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贰臣传没有牛金星,左光先

时间: 2023-10-19 23:00: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为什么贰臣传没有牛金星,左光先

李岩哪里得罪了李自成,还是从来没有得罪过他?

李岩并没有得罪李自成,李自成杀死李岩是因为李自成的另外一个谋士牛金星为了排除异己诬陷李岩要谋反取代李自成,李自成因此对优秀的李岩就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当时的李自成特别烦恼吴三桂投降了满清军,于是开始自暴自弃,想要泄愤,正好牛金星的话让他有了防备,于是就干脆杀了李岩。

李岩其实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在描述明末清初的小说中出现的一个人物,作者通过描写李岩来衬托闯王李自成的无能无知。在小说中描述的李岩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李岩从小就帮助了很多贫寒的人家,因此名声远扬。长大后李岩看到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打着“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起义,李严见状于是就投奔了李自成的起义军。文武双全的李岩很快的就引起了李自成的注意并且得到了重用,李岩帮助李自成一路收买民心一路率领着民兵打到了北京城下。

攻入北京城之后,李自成就发誓命人去招降吴三桂,但是不久后就传来吴三桂非但没有投降反而投靠了满清军,吴三桂一气之下带着大顺军一路北上想要攻打满清军,却不想遭到了吴三桂和多尔衮的重创匆匆逃跑。李自成逃回了北京之后先是登基为帝,然后才带着大军南下逃脱满清军和吴三桂的追杀,当时的大顺军队士气特别的低迷。

在那过程中李自成原本想要招降河南的,但是当时的河南已经表示归顺南明权势,李自成心灰意冷,当时李岩主动站出来,表示他带着两万精兵到河南去安抚让他们归顺大顺军。当时李自成没有表态,但是李自成的谋士牛金星找到了李自成说李岩其实是想带走宋献策另起灶炉在河南称王,李自成想到宋献策多次赞扬李岩有勇有谋,当时李自成还特别的烦,于是不管不顾就杀了李岩。

李自成和朱元璋有相同的经历和出身,李自成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讲究的是皇权至上,也就是说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所以有许多的人都向往帝位。

但这并不代表着坐上皇位就可以高枕无忧,古时候流传着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就是说百姓拥戴皇帝,皇位才可以坐的稳,如果是一个暴君,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就会发生农民起义,推翻残暴的统治,历史上也有农民起义成功的,最为出色的就是朱元璋带领的农民起义,最终建立政权,李自成与朱元璋的出身相似,也曾领导农民起义,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李自成在陕西起义,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成立之后也有不少的能人,其中李自成最为看中的就是刘宗敏,随着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的不断扩大,也有许多人才前来投靠,例如李岩,牛金星等人,大顺政权军队曾达到了五十万人之多,也是一支非常强劲的起义军,可是这么强大的起义军却缺少真正有大才能的人。

在人才这方面李自成与朱元璋就是没办法相比的,朱元璋曾经招揽的刘伯温、徐达等人都是有大才的人,而李自成身边却缺少这样的人,我们先来看一下李自成最为看中的刘宗敏,刘宗敏虽然是一个勇猛无比的人,但是这个人却缺少谋略,可以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牛金星虽然有一些才华,但是却没有大局观,在大顺政权遭遇失败后牛金星居然非常的害怕,并没有给出什么建议,最可笑的是他的儿子居然做了清朝的知府。

李岩在大顺政权中算得上是最有才华的人,进入北京之后,经常告诉李自成这个时候不能贪图享受,要善待百姓,得到百姓的认可,可是李自成并没有听进去,进入北京之后就开始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可想而知最后李自成以失败告终,而李自成在最后还赐死李岩,李自成的所作所为也让人想不通,所以说李自成最后的失败与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人想要成功身边必然会有许多的人才帮助,很显然李自成在这个方面是有所欠缺的,缺少一些有大才能的人,当然,李自成的贪图享乐也是导致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自成的眼光和格局都太小了,他只贪图一时的胜利。

作为投清又反清的明朝重臣,吴三桂为何没在《贰臣传》中?

公元1776年12月,乾隆皇帝下令国史馆编撰《贰臣传》。

在我国历史上,人物传记名目繁多,如“列女传”“奸臣传”“宦官传”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种类齐全。但从来没有一个朝代以官方的名义,编撰过《贰臣传》。这种特别的做法始于乾隆,是清朝的一个创举。

(乾隆画像)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命人编撰《贰臣传》呢?在他的心目中,哪些人才是“贰臣”呢?

所谓“贰臣”,是指曾在前朝为官,后又背叛前朝,入仕新朝的官员。也就是指在朝代更替之际,兼仕两朝的大臣。

按照乾隆的说法,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从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之人。因此他决定“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乾隆编撰《贰臣传》,与当时清王朝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清王朝传至乾隆朝,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其统治已经非常牢固。特别是经历“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后,清王朝的经济已空前繁荣,国库充盈。在平定了一系列叛乱后,清朝的疆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康乾盛世)

不过,在清王朝极盛的表面下,依然暗潮涌动,蕴藏着许多危机。特别是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始终提醒着这个曾经僻处辽东长城之外的少数民族,其统治并非坚如磐石,民族矛盾和民族意识依然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乾隆39年爆发的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是自明末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给了乾隆极大的震动。

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统治,调和民族矛盾,同时也宣扬其统治的正统,因此下令编撰《贰臣传》。

同时,乾隆也借此警醒世人,即便是当年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乾隆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贰臣”。无论当朝的平民百姓抑或王公大臣,就别再惦记着反清复明自立为王的事儿了,忠君爱国才是正道。

《贰臣传》里共有收录了123人,其中有文臣65人,武将58人。这些人又被分成了甲、乙两类。甲类贰臣是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他们“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诸如洪承畴、孔有德等人。乙等贰臣虽归降了清朝,但毫无建树,混吃混喝,如孙得功、钱谦益等人。

(吴三桂画像)

说起来,最应该被列入这个名录的是吴三桂。吴三桂作为明朝重臣,后来又投降了清朝,接着又反清。可以说,他这实实在在是个“贰臣”。但是乾隆竟然没有把他收入其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吴三桂在乾隆眼里,属于“或先经从贼,复降本朝,或已经归顺,复行叛逆,此等

同狗彘,靦颜无耻之人,并不得谓之贰臣”。因此,吴三桂被编入了《逆臣传》,而且名列榜首。

《逆臣传》是《贰臣传》的升级版,收录的都是像吴三桂、耿精忠这样降而复反的人,还包括当初投降大顺军,又归顺大清朝的人。在乾隆的眼里,投降一次就已经算“贰臣”了,何况降而复反,那必定是大奸大恶之人。

众所周知,吴三桂生活在腐败透顶的明末年间,是崇祯朝时期的武科举人。靠着父亲吴襄的荫蔽,很快成为都督指挥,27岁时就升为宁远团练总兵。崇祯时期,吴三桂很受器重,担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奉命镇守山海关。

(李自成画像)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吴三桂曾一度萌生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其后因“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清军,并在山海关大战中打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

吴三桂镇守云南,成了当地的土皇帝。1662年,他把南明永历皇帝勒死在昆明,并由此晋升为平西亲王,和尚可喜、耿精忠并称“三藩”。

1673年,因不满康熙撤藩,发动叛乱,出兵贵州、两湖,并联合耿精忠和尚可喜,发动了“三藩之乱”。

1678年3月,在和清朝周旋了几年后,吴三桂已是日暮穷途,遂在湖南衡阳称帝。但仅仅做了5个月的皇帝后,66岁的吴三桂就一命归天了。

在乾隆眼里,吴三桂之流纯属首鼠两端之人,对于这样的人,连“贰臣”都谈不上。因此,乾隆下谕旨说:“至于叛逆诸臣,如吴三桂等,也应明正罪状,另立一门,以昭斧钺之严。”

最终,吴三桂就这样被编入《逆臣传》里了。

文章标题: 为什么贰臣传没有牛金星,左光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1987.html
文章标签:贰臣  金星  左光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