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汉朝皇帝死后称作汉X帝,唐朝皇帝死后称作唐X宗

时间: 2023-10-01 16:01:0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为什么汉朝皇帝死后称作汉X帝,唐朝皇帝死后称作唐X宗

为何唐之前的皇帝多被后世称 X 帝,而唐及之后的皇帝多被称 X 宗?

帮你找的资料

史学界似乎是从旧唐书开始出现这种简称的不同。
在《旧唐书》第一篇本纪第一《高祖》就开始使用高祖指代李渊,而用太宗指代继位后的李世民。之后的本纪中基本上用庙号来称呼本篇所描述的皇帝,而在此前的史书中一般都用“帝”来指代本篇所描述的皇帝。

中国古代礼法制度是非常严苛的,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和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我们或多或少都见过墓碑,甚至现在比较少见的灵位牌位,碑正面一般会刻上死者的称谓,而背面一般是生平事迹。普通人家的死者称谓,一般比较简单,比如考、妣等。皇帝家就比较讲究,要有谥号。谥号的作用就是“盖棺定论”,给已经去世的前任皇帝一个公允的评价。因此基本上每一个不是末代帝王的皇帝都会有谥号。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这里的文、景、武就是谥号,当然汉代的每一任皇帝的谥号前面都会带一个孝字,也就是全称应该是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孝武皇帝这样的。后人简称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政治制度越来越走向专制集中制,皇帝渐渐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权力,连史官都不敢“乱写”,特别是到了唐代皇帝连起居注都能拿过去修改指定标准稿,可见谥号的评论功能必然消亡。从唐代开始,谥号逐渐失去了评论的功能,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长了。汉代的时候毕竟前面只有秦一个王朝(并且秦朝禁止谥号),因此孝文、孝景就够了。那后世的皇帝就不想重复了,于是谥号越来越长,到满清的时候一个谥号能够长达23、25个字,根本别想一口气念下来。所以后来就不用谥号了。

不用谥号,就开始用庙号。庙号和谥号不同,是另一套系统。
和现代人直接上陵园扫墓不同,古时候比较正式的祭祀一般在祠堂。皇帝家也有祠堂,就是太庙。
皇帝家从第一任皇帝(一般是开国始祖追封的)开始,牌位都会供奉在太庙里,接受子孙拜祭。但是肯定不是每个祖宗都是一视同仁的,有的祖宗比较牛,比如开国始祖,一般都会单独拿出来祭拜,念叨两句老祖宗保佑;而一些比较普通的祖宗,比如那些被追封的、跟现任皇帝血缘最远的,就会被收拢到一块儿,统一祭拜意思一下就行了。单独拿出来祭拜的,都有自己的小灶,一般是单独的大殿;而拿出来统一祭拜的,就都统一存放到后面的偏殿去了。和尚庙里面每个殿都有各自的名字,比如大雄宝殿啦,比如观音堂啦之类。太庙里面每个殿也都有各自的名字,就是庙号。庙号是跟祭祀的牌位有关的,比如开国始祖一般庙号就是太祖,而那些统一祭拜的就是祧庙。
庙一般都是事先建好的,多少个大殿都有数,不许扩建的。因此不可能所有的皇帝都单独给个大殿祭祀,因此早期的庙号给的很谨慎。只有足够牛的皇帝才配有庙号,比如汉文帝就是太宗,汉武帝就是世宗,而两者之间的孝景帝就没有庙号。
但是从唐代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唐代不仅开始加长谥号,还开始给每个皇帝加庙号。以前只有牛X的皇帝才能享受庙号,现在只要当过皇帝就有庙号。这样就使得使用庙号称呼皇帝成为可能。于是在史书中李渊就被称为唐高祖,李世民就被称之为唐太宗。高祖、太宗等等就是庙号。
和谥号不同,庙号没法加长。唐肃宗可以给老爹唐玄宗加上“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这样长达九个字的谥号,却只能加“玄宗”这样两个字的庙号,因此庙号就取代了谥号,成为了皇帝的简称。

到了明朝又发生了变化。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开始,中国就有了特殊的年代记录方法。这种方法比较麻烦,因为常常一个皇帝就要用掉好几个年号,今年有官员说某地出了个祥瑞,就改个吉祥喜庆的年号;明年有个地方上报说发生了重大灾情,就改个更吉祥的年号来冲冲喜。因此,年号十分繁琐。
但是到了明朝,从太祖朱元璋开始,每个皇帝只能使用一个年号。年号是两个字的,比三个字的庙号更加简洁,并且更加贴近于民间。老百姓才不知道皇帝祭拜祖宗的时候,大殿的牌匾上写的是啥庙号呢,他们只关心铜钱上铸的年号。因此,明清两朝皇帝用年号称呼的比较多。比如大家都知道正德帝胡闹,但是说明武宗知道的人就少了;比如大家都知道乾隆,但是说清高宗就比较少人知道了。

为什么在隋朝之前君王称帝,唐朝之后却是称为宗?

因为隋朝前的皇帝名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是谥号,而从唐朝开始皇帝的名号都开始采用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等。

1、谥号

皇帝的谥号是在皇帝去世后,大臣们根据皇帝生前的是非功过所决定的。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等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明君;贬义的如汉废帝之流,很明显是很不得民心的君主。

谥号的使用有着非常严谨的规则,分为褒谥、平谥和贬谥。”文“就是有才能的意思,”厉“就是滥杀无辜,这些都是绝不能乱用的。

可是到了隋朝,皇帝的谥号改由新的皇帝进行评定。一般来说,继承帝位的都是先帝的儿子,那儿子能说父亲的不是吗?更何况谥号是要记载在史书里流传下去的。因此谥号滥用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管皇帝生前是什么样,都能安个”文成武德“的谥号。

2、庙号

因为谥号已经不能再作为评定帝王功绩的总结了,庙号也就顺势成为了谥号的替代品。谥号以”帝“字结尾,而庙号则是以”宗“或者”祖“结束。

庙号实际在商朝就已经设立了,但是周、秦二朝却没有再使用,而到了汉朝,又恢复了庙号。但是汉朝的庙号不是随便一个皇帝都能有,只有真正有着大功绩的皇帝才能得到庙号。事实上,整个汉朝也只有七位皇帝能得到庙号。

唐朝时,因为庙号取代了谥号的作用,所以所有的皇帝都有了庙号。庙号同样有着褒贬之分,像”高祖“就是指开国皇帝,”太宗“指将基业发扬光大的皇帝,而”宣宗“是有功有过,”宁宗“就是懦弱的皇帝。

隋朝之前称帝,唐朝之后称宗,这是庙号取代谥号的过程,但其实这个说法其实并不严谨,因为汉朝也有着显宗、肃宗的称号。

为什么汉称帝唐称宗宋称祖?

1、XX帝是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功过的文字,一般1-2个),XX祖宗是庙号(供在祖庙里祭祀的那个灵牌上的称号)。两种称呼都有,只不过历史上有比较通俗的称法而已,比如刘彻被称为汉孝武皇帝(这是谥号的称法)、汉世宗(这是庙号的称法),但一般称他为汉武帝。

2、在汉代,皇帝既有庙号又有谥号(此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进祖庙,西汉14帝只有4个有庙号),经过了两晋南北朝到唐代以后,皇帝谥号越加越长,无法以谥号相称,就常常称其庙号。如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通称唐太宗。
称“X”帝是谥号,根据周朝的谥法来讲的,称“宗祖”是庙号,商朝有了雏形,同样是对帝王一生的功过评价,标准不同名称不同而已。比如刘邦是太祖高皇帝,太祖是庙号,高是谥号,但他这个谥号是独有的。
谥法本来都是单字,到了武则天这里她给自己加了一堆,后世皇帝也跟着学,于是就没谱了,最长到了17个字,而庙号则一直没变,一直是单字,所以后世习惯用庙号而非谥号称呼帝王
其实这只是一个称呼 而李渊却是唐高祖 这些称呼不必太在意
只是大多数
汉朝指汉武帝 汉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他们比较出名
你说的是我们通常惯用的称呼,也就是约定俗成。关于帝王的庙号,从汉代起,始帝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称为太宗、世宗等。比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等,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但是武帝,献帝并不是庙号,而是谥号,所谓谥号就是对这个人一生功过的评价,有点盖棺定论的意思。在中国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年号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则往往年号庙号都很容易被人记住,比如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
汉帝指汉武帝刘彻,唐宗指唐太宗李世明,宋祖指宋太祖赵匡胤。
文章标题: 为什么汉朝皇帝死后称作汉X帝,唐朝皇帝死后称作唐X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0575.html
文章标签:死后  称作  皇帝  汉朝  唐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