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16 23:00: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美西战争
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在南北战争中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农业的高速发展。
自内战前夕至1899年的40年间,工业产品总值增加约6倍。
1、美西战争的背景
到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它的工业总产值,接近于英、法、德三大强国的总和。但美国的军事实力却远远落后于英、法、德、俄等国,它的海军力量在世界上仅居第六七位,而它的陆军力量更是微不足道。
当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恰值它的领土向西扩张到太平洋岸边。美国跨越了北美大陆,完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进开拓进程。
由于西部土地开发殆尽,国内市场瓜分完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美国垄断资本家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海外。
但此时,世界领土已被老牌殖民国家瓜分完毕,余下中国、波斯(今伊朗)和土耳其三个半独立国,其中波斯差不多已完全成了殖民地,土耳其实际上也差不多被分割完了,唯一比较完整的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它成了帝国主义激烈角逐的场所。
因此,后来居上的美帝国主义就恃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这时,美国出现了一批像阿尔弗雷德·马汉、西奥多·罗斯福、亨利·洛奇等那样狂热的扩张主义者,并形成一股社会政治势力。他们虽人数不多,但都是显要人物,活动能量极大。
西奥多·罗斯福这时任助理海军部长,后任副总统、总统。洛奇曾任参议员多年,担任过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他们鼓吹的所谓“太平洋帝国论”,集中反映了华尔街财团对外扩张的强烈欲望,他们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曾发生过重大的影响。
他们自认为服膺马汉所宣传的制海权理论和“太平洋帝国论”,是所谓“大政策”的制造者。他们竭力主张扩大海军,夺取基地,称霸海洋。所谓“大政策”,主要是指夺取古巴,占领加勒比海的基地,凿通巴拿马运河,夺取太平洋中夏威夷、菲律宾等岛屿,建立太平洋帝国。于是,在19世纪末,美国为贯彻这一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活动。
2、美西战争
美帝国主义于1898年首先发动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美西战争。当时西班牙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已经衰落,美国把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作为首先攫取的目标。
古巴原是西班牙殖民者向美洲扩张的重要据点。美国从它建国之初就想取代西班牙殖民者在古巴的地位。《门罗宣言》的起草人约翰·昆西·亚当斯并不否认,这个宣言的首要目标就是古巴。
美国由于当时还缺乏实力来为“门罗宣言”开路,不得不耐心等待时机成熟。随着美国垄断资本的对外扩张,到19世纪末,美国对古巴的投资达5000万美元,而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在1893年已超过1亿美元。美国托拉斯已垄断了古巴的蔗糖业。
美国人也早已垂涎远在万里的菲律宾群岛。这不仅仅是为了对菲律宾的掠夺,而更为重要的是可把它作为侵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海军基地。
美西战争前夕,在远东,尤其是中国,许多对帝国主义有利的贸易区和投资场所已为英、俄、法、德等大国吞食殆尽。
189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到处找寻国际市场,它认为只有在中国还存在广大市场。
西班牙殖民者的残暴统治,早已激起殖民地人民连绵不断的民族解放斗争。
1895年和1896年,古巴、菲律宾先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人民武装起义。到美西战争前夕,古巴、菲律宾人民都建立了革命政权,解放了各自的大片领土。
这时,麦金莱政府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打着支援民族解放的旗号,以美国战舰“细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突然爆炸为借口,于1898年4月25日对西班牙宣战。
欧洲大陆各国都把美国发动这次战争看作是侵略。欧洲各国舆论,除英国之外,都指责美国而同情西班牙。德国政府名义上保持中立,但国内舆论都极其同情西班牙而抨击美国。德国早已垂涎西属加罗林群岛,1886年就曾在雅浦挂上它的国旗。
美西战争发生前后,德国正在与西班牙商谈购买菲律宾群岛及其他太平洋群岛事宜。德国担心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地区,妨碍它对亚太地区的扩张。它打算利用美西冲突所提供的一切机会,夺取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
美西战争一结束,德国就以500万美元从西班牙手里购买到几组岛屿,包括地罗林、帕劳和马里亚纳(关岛除外)群岛。在欧洲列强中,只有英国“在西美战争中偏袒美国”。
英国所以采取这种立场,不是因为英国特别同情美国的欲望,而是因为英国这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陷于孤立,这就使得英国不得不去寻找像美国这样的大国的友谊,希望以此换取美国在非洲和远东事务中支持它反对德、法、俄三国。
正是英国的友好行动,把美国从外交困境中拯救出来,使美国在这次战争中的预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战争持续近四个月,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海战,陆地上的战斗规模很小。西班牙自然不是美国的对手。
如果说美国海军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优于西班牙的话,那么美国陆军却暴露出其效率低下和准备不足的弱点。
6月22日,在古巴人民武装有力的配合下,美军才在圣地亚哥附近开始登陆。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承认,从登陆到攻克圣地亚哥城,“冲锋陷阵的都是古巴人”。
战争在菲律宾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比在加勒比海地区却复杂得多。当美国亚洲舰队司令约翰·杜威下令封锁马尼拉、等待援兵的时候,德、英、日等国的军舰以保护侨民为名驶入马尼拉湾。
不久,停泊在此湾的德舰达五艘,“比美国的更为强大”。德舰指挥官不理睬美方关于封锁马尼拉所规定的事项,美德冲关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只是由于英国和日本“采取了亲美的立场”,才迫使德方不敢轻举妄动。
3、巴黎和约
西班牙舰队被美军摧毁后,西班牙政府眼看毫无取胜的希望,便决定求和。
7月22日,西班牙政府通过法国驻美大使交给美国总统一封公函,探询美国的议和条件。
7月30日,麦金莱总统作出答复,要求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割让波多黎各和马里亚纳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作为赔偿战费;允许美国占领马尼拉市、海湾和港口。8月12日,美西双方签订的《缔结和约基本条件议定书》,就是按照麦金莱所提出的上述条件议定的。议定书还规定,双方将于10月1日在巴黎举行会谈,签订最后和约。
巴黎和会是背着古巴人和菲律宾人进行的。美国代表团要求西班牙割让菲律宾群岛的全部,西班牙代表对此苛求曾多次提出抗议。美方软硬兼施,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西班牙终于接受了美国的全部要求。
《巴黎和约》于12月10日签订。和约的主要内容: (1)“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主权及所有权的一切要求”,该岛在西班牙撤离后将由美国占领。(后来,经过古巴人民坚决的斗争,美国撤走占领军,古巴正式宣布独立,但实际上处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2)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岛和西属西印度其他各岛,以及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让予美国。
(3)西班牙将菲律宾群岛各岛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
但是,不甘心做亡国奴的菲律宾人民在和约签订后的几年内,与美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美西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它和英布战争(1899——1902年)、日俄战争(1904——1905年),都是作为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历史标志之一载人史册的。
从此,后起的美帝国主义便加入了世界大国争霸的行列。
美西战争对美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吞并夏威夷群岛,就是这次战争的直接成果之一、太平洋战事的顺利进展,使扩张主义者在美国国会中的地位加强起来。
麦金莱总统在战争前夕向国会提出的关于合并夏威夷的议案,终于在6月15日和7月6日先后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所通过。8月12日,该群岛正式并入美国。美国还占领了威克岛并于1899年1月17日将之并入美国。
此外,1899年,美国和德国签订分割萨摩亚的条约,美国独吞了土土伊拉岛及若干小岛。这些岛屿成了美国人到东方的一个个立足点,形成了一条通往东方的桥梁。
4、大棒政策
美西战争后,美国成了新兴的世界强国,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美国获得古巴、波多黎各等地,加强了它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控制。英国于1901年与美国签订《海——庞斯福特条约》,承认美国有权在中美洲单独开凿运河和进行管理,并于1902年将它在加勒比海的舰队撤走,实际上,将这一海域的制海权交给了美国。
随着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增长,美国借欧洲列强对拉美国家武力索债之机,大肆进行武装干涉,竭力谋取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地位。
继麦金莱上台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1901一1909年在任),就是推行帝国主义干涉政策的代表人物。他多次对加勒比海国家进行粗暴的干涉,并公然鼓吹在与任何国家进行谈判交涉时都应以武力作为后盾。
1900年,西奥多·罗斯福在一次讲演中说,他总是喜欢这一西非谚语:“说话要温和一些,但要携带一根大棒,你就会成功。”
后来,人们用这句话生动地将他在执政期间所推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概括为“大棒政策”或“大棒外交”。
1901一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在多次演说中,尤其是在1904一1905年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了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的“大棒政策”的依据。
他对“门罗主义”做了新的解释,以运用于帝国主义时期。他认为,任何美洲国家拒绝偿还欧洲国家的债务,势必会遭致后者占领美洲国家领土;美国为了维护门罗主义,有责任干预这种冲突,必要时以武力来防止欧洲的武装干涉。
他在1904年12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写道:
“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而在西半球,美国之奉行门罗主义,迫使美国…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西奥多·罗斯福对门罗主义的“引申”,也就是“老罗斯福主义”。
1902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借口索取委内瑞拉政府所欠债务,用海军封锁了委内瑞拉的港口。阿根廷外长路易斯德拉哥立即对此行动发出抗议,说任何国家不得借口追索欠债对债务国进行武装干涉,这便是拉美外交史上著名的《德拉哥宣言》。
西奥多·罗斯福借维护《德拉哥宣言》的原则,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美国从中渔利,在委内瑞拉乘机扩张美国的势力。
1904年,当多米尼加共和国遭到法、意、德、比等债权国武力索债时,西奥多·罗斯福提出“根据门罗主义的引申”,反对它们的武力恫吓,并派遣海军舰只进入多米尼加领海。
1907年,美国和多米尼加签订一项条约,迫使多米尼加将海关、财政交给美国代管。此后,多米尼加便沦为美国的保护国,与此同时,美国也将古巴变成它的附属国。
1901年,美国占领者提出一项《普拉特修正案》,并迫使古巴制宪会议把它作为“附件”塞入古巴宪法。1903年,美国又将这个修正案的主要条文列入美古条约,使美国获得享有干涉古巴内政的特权。此后,美国根据此项特权,多次肆意干涉古巴内政,实行军事占领,把一个又一个傀儡安放在“总统”的宝座上。
西奥多·罗斯福挥舞大棒,1903年11月在巴拿马城策划了一次政变,促使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接着,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一项条约,获得了运河开凿权和管理权。
巴拿马运河于1914年竣工,成了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对美国侵略拉美和亚太地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5、金元外交
随着美国金融资本的发展,美国国内过剩资本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大力开拓海外投资市场。为了适应这种需要,1909年继西奥多·罗斯福后上台的威廉·塔夫脱总统(1909一1913年在任)便提出了“金元外交”的政策。
塔夫脱与西奥多·罗斯福同属共和党,又是后者亲自选定的继承人,他们在内政外交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但塔夫脱在资本向外扩张方面却超过了西奥多·罗斯福。
而他的亚洲政策,与西奥多·罗斯福相比较,“更令人瞩目”。所谓“金元外交”,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金元代替枪弹”的政策。
他在1910年5月一次演讲中说得比较确切,说“金元外交”是为使“我们的资本家获得赚钱的投资机会而积极干预”的政策,他任命菲兰德·诺克斯为国务卿,改组了国务院,使它能更有效地为美国资本向外扩张服务。
实际上,“金元外交”并不是用金元代替枪弹,而是以金元作为“武力的先驱”,或者将金元和武力相结合的一种对外扩张的新手段。
“金元外交”的主要目标是拉丁美洲,尤其是中美洲各国、加勒比海地区和墨西哥。“金元外交”出笼以后,美国资本像潮水般涌入拉美,到1913年其投资总额达12.4亿美元,而在墨西哥、中美洲各国、古巴等地的投资大大超过了英国。
每当美元不能奏效时,塔夫脱也像西奥多·罗斯福那样,打着门罗主义的旗号,挥舞大棒,进行武力干预。1909年,塔夫脱政府对尼加拉瓜进行一次武装干涉。1911年、美国与尼加拉瓜和洪都拉斯政府签订贷款协定,攫取了它们的关税、铁路等方面的控制权。
塔夫脱政府还把中国作为推行“金元外交”的重要场所。西奥多·罗斯福在远东对日妥协造成对美国在华竞争的不利局面。
塔夫脱认为,只要能使美国资本挤进中国市场,就能打破日本人的控制,为扩充美国贸易提供方便。他大力支持美国资本从争取铁路投资入手加强对中国的投资,将美国对华商品输出扩大到资本输出,使“门户开放”由工商业机会均等进一步扩大到在全中国享有均等的投资机会。强行加入湖广铁路借款,就是他在中国发动“金元外交”攻势的第一个重大步骤。
东三省铁路是“金元外交”的重要目标。1909年,诺克斯提出东三省铁路“中立化”计划,建议由美、英、日、俄等国共同借款给中国赎回东三省所有铁路,铁路所有权属中国,但由各国共同经营和监督,使它“中立化”。
若这个方案不能实现,则从锦瑗铁路修建入手,逐步扩大该地区“中立化”铁路的范围。虽说实行列强共同经营,但美国却可占优势地位,而把俄日等国排挤到小伙伴的地位。这是“‘金元外交的又一次典型表演”。
然而,诺克斯的东三省铁路“中立化”计划由于日俄的反对和英法的不支持而失败。这说明由于缺乏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金元外交”在远东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行不通。
塔夫脱政府吸收了诺克斯“中立化”计划的失败教训,竭力通过与欧洲财团的国际合作,以实现其“金元外交”的目的。
1910年11月,英、法、德、美银行团组成四国银行团,同意平均分配湖广铁路借款以及将来所有一切给中国的借款。
1911年4一5月,清政府与国际财团正式签订了一项5000万美元的《币制实业借款合同》和另一项3000万美元的《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可谓是“金元外交”的两大成果。
但是,这两笔借款合同签订不久,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塔夫脱的野心无法实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