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出路
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开始了走向现代文明的艰难历程。近代中国的这一变革,应该采取激进的革命方式还是走一条温和的改革道路?请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说不改变中国的封建制度,无论是改良 维新 还是改革都不能挽救中国的。如果要想使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道路,那就务必要先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但必须结合国情,比个例子,维新变法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的教训就是在中国是不可能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道路,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和发动群众力量才能挽救中国。如果没有发展资产阶级的道路,那就不能挽救中国了````谢谢```
社会变化是一个复杂问题,我比较接受《剑桥晚清史》和《剑桥民国史》的观点,两种道路都在起作用,只是方式不同。
“中国向何处”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核心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逐步丧失,国内逐步陷入混乱状态,很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积极探索让中国走出困顿的道路,清庭想推君主立宪;推翻帝制后设大总统想走西方道路,军阀割据陷入混战;接着日本入侵让大半个中国沦陷;改良派青年抵不住封建官僚的混沌气息,中国进步人士不断在风雨飘摇中找强国之路。所以说“中国向何处去”是近代的核心问题。
1840年英国人通过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产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以后中国开始不断地遭受列强的欺辱,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自古以来华夏大地上就有着变法图强的先例,秦,汉皆如此。即便到了晚清,皇帝无能,太后专权,但是下面的一群汉族大臣们却一直想着变强,虽然都失败了,但以大地主,大资本家以及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变革却一直存在,目的是让中国变得强大。这几个派别又走着几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整个近代史就是围绕着这几条路在发展。所以中国向何处是核心。
因为咱中国将会走向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人领导道者让走什么样的方向?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封建主义领导不了,不是领导不了,他是老百姓,很贫穷,国民党时期更是贫穷,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不是喊口号,是真心
中国向何处去,2021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向何处去》,是2021年3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天勇。
中国近代史上五次对中国出路的探索
时间,领导人,指导思想,意义 (一)洋务运动——近代化探索的开端(经济的工业化)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
2.(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派别、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央有恭亲王奕诉、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4)口号: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自强)
3、主要活动:(1)前期以 “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规模最大。
(4)开办新式学堂。1862年建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5评价:(1)性质:它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它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因而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积极作用:①但它引进了西文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客观上为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④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6.启示: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洋务派单靠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而不从根本上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画“ ”为失败的根本原因)
地主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戊戌变法——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政治民主化)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1)派别、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维护清朝的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
3.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 1895年春,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它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后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3)高潮:百日维新
A.过程:1898年6月—9月,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先后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史称“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B.内容:①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④文化上,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⑤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4)结果: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废新法、囚光绪,杀新党,戊戌变法失败。
4.意义:① 它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②它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5.失败原因:①维新派力量弱小,且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没有发动人民群众。②以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力量强大,反对变法。
6、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无法领导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三)辛亥革命(政治民主化)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2、(1)派别: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过程:
(1)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发展: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确立
A.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其革命纲领是: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是《民报》.
作用是: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孙中山在《民报》创刊词上将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地位: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A.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后又攻占汉口和汉阳,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B.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并确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4)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辛亥革命失败
4.评价:(1)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仍没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
5、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
1、 时间:1919——1949年,2、领导者:无产阶级,具体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4、意义:中共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2,封建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3,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4,资产阶级改革派 辛亥革命
5,无产阶级 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
3、戊戌变法
4、辛亥革命
5、五四运动
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和前途
近代中国的革命: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途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后(新中国成立),继续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请采纳
文章标题: 近代中国该何去何从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