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17 12:01: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春秋争霸的影响是什么呢
看春秋时期的战争,会觉得那时候的战争简直如同儿戏一般。我们从《曹刿论战》中可以看到那时候的战争形式颇为简单,主要是依靠战阵冲锋式的拼杀,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主要是依靠一种在鼓舞士气方面的技巧取胜的。
“擂鼓出击、鸣金收兵”是约定俗成的军令,按照当时的战争规则,一方擂鼓的话,另一方闻鼓声的话,按理也需及时的擂鼓应和,这样双方军队就可以开始冲锋厮杀了。可是在这场战争中齐人三次击鼓,鲁人都没有作出应和,可以说是曹刿耍弄了齐人三次,仗还没有打,齐军就已经被弄得身疲力竭、士气低落了。其实,按照当时的战争规则来说,鲁国这样做其实是犯规的。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不愿趁楚军半渡与未成列而击之的行为,被许许多多人嘲笑为愚不可及。然而,这看似愚不可及的行为是深有根源的,这并非宋襄公的原创。正如宋襄公所言:“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这说明在宋襄公之前的很多战争都是这样打的,战争是有一定的礼仪讲究的,已经受了伤的敌人就不能再攻击他了,头发花白的敌人也不能抓他做俘虏。
齐桓公帮助燕国出兵征讨山戎,在齐军胜利凯旋后。燕国国君为感激齐桓公的恩德,亲送了齐桓公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了齐国的境内。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按礼来说,诸侯相送是不能送出国境的,我不可以对燕君无礼。”于是就把燕国国君所到的地方都割给了燕国。这个要是放在今天,这不是白缺的行为吗?你帮人家打仗,到头来还割让自己的土地给人家?可是,这个在当时的人看来却是仁义的表率,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就纷纷拥护齐桓公了。
楚庄王因陈国夏徵舒之乱而趁机灭掉陈国,楚国大夫申叔时对楚庄王说:“夏徵舒弑杀了他的国君,他的罪恶是很大的,大王您讨伐他,这是仁义之举。不过我听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牵着牛,践踏了别人的庄稼,结果就把那人的牛夺过来了。’这样做合适吗?楚庄王领会了申叔时的意思,就让陈国重新复国了。
直到春秋末期,伯嚭还是以“古之伐国,服之而已,今越已服,又复何求?",这句话来劝服吴王夫差保留越国的,由此可见,虽然都说“春秋无义战”。但是,“古之仁义之战”还是对春秋时期的战争影响至深的。然而,这种“古之仁义之战”产生的根源何在呢?
一、这个跟周王室的分封制有关,周王室所分封七十一国、其中姬姓国就占了五十三,其余的也大都是分封给了传说中的古君王之后与周王朝的异姓功臣。按古代礼制,同姓不婚,所以,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同姓国为兄弟之国、异姓国为婚姻之国,其实大家原本都是亲戚、都是一家人。再则,这些国家原本就是周王室所分封的,你轻易地把他给灭了,这不是打周天子的脸吗?
所以,在周王室势力强大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轻易地就把其他国家给灭了,所以,这期间的战争都是以讨伐型的战争为主,目的是让对方认错,没必要死磕。所以,要有一定的战争规则与礼仪,这样才能让对方输的心服口服,这期间的治军与治国的理念都是一样,都强调以正道而不以旁招。治国以正、治军以奇那是后来的事了。
二、更重要的原因是,各国的人口数量的有限,不足以占领与支配更广大的土地资源。春秋时期,虽然我们也能看到什么并国三十六、灭国二十等等的记载,但是,那些被灭掉的国家通常都是些芝麻绿豆大点的国家。而那些稍大点国家,如陈、蔡这等处于晋楚两强争霸之间的稍具实力与影响的中小等国家,被晋楚两大强国多番来回拉锯,多番被楚国所灭,却也能多番复国。
起初,周灭商就是以小邦攻克大国的,周王室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就广建诸侯,这些诸侯其实就是周人的一个又一个的据点,这些据点就像一颗颗钉子一样,将东方的夷商部落的势力给钉住。由于周人原本就是个小部落,而所分封的国家又很多,所以具体能分封到各诸侯国的人数其实都极其有限。
这极有限的人数也只能集中聚居到都城周围,这些人被称为国人,而都城以外的其他地方居住的当地部落的人被统称为野人,这便是周人的“国野制”。所以在各诸侯国之间都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隙的,而这些诸侯国之间早期都是同盟关系而又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冲突。
所以,才会产生这种形式的“仁义之战”。到春秋时期,虽然天子式微,各诸侯国相继崛起,但是由于在各大诸侯国之间还是存在发展的空间地带的,所以,才使得“古之仁义之战”在春秋时期还有很大的残留与影响,直到大兼并的战国时代来临,“古之仁义之战”就彻底销声匿迹了。
为何我们多数人对古代的战争印象都源自春秋
1、春秋时期的战争
如果把战国时期的诸侯比做狂喝滥赌的市井流氓,那么春秋时期的诸侯,就是一个个翩翩君子。耻笑宋襄公非要等敌军渡过河,摆好阵,再迎敌作战时,很多人不知道,这在当时是很受尊重的,也是当时战争中大家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
基于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的限制,春秋时的领主们即使在战争状态下,也是很讲究道义的。那时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游戏,而平民只负责防守。那时的作战方式是战车模式,战车是一种造价非常昂贵的作战工具。
所以这时的战争规模都很小,很多战争一天就能搞定。这时的战争伤亡,有时仅仅几十或者几个人。这时的战争不是以消灭对方为目的的,也不是抢劫,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征服。
2、如何使用战车作战?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春秋时的马匹很小。一辆双人战车,有时需要两三匹马才能拉动。在春秋时期,贵族不但要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繁琐的礼仪,军事训练更是他们日常必备的课程。有人夸张地说,在春秋时期想做官,必须学到40岁,要文武双全。在那个物质条件非常限制的时代,战车和青铜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这属于贵族们的专属工具。
加上这时的人很崇拜个人英雄主义,也很具有绅士风度。在打仗的时候,双方在一个开阔地内先摆好阵势。这时双方都会派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战车,在两军的中央地带进行一对一的仪式性的战斗。在作战中,双方都不能刺杀对方的驾驶员。
战车在彼此交错的一瞬间,战士会使用戈或长矛向彼此刺杀。如果一个回合不成,他们就会再来一个回合,直到有一方的战士彻底倒下。
当这个仪式性的动作完成之后,双方才会真正地鸣金击鼓,开始大规模的集团化进攻。这时的战争不允许偷袭,也不存在屠城。即使打败了对方,也不是灭国。如果对方不服,下一年继续打,有点类似今天的体育比赛。战胜的一方有时会拆了对方的宗庙,以示羞辱和神威。而对于战败方的平民,战胜方是不伤害他们的。抢劫和屠城,更被视为下流种子。
3、春秋时期的霸主
现在我们说霸主是一个贬义词,而在春秋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那时霸主的意思,不但要承担老大哥的责任,还要承担各种责任和义务。如果一个诸侯被大家公认为霸主,他就有义务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如果哪个诸侯持强凌弱,霸占了另一个弱者的土地。那么,这时霸主就会派兵讨伐这个逞强的领主。
在战胜之后,霸主会把土地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弱者。如果有必要,霸主还会接收弱者的难民,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救援。这时的霸主是不是有点傻?这就是时代思维所决定的。项羽其实就是学习春秋时的霸主,最后才败给了不守规则的小流氓刘邦的。
4、从春秋到战国
随着时代的进步,金属器具的不断开发,青铜器不再是贵族们所能特有的特殊物品,军队就装备了越来越多的金属兵器,杀伤力越来越大。这时突然有个流氓,不按规则出牌,在战争中采用了尔虞我诈的战术性操作,自然会占大便宜。其他诸侯也不是傻子,既然你能这样玩儿,我为什么不能这样玩呢。
加上这时的战争伤亡越来越大,很多贵族已经开始躲在幕后操作了,取而代之的是让平民参战,战争慢慢从贵族化变成了平民化。这一点和西方的骑士一样,只是中国的政治在世界范围内成熟的比较早,能比西方早1000年。而日本直到明治维新之后,才真正实现郡县制。欧洲在中世纪宗教改革之后,战争才慢慢变得平民化,这在我国战国时代就已经完成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