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0-02 21:01:4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众所周知,三国之中,蜀汉国力最弱,尤其是在刘备夷陵战败后,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但是,诸葛亮却对曹魏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
有人认为,诸葛亮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如果不北伐,蜀汉能有更好的发展。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一半的基业一战丧尽。为了夺回荆州,刘备出兵伐吴,却又在夷陵惨败,损失几万精锐。
这种状况下,蜀汉面临重大危机,亟待恢复元气,所以从夷陵之战结束的222年八月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228年春,五年半的时间,蜀汉没有再与其他两国发生冲突,而是韬光养晦,一面与东吴恢复关系,重新结成反魏同盟,一面平定南中叛乱,稳定内部秩序。
所以,诸葛亮北伐不是不顾一切的穷兵黩武,而是“打有准备之仗”。
那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呢?因为这是蜀汉立国的根本!
早年,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的身份作为自己的政权基础,而当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后,汉朝寿终正寝,刘备的身份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故而,刘备宣称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否认曹魏政权的正统性,自己称帝,宣布自己是汉朝的合法继承人。
因此,蜀汉天生就是要跟曹魏为敌的,所谓“汉贼不两立”,刘备要为汉献帝“报仇”,要恢复大汉的江山,这是蜀汉政权的政治属性决定的。
诸葛亮如果短时间不打曹魏,可以
。
但长期不北伐的话,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讲严重点,动摇执政根基;讲轻一点,面子上挂不住。
以上是政治方面的因素,如果把这些都撇开,讲的实际一点,不北伐会有什么现实的坏处呢?
首先就是蜀汉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不要觉得蜀汉很弱了,就应该偏安一隅。诸葛亮主政时期,蜀汉朝堂之上还基本是刘备的老班底。这些人当年跟随昭烈皇帝打天下,一个个也是雄心不老。让他们从此放弃逐鹿中原的伟业,大概蜀汉的臣民也要人心动荡了。
所以,北伐,其实也是诸葛亮凝聚人心的一种手段,不北伐,凝聚力就差,队伍不好带。
第二个现实坏处,就是蜀汉会被逐步边缘化,无法与魏、吴一样获得长足的发展。
从地图上看,蜀汉所在的益州不算小。但是,汉代分天下十三州,不是按照疆域大小划分,而是以人口多少作为标准。
由于当时北方是经济中心,所以北方九州较小,南方四州较大。北方九州都在曹魏手中,东吴有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分,蜀汉才一个益州。这就意味着,蜀汉的人口大概就是曹魏的九分之一、东吴的三分之一。
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到的“天下三分,益州疲敝”。人口少,兵力就少,也意味着人才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没有兵力,如何发展?
如果蜀汉不求突破,偏安一隅,就注定会被魏、吴两国边缘化,越来越弱。不用别国吞并,蜀汉都会自己玩完。
所以,为了发展,蜀汉也必须拓展疆土。而东吴这边是盟友,不能再内耗了,那就只有北伐,从曹魏手里抢土地、抢人口、抢人才!
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北伐并没有成功,所以实际上也无益于蜀汉的发展。
其实不然,虽然诸葛亮没有太大的成功,但至少第一次北伐时退兵时迁曹魏境内西县千余家入蜀,第三次北伐时夺下了武都、阴平二郡,这都促成了蜀汉人口注入新鲜血液。
而通过北伐,也让蜀汉获得了原属曹魏的姜维、夏侯霸等将领,补充了蜀汉捉襟见肘的人才队伍。这都是北伐的实际好处。
如果不北伐,蜀汉就是在安逸中等着人员老去、暮气沉沉。
最后,蜀汉不北伐,曹魏就会西征!有学者分析,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除了第一次、第五次是规模浩大,真的希望“克复中原”外,其他三次都是小规模侵扰,目的是“以攻代守”。
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要知道,中国古代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各大势力其实都想吞并别家,一统天下。所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即使蜀汉不打曹魏,曹魏也会适时西征,一举灭蜀。
蜀汉不北伐,魏蜀边界确实会有一段时间相安无事,但曹魏一定会利用这段时间整军备战。而就是因为诸葛亮的不断北伐,让曹魏那些负责西路的将领疲于应付,防守都来不及,自然没工夫攻击了。
此外,诸葛亮反反复复出兵,虽然没有大胜,但小胜还是有一些的,甚至击杀过张郃这样的高级将领。这就告诉曹魏,我蜀汉不是软柿子,你不一定打得赢我!于是,曹魏内部就产生了一种厌战情绪。
后来曹真伐蜀,以及诸葛亮死后的曹爽伐蜀,在曹魏朝中都有很大的反对声音。也就是因为群臣不是一条心,这两次伐蜀都草草收兵。
刘备就尊献帝为太上皇,禅位让刘备,那刘皇叔名正言顺做了皇帝。
汉献帝去了蜀汉,他的结局和在曹操那里的结局是完全一样的。刘备不可能杀他,也不会取代他,但不会把权力交给他。汉献帝同样是傀儡,最后同样被取代,但取代他的绝不是刘备。为什么? 我们分析一下:
刘备处处以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标榜自己,又是当朝皇帝的皇叔,这个身份早已天下皆知。而且刘备从起事开始,一直到建立蜀汉政权,全都是打着“ 匡扶汉室”的 名义的,这一路走来,他靠着这个名义和“ 为天下苍生计 ”的理想,不仅成功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也吸引了不少汉室旧臣的支持,笼络了不少民心。至于其后期称帝,确实是在误以为汉献帝被曹丕杀害的情况下才称帝的。
设想,假如刘备杀了汉献帝,霍取而代之,只会被天下唾骂伪君子,背信弃义 。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当年诸葛亮劝他趁刘表病重,夺取荆州,他不忍心夺同宗基业。后来庞统献计,摆下鸿门宴,要刺杀刘璋,又被刘备出手制止。那么,汉献帝毕竟是天下名义上的皇帝,刘备又怎么会杀他呢?代刘表、杀刘璋能得到荆州和益州,汉献帝就是一傀儡,一无所有,杀汉献帝又有什么好处?除了招致天下义愤。
那么,既然刘备不会取代汉献帝,谁会?当然是他的儿子刘禅。 刘备本有称帝之心,但既然汉献帝还活着,他是不会公然取代他而称帝的,他又绝不可能把权力交给汉献帝,进入益州的大都是跟着刘备多年出生入死的旧交,不会顺从汉献帝。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像曹操那样,刘备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事交给刘禅去做。汉献帝倒不必担心被刘禅杀死,最好的结果仍然是无奈“禅让”,自己在蜀汉安度晚年。
这是我看法,不知道有没有道理!敬请批评指正。
汉献帝如果去了蜀汉,他活下来的可能非常下,汉朝可能会提前终结。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汉献帝对刘备无恩
汉献帝只不过是刘备攻击曹操的借口,他对刘备无半点恩泽,且未来也不会给刘备更大大的好处。
曾经很多对刘备有恩的人,如吕布,刘表,刘璋等最终都没逃过刘备的算计。更不用说汉献帝这种对刘备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人。
汉献帝的价值除了曹操以外大家的看法高度一致,所以汉献帝在遇到曹操前差点饿死也没有人去管他。
二,刘备此人从不屈居人下
刘备一生投靠过很多人,如袁绍,吕布,曹操,公孙瓒等。刘备从来没打算做一个忠臣良将。只要一有机会,他就扯起大旗闹独立。即便是名义上屈居人下,刘备也是不甘心的。具体可参考刘备在徐州时候对陶谦,以及后来对刘表的态度。
如果汉献帝到了蜀汉,依据刘备的心性,很有可能演绎一出朱元璋杀死小明王的故事。
综上所述,汉献帝只有在曹操处才有活路。
如果汉献帝真的去了蜀汉,刘备会怎么对他呢?
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说汉献帝是赝品,直接砍了。刘备继续做他的皇帝。综合考虑结果:可能性99%
第二:对汉献帝的身份持怀疑态度,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去调查核实。最后认定是假的汉献帝,拉出去砍了。综合考虑结果:100%
第三:假意让位给汉献帝。汉献帝为了保命,直接推辞。刘备继续当皇帝。综合考虑结果:50%
第四:真心让位给汉献帝。汉献帝受宠若惊,重新登帝位。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综合考虑结果:—50%
第五:真心让位给汉献帝。刘备解甲归田,带着诸葛亮,躬耕于白帝城。综合考虑结果:—100%
刘备真心让位给汉献帝,纯属扯淡。他都想做皇帝想疯了,怎么可能给汉献帝?再说了,汉献帝听到刘备也称帝,只是嘿嘿嘿的干笑了几声而已。大家此次心照不宣,心知肚明。
汉献帝也不傻,宁肯在曹魏这边安享晚年,也不会去蜀汉去送死的。
大家好,我是国风
这个假设实在是很难达成。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禁于小县。确是重兵把守,汉献帝凭一己之力绝对不可能逃出山阳,更不要提千里迢迢从魏国逃到蜀国。投奔皇叔!
但这个假设应该是超现实的这一部分,所以咱就把这部分略过,汉献帝一路平安来到了成都。那么刘备会有什么反应呢?
因为刘备见过汉献帝,所以不存在不认识的可能。只要一见面刘备既知真假。所以肯定回哭拜于地,然后接入宫中。随即,刘备会马上发诏,拥献帝以继大统,并告天下!曹魏为什么在三国史中被奉为正统?就是因为汉献帝在魏,现在汉献帝去了蜀。那么三国史中的蜀将会被奉为正统。这样可以说天下大势立变。
汉献帝承继大统之后,刘备会退位为汉中王,假节钺,封护国大将军。开始主持北伐!蜀汉为正统,天下人才皆会涌向蜀汉。就不会出现后继无人之势。刘备就可以不再考虑政治方面的事而一心复国。一帮汉臣历经图志,忠心为国。而魏负篡汉害君之名,吴负背信弃义之实。哪个也长不了?
蜀汉一方既得民心,又得天时,况有地利。大汉未尝不可再次中兴。
玄德是心忧天下之人,是人中君子。对于国家黎民的忧虑之情多于个人得失地位的忧虑,绝不是曹操孙权之为一己之私之辈。所以绝对不会像曹操一样对待汉献帝。而是一心奉主,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玄德下之臣也人人如此!所失在人虽和,天时地利未有。献帝在则得天时地利。天时地利人和皆存,何愁天下不归一统?( 说到这还要说一句,曹魏又不傻,怎么可能把汉献帝放归蜀汉,失去天下正统之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而 历史 事实也是如此!曹魏甚至以后的晋,囚禁了汉献帝一辈子。)
第一种版本。
刘备脱掉皇袍,换上汉中王的服饰,率领文武百官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汉献帝。
然后跪在汉献帝脚下,痛哭流涕。
总而言之,都是我没有尽到做臣子的义务,让您这么多年吃苦了;再总而言之,前一段时间,我误信谣言,以为您驾崩了,为了延续汉室江山,所以才登上皇位。
现在您回来,大汉中兴终于有望了!
接下来,率领马超、许靖、诸葛亮、张飞跪在地上,高呼万岁万万岁。
再接下来,刘备捧着皇袍,要亲手给汉献帝披上。
当然了,汉献帝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接过皇袍,执意要披在刘备身。这样,你推我让的折腾上了个把小时,蜀汉文武百官跟着表演上个把小时,皇袍终于还得披在刘备身上。
再然后呢,汉献帝上马,身披皇袍的刘备给汉献帝牵着马;许靖、马超、诸葛亮在前边给开着道。汉献帝高兴的说,我虽然不当皇帝了,但是我感觉比当皇帝还风光!
总而言之,一场不动声色的禅让大会,就在大家的热烈的掌声中,胜利的闭幕了。
第二种版本。
汉献帝在到成都的路上,突然死了。最后蜀汉有关部门给了大家一个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结果,不知道大家信不信,反正刘备诸葛亮都是相信的!
再然后呢?刘备组织蜀汉官员为汉献帝举行了盛的丧礼。因为汉献帝死于自己境内,刘备一度要绝食自杀表明心迹,总而言之,都是我没有尽到保护汉献帝的义务。但是在大家的劝说,终于开始吃饭了。
不好意思,汉献帝到不了成都,并且是怎么也到不了成都……
刘备这家伙在刚夺取汉中就自称汉中王,要知道刘备就是上了个表,根本就考虑过汉献帝会不会同意,会不会难堪……
更何况汉献帝刚退位还活蹦乱跳的时候,刘备就已经假传汉献帝被曹丕所杀,要知道实际上刘协这时候还好好的活着呢。
已经被刘备认定是死人的汉献帝怎么可能会到蜀汉?根本就不可能的,只要来就肯定是假的,刘皇叔必然会因为有人敢冒充皇帝而将来人杀个干干净净……
所以汉献帝到不了成都,哪怕是到了那也是假的。
只会比曹操更过分。
挟天子以令诸侯相比于曹操,刘备 汉室宗亲 的身份来做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会在 名义上好一些 。 汉献帝在刘备这会变成刘备“复兴汉室”的一面旗帜。
结局1 刘备成功复兴汉室
这种情况下,汉献帝会成为第二个“小明王”。 完全没有活下去的可能 ,且极有可能在从成都“还于旧都”的路上被干掉,和“小明王”死在回南京的路上一样。
2 刘备没能复兴汉室,蜀汉偏安一隅。
刘备在世时或者刘备死后的蜀汉群臣会 逼迫汉献帝禅位给刘禅 。这种情况下,汉献帝很可能活命,如同曹丕对他一样,封为山阳郡公。
汉献帝如果去了蜀汉,刘备会这样对他:
1、将其放置宫中,除了几个亲信,其他人接触不到汉献帝。
2、用汉献帝大做文章,笼络人心。
3、汉献帝会亡于刘备身前,但汉献帝的继位者会是刘备的儿孙!
软禁吧
如果刘备死了,诸葛亮有野心,想篡权夺位的话,我觉得根本没有胜算!诸葛亮是个聪明人,这一点,他应该看得很清楚!
首先,蜀汉刚立,政权不稳,蜀汉能立的基础,是刘备,他姓刘,是汉献帝的叔叔,人称刘皇叔。
他打的是汉室血缘正统牌,这是他这个政权存在的合法性。离开这个合法性,蜀汉将四分五裂。
如果诸葛亮篡位,不要说蜀地的益州集团旧势力不服。就是赵云,魏延等大将也不服。
他们之所以听诸葛亮的话,那是因为这是他们和刘备的共同事业,他们的创业口号就是“匡扶汉室”。所以,一旦诸葛亮篡位,就算他们不造反,几乎也全跑了。
如果诸葛亮篡位,蜀汉的合法性就彻底于没有了,魏国就会立马出兵攻打蜀国,而且名正言顺是“剿匪平叛”。东吴也会参与“剿匪平叛"。
到时候:
一、原来蜀地旧势力,引发骚乱。
二、刘备带来的原来的创业团队,也会引发骚乱。
三、魏,吴两国随时而来的剿匪平叛。因为蜀汉己失去了道德制高点。
那时诸葛亮就成了孤家寡人,身败名裂。
所以诸葛亮审时度势,辅佐刘禅,就是最有利的选择。
一、可以凝聚蜀汉各方势力共识,争取民心,稳定国内局势。
二、继续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使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延续,避免魏、吴两国寻找借口,乘虚而入。
三、通过蜀汉这个平台,竭力辅佐刘禅,成功,可以给自己留下万世功名,不成功,也可以给自己赢得千古美名,简直就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楷模!
所以,凭诸葛亮的智慧,不会篡位。
三国时期,论政权稳定的话,只有蜀汉的政权是最稳定的,东吴和曹魏都发生过权臣篡位甚至废除或者杀害皇帝的行为,比如曹魏政权中的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东吴政权中的孙綝废除吴帝孙亮为会稽王,这都是权臣的逾越行为。
而这种逾越行为在蜀汉一次也没有发生过,有时候想想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其实这与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有很大的关系,蜀汉政权的维持靠的是:依法治国,既不是权谋,也不是阴谋,这是从诸葛亮时代,就确定的国策,同时在法律制度上辅以道德标榜,从诸葛亮治国开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公平公正,包括后来的执政者蒋琬、费祎等人都是如此。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才能最为超卓,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在刘备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实际上是蜀国的实际掌控者,可以说是大权独揽的情况。
历史上的诸葛亮清廉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如果假设诸葛亮心里有不臣之心,那么他的胜算几何。
如果诸葛亮真有不臣之心,那么可以说诸葛亮有十成十的胜算。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了蜀国的大权,那么也就是说诸葛亮有充足的时间为自己谋权篡位进行准备。
而且以诸葛亮的智慧与权谋,以及他谨慎的性格,他如果下定决心谋朝篡位,那么必然会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所谓的不动则已,动就会有十足的把握。在谋定而后动的情况下,以诸葛亮的手段与智慧,拿下树果实十成十的事情。
就算诸葛亮自己不知道怎么做,魏国那边曹操刚刚才做了一个良好的示范,而司马懿正准备做示范,诸葛亮依样画葫芦就行了,难度并不大。
但诸葛亮能够成功,但蜀国却没有了成功的机会。不管诸葛亮准备得如何,一旦他发动,对于蜀国都是一次大的变革和清洗,必定元气大伤。曹丕夺权经过曹操这么多铺垫,汉献帝还是禅让魏国内部都动荡不稳。更遑论是蜀国了。
而在三国之中,蜀国本来就是最弱的一个,蜀国能与魏国与吴国相争,其打着的就是“汉室正统”的大义旗号来争夺天下,招揽民心。
然而一旦诸葛亮夺位成功,那么诸葛亮统治的蜀汉也就与曹魏、东吴一般无二了。这样的蜀国,对内元气大伤,本就最弱的国力更是衰弱,而对外又丢掉了号召天下的号召力。那么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哪怕控制了蜀国,也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蜀国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偏安一地的政权而已,这显然不是诸葛亮想要的。
说到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情谊,相信很多人应该都会想起《出师表》,《出师表》的一开始诸葛亮就先阐述了对刘备当年三顾茅庐的感激之情,而在蜀汉后期,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可以说是大权在握,达到了巅峰时期,当时可以说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依然没有夺权称帝,真的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野心吗?还是另有隐情呢?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人专家学者都十分好奇,诸葛亮这个人到底有没有野心呢?当年北伐诸葛亮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那么他就要受九锡,而九锡相信有些人知道,被赐予九锡的人往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权臣,或者干脆就是挟天子令诸侯比天子更具权势的枭雄。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这个人其实是很有野心的人,自刘备死后,他更是将大小的权力都一把抓,将蜀汉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而在当时动荡的时局之下,其实诸葛亮作为一个权相将宝座推翻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诸葛亮其实很聪明,蜀汉一日功业未成,他也一直没有透露出任何对权力的觊觎之心,所以在大家的印象里诸葛亮一直对刘备非常忠心,而刘禅当时又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即使后来诸葛亮将他推翻称帝也没有什么惊讶的,但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将刘禅推翻,其实有以下几点:
一、诸葛亮或许没有称帝的心态
其实大家历数各个朝代的起义者、反叛者,大多都是武将或者是武夫,或者是像刘邦这样的无赖之徒,其实读书人、文臣造反的很少,而且成功的更是几乎没有,而诸葛亮作为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其实应该是没有造反的心态的。
二、蜀国集团外部的阻力
虽然当时诸葛亮的荆州集团确实力量很强大,手里也是大权在握,但是益州李严仍然是手握重兵,原从集团也有赵云,即便是后来二人都相继去世,但魏延和马岱的势力仍然是无法忽视的。这些人对蜀国非常忠心,诸葛亮自然不能不顾一切轻举妄动。
三、荆州集团内部的阻力
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荆州集团内部,也不能完全保证所有人都愿意和他站在同一阵营,毕竟荆州还有杨仪那样的小人,诸葛亮其实心里知道这个杨仪的为人,所以更不能贸然就行动。
四、外部不稳定因素
当时不仅仅是蜀国的内部有很多因素,而且外部环境也至关重要,如果诸葛亮夺权称帝,那么南蛮和西羌铁定会造反,更比说孙权和曹操会不会蠢蠢欲动。
五、没必要称帝
诸葛亮其实一直打得都是继承先帝遗志,打倒篡位者曹操的旗号,所以其实打得就是恢复汉室的旗号,那么如果他称帝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也属于篡位者。而且诸葛亮虽然没有皇帝之名,但手握实权,刘禅就像是一个傀儡皇帝,他根本没有必要推翻刘禅而称帝。
首先,蜀汉刚立,政权不稳,蜀汉能立的基础,是刘备,他姓刘,是汉献帝的叔叔,人称刘皇叔。
1
他打的是汉室血缘正统牌,这是他这个政权存在的合法性。离开这个合法性,蜀汉将四分五裂。
如果诸葛亮篡位,不要说蜀地的益州集团旧势力不服。就是赵云,魏延等大将也不服。
2
他们之所以听诸葛亮的话,那是因为这是他们和刘备的共同事业,他们的创业口号就是“匡扶汉室”。所以,一旦诸葛亮篡位,就算他们不造反,几乎也全跑了。
如果诸葛亮篡位,蜀汉的合法性就彻底于没有了,魏国就会立马出兵攻打蜀国,而且名正言顺是“剿匪平叛”。东吴也会参于“剿匪平叛"。
到时候:
一、原来蜀地旧势力,引发骚乱。
二、刘备带来的原来的创业团队,也会引发骚乱。
三、魏,吴两国随时而来的剿匪平叛。因为蜀汉己失去了道德制高点。
那时诸葛亮就成了孤家寡人,身败名裂。
3
所以诸葛亮审时度势,辅佐刘禅,就是最有利的选择。
一、可以凝聚蜀汉各方势力共识,争取民心,稳定国内局势。
二、继续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使政权的合法性得到延续,避免魏、吴两国寻找借口,乘虚而入。
三、通过蜀汉这个平台,竭力辅佐刘禅,成功,可以给自己留下万世功名,不成功,也可以给自己赢得千古美名,简直就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德楷模!所以,凭诸葛亮的智慧,不会篡位。
刘备死了以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刘禅性格软弱,治理蜀国能力有限,即使有诸葛亮在辅助,却也力不从心,那时候的诸葛亮毕竟年纪也大了,很多事也还是力不从心,虽然诸葛亮在晚年打了一些败仗,但并没有影响诸葛亮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
三国时期,论政权稳定的话,只有蜀汉的政权是最稳定的,东吴和曹魏都发生过权臣篡位甚至废除或者杀害皇帝的行为,比如曹魏政权中的司马师废除魏帝曹芳,司马昭弑杀魏帝曹髦,东吴政权中的孙綝废除吴帝孙亮为会稽王,这都是权臣的逾越行为。
而这种逾越行为在蜀汉一次也没有发生过,有时候想想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其实这与诸葛亮的治国理政有很大的关系,蜀汉政权的维持靠的是:依法治国,既不是权谋,也不是阴谋,这是从诸葛亮时代,就确定的国策,同时在法律制度上辅以道德标榜,从诸葛亮治国开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公平公正,包括后来的执政者蒋琬、费祎等人都是如此。
诸葛亮
有时候想想,为什么像诸葛亮这样鞠躬尽瘁的忠臣能流芳万世,而像司马懿这样厚黑狡诈的权臣却总是被骂呢,这就是华夏一直提倡的道德,这既是蜀汉的治国原则之一,也是诸葛亮获得崇高威望的原因所在。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与李严一起被委任以辅政大臣的地位,虽然刘备托孤的是两个人,实际上李严一点作用也没有起,诸葛亮一直在政治中心,而李严却一直被边缘化,已经无法弄清楚这是刘备的安排,还是诸葛亮的排斥,但个人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刘备的安排,如果没有刘备的命令,李严应该是与诸葛亮一起在成都辅佐刘禅的,而不是在永安留守。
诸葛亮与刘禅
实际上,蜀汉的军政大权在刘备去世后,就已经是诸葛亮独掌了,李严虽然有名义的兵权和辅政大臣的地位,但实际上南征南中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也是诸葛亮主导的,诸葛亮是丞相,同时还是益州牧,诸葛亮是几乎整个益州所有官员的上司,这实际上就是掌控了最高权力。
就连皇帝刘禅也在刘备临死前要求尊诸葛亮为相父,这种地位几乎是凌驾于皇权之上了,再加上掌控了兵权和政权,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不久,就已经达到司马懿在249年后高平陵政变后获取的权力基本一样,但是司马懿却把权力世袭给自己儿子,而诸葛亮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为刘禅指定了蒋琬和费祎这两个接班人。
刘备白帝城托孤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有跟司马懿一样的权力,为何没有像司马懿一样篡位夺权呢?诸葛亮如果篡位夺权的话,能不能成功,有多少胜算?
先说结果,诸葛亮如果篡位肯定是和王莽一样的后果,王莽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诸葛亮篡位是无法成功的,是没有胜算的,甚至还会导致蜀汉的灭亡。
首先,诸葛亮的权力来自刘备和刘禅的授权。刘备建立的政权叫“汉”,这与刘备一生的奋斗兴复汉室是吻合的,这也是刘备的立国之本,能在延续四百余年的两汉灭亡之后,仍然维持着汉的国号,这是刘备迫不得已的政治口号,也是刘备建国的法统,还会笼络一批两汉的遗民。
诸葛亮与刘备
如果诸葛亮篡位夺权,给自己建立一个什么国?难道还是继续汉的国号?无论诸葛亮怎么操作,在法理上都说不通,刘备可是姓刘的,这是汉的国姓,诸葛亮一个姓诸葛的,他能以汉为国号,不能,如果不能以汉为国号,他以什么为国号都不行。
不要以为篡位就是有兵权,有政权,司马懿不是夺了兵权和政权, 还是用了两三代人才篡位成功,篡位是要有合法性的,要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不然就会像袁术一样早早灭亡,单靠武力是无法征服人心的,还需要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安抚人心。
其次,三国的形势并允许诸葛亮篡位。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势力,如果诸葛亮篡位,就会引发无尽的蜀汉内斗,那些原本暂时归附蜀汉的势力就会跳出来反对,蜀汉是以刘备一生的个人威望所建立的,蜀汉的统治阶层或多或少都与刘备有着很深的渊源,诸葛亮篡位,蜀汉至少有两个阶层会跳出来反对。
三国地图
一是刘备的元老派,这是在北方就跟随刘备开始起兵的一批人,有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孙乾、刘琰、魏延以及他们的后代,这些人中部分人从刘备打黄巾军就开始跟随,一直到建立到建立政权,都是刘备忠心的手下,诸葛亮篡位,这批人第一个不服,就会起来反抗。
二是益州的本土派,他们在蜀汉政权中处于受打压的状态,一直就盼着曹魏来解放他们,现在诸葛亮篡位,就等于给益州本土豪强们发生叛乱的借口 ,到时候如果益州派与元老派联合起来反对的话,这对蜀汉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原本蜀汉就是最弱的,不像曹魏家大业大,随便折腾也没事,但蜀汉不行,折腾两下估计就会灭亡。
况且外面还是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在虎视眈眈地关注着情况,一旦给他们有利可图,诸葛亮将面临内忧外患,有些忧患不是能力可以解决的。
诸葛亮与司马懿
最后,诸葛亮的崇高个人威望是建立在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上的,还包括道德,如果诸葛亮敢篡位,这些东西将不复存在,反之,诸葛亮得到的名声将与王莽、董卓和曹操相差无几,想想曹操都没有篡位之名,就被骂得有多惨,诸葛亮篡位的话,他就不是诸葛亮,也不会像历史上的诸葛亮一样流芳万世了。
诸葛亮一旦篡位,他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被否定,包括治理蜀汉的法律和道德,没有这些东西作为蜀汉的立国之本,那蜀汉将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也会和东吴及曹魏一样不断地陷入内乱和混乱,直到再次出现一个强人控制局势,所以诸葛亮的篡位是不会成功的。
最后再说一点,诸葛亮平生的志向是:像管仲和乐毅一样,出将入相,他只想当个将军或者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再利用权力完成自己的理想,诸葛亮的理想中从来不包括篡位,所以他也不会篡位,即使他拥有最高权力,也不会像司马懿一样。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