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04 00:01: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东周时期,随着周朝的衰弱,各个诸侯之间的外交也开始频繁了起来,而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外交表现又有很大不同。那么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今天我们通过3个对比,一文读懂其中的区别与不同。
一,外交人员身份及表现不同
在春秋与战国,外交人员也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外交人员身份不同,②外交的礼仪不同,③外交的辞令不同,下面分别说说。
①外交人员身份不同
春秋:行人春秋时期,随着各个诸侯之间外交的频繁,“行人”这个群体也慢慢兴盛起来,行人原本是周朝迎接诸侯宾客的官吏,到了春秋时期,行人发展成诸侯之间的“外交人员”,他们上传下达,是连接各个诸侯国的信使。
战国:纵横家战国时期的外交人员,也就是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了,“纵横家”名字也来源于他们的策略“合纵”与“连横”,纵横家除了春秋时期那些行人外,也有一些地位低下的游士,当时战国养士之风很盛,这些士人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自己的地位,得到诸侯的信赖。
②外交的礼仪不同
春秋:遵守礼乐春秋时期,虽然周天子衰弱,但是人们的观念里还存在有西周的礼乐,当时各诸侯的外交还是遵守礼乐,要按照礼的制度进行的,因此春秋行人在外交中,也必须遵守礼乐,无论什么场合,就算是两军交战时,也不能失了礼数。
战国:礼崩乐坏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周朝的礼乐制度已经被破坏,人们利益至上,礼乐观念变得很淡薄,此时的纵横家也都不再遵守礼乐,常常尔虞我诈,不守信义,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对方。
③外交的辞令不同
春秋:礼乐约束,斯文委婉春秋时期,由于大家还深受礼乐的约束,所以行人的外交辞令也非常讲究,不然可能就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们的辞令文质彬彬,语言优美动人,斯文委婉,取用《诗经》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使得他们说的话更有说服力。
战国:开门见山,利益至上战国时期,礼乐被破坏,纵横家也不需要再守着礼,他们常常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利益来游说诸侯,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的寓言比喻当时局势,让人不容置疑,以此来说服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人质”的现象不同
外交中,当然少不了“人质”的参与,当然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人质”的现象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①“人质”的身份有区别,②“人质”的用途不同,下面分别详说。
①“人质”的身份有区别
春秋:公室贵族和卿大夫春秋时期,公室贵族和卿大夫是当时的贵族,大多跟诸侯国君有血缘关系,在当时也有一定地位,属于“有价值的”,因此能取得对方的信任,是春秋时期“人质”的主要人员。
战国:公室贵族居多到了战国时期,“人质”的人员,很少有卿大夫的,主要是公室贵族,这是因为在战国,卿大夫的身份比较复杂,有的是游士,有的是其他国家的,他们跟诸侯国君也没有血缘关系,因此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②“人质”的用途不同
春秋:信义的凭证、维持春秋秩序的工具因为春秋时期还是比较守信的,因此“人质”也是信义的凭证,表示诸侯之间的联盟友好关系,因此大部分“人质”在他国也都能受到礼遇和尊重。
除此,当诸侯之间有争吵时,春秋霸主也会扣押“人质”,来维持春秋的秩序,插手其他诸侯的事情,维护春秋内部的稳定。
战国:谋利的工具战国时期,诸侯之间也没什么信义,人质也很难取信对方,完全成了诸侯谋利的工具。有的诸侯会扣押他国的人质,来索取土地,有的通过派遣人质到他国,麻痹他人,自己偷偷发展,早已不像春秋一样是“信义”的凭证。
三,外交整体局势不同
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整体的外交局势也不同。
春秋:多是霸主发起的会盟春秋时期的外交,大多是霸主发起的会盟,霸主通过会盟,来确认自己的霸主地位,处理一些事情,或是解决一些纠纷,调节各个诸侯之间的关系,维护当时的秩序。
战国:多是合纵连横战国时期,呈现出“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各个诸侯之间的外交,大多以当时的利益为准,或是合纵,或是连横,合纵连横可以说是战国的标志。
结语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从外交人员身份及表现、“人质”的现象及外交整体局势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总的来看,这些不同都跟礼乐有关系,春秋还遵守礼乐,一切都会受到礼乐的限制,也会守信,而战国礼崩乐坏,信义全无,多是诡诈之道,因此也使得春秋与战国的外交表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整个春秋战国,纷乱的战争,背后往往有多种原因。为求取胜利,诸侯君主往往不择手段,即便自己的儿女父母,也被当做政治交易的筹码,如联姻政治,就多为诸侯国君们所采用,尤其是秦国运用得可谓娴熟,关于这些联姻过程中的细节,也可发现历史中的蛛丝马迹,可看出当时之秦国的发展情况,试整理如下,且供诸君共享:
秦国联姻诸侯有数十次之多,分别为秦襄公的妹妹穆赢与西戎丰王联姻,此时正当秦襄公继位,时间处于周宣王、周幽王之际,犬戎部落常年侵扰中原,秦襄公此举,可谓是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通过与西戎联姻,秦国后方得以稳固。
秦穆公将梁女嫁给晋惠公,生下了太子晋怀公,于此开启秦晋之好的序幕。其后,将怀嬴嫁给了晋怀公,亦是希望借此加深秦晋关系,但是这个晋怀公显然对秦国不够重视,逃归晋国后,甚至与秦国开战,这直接导致秦穆公愤怒之余,将怀赢又转嫁晋文公。至于文赢及更多秦国女子,在跟随怀赢嫁给晋文公后,可说彻底将晋国后宫变成秦国天下,其后晋国文公之后的储君之争,多由秦国派系所引发。
秦穆公可说是秦国联姻政治的先行者,在结好晋国的同时,更是结好楚国,将秦国女子嫁给了楚国楚成王,这个楚成王也算是楚国的中兴之主,北方强大的是晋国,南方则是楚国。晋国的强大与晋献公、晋文公有关,楚国的强大则也跟楚成王是有关系的。
秦景公时代,晋国是晋悼公执掌大权,这位年少有为的君主,会盟诸侯,东征西伐,晋国俨然呈现复兴之势。秦楚两国与晋国为敌,互有交战,而其中秦楚撕破晋国防线,两国力量搅乱中原,双方关系遂亦有联盟之意,秦景公为感激楚国,便将女儿嫁给了楚国。
到楚平王时代,秦国与楚国的关系似乎更加紧密,多有秦女南嫁楚国之事,其中伯赢嫁楚平王,还引发楚国动乱,伯嬴生子熊珍,即为楚昭王,这可算是秦国联姻政治的最大成功。其后,秦女嫁给楚怀王、楚襄王等,皆可见秦楚之间的联姻,已呈现常态化。
春秋末期,秦女嫁越国,亦是发现中原诸侯呈现衰败之相,而吴越战争频繁,攻灭楚国都城,甚至大有北进中原之意,秦国遂是与之结交,可作为秦国远交近攻的最早探索。
秦惠文王时代,秦国选拔美女联姻巴国蛮夷君长。当年秦惠文王正在频繁与诸侯开战,其中司马错攻灭巴蜀,张仪进攻中原和楚国,这个巴国的地位都相当明显,其处于秦国攻伐的中间地带,可谓是与多方皆可能有利益往来,秦国以此收买巴国,既能以之监控楚国动向,又能遏制楚国发展,秦国可以腾出双手,安心对付中原,这是一石多鸟之计。同时,秦惠文王将女儿嫁给燕国太子,更是秦国远交近攻的继续尝试,这也是为对付齐国所安插的一枚棋子。
秦昭襄王时代,秦国与义渠交战之际,秦国选好女百名,赠送给义渠君,这自然就是秦国的缓兵之计,无非是要稳固秦国大后方,以聚焦聚力对付中原诸侯。此时对付中原之力量已经成熟,秦女又有远嫁齐国的,成为齐湣王嫔妃的。种种迹象表明,任何重大事件发生的阶段,秦国女子多有出现在诸侯列国之中,可见秦国的联姻政治乃是非常成熟的战略。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