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状告《长安三万里》歪曲历史并要求道歉

时间: 2023-08-18 00:00: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7次

如何看待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状告《长安三万里》歪曲历史并要求道歉

长安三万里的影评

《长安三万里》的影评:满足对大唐浪漫主义的全部想象。

《长安三万里》该片对于诗人的刻画倾向于世俗化、真实化,这是一个个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们的人物形象不该处于刻板印象,而是应该以诗歌为标尺、以史实为参考。该片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份浓烈的家国情怀。

每一位诗人的个性迥异、命运多舛,但背后都是对于家国天下、黎民苍生的深沉责任。这些才子之间的友情,也因为诗歌而变得更加绚烂,更因为时代动荡而愈发情比金坚。影片通过展现李白、高适等先贤的故事,探讨了人类永恒的主题。

《长安三万里》的主题有两个,一是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精神,二是高适和李白之间彼此欣赏的友情。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总是要追寻内心的梦想。

《长安三万里》里的诗人

1、高适

木讷寡言,社交圈没有李白那么广,他是心细之人,对李白的诗才心怀崇拜,所以李白说过的话,他会非常看重。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高适曾三回梁园,三上黄鹤楼,三入长安,两下扬州,每一次的前往与离去都见证了众人各自的人生转折,也侧面展现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

2、李白

社交甚广,洒脱不羁,朋友满天下,大大咧咧,醉酒好忘事,屡次不记得与高适的约定。李白起初是挥金如土的潇洒公子哥,由于饮酒而变得大腹便便。后来李白卷入永王的叛乱之中,最终沦落为满头白发的阶下囚,高适得知李白的处境,写信郭子仪救下李白。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被大赦,高适李白从此再也没有相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长安三万里》

长安三万里评价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影片。

《长安三万里》这部影片以宏大的场面、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让孩子在观影中得到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带孩子看《长安三万里》的手写观后感,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的内涵和价值。

《长安三万里》讲述了一个关于历史、家庭和友谊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的长安城,主人公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家人,勇敢地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也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他成功地找到了家人,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勇气的人。

《长安三万里》里的古诗推荐:

1、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唐·李白《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3、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唐·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长安三万里是史实吗

长安三万里的部分内容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在剧情方面和真实的历史有一些差别。

本片以高适、李白的人生为主线,以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真实历史为背景,描绘唐代诗人群像和壮丽的唐朝社会风貌,这样的选题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破题不易的冒险。在片中李白并不只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他也有成长中的痛苦,他努力过挣扎过,其他诗人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和苦恼。

本片希望通过这部动画电影,能够向今天的观众们展示,唐代这些诗人,他们的人生和大的时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故事里,他们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缓缓展开,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跌宕曲折,他们之间的情谊也非常令人动容。

影片评价

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整体剧情都是遵循历史走向的,但历史也有空白的部分,我们会在符合史实的基础上去填补这些空白,对这些空白的部分进行艺术设计,但我们并没有胡编乱造,而是根据已有的史实进行推测,合乎情理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生平,以符合故事的需求。

其实历史上对于高适年轻时候的记载有很多空白,因为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所以,年轻时也许遇到了不少困难,所以片中我们用“读书困难”和“口吃”的方式展现了高适的困境,然后他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成为了唐代诗人中成就卓越者,《旧唐书》中记载“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长安三万里不符合历史的地方

长安三万里不符合历史的地方如下

1、李白高适何时初遇?

《长安三万里》选择了高适视角,让他在第一次去长安前遇到李白。事实上,高适初去长安是723年,李白724年才离开故乡开始游历。

据历史记载,李白高适在40岁后相识,他们和杜甫一起在开封商丘旅行,三人的抱负都受挫,整日饮酒赋诗,杜甫写下“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李白挥毫泼墨的《梁园吟》也流传至今。后世在这里建了“三贤祠”,祠里有李白、杜甫和高适的塑像。

《长安三万里》把李白高适的初遇提前,并杜撰出两人结交的各种桥段,是为了呈现两位男主反差强烈的人生。从李杜高三人共游的诗作来看,李白不可能像电影里那么疯癫健忘,高适也不会那么苦大仇深、不解风情。

2、李白高适救郭子仪?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留下守护,高适长途奔袭求哥舒翰赦免郭子仪,这也是个杜撰出来的故事,其实救郭子仪的只有李白一人。在裴敬为李白写的墓志铭里,提到了李白救郭子仪的旧事。

李白客居并州,与郭子仪在军中相识,还没有身居高位的郭子仪遭到重罚,名人李白出面求情,郭子仪才免于刑责。把李白搭救郭子仪的功劳分给高适,是《长安三万里》在美化高适。

3、高适暗中搭救李白?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谋反,高适写信求郭子仪救李白一命,要不是程公公把这事儿说破,高适还打算“深藏功与名”,这是对高适的另一处美化。

实际上,裴敬在李白的墓志铭里写过,后来郭子仪有了救国的不世之功,李白落难,郭子仪以自己的官爵担保,救下李白,报答当年的搭救之恩。在其他史料中,营救李白的是宋若思和崔涣,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高适的名字。

4、高适单身一生未娶?

《长安三万里》把高适塑造成了单身汉,不是在家乡苦修,就是在寻找机会报国,其实高适也是有家室的男人。

在高适的作品《封丘作》里写道:“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高适写的是自己做封丘县尉的心境,他把郁郁不得志向妻子孩子诉说,结果家人觉得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令高适的心中更加满是忧愤。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洛阳市隋唐史学会状告《长安三万里》歪曲历史并要求道歉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601.html
文章标签:洛阳市  长安  史学  隋唐  歪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