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把明叫宗换成晋惠帝会干的更好吗

时间: 2023-09-09 16:00: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6次

把明叫宗换成晋惠帝会干的更好吗

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贻害无穷的低智商

前文提到,在司马衷即位前就多次有人向晋武帝提出司马衷的能力问题,怀疑他不能治理政事。果不其然,司马衷即位后一直大权旁落,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最先摆布他的就是贾南风。
晋书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陵物,忠贤路绝,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释时论,南阳鲁褒作钱神论,庐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时之作也。
也就是说,司马衷当政时期,纲纪大坏,贿赂公行,社会动荡不安。朝廷内部的官员相互推举,就像是拿官职做买卖一样,为人不齿。一时天下沸腾,很多人写文章讥讽时事。司马衷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
贾南风为了将朝廷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大肆委用亲信、党羽出任要职。贾南风的族兄贾模和从舅郭彰,分掌朝政,后母广城君养孙贾温干预国事。贾南风一直没有生育皇子,为了有男性继承人以便长期有效地控制朝政,贾南风诈称自己怀孕了,在衣服里填充上东西伪装怀孕迹象。她深居内宫,不见外人,暗地里把妹夫韩寿的儿子韩慰祖收养起来,作为所谓的皇子。元康九年,贾南风用阴谋废掉太子司马_,并在次年杀了他,以养子为太子。
贾南风在诛杀外戚杨氏过程中,利用了众多外藩各王爷的力量。西晋建立后,晋武帝认为曹魏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广树藩王,于是西晋大封宗室,并且给予这些宗室实权。受封的诸王并没有去藩镇,而是留在京师,有些藩王还握有相当的兵权。诸王的存在反而成了西晋皇权巩固的一大障碍。
诛杀杨骏之后,贾南风任命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_共同辅政。这时辅政大臣汝南王司马亮,为削弱诸王的权势,力主遣诸王还藩,卫_也完全赞成此举。这就引起楚王司马玮对汝南王亮和卫_的极大不满。此时,正好贾南风一直怨恨卫_,加上卫_现任太保对贾南风的恶劣行径有所制约。于是,为把朝政大权紧紧掌握在手中,贾南风便谤_与亮欲为尹霍之事。永平元年六月,贾南风终于又导演了一场矫诏使楚王玮杀太宰、汝南王亮、太保、淄阳公卫_事件。后又以擅杀罪名,诛杀了楚王司马玮。贾南风以为自己行事非常周密,不想却引起了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的极其凶残的内战,造成了天下大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
贾南风废黜太子,诛杀亲王重臣的行为,终于引起了手握实权的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虽然司马衷是白痴,但是这些亲王宗室却不是。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和孙秀等人开始密谋废黜贾南风。贾南风知道自己遭到了众人的怨恨,也很害怕,却只能以更加残酷的暴政和专权来保护自己。结果适得其反,最终激起了宗室诸王的反抗。永康元年四月,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等率兵入宫,废贾南风为庶人,诛杀了贾南风的党羽数十人。几天后,赵王司马伦又将贾南风杀死。
顿时,宗室之间陷入了血腥的杀戮。杀死贾南风后,司马伦废惠帝自立。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_起兵讨伐,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_也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乘机起兵反对司马伦,迎司马衷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_以大司马身份辅政。太安元年十二月,司马_从关中起兵讨伐司马_,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_抢先举兵入宫杀死齐王司马_,政权落入司马_之手。第二年,河间王司马_、成都王司马颖合兵讨长沙王司马_。司马_命都督张方率精兵七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二十余万进攻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被司马_打败。303年,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拿司马_,将其交给张方。张方将司马_烧死。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盘踞在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等人对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持晋惠帝北上进攻邺城。
在荡阴一战中,司马越等人被司马颖打败,晋惠帝被俘入邺,司马越逃往封国。与此同时,司马_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司马颖再挟持晋惠帝经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司马越卷土重来,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司马_等人。第二年,司马越迎晋惠帝回洛阳,并杀死司马颖、司马_等人,独揽大权,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参战的亲王远远不止八人,起主要作用的是八位亲王。这些藩王相继败亡,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也消耗殆尽。在战争中,百姓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短暂统一后,西晋王朝出现了分裂的趋势,原来隐伏着的民族矛盾也迅速激化。最后,汉化归附的匈奴民族起兵灭亡了西晋。
在整个八王之乱过程中,作为皇帝的司马衷反倒是一个旁观者。他成了造反谋逆者争夺的目标和军中俘虏,几度易手,颠沛流离,受尽惊吓。除此之外,司马衷没有作出任何有用的决定,没有发出任何扭转乾坤的声音。
但是人非草木,即使是司马衷这样的弱智也能多少在乱世中显现出人性正常的一面。司马威是西晋的散骑常侍,依附赵王司马伦。司马伦要篡位的时候,派司马威和黄门郎骆休逼司马衷,还动手夺了皇帝玺绶。司马伦篡位后任命司马威为中书令,司马伦失败后,晋惠帝重新成为皇帝。之后,一干人开始议论对失败者的处理问题。处理司马威的时候,大家本来想放他一条生路。这时候,一向沉默不语的司马衷说话了: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
司马衷毕竟是皇帝,现在皇帝发话了,群臣们不敢违抗,于是只好杀了司马威。
在成都王司马颖与东海王司马越混战的过程中,司马衷一直被裹胁在军中,其处境十分危险。一次大战,司马衷脸上被砍了一刀,身中三箭,周围的侍从都跑光了,只有侍中嵇绍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司马衷。两个人被乱兵包围,士兵们上来要杀掉嵇绍。晋惠帝这时候大喊:侍中是忠臣,你们不许害他。
乱兵却说:奉皇太弟之命,我等只不伤害陛下一人。
结果嵇绍被乱刀砍死,鲜血溅到了晋惠帝的衣服上。司马衷后来安全了,依然穿着被鲜血染污的衣服。侍从们要他把衣服换下来清洗。晋惠帝却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为什么要洗呢。
这话听起来傻乎乎的,其实包含着乱世难得的正义光芒,成了司马衷留在历史上的正面名言。南宋的文天祥在正气歌里还特地提出为嵇侍中血。
306年,司马越的军队攻入长安,大肆抢劫,两万多人被杀。这年九月,司马颖被俘后被杀。十一月庚午,晋惠帝于长安显阳殿去世。司马衷极可能是被司马越毒死的,据说他在死前吃下了一块毒饼。晋惠帝死后葬于太阳陵。
晋书惠帝纪评论这位白痴皇帝说: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物号忠良,于兹拔本,人称妖孽,自此疏源。长乐不祥,承华非命,生灵版荡,社稷丘墟。古者败国亡身,分镳共轸,不有乱常,则多庸暗。岂明神丧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司马衷的弱智给刚建立的西晋王朝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责任在司马衷,更在他的父亲司马炎。

晋惠帝是历史上最愚蠢的皇帝,为什么还要给他一个“惠”字呢

谥号中的“惠”是爱民,仁慈的意思。给晋惠帝是合适的,因为在秦朝之后基本没有恶谥(唯一的隋炀帝是唐朝人给他起的,隋朝官方给的谥号是隋明帝),所以,那些不那么褒奖的美谥反而带有了贬义的味道,其中就有惠帝,怀帝等等。史上的惠帝要么是弱智,要么就很弱势。
1.中国古代是很讲究名声的 楚成王死的很可笑 是被儿子气死的 结果死之前 听说上的庙号是楚灵王 他就死不瞑目 后来儿子退了一步 叫楚成王 他才闭眼
这里说一下 战国时期 叫成的王多半是贤能的 叫灵的王多半是昏庸的 于是他为了一个名号死不瞑目
2.其实2才是问题 你看看是谁上的庙号 炀字是不好的 隋炀帝的名号是死后才上的 隋已经要亡了 其他人才没什么必要给他上好听的庙号呢 叫隋炀帝的了
上名号是后代的人干的 所以 如果你的后代给你上名号 就算再昏庸 他多半也会顾忌到你是他的亲戚 把你弄的那样 他自己不也脸上无关是么? 晋惠帝的弟弟晋怀帝司马炽即位 可以想见的是 当时经过了八王之乱 晋惠帝估计跟晋怀帝关系也不错 (想想也不错 晋惠帝是傻子 晋怀帝没有权利野心) 在政局不稳的情况下 面对自己并不恶毒的哥哥 想想以往的兄弟之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 晋怀帝是不会在上庙号的事情上 对自己的哥哥过于苛刻的
所以庙号其实是你后面的那个皇帝上的 他跟你关系如何 就决定了他会不会给比穿小鞋
3.还有一点 往往开头的皇帝庙号比较好上 比如高祖 太祖 高宗 中宗(唐)
太祖 成组(明) 一个王朝开头的时候名字比较好取 越往后越难 所以作为晋朝的第二位皇帝 可能很容易他会得到比较好听的庙号
4.其实汉朝有位皇帝 叫汉惠帝 刘盈 他是吕后的儿子 被吕后吓疯了 联想第一点 你就知道了 古人的起庙号是看前一个庙号的人怎么样的 晋惠帝是被贾南风害惨了 这点是不是很像汉惠帝呢

综上所述吧 我觉得晋惠帝不算一个特好的庙号 不能光看字面意思 要看看前人的表现
惠帝估计有这样一种意思:善良却为小人所挟制呢 吕后的儿子就很善良 结果被妈妈控制了
估计晋怀帝跟晋惠帝关系还是不错的 就起了这个庙号
历史就这样,古代人对名讳是非常看中的,尤其是皇帝,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是不成
晋惠帝是个心地善良的弱智
历代皇帝都有正反两面

怎么看待晋惠帝司马衷?

这是一个在史上留下“何不食肉糜”典故的白痴皇帝。历史上有不少开国皇帝雄才大略、一统江山,而二世却没能继承老爸奠定的伟业。秦二世胡亥在宦官赵高的帮助下矫诏登基,却又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庞大帝国很快亡国。隋炀帝杨广志大才疏,征高丽、挖运河,糜费国家大量财力,大隋伟业二世而亡。晋惠帝司马衷虽然没象上面两位富二代一样二世就亡国,但其统治期间的“八王之乱”也便得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晋书•惠帝纪》记载: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听到发生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晋惠帝大为不解,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用现在话说,司马衷是情商感人,可惜智商始终不在线。和比他大52岁、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蜀后主刘禅相比,后主才是大智若愚,而惠帝则是无知真愚。

翻看晋史,“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帝常疑太子不慧”、“帝之为太子也,朝廷咸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之类的话不绝史书。“不慧”、“不堪政事”、“纯质”这类的词已经证明了司马衷的弱智加脑残。而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晚期,诸多朝臣也屡次进言支持齐王司马攸上位,实在是对惠帝的智商失去了信心。

其实历史上的官二代们、富二代们或因志大才疏,或德不配位、荒淫无耻,败掉祖宗的基业。只有惠帝是实实在在确实是个天生智商就有问题的皇帝,立嫡立长的传统把他放在了一个不可能完成任务的职位上,也是惠帝司马衷的悲哀。明代思想家王夫之云:“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也算是为这位皇帝盖棺论定吧。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西晋第二位皇帝,就是上一话我们提到的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在位时立的一位痴儿皇帝。他为人痴呆不任事,皇权全为大臣们掌握。他在为期间闹了很多笑话,今天捡比较著名的两件事来谈谈。

为谁而鸣

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他讲“不平则鸣”的故事,就是讲做臣子的要一心为公,凡是对百姓不公的事情,为臣者定要敢于站出来为百姓鸣不平。故事讲完后没几天,晋惠帝一次在园子里游玩时,正与宫女们谈笑间,突然从池塘里传来一阵蛙鸣,晋惠帝便认真地问左右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公家而鸣,还是为私家而鸣呢?”身边众人听了哭笑不得,不知道如何回答。眼看皇上就要发怒了,旁边的小宦官灵机一动,说道:“在官家地里叫就是为公家而鸣,在私地里叫就是为私家而鸣。”司马衷对此答案颇为满意,连忙就点头称是。

何不食肉粥

晋惠帝执政期间,有一年,天灾频繁,全国很多地方粮食歉收,许多老百姓闹饥荒,那真是十室九空,饿殍遍野。大臣们向晋惠帝上禀灾情,要求开仓放粮,晋惠帝就问臣子们:“老百姓真的没有粮食吃了?”大臣回答说:“已经饿死好几万人了,皇上。”晋惠帝若有所思,想了半天突然说:“老百姓没有粮食,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弄得满朝大臣哭笑不得,由此可见晋惠帝真的是一位痴儿。

这样一位皇帝执政,内乱是迟早会生起的,无怪乎后面的“八王之乱”中,晋惠帝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自己还被软禁起来。后面战局越来越乱,谁打赢了挟持晋惠帝的势力,谁就享有挟持权。一幕幕挟天子却不能号令诸侯的戏码频繁上映,可怜的晋惠帝司马衷被诸王候辗转挟持,形同傀儡,受尽凌辱,最后相传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这样一位痴儿,生于皇家且被推上帝位,命运是注定悲剧收尾,令人不胜唏嘘。

晋惠帝 *** 辨:兼析其能继位的原因

 晋惠帝 *** 辨:兼析其能继位的原因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统一政权,自晋武帝统一全国到再次进入分裂割据状态不过仅二十多年,这个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其子惠帝时期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这个转变的过程及其原因已有许多史学界前辈加以论述,一些问题也较为清楚了。但是,在过去的论述中对惠帝这一全国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所起的作用注意较少,尤其是对惠帝是否如一些论著中所说的 *** 及其为什么被并不昏庸的晋武帝立为太子这两个相互关连的问题更是缺乏较为合理的解释。而实际上许多导致西晋政权崩溃的因素都与惠帝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对西晋政权的灭亡作出较为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解释,就必须对惠帝其人,特别是对上面所提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惠帝继承皇位的过程

  首先来分析一下惠帝被立为太子并继承皇位的过程。公元265年,继承了祖、父基业的司马炎通过禅让形式取代了曹魏的统治,建立起西晋王朝,成为西晋的第一代君王──晋武帝。他又于公元280年灭东吴,从而最终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分裂局面。武帝于即位的次年,即泰始二年(266),立妻杨氏为皇后;泰始三年,立子司马衷为太子(即惠帝)。惠帝是武帝与杨元后的次子,因其兄司马轨早夭,故成为皇位的当然继承人,被立为太子时,年方九岁。在立其为太子时,没有任何有争议的记载,可能是因其当时尚幼,没有接触外廷大臣,而且其母被立为皇后,又正得宠,故惠帝是聪慧还是愚浅尚未成为大家的注意所在。

  随着惠帝的长大,他能否胜任最高统治者这一重任的问题也就逐渐被提出来了。最早提出的正是武帝本人。“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1]杨元后死于泰始十年(274),时惠帝16岁,而从《晋书·后妃传》的记述顺序看,此事当在惠帝的婚事前,即早于泰始八年,也就是惠帝14岁以前。

  泰始八年,武帝为惠帝娶贾充女为妃,这门婚事是在杨元后极力支持下缔结的[2],但此外这还另有背景。当时得到武帝信任的侍中任恺等恶贾充之为人,欲将其排挤出朝,因氐、羌起来反抗,乘机推荐贾充出镇关中。贾充不欲外镇,用荀勖之策,借其女与太子结婚而得留京师,并继续得到武帝的信任[3]。贾充在朝本来就广结党羽,“充既为(武)帝所遇,欲专名势,而庚纯、张华、温颙、向秀、和峤之徒皆与(任)恺善,杨珧、王恂,华廙等(贾)充所亲敬,于是朋党纷然。”[4]这样,在惠帝后面,又有了群臣的派系争端。

  咸宁(275——280)初,惠帝出居东宫,[5]接触的外廷大臣渐多,对其能否治理国家的疑问也就多起来了。咸宁二年,晋武帝患病,“及帝疾甚,朝野皆属意于(齐王司马)攸。攸妃,贾充之长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谓充曰:‘卿二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充不答。”[6]武帝病愈后,听说此事,“徙(夏侯)和光禄勋,乃夺(贾)充兵权。而位遇无替。”[7]武帝的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大多数朝臣在这一问题上非常小心谨慎。“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钝质,不能亲政事。(卫)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邪?’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瓘于此不复有言。”[8]可是,也有人仍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提出这一问题。东吴平后,和峤转为侍中,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9]武帝对群臣的疑问虽以谬语或不置可否而搪塞过去,但对于这件关系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事情,他是绝不会忽视的。

  武帝对惠帝既寄有重望,对他的情况自然是很关心的。他不仅在接触中注意惠帝的情况,并把对惠帝观察的结果,告诉朝臣,希望由他们来印证自己的看法。“后(和峤)与荀顗、荀勖同侍,武帝曰:‘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既奉诏而还,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峤曰:‘圣质如初耳!’帝不悦而起。”[10]与这次情况略有不同的还有另一次试验。“(武)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贾)妃大俱,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瓘大踧踖,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贾)充密遣人语妃曰:‘卫瓘老奴,几破汝家。’”[11]

  在这两次试验中,武帝的态度是很明朗的,他从中所得出的都是较好的结论,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当然,实际上他是受到了一定的蒙蔽,至少惠帝的答诏就是张泓起草的,而“太子明识弘雅”也只是臣下的阿谀之词,因而可以认为他的看法是受其主观意向影响的,从而对惠帝的估价过高。但是也应该看到,武帝并非昏主,他的印象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当惠帝入朝时与之交谈而得出的,应该说是直接印象,而不是仅以他人为媒介的间接印象。假如惠帝是个显而易见的 *** ,那么很难设想武帝会相信这些作假的办法及某些臣下的诌媚之辞。因此,就不禁使人对惠帝是否确系一个 *** 产生了疑问。

  武帝在选择辅佐太子的东宫官属上的措施,又从侧面对上面的疑问提供了旁证。他一改曹魏后期东宫“制度废阙,官司不具“的情况[12],不仅配齐官属,而且极重人选。对于东宫主要官职的太子太傅和少傅,“武帝后以储副体尊,遂令诸公为之,以本位重,故或行或领。”[13]其元老诸臣和宗亲近支如荀顗、齐王司马攸,杨珧、汝南王司马亮、石鉴等相继出任太子太傅[14],任恺、李胤、山涛、卫瓘等皆曾任过太子少傅[15],贾充、杨骏亦曾行太子太保[16]。东宫的其它官属,也都是当时的清望之士或名臣之后,如王衍、乐广、傅祗、郑默、郭奕、卢浮、华峤、卫恒、夏侯湛、李重、魏混、华谭、阮浑等[17],其中有许多人后来出任过西晋政权的显要之职。他们到东宫任职,一方面说明东宫官属为清要之官,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武帝为使惠帝能继承其打下的江山而作出煞费苦心的安排。

  惠帝能保住太子的地位,并在武帝死后成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固然是由于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杨元后对武帝的劝告,得到贾充及其朋党的支持,还有惠帝之子愍怀太子(司马遹)的聪慧[18],以及武帝因受自己主观意愿的影响而偏听偏信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武帝相信惠帝在大臣的辅弼下,能保住他所创下的基业。武帝的这种信心,是在什么基础之上产生的呢?将其所受的蒙蔽除去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晋惠帝的智力水平

  历来对惠帝其人都较少评论,在一些论著中多以 *** 二字轻轻带过。但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在各研究领域中都应引入现代科学概念,而不应继续沿用一些缺乏明确定义或易于使人产生误解的概念。故此,要搞清晋惠帝是否确系 *** ,首先需要把 *** 的定义明确下来。

  在精神病学概念中[19], *** (Idiocy)属于智力缺陷(Mental Deficiency)中最重的一类[20]。 *** 患者多伴有其他生理异常,如头颅形态异常,头或肢体与躯体的比例畸形等;大多数不能说话,只能发出一些表达其情绪的原始呼号,也不能理解别人言语的意义;感觉迟钝,对普通的物理性危险(如车辆、火等)不知道躲避。

  痴愚(Imbecile)是较 *** 症状稍轻的一类,也常伴有身体异常或畸形,情绪幼稚,能学会言语,但有的吐词不清,词汇贫乏;经教育、训练后,可能学会写自己的名字,读短的句子,叫出普通常用物品的名称,但理解力极差,对数的概念十分模糊。痴愚与 *** 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躲避普通的物理危险。

  愚鲁(Moron)是智力缺陷中最轻的一类,一般无身体畸形,言语发育较好,但发展较正常儿童为晚,运用日常生活词汇一般无困难,但对抽象概念性词汇掌握极少;虽然感觉器官完好,但知觉不灵敏,理解周围事务很迟钝,缺乏主见而意志薄弱,易于为人所引诱或利用;可能有正常的情绪反映,不过常限于一些原始的简单情感,而且只能用直率而粗野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三类患者中, *** 与痴愚的生育力很低,愚鲁的生育力接近正常。

  除去以上的一些症状外,在临床上还常采用智力测验来辅助诊断,一般规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在20以下者为 *** ,20——50者为痴愚,50——70者为愚鲁。

  不过,我们既不可能测定一千多年前晋惠帝的智力商数,也不可能进行各种现代的临床检查,只能根据史料中的有关记载来分析。前面已提到,在惠帝即位前就多次有人向武帝提出其不能治理政事,其继位后也一直大权旁落,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21],因此,其智力发展较常人为低,是可以确定的。但究竟低到什么程度,则需要作具体的分析。

  一、阅读和书写能力:在前面所引的史料中可看到,在回答武帝送来的“密封疑事”时,是由给使张泓作草,而由惠帝自己抄写呈给武帝的。这并不是孤立的记载,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在武帝死后,“或告(汝南王)亮欲举兵讨(杨)骏者,骏大惧,白太后,令(惠)帝为手诏与石鉴、张邵,使帅陵兵讨亮。”[22]在惠帝继位后,“凡有诏命,(惠)帝省讫,入呈太后,然后行之。[23]当汝南王亮、卫瓘等成为贾后掌权的障碍时,贾后就利用楚王玮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乃使(惠)帝作密诏令玮诛瓘、亮。”[24]将这几条史料联系起来,可以看到惠帝既能书写,也能阅读较为复杂的文字材料。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即贾后在被废时曾说过:“诏当从我出,何诏也?”[25]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这里指惠帝为她所把持,诏书一向是由她传出去的,再则她挟帝已久,诏书多出于她意,故有是语。并不能据此而否定上引史料中的诏书是出于惠帝之手。而且,在史书中对他人矫诏是有明确记载的,以别于出自帝手之诏。如“贾后矫诏,使后将军荀悝送(杨)太后于永宁宫。”[26]“(楚王玮)遂勒本军,复矫诏召三十六军,……又矫诏使(汝南王)亮、(卫)瓘上太宰、太保印绶、侍中貂蝉,之国,官属皆罢遣之。”[27]“(贾)后使黄门侍郎潘岳作书草,令小婢承福以纸笔及草,因太子醉,称诏使书之。”[28]由这几个例子可以反证前面数条史料中的诏书,确是出自惠帝之手的。

  二、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及表达方式:西晋的创业元老陈骞于“元康二年薨,……及葬,(惠)帝于大司马门临丧,望柩流涕。”[29]在宗室争权夺利的混战中,作为傀儡的惠帝被拥之东征西伐,完全丧失了自 *** 。建武元年,“至温,将谒陵,(惠)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光熙元年“六月丙辰朔,(惠)帝至自长安,升旧殿,哀感流涕。”惠帝能“望柩流涕”和“哀感流涕”,说明他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相应的表达方式。而当外界环境改变时,惠帝也会随之改变自己的举动。“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惠)帝躬止之。”惠帝被张方劫至长安,“河间王(司马)颙帅官属步骑三万,迎于霸上。颙前拜谒,(惠)帝下车止之。”这两件事都发生于建武元年(公元三O四年),时惠帝已在位十多年,受人之拜是礼所当然的印象应已深印在脑中,能作出止人之拜的举动,不能说不是出于对形势变化的认识。

  三、对权力的行使及其限度: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惠帝,名义上执掌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实际上他能行使多大的权力则要作具体的分析。在贾后的唆使下,惠帝作诏废杨骏,“(骏甥散骑常侍)段广跪言于帝曰:‘杨骏孤公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帝不答。”[30]惠帝不答段广之言,不能理解为他毫无反应,而恰说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杨)骏为政,严碎专愎,中外多恶之。”[31]杨骏还利用太后来控制惠帝,成为贾后干预政事的主要障碍。肯定贾后在帝旁多所煽动,使得惠帝对免杨骏的这一举动是持同意态度的。有关惠帝行使自己权力最生动的记载要算是诛司马威了。“元康末,(司马)威为散骑常侍。(赵王司马)伦将篡,使威与黄门郎骆休逼帝夺玺绶,伦以威为中书令。伦败,惠帝反正,曰:‘阿皮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阿皮,威小字也。于是诛威。”[32]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则是惠帝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使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如在杨太后的问题上就是一例。杨骏诛后,“贾后讽群公有司奏曰:‘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诏曰:‘此大事,更详之。’……于是有司奏:‘请从(下邳王司马)晃等议。废太后为庶人。……至于诸所供奉,可顺圣旨,务从丰厚。’诏不许,有司又固请,乃可之。又奏:‘杨骏造乱,家属应诛,诏原其妻庞命,以慰太后之心。今太后废为庶人,请以庞付廷尉行刑。’诏曰:‘听庞与庶人相随。’有司希贾后旨,固请,乃从之”。[33]惠帝在贾后指使的群臣压力下步步退让,反映出惠帝虽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见解,但又受制于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在张方强迫惠帝迁都长安的问题上,惠帝的反应也是虽不情愿,但终究为别人所左右[34]。

  四、生育能力:据史书记载,惠帝有子女数人,愍怀太子系谢夫人所生,贾后亦生河东、临海、始平公主和哀献皇女。且贾后为太子妃时,“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35],晋武帝欲废黜贾妃,赵粲以“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来加以劝解,则妾所怀显系惠帝之子女无疑。由此可知,惠帝不仅有生育能力,而且还绝不能算低下。

  五、在外界环境变化时通过语言所表现的心理活动:在惠帝统治的后期,变故迭起,战乱不停,惠帝本人也屡遭凶险。记载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惠帝谈话内容的史料,于我们对他的分析是大有裨益的。“及王浚攻邺,(卢)志劝(成都王)颖奉天子还洛阳。时甲士尚万五千人,……俄而众溃,唯志与子谧,兄子綝,殿中武贲千人而已,……而人马复散,志于阵中寻索,得数乘鹿车,司马督韩玄收集黄门,得百余人。志入,(惠)帝问志曰:‘何故散败至此?’志曰:‘贼去邺尚八十里,而人士一朝骇散,太弟今欲奉陛下还洛阳。’帝曰:‘甚佳。’于是御犊车便发。”[36]从惠帝与卢志的问答中表现出惠帝对局势的变化是颇为关心的,此外还可看到惠帝对数字是有一定概念的,他看到护卫侍从数目的急剧减少而发问,卢志则告以“贼去邺尚八十里”,使惠帝能明了当时的形势从而决心赴洛。惠帝经历中最危险的一次是在荡阴之战中,而史料中恰有关于他当时言行的记载。“惠帝征成都王颖,战败时,举辇司马八人辇犹在肩,军人竞就杀举辇者,乘舆委地,帝伤三矢,百僚奔散,唯侍中嵇绍扶帝。士将兵之,帝曰:‘吾吏也,勿害之。’众曰:‘受太弟命,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斩之,血污帝袂。将洗之,帝曰:‘嵇侍中血,勿洗也。’”[37]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到在飞矢交前的情况下,惠帝仍能表达他自己的心愿,不过由于他的权力已为太弟的命令所剥夺,故未能救下嵇绍。但他对此事仍耿耿于怀,事后坚持不许洗溅有嵇绍血迹的帝衣,显见是包含着很深的感情。而带有如此之深感情的话,又不是别人所能代言的。而且,把惠帝由荡阴迎到邺城的,正是撰写《四王起事》的卢綝的叔父卢志,卢綝本人当时也在邺城[38],因此这段记载的来源是相当直接的。那么,能试想这句话是出自一个 *** 之口吗?对此,胡三省首先提出疑问,在《通鉴》记载这件事后注曰:“孰谓帝为戆愚哉!”[39]近代吕思勉先生亦认为此句话“绝不类痴?人语。”[40]

  以上所引的都不是医生的临床检查记录,而只是史学家的记载,并且有些是第二手甚至三手、四手的记载,故此其中难免有些夸大或与事实有偏离之处,但将这些记载综合起来,还是可以对惠帝其人得出一个大致的印象:有阅读和书写较为复杂的文字资料的能力;有语言能力,而且词汇尚不能算很贫乏;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感受不很迟钝,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这些事物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并可通过语言或其它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对自己的权力有一定的认识,并可在某种程度上行使这权力,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惠帝不能坚持己见,往往屈从于别人的意志;具有生育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等。在目前所见的史料中没有关于惠帝身体畸形的记载,因此,是否可以姑且认为他没有明显的身体畸形,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惠帝显然不是 *** ,也不是痴愚,而只能归入愚鲁一类,在某些方面,如阅读与书写的能力,词汇量及对外界事物变化的反应速度上,表明其在愚鲁中尚属于较好的一部分。

  三、结语

  对惠帝的智力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就易于理解其被立为太子并能继承帝位的原因了。愚鲁在智力缺陷中算是最轻的一类,其个体差异性很大,轻病人已接近于正常人。武帝对惠帝的认识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而武帝由于受自己主观意愿的影响及前述一些因素的干扰,对惠帝智力的估价又高于其实际程度,我认为这是理解惠帝得以继位的症结所在。

  应该指出的是,对象惠帝这样智力水平的人的正确了解,并非一件易事,不仅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不易作到,在医学发达的现代国家,对于患者亲属来讲,也仍然是不容易的[41]。

  武帝在生前已安排了辅佐惠帝进行统治的大臣,希图造成一种各方面力量相互拮抗的均衡状态,以免大权旁落。由于权力分散,任何一方打破均衡的企图,都必须会受到其它各方的制约。但是,由于惠帝完全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这种最高权力的虚悬,导致了各方都无休止地追求最高权力,从而形成了均衡的建立与打破,再建立与再打破的循环状态。因为各方面都不占有压倒对方的优势,所以借助外力来打破这种权势均衡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这引起了潜在民族矛盾的爆发,在权势均衡被打破的同时,民族间的均衡制约也被打破了,使得中国历史上揭开了五胡十六国的一页。

  这一进程的发生虽然是多年矛盾郁积爆发的结果,但其诱发因素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不是由于客观因素而主要是惠帝个人生理上的缺欠所决定的,这一偶然因素大大加速了各种矛盾的爆发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惠帝由于生理上的缺欠而表现出来的无能恰是对这一历史时期所打上的最深的个人烙印。

 

  同时,这又促使我们不仅要注意那些在位时有所作为而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统治者,还必须注意那些在历史上因无所作为而被忽视的统治者,有时无所作为也正是他在历史上所留下的痕迹,这同样需要作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因素来加以重视和研究。

晋惠帝怎么就能继承皇位?

晋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他的智力本来就有缺陷,却做了皇帝,继位之后,被皇后贾南风操纵。“八王之乱”时被诸王作为傀儡,备受欺凌。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也将西晋历史带进了悲剧的一章。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晋惠帝是如何的愚蠢糊涂,无怪乎在“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

这是他最为经典的故事,也成了衡量是否白痴的标准。晋武帝是清楚这个呆儿子的,立为太子时,也纠结很久。

这么一个白痴怎么就选称了皇太子?怎么就能继承皇位?司马炎脑子进水啦?

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各种情况之后,发现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太子司马轨早逝,司马衷次子为长,晋武帝司马炎亲身经历了曹魏的兴衰,因而对皇朝继承人的能力和成长非常关心,自古废长立幼乃取乱之道,多有忌讳;

2、司马衷的母亲是晋武帝的皇后杨艳,甚是得宠;

3、其妻贾南风为贾充之女,贾充乃开国元勋,功勋卓著,颇受宠,因此,司马衷虽愚,但赖众人鼎力扶持,有一定根基。

司马炎死后的当天,32岁的太子司马衷登上了皇位,为晋惠帝。把治理国家的大权放任他人。从司马衷登基起,天下就陷入了无序的动荡的灾难之中,大臣们纷纷投靠握有实权的皇亲国戚,党争与内讧此起彼伏。这场皇室宗亲的权力大战一直打了16年,造成了几十万人的死亡,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当了16年糊涂皇帝的司马衷,当然不会知道这场浩劫是他带来的。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嘴衔着吃了一半的大饼,突然暴亡。终年48。司马衷因何而死,也就成了一个谜。

文章标题: 把明叫宗换成晋惠帝会干的更好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9047.html
文章标签:换成  会干  明叫宗  晋惠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