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24 00:59: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其实在辛亥革命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剪辫子。
第一类人是新军。
晚清时期,清政府训练了很多新军。当时的新军采用的新式武器,新式操练方式,留着一条大辫子非常不方便。虽然清政府没有明文允许,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慈禧太后当年出殡的时候,外国记者拍下照片,发现很多新军,脑袋后面都没有辫子了。
第二类人是留学生。
晚清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增多,大批的留学生去了国外。接触到新事物新思想之后,他们意识到留着辫子是落后愚昧的标志,再加上穿学生制服或者是洋装的时候,留着一条大辫子非常难看。所以很多留学生都剪掉了辫子。
第三类人是清廷中思想开放的大臣。
可能有些人不理解,觉得民间剪剪当看不见就算了,大臣怎么敢剪呢?其实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就提出了要“断发易服”。1905年,重臣爱新觉罗·载泽等人去西方进行考察,四十多个随从中有一半都剪了辫子。
辛亥革命前,很多朝廷大臣都提出了要剪辫子,受到了开明官员的支持。
在辛亥革命前,清政府的态度其实是默许剪辫子的。但是辛亥革命后,不少城市都发生了排挤满人的事情。
那些满族人原先高高在上,现在大清亡了,他们又听说被排挤,于是很快就主动剪掉了辫子,换上了汉人的服装。不仅如此,很多满人更是直接改成汉姓,就地改成汉族。
但是,很多汉人却迟迟不愿意剪掉头发,甚至被强制剪辫子的时候,还跪地求饶。
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点,已经形成了习惯。
清朝一直在教育当中融入一种观念,那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剪辫子,剪了就是不孝顺,对不起祖宗。这样时间一长,大家就形成了习惯,尤其是注重孝道的汉人,觉得辫子就代表孝顺,自然不愿意剪掉。
第二点,很多人担心满清卷土重来。
当时很多人是非常害怕朝廷的,他们害怕万一剪了辫子,清政府又掌权了,自己会被清算。比如当年张勋的“辫子军”复辟,很多人就赶紧翻腾出了假辫子。
第三点,当时局势混乱,很多汉人在观望。
辛亥革命之后,时局混乱,很多人不知道未来的走向是什么,于是一直在观望。所以出现了某些地方,街上有留着辫子的,也有剪了辫子的,大家互相看着不顺眼。
辛亥革命之后,推行强制剪辫子,警察们在街上只要发现留辫子的,一概现场剪掉,这样才慢慢的把中国人脑袋后面的辫子慢慢剪完。
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满洲人对中国的统治、强压华夏民族反抗意识和民族自尊,在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1645年7月8日)颁布“剃发令”,称“自今布告之后,京师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行剃发。若规避惜发,巧辞予辩,严惩不贷。”满洲贵族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发令”规定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朝廷以死要挟汉人归依满人的发式,使汉人惊恐万状。但这惊恐瞬间化作满腔怒火,他们宁死也不剃发,甚至高呼:“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
金钱鼠尾的发型是指清兵入关剃发易服以后中国人的所留的发型,由于截止到目前为止的清宫戏的误导,很多人并不了解。历史上真正清朝发式是金钱鼠尾,就是留的发辫要比小拇指还细,要能穿过铜钱中的方孔才算合格(几乎就是光头)。
那么剃头令的颁布为什么会遭到汉人的强烈抵抗呢?这要从推行剃发的重要原因来说,剃发令的颁布是为了消弱汉族的民族意识,方便统治,引起各族人民,尤其汉人的强烈反对与抵抗。剃发是满族人的潮流,但是清末的汉人一直以来遵循着祖宗先辈们留下来的传统,让他们剃发就相当于让他们违背了祖宗留下的传统,所以清末的汉人不愿剪辫子。
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所以才导致了清末的汉人不愿剪辫子。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曾强令汉族男人剃发梳辫,在1645年间,清朝的统治者还明文昭告天下男子一律剃发留辫:“遵依者为我朝之民,迟疑着同逆命之寇”,政令涵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自此清朝中国男人的头后便拖了一条鞭子,一拖就拖了二百多年。
清朝的风俗在宣统这可不好剪晚清末年,革命兴起,凡有志仁人都会剪去发辫,其用意就是推翻清朝志向;民国初立后,人民启智更是纷纷剪辫易服,唯独逊清皇室与旗藉人士照旧,以至于民国政府内务部多次函照内务府,一为通告,二为整齐风俗。
但这些自清入关以来的风俗嫣能说放就能放得下,即便京师警察厅每日派巡警督促都无济于事,甚至还整一出强行剪发,堪称一桩奇事。
一翌,由不想剪辫子的皇室领袖溥仪还被辅国公溥葵报告称:“近期有总厅差巡捕沿户催问剪发之事,如若再不剪者,恐官长去职,食饷人扣免。”
即便如此,溥仪都不为所动,由于宣统余威健在,巡警剪不掉以宣统为首的辫子,只能“守株待兔”在葵使上街买物之际,突然现身勒令剪薙,这一招伎俩可是将宣统逼得无路可退。
溥仪为了阻止剪辫子,可是想方设法,不仅诸般借口,甚至还规定出入禁门必须检查辫子,没辫子的葵使还不能进宫,这项规定可是苦了那些旗藉人员,最后逼得无法,民国政府总统徐世昌亲自写信给溥仪皇室内务大臣让其帮忙劝解:“门禁稽查,不一定以辫子为准,似可发给特别标志,以便随时辨认。”
虽民国政府一再催促皇室剪辫,但紫禁城内以宣统为代表的辫子,仍满街都是;到这,是不是就有疑问了,后续宣统年号的清士是如何剪了辫子的呢?
习得西方文化的宣统觉得辫子不雅方才被剪人这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的,就好比溥仪一直觉得清朝的辫子这种风俗该传承下去,但最终结果却出乎自己的意料,溥仪在吸取西方文化后,被英文教员庄士郭所感,甚觉中国男人脑后拖条大辫子实在不雅,于是当机立断将自己的辫子也剪掉。
自此,上行下效,几日之内,紫禁城以宣统为代表的千把条辫子相继不见,在历史里,这段以溥仪小朝廷内部的易俗,在当时可是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
当然,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不愿的呢?答案是:有。
据悉,这次易俗,有三位中国师傅和几个内务府大臣依然未剪辫子,而这辫子直到他们逝世,与大清一起埋入了棺材,埋入了历史。
祖先有此强迫削发之先例,几百年之后,当满洲的八旗兵势如破竹地越过山海关,开入关内,推翻业已腐朽的明朝,确立清朝的统治以后,清朝统治者便开始强力推行剃发蓄辫制度。
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命令,宣布“自今布告以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臣僚不得论奏剃发,否则“杀无赦”。此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剃发令”。
从此,头发之去留,不再是个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个伦理的问题,而是上升成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清朝统治者为了彻底从精神上征服汉人,是把剃发作为一种表示归顺的标志。
扩展资料:
康有为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向皇帝奏请断发剪辫的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政治分野的象征,独立各省很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剪除辫子已经成为去旧图新的标志。
但剪辫潮流是在民国建立以后逐渐扩展的,上海独立后数月,抵制剪辫的情况仍不断发生。关于辫子的历史,中国人被折腾了近三百余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辫子
我们可以在电视剧里或者一些历史图片里看到,清朝的男人都是有着一根长长的辫子的,很多人就很疑惑,为什么大男人会留着一根长辫子?在清朝男人会留辫子,主要是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
其实在清朝以前,汉族的男人是不用留长辫子的,像剃发留辫子这种风俗是在满族里比较留行的,但是在后来努尔哈赤打进中原,清兵入关以后,他就下令要全国无论什么人都要剃发留辫子。当时的人们都有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祖训,
很多人都拒绝剃发,但是努尔哈赤厉行剃发令,叫官民尽皆剃头,并且有着“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一个不剃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这样的说法,但是在清朝初期有许多人宁愿掉了脑袋也不愿理发,所以也是造成当时很多的惨案。
然后在清朝彻底统治中国建立王朝了以后,剃发留辫子凭借政权的力量由满族的风俗变成了满汉民族共同的风气。这个习俗也是一直到清朝覆灭以后,所有人都在大街上排着队剪掉辫子,但其实在刚让人们剪掉辫子的时候,人们都是拒绝的,
他们认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所以都不愿意再剪短发。这也是精神灌输的影响力,这才仅仅过了三百年,在清朝的统治下,人们就已经变得麻木和无知了,到最后的强制剪辫子,这样男人留辫子的传统风俗才慢慢的绝迹。
清朝人为什么要留辫子?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