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9-07 08:01:2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克格勃通过宫廷剧变将赫鲁晓夫逼迫下台,自己当上了苏联的总理,也是最后导致了苏联解体的直接力量,克格勃的下场非常悲惨,当苏联分裂没用过多久就被人暗杀致死,其实如果早期让谢烈平来担任苏联总理的话说不定苏联现在也就不会解体了。
苏联第三位领导人赫鲁晓夫被勃列日涅夫发动“宫廷政变”赶下台。此次参与政变的人员既有勃列日涅夫,也有谢列平、谢米恰斯内等人,其中谢列平与谢米恰斯内都曾任苏联安全委员会主席,也就是克格勃主席。而且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倒赫”计划中,谢列平、谢米恰斯内都是关键人物,特别是谢列平年轻有为,当时很多人认为他最有可能接班。但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内部实行一种自然接替的规则,于是勃列日涅夫就成为苏共负责人。当时参与政变的都认为自己能当一把手,但在当时紧急情况下,只能想出折衷方案,于是自然接替是最现实的办法。
“二谢”都经历了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独立,恐怕两人对苏联解体将是有另一番滋味。但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领导人是苏联的悲哀,如果谢列平接任,恐怕苏联就不会走向解体。不过谢列平也是一个强烈“反斯”的人,即使不把苏联带向解体,苏联已经失去发展的“根源”,这就是苏联的命,历史左右不了。
为什么1964年恰好又是以谢列平为首的“年轻人”反对赫鲁晓夫呢?赫鲁晓夫是一个精力极其充沛、能耐很大却未能充分施展的人。但不高的文化水平使得他经常弄出一些让全国上下当笑料的不理智的和愚蠢的新花样来。另一方面,赫鲁晓夫身边的人不赞成他采取自由主义行动,批判斯大林,庇护索尔仁尼琴和特瓦尔多夫斯基,尝试同西方寻找共同语言,裁减军队和压缩军工生产。党中央的几位书记都有不喜欢赫鲁晓夫的个人原因。他们渴望平静与舒适,而赫鲁晓夫却不断地进行人事变动,把中央委员像小孩子似地呼来呵去。一批党的领导,其中包括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商定推翻赫鲁晓夫。 推翻赫鲁晓夫并没有引起国内的不满。相反,人们感到很满意。出现了更新和改善生活的希望,出现了年轻的、让人愉快的面孔。除个别人以外,党的老一代领导人都不太得人心。 谢列平后来回忆起,在赫鲁晓夫被打发退休的那次全会结束后,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和他告别。大家站着,赫鲁晓夫走过来,和大家一一握手。当走到谢列平面前时,他说:“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说不定更糟……” 起先人们都把勃列日涅夫当成一位软弱的、临时性质的领导,而国家需要的是一位强有力的人物,因此人们认为,勃列日涅夫将不得不让位于一个更加强有力的领袖——谢列平。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 “谢列平对他的看法也是这样。勃列日涅夫充其量只是个州一级的干部,而不是个大国的领导。他头脑简单,把两三种观点归纳一下的能力都没有,理论知识微乎其微。所有发言都需要别人事先写好……” 谢列平在赫鲁晓夫下台后得到了提升,进入了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谢列平与勃列日涅夫不同,勃列日涅夫从未对工作有太大的热情,而谢列平对工作却是全身心的投入。 勃列日涅夫和谢列平之间很快有了嫌隙。 列昂尼德·扎米亚京说: “刚开始勃列日涅夫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这个人要拥有打开克格勃这把锁的钥匙,还要把他当作党和国家的领袖来支持。组成了勃列日涅夫——谢列平式双驾马车。但后来勃列日涅夫开始留意起谢列平。而且好事者很多,他们对谢列平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 “有几个月谢列平被提拔到二把手的位置,勃列日涅夫让他负责组织部,人事工作是最重要的。谢列平管起了这摊工作。后来勃列日涅夫把人事工作交给了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卡皮托诺夫,并把他笼络到自己身边,让谢列平负责轻工业、食品工业以及财政方面的工作。” 这并不单单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党内这帮推翻了赫鲁晓夫的年轻领导很快发现,勃列日涅夫同样不能令他们满意。他们期望在政治、经济及个人命运方面能有更大的变化,结果却是,他们打倒赫鲁晓夫仅仅是为勃列日涅夫享受权力打开了方便之门。 谢列平周围团结了一批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忠实于他的人。党和国家机关里的年轻人都喜欢他。 在谢列平关照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团干部出身的人——确实占据着国家的一些极其重要的职位。国家安全机关、内务部、电视台、塔斯社,这些单位到处都有谢列平的朋友。勃列日涅夫或许因而产生了不祥的念头:他们会不会突然搞掉我这个新的第一书记,就像搞掉赫鲁晓夫那样? 老朋友私下里都开诚布公地表示,勃列日涅夫不适合当国家领导人,当第一书记的应该是谢列平。团干部出身的少壮派骄傲地宣布:我们的“铁腕人物舒里克”正在成长,他将替代勃列日涅夫。 那谢列平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国家的一把手呢? 人们认为,谢列平的弱点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是直接从团的工作转到克格勃的,随后进入中央委员会。他从来没有领导过某个地区,没有处理过国民经济问题。 “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勃列日涅夫开始排挤谢列平,破坏他的亲信的声誉。关于共青团出身的干部企图篡党夺权的说法不胫而走。勃列日涅夫外表显得淳朴善良,他用自己所特有的勃列日涅夫式的计谋赶走了所有人。 勃列日涅夫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理由解除了谢米恰斯内克格勃主席的职务,打发他去了乌克兰。后来谢列平的亲信中又有30至40人被打发到各地,大部分被派到小国当大使。尼古拉·叶戈雷切夫去丹麦当大使。尼古拉·梅夏采夫从哈巴罗夫斯克出差回来后在机场被告知:您刚刚被撤职了。梅夏采夫被派往澳大利亚当大使。 最后轮到谢列平本人被勃列日涅夫赶出党中央。1967年9月26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了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这个光杆儿司令中央书记的职务。他仍是政治局委员,但被调任次要职位——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精力充沛、有声望的谢列平当工会的领导,这仍无法让勃列日涅夫心满意足。 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说:“他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已完全恶化。他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工作期间所提的全部建议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被否决。谢列平在自己的手下面前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他在努力地工作,但他的设想一个个全泡了汤。勃列日涅夫要打击他的权威,使他沦为一个普通的官员。” 勃列日涅夫依旧视谢列平为竞争对手。同谢列平保持密切关系成了一件危险的事。刚想借助工会为塔斯社的职工建一座疗养院,塔斯社社长扎米亚京就立刻被紧急召到巴尔维哈见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直截了当地对他说:“谢列平身边所有的思想家都已被我们打发到国外或其他地方。现在他正在意识形态这块阵地上寻找新人。看来,他还没有抛弃自己的理想。所以,你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朋友……”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谢列平和勃列日涅夫,很认真地来说相对于谢列平而言我更熟悉的是勃列日涅夫,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课本中都有提到过他,那么就让我们先去了解谢列平的生平。
谢立萍曾是苏联共产党主席团委员,也担任过苏共中央委员会的秘书,他的全名是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谢列平,他曾就读于莫斯科历史研究院,并在这里学习哲学和文学,或许学文学哲学以及史学的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吧,在莫斯科历史研究院毕业以后,他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谢立萍也属于年少有为的一类人,在他24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四起了,后来的政治事业也是相对比较顺利的,在他40岁的时候谢立萍就成为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随后在苏共22大上被选举成央书记,如此年轻的他,最终却没能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原因就在于他犯了一些战术性的错误,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即使自己的本事再大,也要学会如何收敛锋芒,在谢列平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此外,谢列平与自己的共事伙伴的关系处理的也不是很好,因此他在政治上树敌也较多,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如果你不能让你的政敌们信服,那么对于你统治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点就是谢列平对于当时的苏联太过自信,他也没有认清楚苏联的实际情况,而最重要的就是谢列平太干净了,他真的不太适合当一名政客,他不愿意与别人同流合污,他对于腐败也是零容忍,而在当时的苏联来说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反观勃列日涅夫,他的为人处世就要圆滑许多,将自己尽可能的放在一个安全的大环境里,然后在这个大环境里去施展自己的手脚,即使我们知道勃列日涅夫后来因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啊导致苏联的垮台,但我也想说苏联的垮台不在于国家领导人,而是他的这个传统体制模式出了问题,如果这个体制不改变那么无论是谁来当领导人结局都是一样的,都一样避免不了苏联的解体。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