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13 17:01:0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我国古代青铜器主要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1. 先商时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以商朝的宗庙礼器为代表,器形简单,装饰纹样多采用动物和人面等形象。
2.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以周王室的宫廷礼器、乐器和武器为代表,器形复杂,纹饰精美,常以龙、虎、鸟、兽等为题材。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种类丰富,除了延续西周时期的贵族礼器外,还有普通民众使用的生产、生活和娱乐器具等。创作风格比较自由,纹饰更加精致,技法更加成熟多样化。
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1年至公元618年):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制作逐渐衰落,但也有些独具特色的作品,如汉代的马蹄铜器、魏晋的兽面铜镜等。
这四个时期的青铜器在形态、纹饰和制作工艺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和风貌。
青铜器的使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时期的器物最为精美,商朝也是青铜器最灿烂的时代。
代表作有:
1、商后母戊鼎: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
2、鸮尊:中国西周晚期的铜尊最早见于商代,主要形制有圆尊、方尊、鸟兽尊等,鸟兽尊种类繁多有羊尊、牛尊、鸮尊、象尊等。妇好墓同出两件,整体做站立鸮形,头微昂,面朝天,小耳高冠,圆眼宽喙,双翅并拢,双足与尾构成3个支撑点,使鴞形尊体稳稳地站住。
头后为器口,盖面铸站立状的鸟,此尊整体以雷纹衬地,通体遍布十几种形状各异的动物形象。口内有铭文,为“妇好”二字。此鴞尊,造型雄奇,花纹绚丽,既是实用器,又是极好的艺术品,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3、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扩展资料:
青铜器历代发展
发展时期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鼎盛时期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
纪事何铭文在商末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转变期
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
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之器仍较精严。
更新期
春秋中期、晚期 战国 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
形制的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趋于朴素平实。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铜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