去以运七和运五中小型运输机为主,发展成以伊尔一76和运八大中型运输机为主。随著大中型运输机的批量装备,中国空降兵部队也开始配备重型武器,作战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伊尔-76运输机

  中国近年强化空降战力的最重要作为是购入伊尔一76运输机,前苏联在1970年代开始装备这种大型远程突击运输机。伊尔一76由两名飞行员与机械士、导航员、通讯员和装卸员共6人操作,它的最大速度8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6500公里。这种运输机的性能可靠,它具有两项突出的优点:一是起降轮多达20个,对地面压力小,可在土质野战机场降落,也不需很长的跑道起降,适合军事运输需要;二是载重量大、航程很远,最大载运量40吨,可载运士副武装的士兵140名,或空投伞兵125名,为运八载运量的两倍。

  中国在获得10架伊尔一76以后空降作战能力已获明显提高,一次可空投1200名伞兵或40辆伞兵战车。由于该机的性能好、航程远、载量大,技术并非十分复杂,仿制和改型余度很大,据说中国巳决定加以仿制,用作空降部队和快反部队的空运工具,并计划以其为基础发展空中加油机和预警管制机。就中国现有航空技术水平看,估计在2005年左右即可仿制生产出该型飞机,一旦中国能够批量生产该型飞机,将大幅提升其空降作战能力和战略机动能力运八运输机。

它是中国空降部队批量装备的中型运输机,为前苏联An一12的仿制品。1960年代时,中国面临两面受敌的不利战略态势,南面越战正炽,北面与苏关系不断恶化,急需大中型运输机加强战略机动能力。1968年,中国决定仿制AN一12运输机,陕西飞机厂试制首机在1975年首飞,飞机于1980年定型,命名为运八。

  运八为军民两用运输机,可空运作战人员和物资、空投军用物资、空降伞兵和救护伤员,也可作为民用货机。运八配有自动驾驶仪、航向姿态调控系统、滚棒式空投装置以及薄壁油箱等设备,它的最大起飞重量20吨,装有4具涡桨六型甲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650公里/时,最大航程65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近11小时。运八由5人操纵,最大散货运载量20吨,集装货运载量16吨;可空运全副武装的士兵96名,或空降伞兵82名。

  也可运送担架重伤员60名、轻伤员20名和医护人员3名;可载运2辆中型卡车及随车装备与物资,或载运2辆伞兵战车。

  总体上看,运八装载量大、航程远、耗油低,飞行和操控性能优越,可在夜间与复杂气象条件飞行,对高原恶劣气候有很强的适应力,即使一具发动机停车或故障仍能正常起降。1990年代后,中国对运八进行强化试验,先后实现全载物资50公尺超低空一次性空投、火炮与伞兵战车重型装备一次性空投,以及300公里/时以下慢航速伞兵空降等能力。运八截至1997年底已生产60架以上,其中约有一半装备中国空军,一次可空降2500名以上伞兵。

  运七运输机

  它是中国空降兵部队批量装备的中小型运输机。中国在1966年参考前苏联AN一24研制中短程客机,西安飞机厂往1970年制成首机,82年设计定型。后来参照An-26将运七改成中小型军用运输矶,首架军用型运七在88年试飞成功,1993年设计定型。

  运七的尾部开有供人员进出和装卸货物的落地舱门,它的最大起飞重量24吨,装有之具涡桨五甲型发动机,并有1具补助涡喷发动机,用在高原和高温环境助推起飞,可在泥土跑道的野战机场起降。它的最高巡航速度440公里/时,装载3.3顿货物时的最大航程之2000公里,最大负载航程1040公里。运七是一种排级运输机,可装运38名全副武装士兵,29名伞兵,也可装载24副担架和1名医护人员,还可外挂2吨货物或武器。估计中国空军迄今已装备三十多架运七,一次可空运近千名伞兵。

  配用新式降落伞

  降落伞为空降兵作战的主要作战装备,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为提升空降战力对降落伞研制下了很大工夫。近年来,已有数种先进的新型降落伞研制成功装备部队,提高了空降作战能力。《解放军报》曾在1997年12月报导:「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下,空降兵部队已获得新型伞兵伞和动力飞行伞等新伞具,并成功地实现了重型装备的空投。」目前所知,中国空降兵装备的新型伞具主要有伞兵九型伞、翼型滑行伞、动力飞行伞和火箭制动伞等数。

  伞兵九型伞

  中国空降兵部队过去装备的伞兵伞,多是跳伞安全高度高、水平运动距离短、滞空时间较长、落地分散面积大,不利于较大规模部队的伞降作战。为此,中国降落伞研制单位在空降15军的合作下,于1990年代中期研制出第二代伞兵伞,代号伞兵九型伞。该型降落伞的性能优越,最低跳伞安全高度仅300公尺,且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便于操纵、下降时间短、水平运动速度快,具有滞空时间短、落地分散面积小的特点,特别适合较大规模部队使用大中型运输机的伞降作战。中国空降兵部队正在全力改换这种新型伞,《解放军报》在1997年1月报导:

  1996年底空降15军的某空降师所有官兵均能使用该型伞遂行伞降作战任务。

  翼型滑行伞

  以往空降作战需飞临目标区上空才可跳伞著陆,常需要直接面对敌炮火,危险且缺乏突然性。如在敌严密防守下实施空降作战,需首先摧毁敌防空体系才行,否则空降部队还未著陆就可能损失惨重。但现代滑行降落伞的发明改变了这种状况,滑行降落伞也称翼型滑行伞(简称翼伞),具备水平滑行速度大于垂直下降速度的特点,其滑降比一般为3:1,每下降1公尺可水平滑行3公尺。若在5000公尺高空跳伞,可滑行到15公里外著陆。在有风情况不,性能优异的滑行降落伞甚至可降到叨公里以外的地方。

  中国在1990年代初研制出滑行降落伞,已开始装备部队。1997年7月《解放军报》报导,空降兵已装备了一种称为翼伞的新型降落伞,这种伞能在空中作远距离的滑翔和飘移,可使空降兵在距目标地区相当远的距离跳伞,然后滑行至目标区著陆,大幅度提高了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报导也指出,这种新型降落伞虽可提高空降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但空中操伞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对伞兵的跳伞技术要求很高。就目前所知,翼型滑行伞已集中装备了中国空降兵侦察兵部队,主要用于空降作战的先期渗透突袭,接应后继空降的大部队或执行某些特种作战任务。

  动力飞行伞

  这是中国空降部队装备的另一种新型降落伞,中国空军在1993年10月研制成功。动力飞行伞是动力装置与滑翔伞相结合的降落伞,可不由飞机从空中空降,而用发动机进行动力助推,在地面即可滑行升空,然后靠发动机叶片产生的推力向前飞行,并利用手操纵改变方向。在人员不配带任何航空装具的条件下,动力飞行伞的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00公尺,超低空飞行可在2公尺米左右,一般爬高到2000公尺以上地面目视就难发现。在800至1,000公尺高度用怠速或关闭发动机,该种伞便具有定点降落的功能,可用于隐蔽接敌,送行侦察、破袭、抢点等作战任务。

动力飞行伞的最大优点是不必使用飞机空降,对提高空降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动力飞行伞目前主要装备陆军侦察兵和海军陆战队,基本是用于战术性的空降突袭作战。1996年秋季,北京军区特侦大队在太行山东麓古战场进行敌后破袭作战实兵演练,即由驾驶动力飞行伞的侦察兵率先出动,从十多公里外隐蔽升空降落至作战目标区域。从这一演习战例可看出,运用动力飞行伞可使作战更具隐蔽性和突然性,提升陆军侦察兵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值得特别注意。

  火箭制动伞

  以往空降兵作战的最大问题,是受运输机和空降技术的限制,无法装备战车、装甲车和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因此,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远不及地面部队,缺乏打高强度战争的能力。再加上空降部队往往深入敌后孤军作战,这些弱点都限制了空降兵的作战使用,尤其是大规模作战,所以要使空降兵具有大部队作战能力,就必须解决重型武器装备的空运和空投问题。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努力,除换装大中型运输机外,并为空降兵装备重型武器,同时研制出为重型武器空投的火箭制动伞。

  火箭制动伞是前苏联空降兵部队的配套装备,主要用于重型武器装备的空投。火箭制动伞是一套空降系统,包括巨型降落伞、承载武器的空降平台和装在降落伞下方的火箭喷气制动系统。空降平台底部设有探测棒,当任何一根探测棒触及地面的瞬间,火箭制动系统就会启动产生巨大的向上推力,从而抵消重型武器的下落冲击力,使空降平台缓慢平稳著地。火箭制动伞对空降兵具有重要意义,前苏联在1970年代发明火箭制动伞,使战车、伞兵战车和自走炮等重型武器可以空投,其空降部队随即实现了机械化和装甲化,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中国火箭制动伞在19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期间获得俄罗斯军事科技专家的大力帮助。中国目前研制出的火箭制动伞,推测拥有使10吨物体安全空投降落著地的能力,经过空降部队反复试验,已掌握火箭制动伞空投重型武器装备的技术,并成功地在实兵空降演习中运用。《解放军报》1997年12月报道:中国空降部队在一次演习中,除伞兵外还空投火炮和伞兵战车等重型武器。显示火箭制动伞已使中国空降部队越过了一个重要门槛,开始向机械化和重型化方向发展。

  配备伞兵战车

  空降作战长期以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空降兵降落地上后既失去机动力也缺乏突击力。对空降小分队实施的破袭战,这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大兵团作战的空降战役,落地后没有机动力和突击力绝对不行。近年来,中国空降兵部队开始由小分队作战向大兵团作战转,所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其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为空降兵部队装备伞兵战车和轻型战车。

  引进俄制伞兵战车

  中国媒体在1997年多次报导,空降兵部队已装备了伞兵战车,并成功地进行伞兵战车空投演练。当年5月《解放军报》曾报导空降兵正在进行空投重型装备的试验,并指出空投重型装备是「空降兵具备完成较大规摸空降作战任务必须跨过的一个门槛」。而《军事文摘》杂志在1998年1月则报导,中国空降兵已引进了俄制伞兵战车。该杂志描述引进的伞兵战车外形较为低矮,配备有反战车飞弹、火炮和机枪,这应该就是俄制BMD伞兵战车。

  伞兵战车是一种具有一定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能空运空投的轻型装甲战车,装备空降部队用以执行快速突击作战任务。

  BMD系列伞兵战车为一种自走炮和装甲车合一的水陆两用空降战斗车,有BMD-1、BMD-2和BMD-3三个主车型和数种衍生型。BMD-1在1970年代初装备部队,提高苏联空降兵快速机动能力;BMD-2改进了武器系统,198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

  BMD-3采用新型底盘和双人炮塔,拥有对付步兵、战车和低空目标的综合武器系统,于1990年代初装备部队,是俄罗斯空降部队最新一代突击武器。据信,中国引进的就为BMD-3。

  BMD-3的重量约9吨,内载3名车组乘员和4名战斗人员,可由大中型运输机空运空投,空投时7名乘员可在车内与车辆一起降落。BMD-3具有相当的防护力,全车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可防护轻武器和弹片的杀伤。车内配有火警和灭火装置,其车体的密封性很好,配备集体式核生化装置,可使乘员免遭核生化等大规摸杀伤武器的伤害。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该伞兵战车还装有两套烟幕施放装置。BMD-3的机动性很强,采用水冷柴油引擎、液力传动和液气承载装置,引擎最大功率450匹马力,最高路速70公里/时,公路续行里程500公里。该车有两种宽度的履带可供选用,以因应不同的地形需求,它在水中以喷水器推进,能在五级风浪条件下航渡,最大速度超过10公里/时。

  BMD-3的火力强大,配备有1门30公厘机炮、1具反战车飞弹发射架、1具30公厘自动榴弹馒射器、l挺7.62公厘同轴机枪和1挺5.45公厘前列机枪。其中30公厘机炮装有双向稳定器,射速可设定为每分钟200、300和500发三种,最大有效射程4000公尺,配有860发穿甲弹和燃烧高爆弹。飞弹发射架可发射AT-4和AT-5型反战车飞弹,车内装有4枚飞弹。榴弹发射器可压制1200公尺范围内的目标,备弹551发。

估计中国向俄罗斯购置了100辆BMD-3,可装备3个满员伞兵战车营。从过去的经验看,中国试用这些伞兵战车后必定会加以改进仿制,以中国现有的技术能力要仿制这种武器并非难事。估计不出三、五年,中国就可自行生产类似的伞兵战车,届时中国空降部队将可大量装备伞兵战车,朝机械化伞兵部队发展。不过能否达成这个目标还得视中国空军的空运能力而定,中国空军目前配备有10架伊尔一76和30架运八,分别能载连4辆和2辆伞兵战车,具备单次空投100辆伞兵战车的能力。随著大中型运输机的进一步装备,到2021年前后中国空降兵部队应具有单次空投300辆伞兵战车(约一个伞兵战车师)的能力。

  装备轻型战车

  中国最近研制出新一代轻型战车,可能会批量装备空降兵部队。1960年代初,中国研制出62式轻型战车,它的战斗重量20吨,配备一门85公厘旋膛炮。由于当时中国空军没有大中型运输机,因此该型战车从来没有装备空降兵部队。进入1990年代,中国军事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作战重点由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转向西南、正南与东南的「三南」,需要合用的轻型战车。由于62式的性能不足、改良余度不大,所以中国研制出新一代轻型战车。

  1997年8月,《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分别刊出一张战车部队的照片,照片中出现一辆全新的战车,从该车与其上站立乘员的比例看,显然是中国的祈一代轻型战车。

  照片中的新型战车其最大特征是炮塔外径很大,炮塔形状扁平且边缘呈锐角状,就像一个倒扣过来的盘子,与中国现役的战车极为不同。这种炮塔设计有利于增强战车的防护力,而且呈锐角的扁平炮塔只需加强边缘部分装甲就能增强防护力,战车全重也不会太大。主炮为105公厘战车炮,炮身装有热护管和排烟装置,可能是中国仿制以色列的105公厘炮。此外,该型战车的车履带较宽,可提高松软地面的画通行能力至目前为止,中国还未透露任何有关这种轻型战车的讯息,它的综合性能较现役62式大幅提高,具备与主力战车对抗的能力,其战斗重量推测不超过20吨,可由大中型运输机空运空投。中国空军目前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大中型运输机,因此这种轻型战车已具装备空降兵部队的条件。以20吨战斗重量分析,伊尔一76可载运二辆,连八可载运1辆,中国空降兵现有的大中型运输机单次最多可载运机降50辆轻型戟车,若装备轻型战车可增强高强度作战能力。

  
冷战结束后,中国为因应国际形势和战略环境的巨大变化,作出新时期军事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其军事准备由应付一般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和人力密集型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中国的新军事战略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强化和演练以台湾为假想敌的[登陆、空降、山地、城市」四种战力与战法,其中空降兵建设和空降作战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是一支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力量。根据中国的军事教范,空降兵的主要任务是:夺取并扼守敌纵深内重要目标或地域,破坏敌方指挥机构、机场、港口、交通枢纽、后勤基地、重要武器,以及支援在敌后作战的部队和游击队等特种作战。中国军方还认为,空降兵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直属统帅部的快速反应的战略与战役机动力量,用于达成快速部署和实施纵深打击等重大任务。

  首支中国空降部队于1950年成立,当时称为空军陆战部队。1949年8月,中国派即将出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去莫斯科商谈空军建设问题,刘根据苏联的经验,于8月18日向中国中央军委提出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建议。刘在建议中特别指出,存攻打台湾的登陆作战中,伞兵空降可发挥重大作用。中国中央军委在第二天就采纳了刘的建议,决定仿效苏联在空军编制内组建空降兵部队,刘随即聘请俄籍伞乓顾问和教官41名,并订购首批伞兵用的降落伞。

  当时中国军方非常重视空降兵对台作战中的作用,对兵员素质要求极高。

  1950年4月,中国中央军委下今,以从陆军部队抽调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为主组建伞兵部队,空降兵领导机构也从有作战经验的步兵师部、团部、营部中选调。师、团级干部主要由第三野战军部队抽调,以利对台作战、1950年7月,中国空军第一陆战旅旅部以三野30军89师师部为基础在上海组成。为发挥空降兵的战略机动能力,中国将地处中原的开封、郑州、新乡、安阳等地选为空、伞兵部队的驻防和训练基地。同年9用中国空军陆战第一旅在河南开封成立,下辖4个狙击营,以及战车、迫炮、加炮各1个营,还有高射机枪、工兵、运输、通信、侦察、警卫、汽车7个连,另设有一个教导队,全旅共五千余人。该旅的素质很高,中国党员占全体人员的88%,战斗英雄、模范和功臣占93%,并将原国军伞兵第3团部分投诚人员作为该旅的技术骨干。同年12月将该旅扩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几经易名在1957年4月正式改称中国空军空降兵师。

  1960年代初期,中国军事战略环境开始急剧恶化,台海形势日趋紧张,中印边境冲突愈演愈烈,西北边境地区也极不稳定。中国于是积极增强战略机动能力,于1961年6月决定扩编空降兵部队,将只有2个师的陆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原有的一个空降兵师也划归该军建制,称为空降15军。

  15军原为中国二野主力部队,在朝鲜战争中以凶悍顽强著名,尤其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大功,为共军的王牌部队之一。为保障空降兵执行作战和训练任务,中国在1964年10月组建了一个运输航空兵团,配属空降兵建制,但是该运输航空兵团主要配备班级的苏联制An-2和国产运五小型运输机。当时的中国空降作战主导思想,是在敌后实施破坏和袭击为主的骚扰战,作战单位以营以下的小分队为主。因此,该空降军在编制、装备、训练上均以步兵为主,仅配备轻武器,当时配备敲最重型装备为120公厘迫炮,所以战斗实力有限。

  1969年3月,中国与前苏联在东北乌苏里江珍宝岛发生严重边境武装冲突,中国军事战略环境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同年6月毛泽东巡视武汉,特别召见空降15军军长和政委询问空降兵情况,并指示中国军方加强空降兵建设。同年12月,15军开始充实员额和车辆,增编火炮和飞弹等武器,于是战斗实力、压制火力、反战车、防空和机动能力都获得增强。同时,中国还首次将直升机团编入空降兵序列,进一步加强了15军的空中机动能力。

  邓小平在1975年对共军实施精简整编,空降兵也在整顿之列,主要是压缩普通伞兵,加强技术兵种、增编反战车飞弹、新型防空武器,并首次配备了榴弹炮,火力获得增强。邓小平在1985年再进行军队整编,15空降军建制也由师团体制改为旅营体制。同时,该军再次加强技术伞兵、压缩普通伞兵,技术伞兵由原额的17%升至43%;普通伞兵由原额的53%下降到23%。中国空降兵部队至此已发展成引导、侦察、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汽车兵等8个兵种,以及36个专业组成的特种兵部队。

  整体来看,中国空降兵部队经过了1970、1980年代的两次整编后,增配了榴弹炮和反战车飞弹等武器,战斗力有一定提高,但仍严重缺乏重型武器装备,尤其是没有可以运送重型武器装备的大中型运输机。因此、15军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相当有限,基本上只能执行敌后破袭的小分队作战任务。

  进入1990年代后,随著中国军事战略的重大变化,空降兵部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空降兵建设思想和作战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新时期军事战略的一个显著重点,是由过去的内线防御作战向未来的外线进攻作战转变。因此,具远程机动能力的快速反应部队,受到中国特别重视。于是最具快速反应和远程机动能力的空降兵部队,自然就成了中国军队新时期军力建设的重点。

1995年,前任中国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刘华清曾特别指出:“空降兵具有快速机动能力,可实施全方位立体作战,要充分认识空降兵在未来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抓好空降兵部队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他同时强调建设空降兵可大幅提高共军的应急机动作战能力,所以需加强空降兵建设的研究和指导,全面组建出高素质的空降兵部队。空降15军现任军长马殿圣少将更对空降兵建设作了非常清晰的表述,他极为欣赏德国在二次大战中的闪击战理论,特别赞同「空降兵应大规模集中使用,不应当只作破坏小组使用」的作战思想。他将中国空降兵在新时期军事战略中所发挥的作用,将传统的小分队破袭作战提高到战役层次,认为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降战役是达成一定战略战役目标的重要手段,加强对空降战役的研究,提高空降战役作战能力,可贯彻中国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马军长同时分析:「新时期军队作战准备的重点是应付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突发事件,具有全方位快速机动能力和纵深突击能力的空降兵,在战略战役上占有重要位置,以空降兵团为主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实施应急部署能对敌发挥威慑和遏制作用;实施空降突击作战,能歼灭入侵之敌或给敌以惩罚性打击;在决定性的方向和时机实施空降作战,则能极大地影响战争进程」。目前,中国对空降作战已基本达成共识,即:「在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空间已不再限于敌后,任务不再限于破袭,行动也不再限于战役战术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地域,而是覆盖和贯穿战役作战的全过程、全纵深和全地区,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形、任务和不同战役战斗的需要,或实施敌后破袭、敌前突击;或实施快速部署、紧急增援;或实施本地作战、海外干预;或实施有重点进攻、非线式防御。总之,全方位机动作战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空降作战的基本样式。」进入1990年代以来,中国为强化空降战力不惜斥巨资提升空降部队的武器装备水平,空降兵武器装备更新的规模与速度远远超过陆军部队。目前,中国空降部队除开始批量配备俄制和国产大中型运输机外,亦开始实施武器装备的重型化进程,包括增编反战车飞弹、防空飞弹和大口泾火炮,装备从俄罗斯引进的伞兵战车和自走炮,以及国产的新式轻型战车。在武器装备的迅速提升后,中国空降部队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大为增强,已初具实施一定规模空降战役的作战能力。

  换装大中型运输机

  近年来,中国提升空降兵武器装备的最重要作为是为空降兵部队换装大中型运输机。运输机速度快、航程远、可超越地理条件限制,是将作战人员和物资迅速送到战场实施快速远程机动的最理想装备。空降作战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有运输机配合,且最好是大型远程运输机。中国强化空降战力也首先从提升空运能力著手。

  由于经济、技术和战略的限制,长时间以来中国军队的空运能力相当薄弱。

  1950年代时期,中国组建了一个运输航空兵师和一个运输航空兵独立团,即空军第13师和独立第3团,后来虽曾扩编但仍挺法满足大规模空降作战的需要。中国空军的运输机过去多靠进口,截至1990年代总共进口了三百架左右,其中民用运输机占大多数。中国自制的运输机发展缓慢且性能落后,在1990年代之前,中国空降兵部队装备的运输机主要以中小型飞机为主,其中大多数是运五式班级小型运输机,以及少数购自前苏联的An一26排级中小型运输机。由于运输机较小,空运、空投与空降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致使中国空降兵部队既无法实施大规模空降作战,也无法配备重型武器装备。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航空工业的护展已有一定基础,可批量生产运七排级运输机和运八中型运输机。到了1990年代,中国空降部队一面加速运八的生产和装备,一面从俄罗斯引进伊尔一76大型运输机,空运、空投和空降能力获得大幅提升。中国空降部队装备的现役运输机,已由过去以运七和运五中小型运输机为主,发展成以伊尔一76和运八大中型运输机为主。随著大中型运输机的批量装备,中国空降兵部队也开始配备重型武器,作战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伊尔-76运输机

  中国近年强化空降战力的最重要作为是购入伊尔一76运输机,前苏联在1970年代开始装备这种大型远程突击运输机。伊尔一76由两名飞行员与机械士、导航员、通讯员和装卸员共6人操作,它的最大速度8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6500公里。这种运输机的性能可靠,它具有两项突出的优点:一是起降轮多达20个,对地面压力小,可在土质野战机场降落,也不需很长的跑道起降,适合军事运输需要;二是载重量大、航程很远,最大载运量40吨,可载运士副武装的士兵140名,或空投伞兵125名,为运八载运量的两倍。

  中国在获得10架伊尔一76以后空降作战能力已获明显提高,一次可空投1200名伞兵或40辆伞兵战车。由于该机的性能好、航程远、载量大,技术并非十分复杂,仿制和改型余度很大,据说中国巳决定加以仿制,用作空降部队和快反部队的空运工具,并计划以其为基础发展空中加油机和预警管制机。就中国现有航空技术水平看,估计在2005年左右即可仿制生产出该型飞机,一旦中国能够批量生产该型飞机,将大幅提升其空降作战能力和战略机动能力运八运输机。

它是中国空降部队批量装备的中型运输机,为前苏联An一12的仿制品。1960年代时,中国面临两面受敌的不利战略态势,南面越战正炽,北面与苏关系不断恶化,急需大中型运输机加强战略机动能力。1968年,中国决定仿制AN一12运输机,陕西飞机厂试制首机在1975年首飞,飞机于1980年定型,命名为运八。

  运八为军民两用运输机,可空运作战人员和物资、空投军用物资、空降伞兵和救护伤员,也可作为民用货机。运八配有自动驾驶仪、航向姿态调控系统、滚棒式空投装置以及薄壁油箱等设备,它的最大起飞重量20吨,装有4具涡桨六型甲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650公里/时,最大航程65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近11小时。运八由5人操纵,最大散货运载量20吨,集装货运载量16吨;可空运全副武装的士兵96名,或空降伞兵82名。

  也可运送担架重伤员60名、轻伤员20名和医护人员3名;可载运2辆中型卡车及随车装备与物资,或载运2辆伞兵战车。

  总体上看,运八装载量大、航程远、耗油低,飞行和操控性能优越,可在夜间与复杂气象条件飞行,对高原恶劣气候有很强的适应力,即使一具发动机停车或故障仍能正常起降。1990年代后,中国对运八进行强化试验,先后实现全载物资50公尺超低空一次性空投、火炮与伞兵战车重型装备一次性空投,以及300公里/时以下慢航速伞兵空降等能力。运八截至1997年底已生产60架以上,其中约有一半装备中国空军,一次可空降2500名以上伞兵。

  运七运输机

  它是中国空降兵部队批量装备的中小型运输机。中国在1966年参考前苏联AN一24研制中短程客机,西安飞机厂往1970年制成首机,82年设计定型。后来参照An-26将运七改成中小型军用运输矶,首架军用型运七在88年试飞成功,1993年设计定型。

  运七的尾部开有供人员进出和装卸货物的落地舱门,它的最大起飞重量24吨,装有之具涡桨五甲型发动机,并有1具补助涡喷发动机,用在高原和高温环境助推起飞,可在泥土跑道的野战机场起降。它的最高巡航速度440公里/时,装载3.3顿货物时的最大航程之2000公里,最大负载航程1040公里。运七是一种排级运输机,可装运38名全副武装士兵,29名伞兵,也可装载24副担架和1名医护人员,还可外挂2吨货物或武器。估计中国空军迄今已装备三十多架运七,一次可空运近千名伞兵。

  配用新式降落伞

  降落伞为空降兵作战的主要作战装备,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为提升空降战力对降落伞研制下了很大工夫。近年来,已有数种先进的新型降落伞研制成功装备部队,提高了空降作战能力。《解放军报》曾在1997年12月报导:「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下,空降兵部队已获得新型伞兵伞和动力飞行伞等新伞具,并成功地实现了重型装备的空投。」目前所知,中国空降兵装备的新型伞具主要有伞兵九型伞、翼型滑行伞、动力飞行伞和火箭制动伞等数。

  伞兵九型伞

  中国空降兵部队过去装备的伞兵伞,多是跳伞安全高度高、水平运动距离短、滞空时间较长、落地分散面积大,不利于较大规模部队的伞降作战。为此,中国降落伞研制单位在空降15军的合作下,于1990年代中期研制出第二代伞兵伞,代号伞兵九型伞。该型降落伞的性能优越,最低跳伞安全高度仅300公尺,且伞衣面积大、排气孔多、便于操纵、下降时间短、水平运动速度快,具有滞空时间短、落地分散面积小的特点,特别适合较大规模部队使用大中型运输机的伞降作战。中国空降兵部队正在全力改换这种新型伞,《解放军报》在1997年1月报导:

  1996年底空降15军的某空降师所有官兵均能使用该型伞遂行伞降作战任务。

  翼型滑行伞

  以往空降作战需飞临目标区上空才可跳伞著陆,常需要直接面对敌炮火,危险且缺乏突然性。如在敌严密防守下实施空降作战,需首先摧毁敌防空体系才行,否则空降部队还未著陆就可能损失惨重。但现代滑行降落伞的发明改变了这种状况,滑行降落伞也称翼型滑行伞(简称翼伞),具备水平滑行速度大于垂直下降速度的特点,其滑降比一般为3:1,每下降1公尺可水平滑行3公尺。若在5000公尺高空跳伞,可滑行到15公里外著陆。在有风情况不,性能优异的滑行降落伞甚至可降到叨公里以外的地方。

  中国在1990年代初研制出滑行降落伞,已开始装备部队。1997年7月《解放军报》报导,空降兵已装备了一种称为翼伞的新型降落伞,这种伞能在空中作远距离的滑翔和飘移,可使空降兵在距目标地区相当远的距离跳伞,然后滑行至目标区著陆,大幅度提高了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报导也指出,这种新型降落伞虽可提高空降作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但空中操伞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对伞兵的跳伞技术要求很高。就目前所知,翼型滑行伞已集中装备了中国空降兵侦察兵部队,主要用于空降作战的先期渗透突袭,接应后继空降的大部队或执行某些特种作战任务。

  动力飞行伞

  这是中国空降部队装备的另一种新型降落伞,中国空军在1993年10月研制成功。动力飞行伞是动力装置与滑翔伞相结合的降落伞,可不由飞机从空中空降,而用发动机进行动力助推,在地面即可滑行升空,然后靠发动机叶片产生的推力向前飞行,并利用手操纵改变方向。在人员不配带任何航空装具的条件下,动力飞行伞的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00公尺,超低空飞行可在2公尺米左右,一般爬高到2000公尺以上地面目视就难发现。在800至1,000公尺高度用怠速或关闭发动机,该种伞便具有定点降落的功能,可用于隐蔽接敌,送行侦察、破袭、抢点等作战任务。

动力飞行伞的最大优点是不必使用飞机空降,对提高空降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动力飞行伞目前主要装备陆军侦察兵和海军陆战队,基本是用于战术性的空降突袭作战。1996年秋季,北京军区特侦大队在太行山东麓古战场进行敌后破袭作战实兵演练,即由驾驶动力飞行伞的侦察兵率先出动,从十多公里外隐蔽升空降落至作战目标区域。从这一演习战例可看出,运用动力飞行伞可使作战更具隐蔽性和突然性,提升陆军侦察兵和海军陆战队的作战能力,值得特别注意。

  火箭制动伞

  以往空降兵作战的最大问题,是受运输机和空降技术的限制,无法装备战车、装甲车和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因此,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远不及地面部队,缺乏打高强度战争的能力。再加上空降部队往往深入敌后孤军作战,这些弱点都限制了空降兵的作战使用,尤其是大规模作战,所以要使空降兵具有大部队作战能力,就必须解决重型武器装备的空运和空投问题。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努力,除换装大中型运输机外,并为空降兵装备重型武器,同时研制出为重型武器空投的火箭制动伞。

  火箭制动伞是前苏联空降兵部队的配套装备,主要用于重型武器装备的空投。火箭制动伞是一套空降系统,包括巨型降落伞、承载武器的空降平台和装在降落伞下方的火箭喷气制动系统。空降平台底部设有探测棒,当任何一根探测棒触及地面的瞬间,火箭制动系统就会启动产生巨大的向上推力,从而抵消重型武器的下落冲击力,使空降平台缓慢平稳著地。火箭制动伞对空降兵具有重要意义,前苏联在1970年代发明火箭制动伞,使战车、伞兵战车和自走炮等重型武器可以空投,其空降部队随即实现了机械化和装甲化,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中国火箭制动伞在19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期间获得俄罗斯军事科技专家的大力帮助。中国目前研制出的火箭制动伞,推测拥有使10吨物体安全空投降落著地的能力,经过空降部队反复试验,已掌握火箭制动伞空投重型武器装备的技术,并成功地在实兵空降演习中运用。《解放军报》1997年12月报道:中国空降部队在一次演习中,除伞兵外还空投火炮和伞兵战车等重型武器。显示火箭制动伞已使中国空降部队越过了一个重要门槛,开始向机械化和重型化方向发展。

  配备伞兵战车

  空降作战长期以来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空降兵降落地上后既失去机动力也缺乏突击力。对空降小分队实施的破袭战,这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大兵团作战的空降战役,落地后没有机动力和突击力绝对不行。近年来,中国空降兵部队开始由小分队作战向大兵团作战转,所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其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为空降兵部队装备伞兵战车和轻型战车。

  引进俄制伞兵战车

  中国媒体在1997年多次报导,空降兵部队已装备了伞兵战车,并成功地进行伞兵战车空投演练。当年5月《解放军报》曾报导空降兵正在进行空投重型装备的试验,并指出空投重型装备是「空降兵具备完成较大规摸空降作战任务必须跨过的一个门槛」。而《军事文摘》杂志在1998年1月则报导,中国空降兵已引进了俄制伞兵战车。该杂志描述引进的伞兵战车外形较为低矮,配备有反战车飞弹、火炮和机枪,这应该就是俄制BMD伞兵战车。

  伞兵战车是一种具有一定火力和装甲防护力,能空运空投的轻型装甲战车,装备空降部队用以执行快速突击作战任务。

  BMD系列伞兵战车为一种自走炮和装甲车合一的水陆两用空降战斗车,有BMD-1、BMD-2和BMD-3三个主车型和数种衍生型。BMD-1在1970年代初装备部队,提高苏联空降兵快速机动能力;BMD-2改进了武器系统,198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

  BMD-3采用新型底盘和双人炮塔,拥有对付步兵、战车和低空目标的综合武器系统,于1990年代初装备部队,是俄罗斯空降部队最新一代突击武器。据信,中国引进的就为BMD-3。

  BMD-3的重量约9吨,内载3名车组乘员和4名战斗人员,可由大中型运输机空运空投,空投时7名乘员可在车内与车辆一起降落。BMD-3具有相当的防护力,全车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可防护轻武器和弹片的杀伤。车内配有火警和灭火装置,其车体的密封性很好,配备集体式核生化装置,可使乘员免遭核生化等大规摸杀伤武器的伤害。为提高战场生存能力,该伞兵战车还装有两套烟幕施放装置。BMD-3的机动性很强,采用水冷柴油引擎、液力传动和液气承载装置,引擎最大功率450匹马力,最高路速70公里/时,公路续行里程500公里。该车有两种宽度的履带可供选用,以因应不同的地形需求,它在水中以喷水器推进,能在五级风浪条件下航渡,最大速度超过10公里/时。

  BMD-3的火力强大,配备有1门30公厘机炮、1具反战车飞弹发射架、1具30公厘自动榴弹馒射器、l挺7.62公厘同轴机枪和1挺5.45公厘前列机枪。其中30公厘机炮装有双向稳定器,射速可设定为每分钟200、300和500发三种,最大有效射程4000公尺,配有860发穿甲弹和燃烧高爆弹。飞弹发射架可发射AT-4和AT-5型反战车飞弹,车内装有4枚飞弹。榴弹发射器可压制1200公尺范围内的目标,备弹551发。

估计中国向俄罗斯购置了100辆BMD-3,可装备3个满员伞兵战车营。从过去的经验看,中国试用这些伞兵战车后必定会加以改进仿制,以中国现有的技术能力要仿制这种武器并非难事。估计不出三、五年,中国就可自行生产类似的伞兵战车,届时中国空降部队将可大量装备伞兵战车,朝机械化伞兵部队发展。不过能否达成这个目标还得视中国空军的空运能力而定,中国空军目前配备有10架伊尔一76和30架运八,分别能载连4辆和2辆伞兵战车,具备单次空投100辆伞兵战车的能力。随著大中型运输机的进一步装备,到2021年前后中国空降兵部队应具有单次空投300辆伞兵战车(约一个伞兵战车师)的能力。

  装备轻型战车

  中国最近研制出新一代轻型战车,可能会批量装备空降兵部队。1960年代初,中国研制出62式轻型战车,它的战斗重量20吨,配备一门85公厘旋膛炮。由于当时中国空军没有大中型运输机,因此该型战车从来没有装备空降兵部队。进入1990年代,中国军事战略发生重大变化,作战重点由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转向西南、正南与东南的「三南」,需要合用的轻型战车。由于62式的性能不足、改良余度不大,所以中国研制出新一代轻型战车。

  1997年8月,《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分别刊出一张战车部队的照片,照片中出现一辆全新的战车,从该车与其上站立乘员的比例看,显然是中国的祈一代轻型战车。

  照片中的新型战车其最大特征是炮塔外径很大,炮塔形状扁平且边缘呈锐角状,就像一个倒扣过来的盘子,与中国现役的战车极为不同。这种炮塔设计有利于增强战车的防护力,而且呈锐角的扁平炮塔只需加强边缘部分装甲就能增强防护力,战车全重也不会太大。主炮为105公厘战车炮,炮身装有热护管和排烟装置,可能是中国仿制以色列的105公厘炮。此外,该型战车的车履带较宽,可提高松软地面的画通行能力至目前为止,中国还未透露任何有关这种轻型战车的讯息,它的综合性能较现役62式大幅提高,具备与主力战车对抗的能力,其战斗重量推测不超过20吨,可由大中型运输机空运空投。中国空军目前装备有一定数量的大中型运输机,因此这种轻型战车已具装备空降兵部队的条件。以20吨战斗重量分析,伊尔一76可载运二辆,连八可载运1辆,中国空降兵现有的大中型运输机单次最多可载运机降50辆轻型戟车,若装备轻型战车可增强高强度作战能力。

  强化空降炮兵火力

  受空运能力和作战思想的限制,中国空降部队过去仅配备有轻型火炮,主要是迫击炮和无座力炮。1970年代中期开始配备122公厘牵引榴炮,但装备数量较少,且只能以机降著陆,对空降作战助益有限。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提升空降战力的一项重要作为就是强化空降炮兵火力。目前所知,中国采取的行动,主要是批量配备中口径火炮、引进空降自走炮和研制大口径轻型火炮。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和研制火炮导引弹药,未来将大幅提升空降炮兵战力。

  中口径大炮的装备

  空降兵的普遍弱点是炮兵火力不足,中国空降兵尤为明显。1970年代以前,中国空降兵装备的最大口径火炮为120公厘迫炮,一个空降师仅有9门,其他均为82公厘以下的小口径迫炮和无后座力炮。1970年代以后,中国空降兵开始配备122公厘牵引榴炮和新研制的100公厘迫炮。但中国空降兵炮兵实力仍嫌单薄,一个师仅编有一个炮兵营,100公厘以上口径火炮最多不超过30门。中国在1990年代大力强化空降兵炮兵,空降师属炮兵由营扩编为团,炮兵团目前编有3个炮兵营,包括1个榴炮营18门122公厘榴炮和2个迫炮营36门120公厘迫炮。空降团则编有一个鲍兵营,配备100公厘迫炮和105公匣无后座力炮共18门。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整改而成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空降兵第15军是由原陆军第15军和空降兵师改编而成的。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同时空降兵师划归该军建制,组成了空降兵第15军。1993年1月由广州军区空军划归军委空军直接建制领导,原军属第43、44、45共3个空降兵旅恢复空降兵师编制。军部所在地为湖北孝感,被称为“千岁军”。1950年7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9兵团步兵第89师师部为基础,从各军区陆军部队抽调一批战斗英雄、优秀战士和模范的班、排干部组建空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当时称空军陆战部队,授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1950年12月,该旅改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1957年4月28日,番号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师。1961年6月,一支陆军部队编入空降兵,组建了空降兵部队。1950年9月17日,新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空军陆战第一旅宣告成立。如今,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已逐步发展成为由引导、技侦、步兵、通信兵、工兵、防化兵等兵种,几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的现代化兵种部队。扩展资料: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9月17日是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空降兵15勇士从天南地北启程,再次汇聚到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黄继光铜像前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2008的汶川地震,十五名空降兵临危受命,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十多年过去了,但那“惊天一跳”迸发的强大能量,也构成他们人生的“震中”,余波穿越时光,始终回荡心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降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整改而成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空降兵第15军是由原陆军第15军和空降兵师改编而成的。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同时空降兵师划归该军建制,组成了空降兵第15军。1993年1月由广州军区空军划归军委空军直接建制领导,原军属第43、44、45共3个空降兵旅恢复空降兵师编制。军部所在地为湖北孝感,被称为“千岁军”。1950年7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9兵团步兵第89师师部为基础,从各军区陆军部队抽调一批战斗英雄、优秀战士和模范的班、排干部组建空军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当时称空军陆战部队,授予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一旅”。1950年12月,该旅改编为空军陆战第一师。1957年4月28日,番号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师。1961年6月,一支陆军部队编入空降兵,组建了空降兵部队。1950年9月17日,新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空军陆战第一旅宣告成立。如今,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已逐步发展成为由引导、技侦、步兵、通信兵、工兵、防化兵等兵种,几十个专业密切协同的现代化兵种部队。扩展资料: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9月17日是中国空降兵成立70周年,空降兵15勇士从天南地北启程,再次汇聚到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黄继光铜像前庄严宣誓:若有战,召必回!2008的汶川地震,十五名空降兵临危受命,从海拔4999米空降汶川地震震中地带,打开了空中救援通道。十多年过去了,但那“惊天一跳”迸发的强大能量,也构成他们人生的“震中”,余波穿越时光,始终回荡心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降兵

知乎 国外发生过哪些 中国行我也行 3.14

DNA差距颇大,中国原住民是由东南亚迁移而来的,而后中国北方混杂了中亚游牧民族的血统;日本原住民则是西伯利亚迁徙而来的人种,而混合部分东南亚人种。

行为差异大,日本人多安静,礼貌;而中国人多活泼,热情。表现日本人多乖乖的在那,而中国人东张西望,聊个不停。

有关诚实守信的事例有哪些?

琳琅故事会

文章标题: 国外发生过哪些「中国行我也行」或成功或失败的事例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56570.html

[国外发生过哪些「中国行我也行」或成功或失败的事例]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