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24 15:47:26 | 作者:银教授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9次
现在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如果父母觉得不合适,一般都会解释:“我觉得这个太贵了,咱们可以去网上看看有没有更划算的”、“家里已经有类似的,咱们不买重复的东西”。
我觉得这样挺好,因为“不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不是绝对错误,相反,只要做好解释,孩子会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价值判断体系。
而我们80后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讲个我的故事改编的段子:
8岁那年,有一天我对妈妈说:“你啥时候打我?”
我妈:“为什么要打你?”
“上周在街上,我要买奥特曼,你说你会把我打得像奥特曼。我等了一个礼拜了。”
看,他们不会给你解释,只会给你一个结论,或一个后果。
我据此又写了个丧句:当你很想要一件东西但又没钱买时,不妨等一等,等到不想要了,就不用买了。
有人可能要说“啊,这个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太糟糕啦,小时候没得到满足,长大了会报复性乱花钱的啦”!
是有不好的一面,但就我本人来说,这些事并没有给我带来不良影响。
后来我也理解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要讨生活,要疯狂工作,大部分人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去跟孩子周旋。就好比电视里的霸道总裁,为什么霸道?因为没空解释,你他妈的去执行就好了,有时候高效可以救命。
况且,六十年代出生的普通人,哪有什么育儿观念。
综上,父母对你的忽略,一是生活所累,二是自身水平有限(当然,也有这方面做得很好的父母)
我父母虽然很少跟我解释“钱应该怎么花”,但还是用实际行动演示了,类似“只做不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一点。
比如我小时候家在郊区,按理说不能去市中心读书,但他们还是想办法把我转到市里比较好的小学。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择校的概念,但我爸知道老家那个破小学肯定不行。
再比如我之前在微博上回忆我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是15年前,读大一。
当时我跟家里汇报了一下行情:“相同配置的笔记本,有七八千的,也有两三万的。”
我爸:“区别?”
我:“贵的更稳定更可靠,最贵的不但稳定可靠而且还超薄。”
我爸:“稳定可以有,超薄用不着。”
最后我们选了个两万块的,那时候两万还挺值钱,在老家可以买十平米的房子。
所以我爸妈对我抠吗?生活上对我很抠,都不给我买奥特曼,我长期耿耿于怀。但在关键大件上,他们判断准确、舍得砸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长大后并没有因为父母曾经在生活上对我太抠,而给自己报复性地乱花钱。这是我对坏的方面的避免。
另一方面,在固定资产、生产力工具等方面的投资和消费比较放得开,在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我比身边的普通人更激进并因此受益。这是我对好的方面的继承。
这两年原生家庭的理论比较流行,主要是说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很大。
但也有另外的研究说,孩子的性格主要靠先天遗传,后天的家庭环境是次要。
这两种说法,很难判断对错,但不管先天后天,都跟父母有关,具体到个案上,也许两种理论都是对的。
我想说,不管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仍然有机会做出改变。你可以继承好的,避免坏的。而且正因为你是坏因素的受害者,应该更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
千万别自己说“我就这样了,就这破性格,都怪原生家庭”然后躲在被子里自暴自弃。你可以怪他们,但不要停滞不前。任何时候做任何改变都不迟,也许会很难,但生活哪能不难呢?
这篇文章听着很鸡汤,但不是所有鸡汤都不能听。
昨日文章大家帮我点开一下呗,提高一下阅读量我才有动力更新:发红包才是硬道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