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27 14:29:12 | 作者:春水煎茶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周末,在进修学校陪着新毕业的教师参训,听沂源县退休老教师李振华作报告。也记不起以前是听过他报告还是看过纪录片《留住青山》,或者是从《人民教育》上读过事迹材料,李老坐在主席台上,一下子就在记忆里翻出来个影子。
李老今年八十岁了,1937年出生,南京人,1953年南京师范大学求学期间,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自愿到最贫穷的沂蒙山区支教,至今。李老头上的光环很多,有金杯银杯,更有口杯。沂源人自发的建了李振华的汉白玉雕像、县里建了事迹展厅。但在我看来,与他做的事情相比,再多的光环也难以诠释他伟岸的人格。17岁来支教,从地图上挑了山最多的沂源县,到沂源县后,拒绝留城,而到了韩旺村小——一所破庙。克服从江南大都市到沂蒙山区各种生活习惯,在大山深处扎根。22岁时,李老作为37各行业的代表,与时传祥、王进喜一块在北京接受刘少奇主席的宴请。然后,因为惦记着那些大山里的孩子,拒绝了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对他的省委宣传部工作任命,毅然回到大山深处从教。这期间,李老做了很多事。
一是持之以恒的大爱之心。从第一个月开始就拿出四分之一的工资来资助学生。当年的21元钱工资,10元是给父母的、6元是自己的生活费、5元是资助贫困生的。这个分配比例一直到现在。现在他享受国务院津贴和退休金,但每个月工资只留下500元,其他的全部捐出。退休时,退休金、奖金2万元,捐给曾经工作过的三个地方,建立了振华基金。直到现在基金累计达290多万元。退休后,李老去民办学校做管理,年薪5万5千元,全部捐出。退休后,捡废品的2万多元也全部用来救助贫困生。截止到目前,他个人累计捐款108万元。而他的生活、他孩子的生活依然是很清贫。晚年,他除了关注下一代,还对孤寡老人进行救助,很多老人自己的名字都忘了还记得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李振华”。
二是对学生和沂源老乡的那份赤子之情。有一年李老带高三,家里发来父亲的病危电报,怕耽误孩子高考,他选择了留下来,而要自己的当年也是高三的二儿子回家替自己尽孝。结果,儿子回家不久,父亲病逝。李老闻讯晕倒,醒来后拿着桌子上一摞白纸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面向南京,烧纸磕头,求父亲宽恕自己的不孝。结果,回头时看到自己教的200多个学生齐刷刷的跪在自己的身后。那年,他带的班28人考上大学,他教的课,全市第一。说句题外的话,我知道,可能有人对此不理解。但在那个时代,考上大学意味着国库粮、意味着走出大山,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改变命运就此一考。所以,李老的举动就可以理解了。父亲去世后,母亲忧思过渡脑溢血,造成偏瘫。当时南京发来调令,结果乡亲们泣泪挽留。最后,乡亲们让自己的孩子去南京照顾老人,先后有八位接力。后来,母亲年龄大了,为了不拖累乡亲,接到沂源,不久因环境不适等各方面原因离世。
……
李老花白的头发,在讲台上一板一眼的讲他自己的故事。讲到动情处,李老哽咽难语,泪流满面。听到动情处,台下众人潸然泪下,自觉起立、鼓掌,用发自内心的尊敬,来表达对一位教育前辈的热爱。我把李老的事迹,发到学校的工作群里,学校总务处一位老教师,非常认真、动情地用普通话发言:“李振华老师是我的亲老师,对学生真情付出,到现在我都留着他给我买的棉袄……”
听了李老的报告,感触很深。即是一堂中国当代的教育发展史,又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李老从五十年代的教育走来,直到如今,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发展了如指掌,走过的历程,恰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李老这一代人的思想境界,是一种真正的共产主义品格,是沂蒙精神的一种互润。平素一直觉着自己无愧内心、忠于职责的干点工作,可是与李老相比,境界差距不是一个层次。李老是大爱、是上善层面,而自己只不过还停留在“责任”层面。自己偶尔行个小善,还沾沾自喜,李老一生大爱无言却默不作声。说实话,内心很震撼!
沂河的水不会忘记,沂源的山也不会忘记,有这么一位老人,用他无私的爱,诠释着一个时代的风采。青山有幸,见证这一段历史、见证李老这么些年来所做的一切。我辈后来人,真的要向他老人家学习!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