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要多高级的社会文明,才能避免义和团这种对自己百姓的危害恐怖远远多于对侵略者的组织

时间: 2023-07-22 04:59: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要多高级的社会文明,才能避免义和团这种对自己百姓的危害恐怖远远多于对侵略者的组织

清政府为什么要封杀“扶清灭洋”的义和团?

一个原因就是,早期的义和团运动的目的就是反对清政府,所以清政府对义和团绝对不会有什么仁慈的看法,即使义和团后来提倡“扶清灭洋”的口号。当时执掌大权的人,就是慈禧太后,在慈禧太后的眼里,义和团就是可以巩固自己地位的东西,但是根本上一点都不信任义和团,失去利用价值之后,就会赶尽杀绝。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当义和团把口号改成“扶清灭洋”的时候,慈禧利用这次机会向十一个侵略国家宣战,义和团就是主力部队,但是义和团到了北京城之后,大肆屠杀外来宗教的人,甚至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最终导致战火不断。

此时的慈禧太后也慌了,既害怕列强的实力,但是又不甘心,最后,一面假装支持 义和团,另一方面与列强和谈,最后下达镇压义和团的命令。说白了,也就是失去了利用价值。

杀了无数的中国国民,引来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老佛爷不得不仓皇出逃。一身糊弄小孩的杂耍把戏,不封杀义和团,留着以后给自己陪葬么?义和团和现在人们想象中不同,并不是一群组织纪律非常完备的、义无反顾扶清灭洋的战斗部队。

义和团依靠出名的各种神功其实都是接头杂耍的把戏,什么刀枪不入,什么头顶神仙,糊弄糊弄老百姓还差不多。清政府也就是看中了这帮人同洋人决斗的心才放任义和团在各省发展。但是今天杀几个二毛子,明天把教堂烧个精光,让洋人的商品没市场,洋人在中国待不下去,肯定会遭到西方列强的报复啊,加上清政府真以为全民动员就能赶跑洋鬼子,弱智一般同十多个列强宣战,所以洋鬼子下了军舰直奔北京找老佛爷谈判。

动了真刀真枪,义和团傻眼了,当初骗百姓的把戏没有用,自己连洋人的眼睫毛都碰不到就被撂倒了。老佛爷当然更生气,当初要不是你们义和团大我也不至于又一次被赶出皇宫啊,一边是自己真生义和团的气,一边是洋人要求惩治义和团的人,所以清政府不得不剿灭义和团。

义和团是清朝末期一个非常大的团体,可以说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希望可以帮助清政府赶走外国的侵略者,那么,为什么清政府还要绞杀他们呢?

首先说因为八国联军战争之后,慈禧太后非常的慌张,直接就跑到了西安,然后就下令绞杀义和团,可以说这个是为了和外国的侵略者议和而采取的措施,正是因为清政府的态度比较的好,所以,外国侵略者才会和清政府议和。

第二就是义和团可以说是一个势力非常大的集团,当时的影响力绝对不亚于当年的黄巾起义,不亚于明教,还有就是前几年也爆发了太平天国的运动,也是打着宗教的名号,所以清政府本来就不信任他们,想干掉他们,只不过后来想出来了用洋人对付义和团而已,清政府一直是防着义和团的。

总之,清政府一直很担心义和团做大的,所以就用洋人来对付他们。

因为义和团打着杀洋人的口号残害无辜同胞!连腐朽没落的大清都看不起!利用完了立马在第一时间解散!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其他原因

1、直接原因: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早在1897年就发生了巨野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

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2、根本原因:

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其他原因: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次年(1899年),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镇压义和团,当地义和拳首领李长水请求荏平、高唐等地的义和拳首领朱红灯支援,朱红灯在杠子李庄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10月11日,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来镇压,被义和拳打败。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平原起义”。

扩展资料:

1、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国的欧洲强国,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

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1897年发生的曹州教案使山东巡抚李秉衡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

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

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在清朝官员中首次提出了“义和团”的概念。

同年10月赵三多等人在冠县飞地蒋家庄(今邢台市威县)竖起“扶清灭洋”的旗帜“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

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

2、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最初,他们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屡遭清政府的镇压。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义和团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为了躲开义和团运动打击锋芒,被迫采取假宣战,真投降的欺骗手法,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义和团运动,使义和团处于内外夹攻的境地。 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遭到了失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和团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和团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民教冲突不断。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于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等民间的秘密结社。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主要成分是农民、游民、散兵游勇。鲁西北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曾由坚决镇压转变为默许以至支持利用。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联合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扩展资料: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第一个口号是“反清复明”,这是义和团运动初期使用的口号,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义和团是为了反抗清政府的暴虐而产生的,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是那时期义和团的第一要务。

第二个口号是“扫清灭洋”,随着社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们开始向中国发动一系列的侵略行为,义和团运动的目标由单纯的清政府扩大为清政府和西方列强。

第三个口号是“扶清灭洋”,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为了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义和团再次改变目标,同意与清政府站在统一战线,共同阻止列强的侵略,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是具有爱国性质的运动。

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运动期间,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朝、印、土、菲等国相继爆发了反帝斗争,尤以义和团运动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义和团运动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促进了民族革命的高涨。资产阶级民主派、革命派对义和团先是予以否定,但后来逐渐改变看法,转而热情歌颂,高度肯定。革命派改变了轻伤农民的态度,而向农民寻求支持。

义和团运动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扫清了一些障碍。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从中吸取了力量。义和团运动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义和团运动

直接原因: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的冲突。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与外国殖民主义的矛盾加深。

其他原因(文字需要整理一下。见谅):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义和团(开始称义和拳)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大多数人认为与白莲教等传统民间秘密团体有关,也有部分人认为义和团源于一种勤王的民团组织。最初,以“反清复明”为口号,遭到镇压。随着中国近代史形势的发展,以帝国主义侵略为先导的西方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历史矛盾,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口号改为“扶清灭洋”。
清朝末年,中国境内基督教教会与民众常引起争讼、暴力甚或演变为外交事件。义和拳活动的山东和河北,正是教案频仍的地区,义和拳活动与教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被迫在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显示了之前的洋务运动失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国的欧洲强国,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之后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现在广东湛江)。
外国的进占,更激发起山东各地的排外情绪。1899年,捐官出身的汉裔旗人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提出“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对义和拳采用抚的办法,将其招安纳入民团。于是义和拳成了“义和团”,而口号亦由“反清复明”改成“扶清灭洋”。义和团四处烧教会、杀教士;抵制所有外国事物和之前失败的“洋务运动”。
教案频发的主要原因如下:
1、治外法权凌驾中国法律。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被准许在中国传教和成立教会。在治外法权之下,不单教会的西方神职人员不受清政府管辖,一般中国信徒也常获教会庇护。地方上,基督教教会每每因为文化、风俗差异等等各种原因,与地方民众发生冲突。部分不良教民欺压当地民众,而地方政府却往往因为惧于教会的治外法权,不欲与洋人作对而未能持公处理,造成教案。
2、仇外心态。清末华北地方经济破产,传统社会纲纪解体;在转变的时代,人心惶惶,各式秘密会社纷起。而教会、教众和洋人、洋货,成为了仇视的对象。
3、谣言。当时社会有许多诋毁西方人的谣言,如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等等,而一般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言,从而人人自危,对西方人及中国教友恨之入骨。
4、守旧势力煽动。教会除了传教之外也兴医办学、提倡破除陋习(如缠足纳妾)、传播新思想(如宪政、民主),与维新运动一样不可避免会引起守旧势力的仇恨。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冲突。守旧势力将传教士和他本国政府等同对待。有一些流氓假装信主加入了教会,宣教士不了解底蕴,接受了他们。后来这些流氓打架、滋事还得到宣教士的保护,使中国人大大反感。此外,基督教传教士和天主教传教士吵架一事,也带来很坏的影响。在中国人眼中根本不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

直接原因:教会势力猖獗,民教冲突不断。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于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等民间的秘密结社。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成分是农民、游民、散兵游勇。鲁西北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曾由坚决镇压转变为默许以至支持利用。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联合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性质:一次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的结果。它所以在山东首先兴起并迅速发展,其原因在于:
  1、山东人民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甲午战争期间,山东惨遭战火的洗劫。战后,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又首当其冲。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强修胶济铁路,并划山东为其势力范围。不久,英国又强占了威海卫。山东人民的土地被抢夺,房屋被毁坏,生活失去保障,生命受到威胁,人民群众心中积压了强烈的反侵略怒火。
  2、外国传教士在山东不断扩张势力。到甲午战后全省108个州县中,就有72个州县有教会势力在活动,共建大小教堂1300余处,有外国传教士150余人,教徒8万多人。山东也是全国民教纠纷最多的省份之一。外国传教士纵容不法教民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民教冲突日趋尖锐。官吏畏惧洋人,偏袒教会压制百姓,愤怒的人民群众被迫走上了反抗道路。
  3、山东地区连年灾荒。清政府置人民死活于不顾,致使水利失修,江河泛滥,黄河连年决口,仅1898年一年间,山东受灾达50余州县,淹死百姓不计其数,人民流离失所,再加上旱、虫、风、雹灾害不断,有的地方颗粒不收,粮价昂贵。清政府苛捐杂税层出不穷,人民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各地教堂却趁火打劫,高利盘剥,囤积居奇。致使人民长期郁积心中的仇恨与不满,终于通过义和团运动爆发出来。
  4、山东等地民间各种组织、结社的存在,为斗争积蓄了雄厚的力量。另外,山东义和拳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使更多的人参加到反侵略的行列。地方官吏对人民群众的反帝斗争采取了以“抚”为主的政策,这就使得义和团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从而得以更迅速地发展。

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

1
义和团运动(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是由义和团发动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再次引起欧洲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有意瓜分中国的欧洲强国,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并要求准许修建铁路和采矿。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能方济(Franz Niez)及理加略(Richard Heule)被冲入教堂的村民打死(起因不明)。德国立即作出了反应,乘机出兵占据了胶州湾和胶澳(今青岛)。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接下来的一个月,俄军进驻了辽阳南方的旅顺,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兵占领威海和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早在1897年就发生了巨野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村民与教堂因历史上的土地纠纷引起冲突。威县梅花拳师赵三多应村民阎书勤等的邀请,前往援助。后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为义和拳。1898年6月,山东巡抚张汝梅上奏朝廷,认为义和拳本属乡团,建议“改拳勇为民团”。并明确说义和拳就是“义和团”,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实现
1898年10月(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山东冠县义和拳以阎书勤为首,联合直隶威县赵三多等,聚众烧毁红桃园教堂,占领犁园屯,震动了鲁、直两省的毗连地区,成为义和拳反帝斗争兴起的讯号。
十九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是一次规模宏大的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结局 (1)兴起:1898年,冠县赵三多竖起“扶清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进入京津:①l900年夏,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②清政府改用“招抚”方法,默许义和团为合法民团,义和团涌入京津。(3)抗击八国联军:廊坊狙击战、天津保卫战。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 (4)失败: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各省,教堂遍布中国。外国传教士依仗侵略特权的庇护,为所欲为,称霸一方。他们除进行种种政治、文化侵略活动外,还纵容、包庇教徒中的地痞、流氓欺压良民,霸占田产,包揽词讼,行凶杀人等罪恶勾当。清朝地方官吏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在民教争讼中,推行“护教抑民”政策,造成许多“民冤不伸”的教案。广大群众同外国教堂传教士的矛盾极为尖锐,他们群起焚烧教堂,逐杀外国的教士,终于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特点、意义、失败原因。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特点: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l900年6月担负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②其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3)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4)失败原因:①主观上:a.是自发的群众性活动,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b.行动上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c.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d.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容易放松对清统治者的警惕,也带有盲目排外性质,表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上:中外势力联合力量强大。
影响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1.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

2.保存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

3.遏制了一场可能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0年全面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如果说它曾经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话,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就曾经相应地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瓜分中国领土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
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义和团运动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的高潮虽说为期不过三个月,并且最终还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陷于失败,但是,它的丰功伟绩却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绩,概括起来说是: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些功绩,主要是在中国方面;不过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2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在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期间,中国人民以其不畏强暴、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打击和教训了帝国主义者,使它们不敢为所欲为地瓜分中国。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灭亡中国的图谋。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首先,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其次,义和团运动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再次,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章标题: 要多高级的社会文明,才能避免义和团这种对自己百姓的危害恐怖远远多于对侵略者的组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511.html
文章标签:义和团  侵略者  要多  多于  危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