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2 17:01:3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第一,是最浅表的原因,就是景泰帝明白自己大势已去,一切已成定局,所以连声称好,也算是一种表态,除了这样,他还能做什么呢?
第二,哥哥明英宗复位,比起其他的选项,争论最大,对景泰帝最不利。但起码不会引发巨大的动荡和混乱,所以景泰帝会说“好”。
夺门政变之前的形势是:景泰帝膝下无子,皇太子之位空虚。另一方面,太上皇明英宗被软禁在南宫,他的儿子、原来的皇太子朱见深也在景泰三年被废掉。
所以,当景泰七年冬天景泰帝病重之后,大臣们感觉到了皇位的危机,急于确立皇储,以防万一。当时私下里有过几种方案,一种是请废太子朱见深监国,然后再迎请太上皇回到大内。这个方案倾向于朱见深,一旦景泰帝驾崩,由他继位,明英宗仍然做太上皇。
另一种方案是迎立襄王的世子做皇太子。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的五儿子,籓地原本在长沙,后来改到襄阳。
襄王沉稳,有智慧,名声好。当初明宣宗去世时,皇太子朱祁镇只有八九岁,有一种观点是让他的同胞弟弟、襄王朱瞻墡继位。张皇后权衡之后,最终还是让皇太子朱祁镇做皇帝,就是明英宗。
现在又有人提到了襄王这一枝,而且有传言说,王文、于谦、太监王诚等人都支持这个选项。
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的深夜,石亨、张靰、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政变,迎回南宫中的太上皇,推上皇位。可以说,石亨等人这样做,也是现实、可行的一种选择。
从景泰帝的角度来看,哥哥明英宗恢复皇位,比起朱见深、襄王世子的选项,表面看更可以接受。但是,明英宗恢复皇位,从皇位传承的角度来看,意味着对景泰帝八年来皇位合法性的一种否定,所以景泰帝才会不明不白地死去。
耐人寻味的是,景泰帝听到政变的消息,第一个怀疑的人竟然是于谦。他应该不是怀疑于谦自己做皇帝,而是误以为是于谦主导了这次事变。这种怀疑本身,对于谦不公平,也说明君臣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起码的信任,他们出事、落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毋庸置疑,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的历史地位和评价都是很高的。他虽然在位时间短短7年,却颇有一番作为,为明朝的稳定和繁荣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果没有土木堡之变,朱祁钰也就是一个平常的王爷,或许也不被历史所记载,或许也不会这么短命。
一切都在英宗皇帝朱祁镇出征那一刻起改变了朱祁钰的命运。1449年英宗带着几十万军队御驾亲征,命皇弟朱祁钰监国。由于太监王振的自私自利和一系列错误的决策,使明军进入土木堡,进入瓦剌部队的包围圈。由于瓦剌的突然袭击,明军顿时大乱,死伤无数。据统计土木堡之变死伤20万士兵,连退路都被瓦剌截断,导致英宗被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来,大明举国震惊。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很多富人和王工大臣把家产和财富网南京转移。徐有贞等人建议南迁,遭到朝野内外一致谴责。
在大明危急时刻,王文上书希望铖王朱祁钰以社稷为重继承大统。因为当时英宗的儿子朱见深才两岁,为避免主少国疑,于谦等人秉明太后,得到太后的同意,拥立铖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史称景泰皇帝,又称代宗。
朱祁钰登基后,立即清算王振一党,王振党羽纷纷落网。朱祁钰还任用一批干吏贤臣,重用于谦、王文、高谷、大将石亨等一批大臣,迅速稳定朝野安定人心。
朱祁钰在于谦和石亨的帮助下发起了京城保卫战,多次击败瓦剌的进攻,避免了京城陷落,使大明江山转危为安。朱祁钰在位7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他对明朝的经济、政策、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明朝一度出现中兴之治。在他的治理下老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可见是个英明有作为的君主。可惜他在位只有短短7年,也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随着石亨和徐有贞发起了夺门之变,英宗皇帝的复位,朱祁钰也走完了他那短暂的一生。对于大明,景泰皇帝的功劳可见一斑。历史给他的评价自然是比较高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