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印度文化的同化能力为什么那么强

时间: 2023-09-11 10:00:5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印度文化的同化能力为什么那么强

印度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三点去看印度的特点:

1.以宗教为中心

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连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都是在宗教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世界学术界在研讨印度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宗教,宗教融于印度文化之中,无宗教就不成其为印度文化。

印度伟大的民族英雄—圣雄甘地,在领导全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巾,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也源于印度宗教思想的仁爱主义,他是从印度教的“坚持真理”、“戒杀”和“自制”的信条中衍生了非暴力思想。圣雄甘地坚信非暴力思想的宗教道德力量最终将使本质上热爱主义的英国殖民者改正自己的错误。甘地始终认为,“政治上一旦失去宗教也就失去了灵魂”。他运用宗教学说鼓动人民参加反英运动。这种山宗教思想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牺牲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其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迫使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印度独立。

2.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我们如果分析研究印度的古、现代戏剧,电影和音乐舞蹈等剧本,不难发现—个规律,即大多以大田圆结尾。而从内容上分析都贯穿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的思想, 其中不时反映出仁爱互助的精神。实际上这是由于受了印度佛教,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国内学术界也不乏有人认为印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中的六团圆结局是佛教从修养上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实践,它不同于基督教仅劝导人们消极地等待死后灵魂升天的悲观主义,而是注重精学勤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佛教这一思想的产生,是在与婆罗门教森严的种姓制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虽然,婆罗门教不设庙宇,不拜偶像,但是都派生出私人日常生活到国王即位的一套非常繁琐的理论和祭神仪式,婆罗门祭司被称为“人间之神”,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人间生活的指导者。他们是人上之人,为第一种姓,其余的则为第二、三、四种姓,种姓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在社会上的地位。公元前6世纪,作为国王和武土的第二种姓刹帝利的力量不断强大,第三种姓吠舍也在商业活动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作为第四种姓的首陀罗和排除在种姓之外的奴隶-贱民,他们都对婆罗门傲慢和不劳而获强烈不满,反对婆罗门维护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佛教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佛祖释迦牟尼反对婆罗门的种性制度,强调梵我不二,苦身修行。主张四姓平等,取消种姓制度,佛教便由此兴盛起来。特别是在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偶导下,佛教发展到了极盛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受佛教影响的文化繁荣起来。无沦是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雕刻、音乐,舞蹈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即便是卷土重来的印度教(亦称作新婆罗门教),它也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佛教的宗旨。虽然它恢复了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但是,佛教文化所形成的特点,它已无法改变,只能保持现状或任其发展下去。佛教的哲学,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仁爱牺牲精神,因果关系,超脱苦修。乐于施舍,印度教也加以吸取。所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若要研究印度文化,必须重视研究佛教文化对印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3.以诗代史

印度文化另一个特点是以诗代史,印度至今没有自己的完整的历史书。那么,印度为何写不山一本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历史书呢?这与古印度人善于以诗代史有关,由于印度独特的气侯和地理环境,古印度人富于幻想,爱作诗,他们往往把古代历史上的大事记和英雄人物加以改编,并与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混在一起,写成一本本长诗加以传颂。天长日久,后人分不清哪是诗哪是史了。印度最为著名的两人史诗《罗摩衍耶》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为此, 世界学术界称这两部文学巨著是印度的古代史书。经过学术界多年的考证,《罗摩衍那》产生于印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诗中描写的人与事都是那时代的人与事。例如,“诗中宣扬的道德教条,已经是封建社会的东西,罗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他持以为生的是农业, 而罗波那则代表没落奴隶主,他以吃内为生,进行游牧活动。从民族矛盾来看,罗摩皮肤是黑色的,是原始印度人的代表。而罗波那,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罗刹,实际上是一个婆罗门,他是外来雅利安人的代表。整个一部《罗摩衍耶》歌颂的是新兴地卞阶级,而通过一夫一妻制, 强调女子的贞节, 表现了作者对王位继承的纯洁性的关心”。《摩诃婆罗多》这部世界—上最长的诗,实际上是把写古印度王国(相当于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纷争的史实,那个时代正是印度次大陆上林立着为数众多的小王国,大小王国为了称雄一方,你征我战。所以,国内外学者都认为, 《摩诃婆罗多》不是一部单纯的史诗,它反映了古印度很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心活和思想面貌。诗里不但有那个时代的人与事的传说,还有印度教的教规和法典, 以及古印度哲学思想流派形成的记载;另外,诗中还有治国之道, 包括政治、法律、道德、风俗等也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所以,印度学术界亦称《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的—部百科全书。

普吉岛明哥
6396粉丝 · 312赞
搜索
印度十大残忍习俗
怎么辨认婆罗门
一张图看懂佛教体系
印度发生过什么变化
什么是种姓制度
佛教和印度教区别

印度被伊斯兰教统治了600多年,为什么最后却没有伊斯兰化?

伊斯兰教是一个同化能力非常强的宗教,但是印度人却能够抵挡伊斯兰教650年之久(在文化上的抵挡是成功的,在武力上的抵挡是失败的),印度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小编的看法是这样的,印度人之所以能够取得(宗教上的)成功,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个原因,德里苏丹王朝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中心都在北印度,而非整个印度半岛。这就是为什么,1947年英国人撤出南亚后,巴基斯坦的两块领土,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全都位于北印度了。因为伊斯兰教势力从未深入南印度,所谓南印度的伊斯兰化根本不存在。

第二个原因,印度半岛的人口非常稠密,而伊斯兰教征服者的人数却很少。这就好比中国古代,为何很多游牧民族成功入主中原,最后却都被汉族征服了?因为汉族的人口非常多,出生率也很高。印度半岛稠密的人口,可以稀释、融化伊斯兰征服者。

第三个原因,面对伊斯兰教的竞争,印度教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改革,最终适应了新时代。印度教是一个特别善于改良的宗教,早年佛教兴盛的时候,印度教就通过改革,挤垮了印度和尼泊尔境内的佛教。后来印度教又通过改革,在与伊斯兰教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印度虽然没有被完全同化但是接受了大量的文化同化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不会轻易被泯灭的但是文化是会相互借鉴学习的,印度那么多人,想要完全同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好吗?人口差距如此之大。

从印度历史来看,印度有两个王朝是伊斯兰王朝,分别是德里苏丹国时期,还有莫卧儿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从1206年建立到1526年灭亡,持续320年,其统治区域主要是印度恒河流域,印度的北方大部地区,从国名就知道,这是个伊斯兰教国家,其统治核心来自于中亚的伊斯兰军事封建贵族,在统治印度时期,大力推行伊斯兰教。

第一,种姓制度。

印度大陆自从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以印度教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稳固的阶级统治。而维护这个统治的基础就是印度教严密等级制度下的种姓制度,而种姓制度里面是以少数高种姓的人统治低种姓的广大百姓。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印度大陆逐步形成了以少数婆罗门、刹帝利家族为核心的统治秩序,这是印度的基础。

第二,二流的伊斯兰。

印度的伊斯兰政权来自于中亚,不是伊斯兰核心区域中东北非,在伊斯兰世界属于边缘了。因此,中亚的伊斯兰教统治者,相对持更加开放的宗教政策,并不是要消灭一切异教徒。因此,在印度他们能够执行更加多样化,开明的政策,这为印度教的保留和发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使得即使被伊斯兰教统治600年,依旧保持自己的印度教。

实际上,面对伊斯兰的殖民统治,印度并不是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大量行动的,印度是特别善于改革的国家,印度通过改革,在与印度的对抗中建立了大量的优势。

印度的人口非常多。并且非常稠密,而伊斯兰教征服者的人数却很少。所以没有伊斯兰化。
因为伊斯兰教并未深入印度,印度人口稠密,很难被同化。
这个原因是,全都位于北印度了。因为伊斯兰教势力从未深入南印度,所谓南印度的伊斯兰化根本不存在。

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在梁漱溟先生看来是怎样的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了一些关于印度文化精神特点的认识。

首先,梁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宗教性的。印度文化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它们对于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印度文化中,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印度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能够反映出这一点。

其次,梁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智慧性的。印度文化包括了大量的哲学家、

文化舞蹈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和学术思想,这些都表现出印度文化深刻的哲学和智慧。印度文化的智慧性也能够反映在印度人的生活中,例如印度人往往非常重视学习和思考,注重自我修养和内省。

最后,梁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综合性的。印度文化十分丰富多彩,包括了许多关于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印度文化在这些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贡献,而这些贡献也构成了印度文化精神特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之,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宗教性、智慧性和综合性。这些特点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综合性的特点让印度文化与其他文化不同,表现出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文章标题: 印度文化的同化能力为什么那么强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159.html
文章标签:印度  同化  能力  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