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唐宋一级行政区分别称道与路,为什么这么称呼

时间: 2023-09-15 17: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唐宋一级行政区分别称道与路,为什么这么称呼

宋太宗时期为什么把“道”改称“路”

宋初,仿唐朝在地方上设若干道,太宗以后改成路。请问为什么要改成路呢?谢谢
因为唐宋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宋朝地方分路、州(府、军、监)、县三级。宋初沿唐制,将全国分为十道。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道为路,凡十五路;仁宗初年,析为十八路;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增至二十三路;徽宗时候又增至二十四路;南宋仅存十七路。
宋朝的路不同于汉代的州,也不同于唐代的道,具有地方监察区和行政区的双重性质。路的主要机构设置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
既然功能并不相同,换个名字就很正常了。
重新划分行政区域。。。。b避免和唐朝的混淆。。
重新划分行政区域,把地方的权利更弱化!
你不觉的宋朝的转运使没有唐朝的观察使牛逼了吗?

唐朝时,分全国为十道,“十道”是什么意思?还有宋时全国分23路,“23路”又是什么意思?

1、道古代的行政区划。道最初出现于汉代,与县平级,但与县不同,道多设于蛮夷地区。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总得来说,这段时期的道与今天的行省地位相当。元朝建立后,某某等处行中书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到了民国时期,在省下设道为其次级行政区域。并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之后并未采用此规划,而之后“道”这个行政区划也被废除。在国外,朝鲜半岛仍然使用道作为全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相当于我国的省。另外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有道的设置,维新后仅保留了北海道一个道,并且与县平级。2、路路作为行政区域始于宋代。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到后来又把一些较大的路析分二至三路。南宋时则把其统治区域分为16路。金承宋制,也设立路、州(府)、县三级管理,共设置了19个路。到了元代,路降级,成为三级行政区域,处于省—道之下。明朝建立后,废除路这一行政区划设置。
  唐贞观元年所置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道的合称。开元二址年置十道彩旗处置使。始为定制。 宋神宗熙宁初因袭真宗以来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制度,全国分为十八路,熙宁五年(1072),分京西路为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分陕西为永兴军路和秦凤路;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全国共二十一路。   熙宁六年,分河北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七年,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共为二十三路。此后,陆续合并增省,至元丰八年(1085),复行此制,这一年颁行的《元丰九城制》,即依据这二十三路编制而成。经宋哲宗至徽宗崇宁初不变。 北宋 分路图
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在唐朝,全国行政区划分为道、州、县三级。答: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另外 宋朝分15路 我印象中是

唐朝地方行政制度为什么是道州县而宋朝是路州县?

这都是不同的名词代称,实际意义相差不算很大。中国的行政区划,刚好是要从秦朝的郡县制说起。秦以前的算作分封,天子对诸侯国内的行政事务没有直接管理权。秦朝的【郡县制】,并不是某一个人突发奇想忽然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春秋战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孕育演化。秦一统后,在李斯等人的力主下,政府选择了郡县制,在全国设置了三十六郡。郡,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的最高长官叫做守,那么郡守就相当于省长。秦朝郡的划分,人口因素和历史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原地区,郡的面积相对较小,在边远地区,一个郡的面积则很大。县是比郡低一级的行政单位,跟现在的县的含义一样,是中央直接任命的最低一级行政单位了。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现在叫县长。秦朝选择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政治史的划时代标志。汉代沿用秦朝的行政制度,而且越来越严密复杂,郡守改称太守。因为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汉朝在秦朝基础上不断分划新增加新郡,据说到东汉中期,郡的数量超过了100,一个郡大约十几或二十个县。这中间就增设了一个比郡高一级的州,州只是作为监察大区划分,不是直接行政单位。后来随着郡越划越小,州就被选择作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单位,从此形成州郡县三级的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都督则慢慢成为地方割据性政权,乱得很。隋朝把郡全给废了,改为州县两级,相当于重建郡县制,这个时候州就相当与很久以前的郡了。后来又把州改称郡,长官叫太守,还是两级。唐初把刚刚改称为郡的州又给复原了回来,全国是州县两级,这时州的长官改称为刺史。唐朝天宝年间,又将州县改称为郡县,长官称呼又变成了太守。后来又给废了,又改为州县。你看这么来回折腾干嘛呢,它是又搞出了【道路制】。先看一个叫道的东西,隋唐的州已经越分越多了,据说最多时有三百多,这时的州跟东汉末升级的州显然不一样了,却相当于州郡县时的郡。于是唐朝设置道,全国分为十几个道,一个道监察十几个州,没有直接行政权。还有一个叫府的东西,府设置于开元时期,跟州的意思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显示高大上,长官叫府尹。还有一个本来是军区长官的节度使,以前叫都督后来又叫行军大总管的,在唐玄宗时总是兼任一个道的行政长官。结果搞得军区和行政区合二为一了,如此一来道这个监察大区就慢慢变为行政单位了,全国又变为道州县三级。宋朝因为吸取了唐朝节度藩镇的教训,严防军权政权合流,将军权收归中央节制。行政上面分三级,第一级是路,和唐朝的道一个意思,只不过具体划分有了很大区别,例如说扬州路,那就是一个现在的省。第二级是府和州,例如著名的开封府,只不过几百年间,原来的州纷纷要高大上,不少都改称为府了。而且州也在慢慢地越划越小。第三级还是县。宋朝中央下派州县的官员,就称呼为知府、知州、知县了,知就是参与管理的意思。结果宋朝搞分权分治,分得太厉害了,跟唐朝刚好两个极端,于是机构臃肿缺乏灵活暮气沉沉。元朝时,出现了【行省制】,行省就是行中书省,就是一个在行走中的中央政府,就是中央政府的直接派出机构,是一个具有军事管制色彩的支部性质的单位。这名字很霸气,为什么这么搞呢,因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为了方便军事控制、巩固政权,将全国分为好多军事辖区,这些机构都是中央分机构,直接辖制地方行政单位,让地方单位不敢稍动。元朝人为地划分行省区划,将以前依托于地理和历史的行政区划分完全打破,本来不是一个区域的也硬要划分为一个行省,省区划分犬牙交错,也是为了方便压制地方的崛起。现在人们疑问为什么徐州地区被三省分食主城划给江苏,汉中明明在秦岭之南怎么划给陕西,等等之类,这都是元朝搞出来的。行省下面是路府州。明清沿用行省制,但是对内容作了很大变革,退去了军事管制的色彩,承宣布政使司俗称还是省。一个省设三司督抚,职权划分变得成熟起来,不再像唐朝那么一锅粥,也不像宋朝那么分散杂乱。清代在省设置巡抚作为长官,几个省设置一个总督,主要掌管军政和部分民政。省下面,道、府、厅、州、县、名目繁多,有的平级有的上下级,各地都不一样,但总体还是三级制度,县仍然是最低一级。不详述。清代的省区划分,基本上就很固定了,是当今省区划分的主要历史来源。现在用的还是省。省下面设县,县还是雷打不动的最低一级单位。后来设了地级市,地级市不几年就把周围的县给并了,现在是省市县三级。但是最近省直管县的改革也很多了,首先就是财政方面的省直管县,现在大多如此了。随着交通的便利,管理的方便,地级市这一单位,预计可能要撤销,将来市县平级也是可能的。从上述演化可以看出,地方单位总是以县为固定。有的时候是二级,有的时候是三级,具体名称演化十分繁杂,但是县的变化一直不大。
这都是不同的名词代称,实际意义相差不算很大。中国的行政区划,刚好是要从秦朝的郡县制说起。秦以前的算作分封,天子对诸侯国内的行政事务没有直接管理权。秦朝的【郡县制】,并不是某一个人突发奇想忽然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春秋战国经过了几百年的孕育演化。秦一统后,在李斯等人的力主下,政府选择了郡县制,在全国设置了三十六郡。郡,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的最高长官叫做守,那么郡守就相当于省长。秦朝郡的划分,人口因素和历史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中原地区,郡的面积相对较小,在边远地区,一个郡的面积则很大。县是比郡低一级的行政单位,跟现在的县的含义一样,是中央直接任命的最低一级行政单位了。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现在叫县长。秦朝选择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政治史的划时代标志。汉代沿用秦朝的行政制度,而且越来越严密复杂,郡守改称太守。因为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汉朝在秦朝基础上不断分划新增加新郡,据说到东汉中期,郡的数量超过了100,一个郡大约十几或二十个县。这中间就增设了一个比郡高一级的州,州只是作为监察大区划分,不是直接行政单位。后来随着郡越划越小,州就被选择作为比郡高一级的行政单位,从此形成州郡县三级的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都督则慢慢成为地方割据性政权,乱得很。隋朝把郡全给废了,改为州县两级,相当于重建郡县制,这个时候州就相当与很久以前的郡了。后来又把州改称郡,长官叫太守,还是两级。唐初把刚刚改称为郡的州又给复原了回来,全国是州县两级,这时州的长官改称为刺史。唐朝天宝年间,又将州县改称为郡县,长官称呼又变成了太守。后来又给废了,又改为州县。你看这么来回折腾干嘛呢,它是又搞出了【道路制】。先看一个叫道的东西,隋唐的州已经越分越多了,据说最多时有三百多,这时的州跟东汉末升级的州显然不一样了,却相当于州郡县时的郡。于是唐朝设置道,全国分为十几个道,一个道监察十几个州,没有直接行政权。还有一个叫府的东西,府设置于开元时期,跟州的意思一样只不过是为了显示高大上,长官叫府尹。还有一个本来是军区长官的节度使,以前叫都督后来又叫行军大总管的,在唐玄宗时总是兼任一个道的行政长官。结果搞得军区和行政区合二为一了,如此一来道这个监察大区就慢慢变为行政单位了,全国又变为道州县三级。宋朝因为吸取了唐朝节度藩镇的教训,严防军权政权合流,将军权收归中央节制。行政上面分三级,第一级是路,和唐朝的道一个意思,只不过具体划分有了很大区别,例如说扬州路,那就是一个现在的省。第二级是府和州,例如著名的开封府,只不过几百年间,原来的州纷纷要高大上,不少都改称为府了。而且州也在慢慢地越划越小。第三级还是县。宋朝中央下派州县的官员,就称呼为知府、知州、知县了,知就是参与管理的意思。结果宋朝搞分权分治,分得太厉害了,跟唐朝刚好两个极端,于是机构臃肿缺乏灵活暮气沉沉。元朝时,出现了【行省制】,行省就是行中书省,就是一个在行走中的中央政府,就是中央政府的直接派出机构,是一个具有军事管制色彩的支部性质的单位。这名字很霸气,为什么这么搞呢,因为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为了方便军事控制、巩固政权,将全国分为好多军事辖区,这些机构都是中央分机构,直接辖制地方行政单位,让地方单位不敢稍动。元朝人为地划分行省区划,将以前依托于地理和历史的行政区划分完全打破,本来不是一个区域的也硬要划分为一个行省,省区划分犬牙交错,也是为了方便压制地方的崛起。现在人们疑问为什么徐州地区被三省分食主城划给江苏,汉中明明在秦岭之南怎么划给陕西,等等之类,这都是元朝搞出来的。行省下面是路府州。明清沿用行省制,但是对内容作了很大变革,退去了军事管制的色彩,承宣布政使司俗称还是省。一个省设三司督抚,职权划分变得成熟起来,不再像唐朝那么一锅粥,也不像宋朝那么分散杂乱。清代在省设置巡抚作为长官,几个省设置一个总督,主要掌管军政和部分民政。省下面,道、府、厅、州、县、名目繁多,有的平级有的上下级,各地都不一样,但总体还是三级制度,县仍然是最低一级。不详述。清代的省区划分,基本上就很固定了,是当今省区划分的主要历史来源。现在用的还是省。省下面设县,县还是雷打不动的最低一级单位。后来设了地级市,地级市不几年就把周围的县给并了,现在是省市县三级。但是最近省直管县的改革也很多了,首先就是财政方面的省直管县,现在大多如此了。随着交通的便利,管理的方便,地级市这一单位,预计可能要撤销,将来市县平级也是可能的。从上述演化可以看出,地方单位总是以县为固定。有的时候是二级,有的时候是三级,具体名称演化十分繁杂,但是县的变化一直不大。
因为唐朝实行道州县导致藩镇割据,所以宋朝改革实行路州县,可以加强中央集权。
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后改为道。同时唐朝内外战乱频繁,除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还有诸多关、军、监等以军事为主的建制。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建立都护府加强管理。到唐朝正式灭亡时,天下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个道和藩镇,其中大多数是节度使管辖。藩镇割据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唐朝疆域辽阔,初期将郡改称州,长官复称汉朝的刺史,成为一级行政区划,下领县,实行州县两级制。但此时天下已经不是秦朝建国时的三十六郡的规模,州数激增到了三百以上,中央政府管理非常不便。后改为道。同时唐朝内外战乱频繁,除州、府、县的常规区划外,还有诸多关、军、监等以军事为主的建制。在少数民族和边境地区建立都护府加强管理。到唐朝正式灭亡时,天下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个道和藩镇,其中大多数是节度使管辖。藩镇割据最终导致了唐王朝的灭亡。
  唐肃宗继位后复改郡为州,所以唐朝总体是以州为主。不过北宋欧阳修等编著的《新唐书》也同时叙述唐玄宗时期的郡,而《旧唐书》则以州制。但是无论如何,州的概念从此与汉晋三国时期有了根本性的区别,相对东汉末年有的州辖一百多个县的情况,唐朝州的范围大幅缩减到几个或十几个县的范围。此外,许多原来汉晋时的州治所在县,则沿用了原来州的名称,反而其本来的县名逐渐不为人所熟知,如彭城成为了徐州、信都成了冀州、昌邑成了兖州、江陵成了荆州等等。同时,许多从秦汉朝甚至春秋战国时代便长期使用的郡名地名,也从此成为历史不再使用,如琅玡、弘农、上党等。

古代的道、路相当于什么级别的行政单位?试析之

古代中国的道始于唐代。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去郡为州,实行州县两级制度。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整治地方行政区划,对州县大加并省,还以山川形势和自然地理,把全国分成十道,道不设长官,随时派员进行巡视。道之下设州,州辖县。到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全国共设10道,358州,41个都督府,1551个县。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已经形成,全国节镇总数达50多个。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60年),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唐代。
古代中国的路、府始于宋代。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初期,基本仿照唐制,全国分为13道。淳化四年(993年)十月又并为10道。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全国被分成15路,后又有所调整,到徽宗时,全国已设26路,路之下设府、州及带县的军、监,府、州、军、监下设县及不带县的军、监,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州、军、监)、县(军、监)三级制。
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金国辖区分为19路,在往下分府、州、县。
五、元明清时期
金末,为抵御蒙古军队的入侵和镇压山东各地农民起义,金朝统治者命尚书户部侍郎梁镗行六部尚书事于山东,从此有了“山东行省”的名称。后又设立“东平行省”,为行省制度的开端。
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统治阶级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沿袭了行省制度。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四级地方行政制度。中书省区域太大,因管理之需,在路之上又设立了肃政廉访司和宣慰司作为监察区域。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以分领天下州府县;同时废路,省以下设府和直隶州,再下设散州和县,为地方三级行政体制,当时除南、北二京直隶中央外,全国各地分设13个布政使司,明朝地方基本上是三权分立的,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民政和财政;都指挥使司主管军队;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刑法,下设按察分司(又称道)。
清代(公元1636--1911年),统治者将地方一级政区一律该称为省。除沿用明代13省外,又新置5省,共18省。光绪时,又增至23省。省行政长官称为巡抚,有些省还设总督。总督有兼管数省者,也有只管一省者。巡抚主管一省民政;总督则主管军政,但也对民政有督导权。省下设府、直隶州、直隶厅,府州之下设县与散州、散厅,形成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三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六、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民国政府公布《划一地方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办法《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条例》,规定省以下设行政督察员专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政区变动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实行大区(直辖市)、省(大区辖市、行署区)、县三级行政制度。省县之间设立专区,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1954年6月,撤消大区建制,实行省、专区(市)、县三级制。1967年2月,专区更名为地区。1983年以后,逐步实行市管县行政区划体制,省下设市(地区),再下设县(市、区),仍为三级制。
省级别
“道”起源于汉代,起初与县同级,专门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解释为“(县)有蛮夷曰道”。
唐代时初为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但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划。
“路”在宋初是为征税和漕运而划分的区域,后逐渐成为带有行政和军区性质的区划。元代设立行省后,在行省下设道,道下设路,都是行政区划。至明清时,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但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并未施行。

唐道宋路元行省是什么的简称

抬杠着说,作为一个政区名称,总要有个形容词,不叫道、路,也会有其他名字。

只是道、路之前的州、郡我们太过熟悉,之后的省更是我们熟悉的现行区划,所以就显得在唐宋各自“昙花一现”的道、路有点摸不清头脑。

……

其实你这是把现有的对道路的定义当做成以前那个时代的意思,但事实上并不是那样的。

举个栗子,八路军这个名字我们大家都知道。可以看出,在民国时期,路还可以是作为部队番号使用的一种。

现行的一级行政区划省,在最开始是一个政府机构的称呼,如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就如现在我们的发改委、财政部、公安局的委员会、部、局等是一种意思,在现在的日本,省也还是这种意思。

省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出现是在元朝。元朝整合了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合三省为一省,是为中书省。

又因为元朝的疆域空前广大,更因为元朝统治者对地方统治的集权意向没那么大,所以在地方上设置了和在中央的中书省同等权力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世明清除了在废除最高长官改中央派出官员等方面做了调整,大方向是没变的。

道作为行政区划的一级,在历史上出现很早,也传的很长,但基本上除了唐朝时作为最高一级政区时,几乎不为人知。

西汉时实行郡县制,但是在边境等人口稀少和少数民族地区,单独设立一个县可能并不适合,所以出现了道和属国等政区,在级别上低于郡,更低于当时的监察区、后来实质化的州。后来,这一名称也流传下来。

唐朝时,作为一级政区的州实在太多,日常工作很不方便,唐太宗就和汉武帝一样,往上加了一级监察性质的区划,是为道。

不同于州流传几百年还是一级政区,并且现在仍然在使用,道在后世几经波折,除了明清时期短暂存在过一段时间,到现在并没有留存下来。

两汉时期,州的数量没有改变,只有名字上有所不同。常态化的增设州的数量,是在纷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州越分越多,终于在隋朝,县之上政区改革,删去郡,只剩下了州作为一级区划。

于是唐在州上加了一个道。

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和两汉的十三刺史部加司隶校尉相差不大。

唐玄宗又设五道,这两个数字更加接近了。

终于,后来晚唐的乱局来了,和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样,道也越来越多,虽然不至于和以往的州一样爆发,但也不少。

到宋朝精简行政区划,道作为一级政区就被取消了,新的一级政区的名字称做路。

元统一之后,除了一级政区是行省之外,下级的路、府、州、县等其实有些混乱,但大体上还维持着省、路、府或州、县四级。此时的路成为了二级政区,然后到明朝时被取消。
地方行政区
省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出现是在元朝。元朝整合了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合三省为一省,是为中书省。

又因为元朝的疆域空前广大,更因为元朝统治者对地方统治的集权意向没那么大,所以在地方上设置了和在中央的中书省同等权力的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世明清除了在废除最高长官改中央派出官员等方面做了调整,大方向是没变的。

道作为行政区划的一级,在历史上出现很早,也传的很长,但基本上除了唐朝时作为最高一级政区时,几乎不为人知。

西汉时实行郡县制,但是在边境等人口稀少和少数民族地区,单独设立一个县可能并不适合,所以出现了道和属国等政区,在级别上低于郡,更低于当时的监察区、后来实质化的州。后来,这一名称也流传下来。

唐朝时,作为一级政区的州实在太多,日常工作很不方便,唐太宗就和汉武帝一样,往上加了一级监察性质的区划,是为道。

不同于州流传几百年还是一级政区,并且现在仍然在使用,道在后世几经波折,除了明清时期短暂存在过一段时间,到现在并没有留存下来。

两汉时期,州的数量没有改变,只有名字上有所不同。常态化的增设州的数量,是在纷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州越分越多,终于在隋朝,县之上政区改革,删去郡,只剩下了州作为一级区划。

于是唐在州上加了一个道。

唐太宗分天下为十道,和两汉的十三刺史部加司隶校尉相差不大。

唐玄宗又设五道,这两个数字更加接近了。

终于,后来晚唐的乱局来了,和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样,道也越来越多,虽然不至于和以往的州一样爆发,但也不少。

到宋朝精简行政区划,道作为一级政区就被取消了,新的一级政区的名字称做路。

元统一之后,除了一级政区是行省之外,下级的路、府、州、县等其实有些混乱,但大体上还维持着省、路、府或州、县四级。此时的路成为了二级政区,然后到明朝时被取消。

至于为什么唐宋选这两个字,这和1+1=2一样没啥可说的,总要有个形容词形容一下。
熟悉中国古代疆域沿革史的都知道,“唐道宋路元行省”,宋朝时期的“路”,已初具后代“省”的雏形,相当于后代的省一级地方机构。在路之下,置府、州、县,又在驻兵的军事地区、边境、关隘设置军。军是比县略高一级的行政机构,略等同于下州。因当时江阴是江防重地,建置为军,下领江阴县。
唐代行政规划图:前期道州县制,后期藩镇与道并存制。

1.唐代前期行政规划图:道州县制,外加特殊的京兆府、河南府(行政规划为府州县)。其中以河北道疆域面积最大,而陇右道次之,以山南西道疆域面积最小唐代后期行政规划图:藩镇与道并存制。

黄河以南地区基本以“道”为主(其中岭南道疆域面积最大),而黄河以北地区则基本以“藩镇”为主(其中河东镇疆域面积最大)。宋代行政规划图:路州县三级制。

1.宋代行政规划图:路州县三级制。北宋有24路(外加特殊的开封府)、南宋有16路,南北宋时期“路”级行政规划与疆域变动不大,仅两浙路析分出了东路与西北宋24路疆域规划图,以广南西路疆域面积最大,而以河北东路疆域面积最小元代路级行政规划图,如江西行省辖8个路,江浙行省辖12个路等。元代11个行省与1个宣政院辖地,宣政院辖地包括青藏高原大部与四川西部,云南行省南伸至缅甸与老挝境内,而中书省则占据了整个华北平原与山东半岛。
文章标题: 唐宋一级行政区分别称道与路,为什么这么称呼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432.html
文章标签:唐宋  称道  行政区  称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