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8月15是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简介:
中秋节又名叫做“果子节”,所以在这一天不仅要吃月饼,还不要忘记吃些水果,中秋节正值石榴成熟的季节,所以石榴也就成了中秋节必备的水果之一。石榴自古就被看作是吉祥之物,它的果实籽粒很多,因此人们认为石榴有着多子、多福的寓意,并且石榴的果粒都簇拥在一起,颜色红彤彤,还有着团圆、红火的寓意,所以中秋节的时候别忘了吃些石榴。
八月十五是什么意思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
八月十五是什么意思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
八月十五是什么意思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因此,八月十五是是指中秋节的时间。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的传说之一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当然了,还有一种传说就是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从此之后,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八月十五的习俗
中秋节的赏月拜月习俗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月十五为什么叫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什么叫中秋节八月十五为什么被称为中秋节
八月十五正好是八月的的一半,是秋季的正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国的农历,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八月十五正好是仲这个时间段,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其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据《东京梦华录》载,宋时的东京,为迎中秋节的到来,东京的大小酒店在节前都准备了充足的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中秋节当天,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各家店里的新酒就会销售一空,不得已,只得拽下望子,关门歇业。除了把酒言欢外,吃食也非常丰富,是时螯蟹新出,石榴、_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可以让市人一饱口福。夜色降临后,富贵之家便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最高兴的,当数闾里儿童了,可以连宵嬉戏,而不必在意家长的呼唤。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开始,中国大陆将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期,如当天与周六周日重合,则在下周一补休一天。
中秋节美食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但这两本书中都尚未将其与中秋节联系起来,似为一种普通市食。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应始于明代。在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开始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则团圆之意”。沈榜《宛署杂记》中“八月馈月饼”条的“注”解释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之数百钱者。”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在中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即以圆如满月的月饼来象征月圆和家庭团圆的意义。至此,中秋节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团圆。
中秋佳节除食月饼外,一些地方还有食“桂花糕”“桂花酒”的习俗。八月十五桂花香。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些桂花蜜酒、吃些桂花蜜糕,乃是中秋之夜饮食风俗中的又一件美事。屈原《九歌》中“援北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表明我国很早开始就用桂花酿酒了。人们喜食桂花,入米面可做成桂花糕;用桂花熏茶,可泡饮“桂花茶”;用糖或食盐浸渍桂花,还可长期保香于密封容器中。
外国也过中秋节吗
韩国的中秋节,其内容上与中国有异,他们把中秋节过成了“感恩节”,其主要内容有二,其一,是扫墓并用新收获的谷物和果实祭祀先祖的日子;其二,是回乡探亲,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过中秋节的习俗。
日本人过中秋,也赏月吃东西,但是,他们吃的并不是中国式的月饼,而是一种江米团子,日本人称之为“月见团子”——日本人称赏月为“月见”,月见团子,就是赏月时吃的团子。
越南的中秋节则更特别,因为,在越南,中秋节更像是儿童的节日。当晚,孩子们会去看舞狮,孩子们还要一起提着鲤鱼灯出游玩耍,这样的活动有着相当的仪式感,是寓含有长大“跳龙门”之意。
另外,东南亚诸国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及菲律宾等,也都有迎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平时忙于工作的人们,亲朋之间疏于走动,中秋佳节来临,正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所以,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在中秋这天会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文化的力量是具有穿透性的,无论身处何地,凡受华夏文明影响的,都会烙下深深的印痕,不论是节俗,还是习惯。
为什么叫八月十五中秋节?
1、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2、中秋节俗有久远源头,中秋节俗贴近了民众生活的需要,民众将秋季的节俗都集中到中秋,使中秋成为四季庆赏的大节之一。
3、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标题: 中秋节为什么会是八月十五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8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