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代皇陵中的合葬,祔葬,从葬的区别是什么

时间: 2023-08-11 21:00: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古代皇陵中的合葬,祔葬,从葬的区别是什么

敦肃皇贵妃的年氏丧礼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皇贵妃宫中女子内监皆剪发截发辫成服,姻戚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特简公大臣办理丧仪,奏遣近支王公七人、内务府总管一人、散秩大臣三人、侍卫九十人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尚茶、尚膳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男妇,以三分之一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下人员,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皆停止截发辫剪发。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百日内三次奠献,百日后至未葬以前每日中一次奠献,朔望仍三次。皆内府官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成服男妇齐集。每奠献遣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每祭一叩,众随行礼毕各退。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先期行奉移礼,致祭金银定七千五百,楮钱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二,酒五尊,设仪仗,读文致祭,齐集行礼。奉移日,礼部堂官祭毕,金棺启行。王以下各官咸随行。所过门桥,礼部堂官祭酒,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先往殡宫祗候。奉安,祭酒行礼,毕各退。越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九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五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一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与奉移致祭同。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务府成服之官员、执事人等男妇,齐集行礼。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又奏准贵妃晋封皇贵妃,于未受册封之前薨,金册宝停其铸造,照例制绢册宝备书谥号,择日遣正副使二人读文致祭,先期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告祭事宜由各该衙门办理,绢册宝由工部制造,册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册谥吉期由钦天监选择。皇贵妃先封贵妃之金册宝交内务府收贮。至日行册谥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銮仪卫,豫设采亭于午门外,正副使二人诣内阁,于册宝案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午门中门出,安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册前宝后,黄盖御仗前导,执事官员随行至殡宫大门外亭止。正副使于亭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殡宫中门入,陈于案,册左宝右。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毕,宣读官以次宣读册文、宝文,毕,复于案,退,读文祭酒,致祭行礼如仪。初周月致祭,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内遇清明致祭,不焚楮钱,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后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皆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四年三月行百日致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大祭同。是年十一月,期年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百日致祭同。五年再期致祭,用金银定二万,楮钱一万,馔筵九,二三周月致祭同,即佛朶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期年同。六年奏准皇贵妃在殡已逾三年,所有朔望三时奠献,毎日中奠馔筵应行停止。每月朔望奠馔筵一席,羊一。四时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忌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不设仪仗,内管领下官员执事人等齐集。每致祭时,办理丧仪公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各一人前往监视,致祭令内管领妻祭酒,朔望祭祀令宫殿监领侍祭酒,掌仪司官一人监视奠献。乾隆二年奉移金棺。随孝敬宪皇后送往泰陵。沿涂驻宿。奉安于芦殿左闲,奠馔筵一席。至日奉安于隆恩殿西芦殿。次日行奉安礼,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办理丧仪王大臣暨送往之公大臣、官员、在陵之贝勒、大臣、官员暨贝勒夫人、大臣官员妻等咸齐集。礼毕各退。至葬日,先期行奉移礼,致祭与前奉安致祭仪同。届期恭移金棺升太平车从葬泰陵。《清史稿》卷九十二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剃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中关于埋葬和安奉神主的部分三月庚寅,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于泰陵地宫。其日辰刻,奉移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升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安奉宝床,次请敦肃皇贵妃金棺升太平车,安于宝床。皇上亲视安奉,又特命和亲王弘昼随入。上痛号不已,诸臣再四叩请,乃出。是日,大学士等恭题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上恭奉神主回京,升祔太庙。先是二月己卯,谕据礼部奏称,向来祔主有具采服之例,今世宗宪皇帝祔主日期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除简命祔主之大学士具朝服外,朕与群臣皆素服,不缀冠缨等语,朕思服制之内,固素服为是,但祔主乃系皇考万年崇祀之吉礼,朕与臣工在隆恩殿行礼时,咸应从吉服,冠缀缨纬,传谕礼部知之。戊子谕派出祔主之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三泰、任兰枝。曰:祔主大礼攸关,必取其人品望素优、老成端悫者俾之,敬谨将事,方克称尊奉之隆仪。卿等皆国家大臣,夙荷皇考恩遇,倚任有年,名望素着,故藉卿等襄此钜典,其体朕哀慕悃忱。斋庄严恪,静虑凝神,以对越皇考在天之灵,庶得仰邀皇考歆鉴,朕有厚望焉。甲午清明节,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位于隆恩殿。礼部奏,三月初六日清明节,于隆恩殿奉安神位大祭仪。是日,泰陵奉祀等官俱朝服,预陈祭品进祝版毕,奉祀执事等官诣东配殿供奉神牌处行三叩礼,恭奉神牌由中阶升,奉安世宗宪皇帝神牌于正中左宝座,奉安孝敬宪皇后神牌于正中右宝座,俱南向,奉安敦肃皇贵妃神位于西宝座,东向,各行三叩礼,退。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常仪,祭毕奉祀官行三叩礼,恭奉世宗宪皇帝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左,孝敬宪皇后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右,敦肃皇贵妃神牌安奉西一室,均南向,奉安毕行三叩礼退。《皇朝通典》卷六十二皇贵妃丧。雍正三年十一月,敦肃皇贵妃薨,定为皇贵妃丧礼。诹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行册谥礼。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着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悯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着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着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 Ps.我怀疑雍正年间真的是第一次办皇贵妃丧事,后来的那些,都是按照年mm的丧事行的,清史稿之所以特别记下来,应该也和第一例有关。《永宪录》卷三丙辰。贵妃年氏薨于圆明园。诏追册为皇贵妃。上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恭诚敬。在皇后前小心恭谨。…………(中间一段和录过的那个那个上谕差不多,我就省了)渐至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著封为皇贵妃。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礼臣奏。皇上五日不办事。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五日不跳神(小小不良一句,难道他们经常要跳神?)。不还愿。俱穿素服。王、公、伯、侯、大学士、精奇尼哈番及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去时摘缨。以天寒诏免公主、福金、格格及大臣妻齐集。赐皇贵妃年氏谥肃敏(我疯了,错一处也就算了,后面还有某页,忘了页码了,称年mm为温肃皇贵妃,难道作者不知道校对还有一种叫本校吗?)。辛酉。葬肃敏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惠二阿哥只于本处送丧。元寿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十年九月。命大学士嵩祝、工部尚书李永绍、兵部右侍郎傅鼐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建树红椿及建城垣卫署方向。拟皇贵妃卜葬于此。又上立寿陵于房山。因地内皆沙,遂令卜地于易州。后之祔葬泰陵。无肃敏也。(吐血)按肃敏未知诞于何族。一云遐龄之抚女。 ps1.一直有种想法,觉得某四当年迁葬十三的妈妈,固然有拉拢十三的意思,但总觉得是为以后能把年mm葬在身边开个绿灯放个先例呢。Ps2.清朝这些官书,就四库里的,对祔葬的说法,表述就十分混乱,有说皇帝和元后合葬,余后祔葬,皇贵妃从葬的(会典卷四十二: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从葬);也有说皇帝和数个皇后合葬,皇贵妃从葬的(皇朝通志卷四十,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圣祖仁皇帝陵曰景陵,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合葬,敬敏皇贵妃从葬),畿辅通志则称帝后为合葬,皇贵妃为祔葬。

皇陵跟一般陵墓相比有何区别?

具体答案
古代统治阶级厚葬成风,在坟墓上糜费大量人力和物资。帝王一级称“山陵”,是从秦汉开始的词。一般说,陵墓分为地下和地上两部分。地下,主要是安置棺柩的墓室;开始(约从商代到汉)用木椁室,随后出现砖石结构墓室,东汉以后成为主流。这种地下砖石构筑物,发展到后来,规模宏大,结构严密,真正成为“地下宫殿”。还有一类墓室,由天然山岩中开凿而成;开凿岩墓始见于汉代,但是用于陵墓一级则主要是唐代。我国早期砖石结构资料,多数来自古代墓葬,表现古代对砖石结构在力学和材料施工技术方面达到的水平;古代墓葬,又包括防水、排水、密封等技术方法的历史资料;古代墓葬的地下结构物较地面建筑保存为多,其中包含大量古代建筑的形象和雕刻、绘画艺术等多方面资料;地面部分,主要是环绕陵体而形成的一套布置,其作用则是给人以严肃、纪念的气氛,是为影响后人而设的。从地形选择到入口、神道、祭祀场所、陵体,从建筑到绿化,长期积累了不少经验,创作了纪念性建筑群和严肃静穆环境。但是,地面部分比较容易受到破坏,最早的资料只及于商代,而且残缺不全;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道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天子级用四出“羡道”,诸侯只可用两出(南北两向)。椁室、羡道及墓葬附近则殉葬大量车、马、器物、祭器以至奴隶。有些商代陵墓,地面不起坟,而在墓上建造祭祀性建筑。西汉继承秦朝制度,建造大规模的陵墓,往往一陵役使数万人,工作数年。这些陵墓少数位于渭水南岸,多数在咸阳以西渭水北坂上,地位高敞,陵体宏伟,远望极为醒目。关于坟墓高低的等级,到汉代,法律上就有明文规定。《汉律》说:“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周礼·春官·冢人净郑玄注引)文献上对于关内侯以下到庶人的差别没有记载。《汉书·朱云传》说他得罪退隐以后,年老病死在家,遗言采用薄葬办法,“为丈五坟”。清代学者孔广森认为朱云自以为废为庶人,“丈五坟”(一丈五尺高的坟)就是庶人坟墓的高度,并由此推定关内侯的坟高三丈五尺,中二千石到比二千石的坟高三丈,一千石到比六百石的坟高二丈五尺,四百石到比二百石的坟高二丈,庶人的坟高一丈五尺,“似皆以五尺为差”(《礼学卮言》卷六《周礼郑注蒙案》)。这只是个推测,并无实际根据。根据已发掘的汉墓也没法加以推定,因为其中有些超越制度,不一定全按制度的规定。至于汉代诸侯王坟墓的高度,未见有规定的记载。从已发现的诸侯王的坟墓来看,确实要比列侯墓的规定要高得多,大体上在汉尺五丈到八丈之间。至于西汉诸帝的陵墓,确实又要比诸侯王的墓高得多。《汉旧仪二》讲到西汉诸帝的“坟高十二丈,武帝坟高二十丈”(《续汉书·礼仪志》刘昭注引)。
皇陵的规模较大,而且有完整的规制,如明楼,碑亭,五供,宝顶,地宫等。在帝王所处的朝代,还驻有军队驻守,如明孝陵的孝陵卫。同时,皇陵还有一定的陪葬墓区,陪葬王公大臣,嫔妃等。而且皇陵还涉及到严格的等级制度。至于一般陵墓,你自己想咯
死的人比较有钱

汉高祖刘邦皇陵

 刘邦死后,群臣建议庙号为太祖,尊号高皇帝,也就是谥号为高皇帝。葬于长陵。也称高祖。
  长陵,位于西安市中心以北约20公里、咸阳市以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吕后)的陵墓。
  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0米、宽6米、高3米的夯土遗迹。陵冢位于陵园的南部,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相距约250米左右。高祖的陵冢呈长方形覆斗状,高32米。在陵园的西北角、西南角、东南角和沿南墙一带有六处大型的寝殿遗址。
  长陵以东是陪葬墓区,绵延达15里。根据史书的记载,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父子等功臣贵戚大都陪葬于此,唐代诗人唐彦谦有诗云:“长陵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这些累累连绵的坟冢,从某种角度再现了汉初文治武功的盛况。
  在长陵附近曾出土有“长陵东当”、长陵西当”篆文的瓦当,1968年在长陵附近出土一颗有“皇后之玺"篆文的螭虎纽白玉印,可能是吕后之印。长陵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今测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与史籍记载相近。 长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关。也有人认为“长陵”是以西汉都城“长安”的第一个字命名的。

乾隆一生有70多个妃子,为何只有5位能与其合葬?

这5个女子为什么这么特殊?和乾隆有着怎样的故事?

乾隆皇帝一生拥有众多的妃子,但是最后和他真正合葬在一起的只有5位。后世的人不禁议论纷纷,好奇为什么乾隆皇帝会只选中这5位合葬。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只有死于乾隆皇帝之后的妃子,才有资格与他一起合葬。皇帝死后与之葬在一起的,称之为陪葬。

这和脏的五味妃子都不是陪葬,他们都是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死亡。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合葬的5个妃子分别是谁。这里面有两个皇后三位贵妃,乾隆的第1位皇后富察皇后,根据史料记载她性格温柔,深得乾隆喜爱,但身体不好,在两个孩子去世以后忧思过重,常年患病,最后去世了。不少史学家都爱讲她和乾隆皇帝的故事,毕竟乾隆为他写下了很多恩爱与思念的诗。


第2位皇后有点特别,就是去年古装剧延禧攻略中女主角的原型,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令妃。但他的皇后职位并不是乾隆封的,而是她和乾隆的孩子继位以后封的。

另外三位与他合葬的贵妃由于历史着墨较少,在翻拍的古装剧中也没有什么流量,所以大多数人并不清楚。


一位是乾隆还没坐上皇帝前就去世的哲悯皇贵妃,据说她是乾隆皇帝的初恋。一位是来自异域的淑嘉皇贵妃,为乾隆生下了4个儿子。还有一位是慧贤皇贵妃,她性格温柔,未曾为乾隆生下一儿半女。

综合比较一下这5位,都是曾获得乾隆喜爱的女子,除了令妃身份地位较低,母平子贵,另外四位身世优越。

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民间一般称其为乾隆皇帝,乾隆是位风流天子,再加上他一生高福又高寿,所以嫔妃众多,其中有封号的就有43位,但是在乾隆去世后,并不是所有的后妃都能够陪葬乾隆的裕陵,仅仅只有五位能够与乾隆合葬,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乾隆

首先,能够与皇帝合葬在古代看来是莫大的荣耀,在以前甚至有为了能够与皇帝合葬而殉节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乾隆的后妃这个情况可能不太一样,因为乾隆活的太久了,活了八十九岁,在平均寿命不到四十岁的古代,能够活到这么大的年纪乾隆的福气可真不一般,所以那些平均寿命三四十岁的嫔妃们早就去世了,而乾隆则可以依据自己对她们的喜爱程度来挑选能够入裕陵合葬的人选。


孝贤纯皇后

其次,入选的五位后妃也不是普通人物,分别是乾隆的元配富察氏孝贤纯皇后、继后魏佳氏孝仪纯皇后(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令妃)、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和淑佳皇贵妃金佳氏(朝鲜国人),因为乾隆嫔妃众多,所以起码要封号在妃,最好是贵妃以上等级的才有资格进入裕陵。

孝仪纯皇后

最后,还是要看嘉庆皇帝对待这些后妃的态度,毕竟合葬是乾隆去世以后的事情了,嘉庆虽然别的事情不好作主,但是安排埋个把人还真不成问题,所以也许是这些皇贵妃的子嗣与嘉庆关系不错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她们才有入裕陵合葬的资格。

风流天子

因为嘉靖的生母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也不想太落了自己的身份,所以其余的嫔妃们单独下葬的嫔妃陵就可以了,就不必葬在魏佳氏皇后附近了,眼不见为静,毕竟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嘛!

清宫剧里不管是正说还是戏说,关于乾隆的应该是最多的了,而古代皇帝里大家最了解最多的也是乾隆。乾隆一生风流,有没有七十多个妃子我们不得而知,总之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总是差不了多少的。然而在史书里有记载的乾隆妃嫔总共有四十多个,其中有五位最后与其合葬。

能与乾隆合葬,首先得在乾隆之前去世,因为古代帝王的墓葬只要皇帝一下葬就得封死,决不能再打开。这个条件符合的有很多,因为乾隆很高寿,能活过他的没几个。其次必须得是乾隆最喜欢的。而符合这个条件的也就只有五位,那我们看看这五位都是谁?

《延禧攻略》里的乾隆

在乾隆的裕陵里,中间停放着乾隆的棺椁,左边是富察皇后(孝贤纯皇后),右边是令妃(孝仪纯皇后),其余三位是高贵妃(慧贤皇贵妃)、哲妃(哲悯皇贵妃)、嘉嫔(淑嘉皇贵妃)。

富察皇后,十六岁嫁于乾隆,三十七岁去世,是乾隆的原配皇后、患难夫妻。令妃魏佳氏,小乾隆十六岁,四十九岁去世,是嘉庆皇帝的生母。令妃是近几年清宫剧里表现最为极端的一位角色,有说她心地善良、温良贤淑的,还有说她心肠恶毒、心如蛇蝎的。

《如懿传》里的孝仪纯皇后

高贵妃、哲妃和嘉嫔以前都是乾隆的侍女,在乾隆还是亲王时就服侍乾隆了。高贵妃死时不到三十五岁。哲妃在乾隆继位前两个月病逝,死时不到二十五岁。嘉嫔四十二岁去世。

乾隆皇帝作为历史上少有的高寿皇帝,这五位后妃都是在他之前去世的,最晚的一位令妃也是早于他二十多年就去世了。除了富察皇后,其余四位都是死后追封为皇后和皇贵妃的。乾隆死时还有十位妃嫔活着,其余都葬在了裕陵西边的裕陵妃园寝里,而这五位能和乾隆合葬,那肯定和乾隆的感情很深厚,很多都是患难夫妻,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肯定不一般,所谓“生同眠 ,死同穴 。天地合 ,不可于君绝 。 ” 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

标题就很有问题,历史上乾隆:只与孝贤皇后富察氏是合葬,其余人只是如奉生存的从葬

中国历代后宫的丧葬待遇各有不同。在清朝,顺治“眷之特厚”的董鄂妃,是历史上第一位生前身份为嫔妃而葬帝陵的。清史稿谓:“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庙,岁时配食飨殿。”

其后,雍正将康熙的敏妃追封为皇贵妃,葬于康熙帝景陵,开创了嫔妃从葬帝陵的先例,其后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令懿皇贵妃魏氏皆援例以皇贵妃身份葬帝陵。

宠冠后宫的孝献皇后董鄂氏的确是史书明载的合葬,而康熙、雍正、乾隆的皇贵妃们可以说是合葬吗?细看史料,是不能的。

先来看看官方史书清史稿、清会典对于以上诸位的描述:

《清史稿》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

《钦定大清会典例则》

(乾隆)二年奉世宗宪皇帝梓宫安葬于易州永宁山㤗陵宝城地宫孝敬宪皇后同日合葬敦肃皇贵妃从葬

《乾隆御制诗》

十月二十七日永安孝贤皇后于万年吉地宫,以慧贤、哲悯二皇贵妃附

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祔孝贤皇后之侧,今伊子绍登大宝晋册为孝仪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贵之义也

《昌瑞山万年统志》

是日并移慧贤皇贵妃金棺、哲悯皇贵妃金棺祔葬

《皇朝通典》

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著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悯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著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著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十七年十月奉移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金棺从葬孝贤皇后陵寝

可见提到皇贵妃,从未有合葬字眼,而是“从葬”“附葬”“祔葬”,只有皇后属于合葬,皇贵妃属于帝后陵的附属物。乾隆自己的御制诗里使用最多的“附葬”,很明显是附属品的意思。即使是祔葬,在清朝官方也不属于墓主,也不是高级的丧葬形式,譬如康熙的早夭庶子全部祔葬在顺治与董鄂妃的爱子荣亲王园寝:

康熙年间定凡皇子初殇皆备小式朱棺袝葬于荣亲王园寝惟开墓穴平葬不封不树(《钦定大清会典例则》)。

乾隆的裕陵在乾隆未葬入之前,称为孝贤皇后陵,定义的墓主显然只有孝贤皇后,并非称孝贤皇后陵、哲妃陵、慧贤嘉妃陵,主奴之分很是明确。而康熙的景陵,在康熙葬入之前叫仁孝皇后陵、孝昭皇后陵、孝懿皇后陵,这三个女人并没有明显的附属与主奴关系。

那么乾隆的皇贵妃从葬帝陵的原因和意义又是什么。这在嘉妃、令妃奉安地宫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淑嘉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惟孝贤皇后温恭天授,仁厚性成……妃素娴礼教,久荷音徽,昔年分兰馆之勤,曾资襄赞,此日共云车并之驾,如侍生存……

《令懿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祭文中只字未提乾隆与她们的夫妾关系、帝妃情深以及对于她们生育子嗣的肯定,只是提及了她们生前死后的对于皇后的侍奉义务,“如奉生存”,像生前那样,继续服侍皇后。

慧贤、哲妃与皇后同日葬,所以也不存在告祭皇后。侍奉义务仍旧很明显。

所以,以清朝官方和上层的记录和定义来看,乾隆的几位皇贵妃不能属于合葬,只是从葬,且葬入的含义是继续侍奉皇后,并没有现代人想象的宠爱。历数清朝官书野史,均未有史书记载她们得宠,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侍奉皇后以外,清朝官方没有任何其他解释。而历史上万历也曾经想让自己的皇贵妃陪葬帝陵,所给出的理由是:“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也就是万历满意李氏的侍奉并且念她的生育之功,让她陪葬在定陵,并不是为了让她去侍奉自己的皇后。

并且像乾隆这样的实权皇帝,赏赐自己的宠臣一份好的待遇,也毫不掩饰是因为自己的宠爱,比如

《护理福建巡抚印务伊辙布奏报雨水收成分数诗以志慰》李侍尧历任总督,素称能事。上年因剿捕台湾逆匪,调任闽浙,驻札厦门办理军储,一切俱能迅速周妥;随即加恩赏还伯爵,以示宠眷。

而乾隆既未提及皇贵妃对于自己对她们的宠爱,也没有承认侍奉的满意、也未提及她们的生育之功,只留下了一句皇后多了几位“如奉生存”的人。作为一个实权皇帝,即使不提对她们的宠爱,提一句满意她们的侍奉又有何不可呢。

除了如奉生存的义务之外,皇贵妃即使从葬帝陵,从梓宫、移棺、祭祀方方面面都与帝后有着巨大的差距。

比如帝后的神主可以祔太庙享受祭祀,而皇贵妃则无此待遇。而帝陵的神牌,帝后的在中暖阁,皇贵妃的只能在西暖阁。顺治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按理来讲被封为皇后,会把神位放在太庙享受祭祀,可是她的牌位却被放进了皇贵妃专属的西暖阁。

皇后之棺称梓宫,以枏木为之漆49次,而皇贵妃的则称金棺以枏木为之漆35次,根据徐广源的微博,令妃即使是追封皇后,金棺也未进行刷漆,仍旧是35次。皇后梓宫饰以金寳牀以杉木为之髤,以黄黄糚龙叚套,而皇贵妃金棺髤以黄绘金云龙文大牀髤,以黄黄云叚。这只是皇后梓宫与皇贵妃金棺差距的冰山一角而已。

清朝皇后享有被皇帝亲自送葬的待遇,比如康熙帝曾亲送三位皇后的梓宫至景陵、乾隆也说自己效仿爷爷亲自为皇后送葬、并目视奉安地宫的过程,而皇贵妃们只是在金棺送走前,皇帝临送一下而已,奉安礼仪则派皇子或者大臣主持,比如令妃的金棺,只是是由皇子送到孝贤皇后陵寝。帝后的梓宫奉安仪式,无论是在京大臣还是各省高官,都要上奏折表示想亲自参加帝后的梓宫奉安仪式,皇贵妃则不用臣下如此上奏折。

清朝除帝后陵、端慧太子园寝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行四时钦派王大臣亲祭外,其余人等不得逾制,其祭祀也不会出现在官方实录记载中。

即使是祭祀,帝后和皇贵妃也不能在一个案上。 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三位案前,膳房、饽饽房应用:各镀金银器共105件,各共重一千四百七十两九钱;各镀金银镶牙筋二支;外镀金银有盖耳碗一件,重二十两系皇帝位前用。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三位案前,膳房、饽饽房应用:各镀金银器共二十四件,各共重三百六十两;各银器共六十五件,各共重七百六十七两四钱九分;各镀金银镶牙筋二支。

与乾隆合葬的妃子有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贵妃高佳氏、异族贵妃金氏、皇贵妃富察氏。

富察氏皇后是乾隆最喜爱的女子,可惜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死了,给乾隆的打击很大。

在《延禧攻略》中,由秦岚扮演的富察氏,是乾隆一生的白月光,她死后,乾隆只能在梦中邂逅这位女子。如果说人一生只有一次真爱的话,这个富察氏皇后就是他的一生所爱。

如果只能选一位女子陪葬的话,富察氏应该是当仁不让是乾隆的首选,都谁向死而生,乾隆皇帝死时,是否也有些急迫,想要再见到他的红颜知己呢。

魏佳氏原来是富察皇后的婢女,包衣出身,后来因容貌出众且情商智商双高,成为乾隆帝的皇后,生育能力也很强,她的儿子之一就是嘉庆帝,母凭子贵,这位皇后不简单。

贵妃高氏出身也不高,但也深得乾隆心意,乾隆能选她作为陪葬,可见在皇帝心中地位。

金贵妃金氏是朝鲜族女子,本身嫁给乾隆就是政治联姻的需要,但在日常相处中,这位贵妃应该也很得皇帝恩宠。

最后一位也是富察氏,她死的时间更早,在乾隆尚未登基时就已仙逝,乾隆能够在80高龄,还能记起这样一位皇贵妃,可见经过岁月的沉淀,在乾隆心中,她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乾隆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但在最终盖棺定论的时候,乾隆还是从中挑选出了一辈子最重要的5个女人,陪他长眠于地下。

民国时期,孙殿英到乾隆裕陵中盗墓,乾隆的棺材竟然自行游走到石门后,顶住石门。这虽然是一个传言,但反应出在后世百姓心中,乾隆帝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

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非常了得的皇帝,生前后宫佳丽三千人,国富兵强,死后也享有莫大的尊荣,一生福禄可谓不浅。

文章标题: 古代皇陵中的合葬,祔葬,从葬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7113.html
文章标签:合葬  皇陵  区别  古代  祔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