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8 15:01:3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转眼间,我们研究的课题就要结题了。回想起当初,在处于兴奋之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题,找导师,做开题报告,开始属于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同刚刚退去稚嫩双翼的鸟儿,急切地想要在蔚蓝的天空下翱翔。一切的一切都过得那么的快,还来不及去回味。
通过1年的研究,我们发现了如此惊人的数据!
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圆明园文物流散天涯之旅
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约1700万件。这些“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瓷器、陶器、雕塑、铜像等各类珍品。这些曾经代表着中华民族辉煌的珍贵文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外国侵略中国的时候掠夺走的,这占绝大多数;二是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借着考察的名义从中国掠夺的,这也是非法的;还有一些就是因为走私等非法出境的。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竟还没有一个总目录!
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圆明园文物今安在?
难道国内就一件文物都没有吗?
不是的,北京大学就捡到了3件圆明园的宝物,有安佑宫华表,安佑宫石麒麟和谐奇趣翻尾石鱼。颐和园里则发现了1只长春圆铜麒麟和水木明瑟诗刻等五峰湖石以及圆明园影壁。中山公园内也发现了坐石临流兰亭八柱和兰亭碑和“青云片”石。
当然,这里也不乏留下自己展出或使用的。譬如大院宾馆外的“前湖”碑,西交民巷内的有圆明园文物建成的“苏州园林”,还有一些离开了北京的,比如苏州拙政园石雕柱础,南京谭廷闿墓前石雕围栏和保定市动物园的假山石。
这里有多少回归文物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保护呢?
暂且不论被拍卖回来的兽首,因为他们广为人知的存放在了保利艺术博物馆,而那些还在做墓前围栏的和假山石的又该如何处理呢?它们的确安在,却没有“好在”,他们由一件瑰宝沦落到如此境地,这又和圆明园的保护与管理存在的联系,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只希望他们不要被我们遗忘,可以重新回到圆明园内。
三、路漫漫其修远兮,流散瑰宝魂兮归来----流失文物的回归方式:
原本“出身”就在中国的文物,正逐渐回归到祖国,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然而,相比庞大的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让更多如珍珠般散落在异国他乡的珍贵文物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为延续我们的文化和历史提供见证,是国人长期以来难以释怀的情结,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在现实中,追索流失文物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存在着众多的难题。这同样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非正常手段流失海外的文物如何“回家”,目前大致三种途径:回购、讨还和捐赠。
1、讨还,是追索文物中惟一不用花钱,最为正当也最为人乐见的方式,然而,却是最难以成行的回流方式。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无疑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我们知道,历史上的代表性文物,只有在所在国或所在地,才能发挥历史与文化的最大价值,文物的整体价值远大于零散的价值,只有尊重人类文化价值的普适性,才能使文物的保护与收藏不与人类的道德价值相悖,在文物之上,还有文物的无形的文化价值与道德价值,这种价值就需要物归原位、尊重文物的文化最终归属。从国际社会来看,要求归还被掠夺的珍贵文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可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当年主要进行抢掠的法国却对中国提出禁止拍卖圆明园文物表示了拒绝。但只要坚持,不让步,没有做不到的,埃及,坚持了10年,追回了1.3亿文物,我们如果坚持10年,追回的文物会有多少?
让我们来看几个成功的事例,或许里面就有瑰宝回家路上的明灯! 国家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韩国 秘鲁 追回方式 国家领导人突然“发飙”
(猛烈抨击其他国家政府) 通过“借展”让文物“回家” 以“捐赠”和“收回”的方式索回国宝 外国元首来访趁机“索债” 追回文物 方尖碑 无,只是短暂休息 《朝鲜王朝实录》五台山史库本 45件珍贵文物 可行性 有点突然,可能激发矛盾
可行性60% 虽然失败了,但至少让老百姓们看见了文物 已是世界遗产的都能送回来,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圆明园过生日,英法送礼物,合情合理,80%的可行性 强有力的外交手段,圆明园纪念日,邀请各国领导人参加,告诉他们该还文物了!,80%可行性 以上方法皆可归类为讨还。
2、捐赠:收藏家们通过基金会和个人捐赠的方式,促成流失文物的回归。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人流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现在,圆明园文物的保护和回收已成了民众所关注的话题。虽然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不乏先例,但捐赠首先需要的是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境界,毕竟任何一件文物都价格不菲。文物回归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3、回购:根据有关国际公约,其中一部分海外流失文物客观上已经很难回归祖国,在无法用外交和法律手段索回流失文物的情况下,达到回归目的的重要途径就是回购。比如猴首、牛首、虎首、猪首和马首分别由何鸿燊和保利集团购回(除猪首外),现均存于保利艺术博物馆,但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回购大多是通过拍卖行拍卖获得。根据我国现行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拍卖被“八国联军”洗劫出境的文物属于违法,但是我们没有权限去从法律途径制止。
当然,抢走宝物的强盗希望获得赎金,一场事先张扬的“拍卖秀”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而中国文物协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先生则有另外一种担心:“动辄千百万元的高价回购正在促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文物古董的价格越推越高,越炒越热,使得更多的人对文物市场合法的抑或非法的活动趋之若鹜。这进一步刺激了那些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的盗墓团伙,文物贩子的活动更加频繁、猖狂和变本加厉。”的确,对于那些明火执仗抢的文物,只能在国际公约的框架底下通过法律、通过正常的渠道去追索,绝不能买,如果要买了的话,反而变非法为合法。流失的文物也不是一定非得全拿回来,比如有些艺术价值一般的文物,就没有必要劳民伤财追讨,追索的文物的重点在于那些珍贵的文物,或是被掠夺的文物。因外国博物馆不可能把所有掠夺文物归还中国。这些文物在外国的博物馆借展可以,但所有权的回归什么时候也不能放弃追索。而近些年来被偷盗、走私流散出去的文物,同样触目惊心,一边在不停的追讨,一边又偷 偷的走私,这更需要加强法制惩罚和群众监督的力度。
那么,民众又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对此作了一个调查,数据如下:
如果中国人继续这样变相“奖励”盗贼,被掠夺、走私到西方的国宝又何止这几个兽首?
四、蜀道之难,敢问路在何方----圆明园文物回归困境:
根据国际公约,被抢掠的文物都应归还远属国,然而实际执行起来,情况远非如此简单,其中存在诸多法律和正式上的困难:
1.1945年首推“海牙公约”,并制定了《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及其议定书。对于被劫掠文物的归还,议定书规定:每一缔约国应在敌对行为终止时,向先前被占领领土主管当局返还处于其领土内的文化财产。由于在具体规定上失之模糊,如对于请求返还的途径没有任何规定,其法律上的实际操作性并不强。而由于圆明园文物大多是1860年被英法联军将走而流失的,事件发生在1954年以前,因而不能依据“海牙公约”提出索还要求。
2.《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确立了被盗文物返还的三个原则:非法挖掘的文物也视为被盗;被盗文物的持有者应该归还被盗文物;被盗文物的善意取得人在归还文物时,有权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该公约在实施细则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依据公约,只有1996年以后的流失文物才可以提出返还请求,这显然也不能依据该公约提起返还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诉讼。为此,中国于当年签署该公约时,只能声明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
3.以上公约基于自愿原则缔结,一般仅在缔约国之间才产生约束力。收藏流失文物的一些主要国家如法国等,则以公约与其本国法律冲突为由而拒绝加入。流散文物原属国因而不能依据国际公约,向没有缔约的“文物流入国”提出返还文物的要求。
借此也呼吁:让我们关注我们的国宝,保护国宝,为国宝的回归尽一份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人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宝藏。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历史文物在世界上算是首屈一指。然而,我国流失海外的历史文物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自从近代以来,西方列强轰开我国大门,践踏我国土地开始。我国的历史文物也随之一并被洋人掳走,直至今日,仍有无数古代的奇珍异宝仍在异国他乡。
为了找回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国政府也没少花心思。譬如2002年,我国就成立了一项专门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旨在买回那些流失海外的精品文物。
不过,筹措的资金显然和文物价格的涨幅不成正比。第一年投入的5000万里,其中2999万就只花在了一幅书法作品上。而这幅书法作品一共只有区区39个字,为何值得这么高的投入呢?
首先我们来看是一幅什么样的书法作品,这幅书法手卷叫《研山铭》,起初在我国民间收藏家里流传,但不知为何最后却流落到了日本。说起国家回收它的过程,还借用了不少人情。意思是这幅书法远不止2999万,卖家算是半卖半送给了我国。
《研山铭》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米芾。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曾经还登上过中学历史教材。他和当时的蔡襄、黄庭坚以及苏轼并称为“宋四家”,可见地位有多高。而这幅《研山铭》手卷乃是米芾精心制作,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说起《研山铭》的创作故事,也是颇有趣味性。相传米芾晚年得到一块奇石,因为外观酷似山峦,还可以作为砚台磨墨,故被米芾称之为“研山”。得到奇石的米芾对此爱不释手,几乎形影不离,甚至还为其写下一首小诗,就是这个《研山铭》。
当然,其并不只有区区39个字这么简单,摊开手卷后,里面还别有洞天。一共分为3卷,第一卷是米芾力透纸背的书法,39字分别是“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
第二卷是米芾为“研山”作的画,为了让后人能更直观地了解他的喜爱,还在画作边上用隶书写下“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声情并茂地描述了“研山”的风情。
第三卷则是历代收藏过该字画的名人的手数,其中有米芾儿子米友仁的题字“右研山铭,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米芾的外甥也题过字。除此之外,还有宋朝重要的内阁官员的印章,诸如贾似道、柯九思、于腾等。
由于这么多历史名家留有痕迹,这幅字画的含金量自然属于宋代字画里的佼佼者,能与之抗衡的,便是《清明上河图》这种级别的了。
如今这幅《研山铭》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成了故宫的镇馆宝贝之一。近千年过去,依然能看出当年米芾的笔法苍劲,气势颇为磅礴。各位读者朋友,想要瞻仰米芾真迹风采的,千万不要错过。
这这个天龙山石窟佛首是在战争的年代流失海外的。这个石窟是在隋代的时候被我国的能工巧匠打造的。代表了我们的民族审美,还有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正是因为比较精美,所以这个石窟的佛首就被人盗挖了走。
那些西方列强在来到中国的时候,都是对我们的文物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他们拿走了很多文物,并且还损坏了很多文物,就像是圆明园里面的12兽首,就全部被他们拿了去,并且他们把拿不走的东西都给砸了。这是我们民族的屈辱的历史,所以我们一定要铭记。
这次这个文物被展出来是随着复兴之路大国文物回归展展出的。这个佛手将会被归还原属地山西。但是估计不会被安在原先的崖壁之上。因为那个崖壁已经出现了开裂,已经有了风化的迹象,所以为了文物的保存,估计还是会放在博物馆里面。这次这个文物也是一个爱国的收藏家捐赠的。他说这个佛首对他意义非凡,能够把他捐助给国家,对他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国家也奖励他20万元,但是他把这个20万元又捐了出去,将用于国家文物的索回。
我国将不放弃对任何原属于我国文物的追回。大英博物馆里面放置了我国很多的文物,还有其他国家的文物,我国也支持其他的国家的文物回归他们的愿属国,因为这都是殖民时期战争时期那些列强抢夺的别人国家的文化瑰宝。所以他们理应归还。现在都已经来到了文明时代,而他们博物馆里放的还是他们抢夺的东西,这跟海盗的行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放置在他们的博物馆里,以为是他们抢夺过去的战利品,但是实际上这却是他们在别人的土地上巧取豪夺的证据。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