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假设人类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这个世界会更高效吗

时间: 2023-07-16 04:00:5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假设人类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这个世界会更高效吗

星战的游戏背景

引子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光明本是我求知的热情,我却把它变成征服的野心……
太阳系时代:
在公元2050至2157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人类的活动舞台只局限在太阳系之中,但对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航空运载火箭捆绑人造飞船,发射到星球上进行初期的采样,勘探;然后是进一步的移民准备,改造大气,水土乃至整个生态环境;接着第一批移民者入住其中,进行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测试;最后,如果测试合格的话,就开始大批量的移民行动,完成星球移民。
公元2073年,火星的移民测试完成让全体人类为之欢腾,通过移民审批的移民者带着惊喜的心情迁入新居,体验这在地球上做梦都未曾想过的生活。
接着,金星,木卫系统,土卫系统先后移民成功,人类终于可以在同一时刻观察到不同角度的太阳了。
江波星系时代:
随着太阳系其它行星和卫星的相继开发,太空移民技术日渐成熟。江波星系α星移民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人类进入了近地星系移民时代的标志。
公元2157年,人类在太空航行技术和燃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得宇宙飞船能够以接近光速的二分之一的速度在宇宙中穿梭。也就是说明,人类终于可以走出太阳系,去探索那更为广阔的太空了。
于是,江波星系就成了全人类所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个新发现的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待开发星系对人类散发着无限诱惑,人们并不满足于探测卫星拍摄的模糊的照片和影像,他们更希望能亲自走入这个星系,身临其境的体验这个新的世界。
但是仅仅从一颗行星航行到下一颗行星的时间就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这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到达两颗行星的人都已经是不得了的壮举了。正因为这样,每个能够到达的星球的价值都无比珍贵,没有人愿意舍近求远的放着眼前的星球不要而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为了其它的未知星球奔波劳碌。
两大阵营的产生:
在江波星系时代,虽然江波星系中的行星数目众多,但是其中距离合适并且值得开发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对于这稀有的一部分,人类的本性暴露无疑,在产生了重大的分歧之后,划分为两大阵营——地球联邦和帝国舰队。
在太阳系移民时代,一部分土生土长在地球的人类无法割舍这种生养的感情,所以仍然将地球当做是人类在太阳系中的大本营,主张宇宙是属于全人类的,对于其进行的任何探测和开发的行为都必须经过地球上的政权的认可,而且探测和开发的结果也必须要公之于众。
这种近似独裁的声明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他人的异议,最先移民于火星的人类群体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代。他们虽然对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发源地这点表示同意,但是却不认为地球是人类的根据地,因为他们认为住在哪,哪就是根据地。与此同时,他们认为以军事活动为开发宇宙的手段,先建立军事基地,再转变成移民基地才是正确的移民方式。
思维方式的不同加深了分歧和矛盾,人类的分化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地球上的人类成立了地球联邦,火星上的人类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帝国舰队。
地球联邦与帝国舰队之间长期处于一种既合作又对立的状态中,两方的势力成员之间经常私自进行资源和科技的交易;但又很可能在对于某个星球的开发管理权问题上发生矛盾而引发战争。这种奇怪的现象一直持续到直到太空跃迁技术的发现。
太空跃迁技术:
尽管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始终也不能突破光速这个极限,但是如果无法突破,那么人类将会被永远的束缚在江波星系了。这对于热衷于探索和开发的人类来说无疑是沮丧的,他们向宇宙中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卫星以获得关于宇宙更为详细的情报;不断发出各种电波信号,希望外星文明拥有者能够接收到它们,赶来施以援手,但是均石沉大海,一无所获。
公元2435年,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江波B13号行星的开发团队传来,在该行星一个类外星文明遗迹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机器。这则消息不仅证明了外星文明至少曾经存在过,更重要的是,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机器可以忽略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物质联系,使它们独立成为两套体系单独运作,从而使 “瞬间移动”成为可能。
公元2495年,六十年后,经过三代科学家前仆后继的努力,作为人类宇宙探索划时代的产物——太空跃迁技术问世;与此同时,仅存的一位参与研究的第一代科学家在病床上听到这个消息后老泪纵横,安然辞世。
这种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到达原来需要几十年才能航行得到的距离,因为它采用的时间跳跃的方式忽略了空间距离的存在,直接完成点对点的传输。
星门:
不得不说,人类现今掌握的跃迁技术虽然比以往任何一种宇宙航行技术都要先进得多,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个瓶颈——无法在宇宙中的任意两点之间完成跃迁。跃迁只能从某星系的固定坐标开始,到达目标星系的固定坐标,这种跃迁方式是双向的,就像是门一样。因此人们给这个固定点取了个形象的名字——“星门”。
只能通过星门完成跃迁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不十分的方便,但是由于技术能力所限,人类始终也不能冲破这种限制。因为跃迁技术本身就不是人类原创,了解这种技术原理的恐怕只有江波遗迹的所有者了,但是他们是谁?恐怕也只有宇宙知道了。
太空跃迁时代:
因为太空跃迁技术的发现并被广泛使用,人类进入了太空跃迁时代。此时的人们的眼界犹如重获光明的盲人一般豁然开朗,曾经遥不可及的宇宙如今变得近在咫尺,恨不得今天在这个星系勘察,明天又跑到另外一个星系采样。
人类的积极性被彻底的调动起来,星系探险者、星系商人和星系开发团队等等曾经一度低迷的行业一夜之间又突然变成了热门,各地的富商们也斥巨资组建了自己的星系开发团队,争先恐后的拓展自己的地盘。因为他们都知道,就如同地球上曾经一度火爆的房地产业一样,占有了星球,获得其它好处只是时间的问题。
太空移民时代:
公元2538年,科学家们发现除了少量的环境极其恶劣且不稳定的行星之外,大部分的已开发的星系还是有较高的成功移民可能性的。移民学家通过改进曾用于江波星系的移民设备和方法,使得一项新的技术——“太空移民”问世;矿物学家在几乎所有的星球上都发现了大量的钛矿源——一种无论用于制造航天飞船还是太空建筑都再合适不过的金属材料;燃料学家在各行星的大气层和地壳之下发现了氦气的气态和固态存在,从中提取的氦3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太空燃料;生态学家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发明了一种叫做“模拟生态系统”的装置,这种装置可以模拟类似地球上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类入住外太空星球成为毋庸置疑的可能。
一切都那么的顺理成章,人类就像是一个突然领到了巨额遗产的落魄年轻人一般,曾经豪宅、香车、美女的幻想马上就要成真了,他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忘乎所以。
第三阵营的产生:
由于太空中的星系不属于任何人,谁先开发,谁就拥有占有权。巨大利益的驱使使人类忽略了彼此之间曾经同住一个星系的事实。为了占领某个星球的拥有权,争吵、欺骗、利用和背叛等等一系列卑劣的手段对于他们来说反倒名正言顺了起来。终于,积怨越来越深重,矛盾一步步激化,口头上的争吵和心理上的厌恶不可避免导致了全体人类的内战爆发。人类忽视了国家、种族和信仰的差别——曾经一度是人类共同理想,与其利益相关者则是朋友,对其利益有威胁者就是敌人,无论是否曾经是朋友。
从2550到2598年,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纷争终于以人类分化为三股势力而告终,从此,人类为了利益而放弃了曾经共同的理想,为了各自的目标而分道扬镳。
三国鼎立:
2598年,部分来自地球联邦和帝国舰队的成员由于厌倦了人类之间你争我夺的无休止的纷争,宣布脱离各自的阵营,不参与两方之间的任何战争,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宇宙的探索与开发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小心的避开属于地球或者帝国任一方或者没有归属但存在争端的所有星系,向着偏远而广阔的宇宙深处挺进。
大部分人在已知的宇宙边缘汇合了,由于对自由的追求和不愿受约束的共同特点,这些孤独的人决定成立自己的势力联盟,来给那些同样不喜欢战争,爱好和平的人们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公元2598年年底,人类的第三阵营——自由联盟成立。
至此,人类三大阵营——地球联邦,帝国舰队和自由联盟分别成立。人类社会总体上处于一种平稳发展的状态。
突变:
公元2897年,持续了近300年的和平年代突然结束,战争如同热带的暴雨一样没有任何预兆的到来了。
宇宙外缘的自由联盟占有的部分星系被未知的神秘舰队突袭,被抢走大量的资源物资,损失大量的战舰和人员。愤怒的自由联盟外交官指责其余两阵营的不宣而战是卑劣可耻的小人行径。地球联邦与帝国舰队的外交官对于这凭空捏造的指责也感到十分愤慨,纷纷发表宣言澄清。
就在三国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噩耗接着传来,地球和帝国的部分移民星球同样遭到了毁灭性的掠夺和打击。全人类对于这没有任何预兆的突变在一瞬间可怕的安静之后,如同炸开了的锅一样乱套了。
神秘势力的攻击仍在继续,各种令人绝望的消息纷纷传来:
“报告长官,对方的舰队数目太多了,阵地即将失守,请速速支援,请速速…”
“我们守卫着星门,可是他们竟然从我们的背后发动了攻击,这绝对不可能,不可能!”
“上帝啊,您真的要抛弃您的子民吗?”
人类所占据的各星系分别告急,相比于战争更像是对人类清洗活动。人类的命运如同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的孤舟一样岌岌可危。
猜测:
这些侵略者不属于任何已知的人类舰队,因为其战舰性能和组件配置比人类目前最高端的武器科技还要高出许多。面对这批神秘来客,人类手足无措——如果说传说中的诺亚因为得到了神谕而建造了方舟逃过了灭世,那么如今谁来发出神谕?又有谁能造出方舟来拯救人类呢?恐怕人类历史就要在公元2897年画上不甘心的句号了吧!
公元2898年,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侵略者突然改变了策略,由压制性的进攻变成了监视和偶尔的骚扰。人们费解了,认为这十分的不合逻辑。可笑,连对方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将人类制定的规则胡乱套用呢!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内,人类一面不断的整顿军备,以待再战,一面分析并猜测着这些侵略者的真实身份…
科学家通过对少得可怜的侵略者的战舰残骸的分析,得出了更加让人费解的结论:曾经在江波B13行星上发现的太空遗迹和机器残骸在建筑和机械形态学上与神秘侵略者的战舰有很多的共同点,如果要说区别的话,就是那些遗迹和残骸在技术水平上稍稍落后于侵略者的。也就是说,人类现在引以为傲的部分技术和装备竟然模仿的是侵略者已淘汰的东西。
一时间猜测四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侵略者是未来的人类,穿过了时空隧道而来,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们要侵略人类;也有人说,是因为人类长期以来的纷争触怒了上帝,所以上帝派来神兵剿灭人类,但是既然上帝可以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为什么还要大动干戈的派遣这么多舰队来执行灭绝活动呢;还有人说这是外星智慧生物的军事演习,而人类则是他们的实验品,第一阶段的攻击已经结束,第二阶段对于监视和突袭的演习则刚刚开始……
人类英雄集结:
公元2946年,由于人类长时间被动抵抗而造成资源、战舰和星系控制权的大量损失。但是这都不是最致命的,关键在于舰队指挥官大量阵亡,使得人类大部分武装力量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的战斗力。
为了解决指挥官匮乏的问题,也为了人类生存作最后一搏,人类恢复了曾经被道德和法律所禁止的克隆人技术。根据典籍野史中关于传奇将领的各种记载,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模拟出了他们的DNA,然后进行克隆。
于是,各种曾经只存在于电影和书籍上的历史人物“复活”了,先天对于战斗的基因优势和后天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很快的适应并融入到战斗中去。指挥官贫乏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士兵们也很快的适应了这些另类的“人”,因为毕竟也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疏远和猜忌对于战局和自身完全没有任何好处。
但是克隆技术同时存在致命的缺点——人造基因毕竟不如原生的基因那样“浑然天成”。导致了克隆人类在跃迁过程中,骨密度损失的速度是正常人类的百倍甚至千倍,结果就是,长期参与作战的克隆指挥官衰老的速度比正常人快了几十倍,不过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还没有来得及衰老的时候就阵亡了。
“圈养”人类:
公元2985年,人类在对各势力呈报的宇宙星系图进行综合分析时,又发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侵略者将人类分割在了一个个独立的星系上,使人类无法进行物资交流;对固定区域的人类进行不间断的侦查,定期施行军事打击和资源掠夺。
通过勤勤恳恳经营自己拥有的星系才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资源,却为侵略者一次次的掠夺性攻击所鲸吞蚕食,这种屈辱和愤怒,人类刻骨铭心但又无可奈何。
相比于其它星系,太阳系可以称得上幸运。敌人也曾经试图对太阳系展开这种类似圈养的军事活动,但因为太阳系的军事和科技力量高度发达,均未能得手,所以太阳系才能平稳的发展。而敌人也显然注意到了太阳系的特别之处,所以加派重兵围守,似乎在等待机会。
挪德人:
同样在公元3000年,一位火星上的地勤兵在调试损坏的信号接收装置时,意外的收到了一个陌生的频段,频段中多个低沉而空洞的男声像是互通情报一样有问有答。他立即将这个诡异的发现上报火星总部,经过军方和科学院的研究确认,这个应该就是侵略者用于通信的频段。大量的语言学家集合起来,希望能够破译对方的语言而从监听频段中了解一些人类所不知道的情况。
破译工作夜以继日的进行着,但是得到的唯一算是有用的信息就是侵略者的沟通语言中,频繁的使用一个发音为“挪德”的词语。意义不得而知,但这个词语,却成了人类对于侵略者的公认称谓——“挪德人”。
太阳系保卫战:
经过长久的压抑和积累,人类终于决定在公元3000年——一个新千年的伊始,给予挪德人迎头痛击,要么扳回劣势,收复失地;要么一败涂地,彻底灭亡。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突破点选在人类的大本营——太阳系中。大量人员和物资撤退回了太阳系,在这里人们放弃了争执和仇恨,接纳全宇宙的人类——甚至连克隆人,也因为要共同承担人类的命运而被人类当成同胞对待。在太阳系所有行星、空间站,甚至包括小行星上,在一切可以建设工厂的地方,人类疯狂的把一切物资和能源转化成战争武器,准备迎接挪德人舰队。人们在这里共享一切军事和科技信息,无论阵营,各显其能,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场关乎人类命运的即将到来的战斗也与他们每个人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胜得活,败则死!
与此同时,各割据星系的指挥官也与太阳系总指挥官——麦克劳利·福克斯元帅达成共识,与太阳系同时发动反攻,以对除太阳系外的其它星系周围的挪德人起到牵制作用。
公元3000年10月1日,地球时间上午8点整,随着太阳系行星离子炮组的同时开启,一簇强光携带着巨大的能量从太阳系射向远方的太空,大量的挪德舰队如同被扔到了空间裂隙中一样瞬间消失不见。紧接着,人类所有的战舰一齐出动,地面对抗建筑全功率开启,原本沉寂着的太阳系刹那间沸腾了。措手不及的挪德舰队损失惨重,没有来得及撤离的战舰被人类舰队和地面对抗建筑打得粉身碎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类的积怨在这一瞬间,毫无保留的向着天空喷发了出来,如同愤怒的火山一样。
不身临其境的话,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体会到为什么已经占尽优势的人类的愤怒不消反涨,那种愤怒不该是一个占优势者所该有的:战舰的炮火并不因为对方即将坠毁而有丝毫的松懈;能源即将耗尽的驾驶员手握项坠,心想着失去的亲人和爱人,全速向着敌舰冲撞过去……
虽然人类凌厉而紧凑的攻势使得挪德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挪德人快速的增援速率使得整个战局在人类还没有来得及仅仅欢呼一下的时候,迅速的逆转了——大量赶来增援的挪德舰队源源不断的涌入太阳系,从规模上来说,人类已经输了。
不过就算挪德人对于人类的军事实力和科技等等情况都了如指掌,但是它们肯定不知道人类除了那些之外还有很多永恒不变的战斗利器——策略、毅力、勇气、信心以及在困难中的团结一致的精神,这些,才是制胜的法宝!
不愿束手就擒的人类出动所有主力决定放手一搏。历经奥尔特星门保卫战、柯伊伯带阻击、土星伏击战和木星引力盾作战,人类凭着毅力和坚韧、在巨大的牺牲下,终于在火星防御圈外挡住了挪德人舰队。
木星引力盾作战:
在太阳系保卫战的人类与挪德人多次交锋中,木星引力盾之战堪称人类太空战争史上不得不提的教科书一般的战役。
众所周知,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其外围被由大量卫星和陨石组成的陨石带所包围,随着木星自转高速运动着的陨石带与木星周围的强大磁场组成了被称为“宇宙舰禁地”的木星引力盾,不明就里的宇宙舰擅自进入的后果就是——被强大的磁场中断通讯与定位装置,被高速运转的陨石带冲击成粉末。
这场战役的主角是一位年仅20岁的年轻少尉——杨威利。正是这个年轻人,凭借着其智慧和果敢,带领一支仅仅由300艘高速战舰所组成的小编制舰队,创造了消灭挪德人万余艘舰船并且自舰队无伤亡的辉煌战绩。
据后来有幸参加过这场战斗的驾驶员的回忆,当时正在指挥舰队协助主力作战的杨威利突然下达命令,令部下迅速脱离主战场,从背后偷袭挪德舰队,按照慢速前进、干扰攻击和急速后退的步骤吸引挪德舰队的注意力。这倒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不过后来的事情就让人不解了,杨命令部下舰队关闭暗物质护甲和吸波涂层组件——将舰队暴露于敌人的视野和探测波之中。这对于脆弱的高速舰来说,无异于自杀!
但是身为舰队指挥的杨威利率先这么做了,其银白色的旗舰——休伯利安在太阳的光辉照耀下,犹如一条会发光的银色小鱼一样快速穿梭于深邃如海底一般的宇宙之中,显得尤为惹人注意,被骚扰得怒火冲天的挪德人——如果他们有感情的话,掉转舰队冲着杨的舰队扑了过来。
与此同时,看时机成熟,杨命令部队收紧集中,并且按照“进一步、打一炮、退三步”的原则,像是遛狗一样牵着挪德人舰队走向了那被称为禁地的木星引力盾。
在接近木星引力盾时,杨命令部下向引力盾方向全速开进,挪德人误以为弱小的人类舰队终于害怕得要逃窜了,也不顾一切的全速追赶起来。就在即将进入引力盾的时候,杨下令所有部队暗物质装甲和吸波涂层组件全功率开启,并且拉高战舰飞行角度向着引力盾切线方向迅速脱离战斗。
位置靠前挪德人发现前方人类目标突然消失不见,但已经来不及通知后面的舰队便冲进了木星引力盾的范围之内;而位置靠后的挪德战舰由于根本收不到前方同伴的警报便也糊里糊涂的冲了进去,结果就是,处于“中立”的木星陨石带帮助人类歼敌万余,而这一戏剧性结局的缔造者,就是银白战舰休伯利安的所有者——年轻的杨威利少尉。
太阳系和平公约:
在太阳系保卫战中,人类各团体代表签署公约:“太阳系为全宇宙人类不战之地,在这里所有人类只有保卫它的义务,无权追诉任何仇恨和利益”。麦克劳利·福克斯元帅,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时任地球联邦太阳系舰队司令,正是他,接纳了全宇宙难民,并倡导成立人类联合司令部,统合来自不同势力的人力、物力组建人类联合舰队,并最终守住了人类的诞生之地。此公约即为人类联合舰队的重要法律基础。由于太阳系战斗中不分阵营的牺牲、共同战斗的友情,此公约一直为宇宙人类所遵守。
远征:
付出了惨重代价的人类,终于守住了太阳系。但是挪德人的主力部队从宇宙的四面八方向着太阳系的方向合围过来,太阳系周围星系中满是密密麻麻的挪德舰队,并且其数量仍在不断的增加着,妄图等待时机成熟,收紧口袋,将人类扼杀在太阳系之内。
人类当然也认识到了形势的危急,经过商议决定,在太阳系留下部分主力防守,其余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向宇宙深处前进,因为人类在已知的宇宙边缘并没有发现挪德人的踪迹,而那里,尽管环境恶劣,资源贫瘠,却是人类目前急需的庇护所。
突围的部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到达宇宙边缘并且建立根据地,抵御挪德人攻击的同时随时准备着向太阳系反攻已解除太阳系之危急。
没有誓师会,没有践行酒,人类将士们登上了战舰,从同一个地点向着不同的方向起飞了,他们有的会无可避免的成为烈士,有的能幸免于难的成为勇士,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人类最勇敢,最忠诚,最可爱的战士。
重聚:
尽管使用跃迁技术在跃迁过程中不会受到攻击,但是由于人类跃迁技术的不成熟,不得不在跃迁路径上的每一个星系内都进行一次跃迁中转,但是往往是这仅仅几分钟的暴露时间,都会招致大量密集的挪德战舰炮火的攻击,每一次遭受攻击,舰队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损失。
就这样一路顶着攻击,一路奔逃,终于,在承受了巨大的损失的情况下,幸存的人类舰队到达了宇宙边缘,开始了在这里的家园重建工作。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互相联络,并且接应陆续到来的幸存者,属于不同阵营的幸存者聚集到了一起,为了能有效的组织建设和防御工作,人们自发组织,成立了三个由第一代三个阵营衍生出来的第二代阵营。
三个新阵营:
公元3000年底,由太阳系突围到宇宙边缘的人类终于重聚,但是由于突围时各自选择的方向不同,部分人类与自己阵营的主力分散了。于是宇宙边缘的部分人类聚居地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属于不同阵营的人们居住在一起,协同进行星球的开发和家园的建设工作。一段时间过后,彼此间阵营的区别一点点淡化了,并且同一片聚居地的人类需要有自己的政权来对人们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于是,新阵营便应运而生了。
由于新阵营的成员全部来自于第一代的自由、帝国和地球三阵营,所以新阵营就成为了继承它们而产生的第二代阵营,它们是:
宇宙海盗:
第二代人类势力体,成员主要来自于自由联盟势力,在第一次宇宙大战之后,太阳系被挪德人围困,突围到宇宙边缘后,重组而成的人类阵营。善于偷袭挪德人的运输舰队和星球,自身势力资源产量不高,所需求的资源大部分从挪德人处夺取,对挪德人极为好战;虽自命名为海盗,但从不主动攻击其他人类阵营,对人类各阵营之间的争端抱持中立态度。
银英帝国:
第二代人类势力体,成员主要来自于帝国舰队势力,在第一次宇宙大战之后,太阳系被挪德人围困,突围到宇宙边缘后,重组而成的人类阵营。继承了帝国舰队的帝国之名,势力内英雄崇拜之风盛行。人数在六大阵营中最少,但人均战斗素质最强,人人渴望成为宇宙中的英雄,热衷于硬碰硬的正面较量。
星河战盟:
第二代人类势力体,成员主要来自于地球联邦势力,在第一次宇宙大战之后,太阳系被挪德人围困,突围到宇宙边缘后,重组而成的人类阵营。成员间居住距离相对较远,非战争状态下较少往来;一旦战争号召下达,则全民皆兵,其战争集结速度和成员参与比例居六势力之首。战争,使其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星元纪年开启:
此时的人类处于宇宙的远端,远离太阳系,因此原来的太阳系历法已不再适用。天文学家经过观察和计算,将原来12个月为一年的纪年方式修改为3个月为一年的新纪年方式,将其命名为“星元纪年法”。而公元3001年,也就成了这种新纪年方法的第一年,被称为“星元元年”。
星元纪年除了其宇宙时间概念上的合理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对全体人类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让他们更深刻的感觉到时光的飞逝和任务的艰巨。
新纪元开启的同时,一个新的世界也诞生了,在这个世界中,人类犹如离家的孩子一样,无助的成长着,期待着,遥望着,直到冲破重重艰难险阻,回到太阳系的那一天!
开端:
游戏的开端以公元3001年,即星元元年开始,玩家为不属于任何阵营的舰队指挥官,占据着贫瘠但相对安全得多的“家园”星系。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自由联盟、帝国舰队、地球联邦、宇宙海盗、银英帝国或星河战盟中任一阵营,从宇宙边缘开始自己的太空之旅。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建造生产建筑来产生资源,通过资源的积累建造造船厂进而制造各种各样的舰体,然后通过科技研究给舰体添加配件——完全DIY的个性战舰组成舰队,身为指挥官的您,将率领这支个性舰队与您的朋友一起完成拯救人类、制霸宇宙的大业。
在游戏中,您可以充分体会到工程师,设计师,军事家,舰队指挥官,内政官,外交官等等诸多角色给您带来的丰富游戏内容;您可以率领舰队教训挪德人来收复失地,也可以联合朋友与其他阵营玩家的舰队一较高下;您可以将自己的科技点贡献给势力使所有势力成员受益,将自己设计的精妙战舰图纸共享给其他成员;您可以参加选举,出任官职,指挥势力成员合理的进行发展与战斗;您可以自己指挥战舰进行军事活动,也可以雇佣各种指挥官来协助您指挥;您可以占领星系来完成自己的移民计划,也可以扩张版图来为势力其他成员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
无论地域年龄,无论巾帼须眉,谁不渴望当个英雄,谁不梦想被人崇拜,只要你有英雄的梦想,“星战”就可以帮你实现,还等什么?不要崇拜别人,加入星战,你一定会成为他人的偶像,自己的英雄!

把一块蛋糕分给小红和小明两个人,每人分得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对吗?

把一块蛋糕分成两个人。
每人就是1/2,这是错误的。
应该是平均每个人二分之一才正确。
这个是正常数学题吗?如果是正常数学题有可能是二分之一,因为没有说是平均分,如果不平均,就不一定是二分之一。

假如把全世界的人都堆在一起,会有多大的体积?

边长1000米的立方体,也就相当于一座山峰的大小,而且称不上多大的山,但是它却完全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的人口。

目前全世界有多少人?有两个比较权威和细致的数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曾估计2021年元旦时全世界人口总数达74亿4444万3881人,德国世界人口基金会(DSW)同时估计全球人口高达75亿9154万1000人,两者都认为如今地球人口每年增加约8000万人左右,那么到2021年底,地球上将约有75-77亿人,我们取其中间值,认为如今地球上的人口约有76亿,这么多人加起来,体积会有多大呢?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基本一致,考虑到人口中有15%左右的未成年儿童,而且不少女性的体重都不到60公斤,因此我们可以将每个人的体重按50公斤来计算,那么76亿人就有3800亿公斤,约3.8亿吨。

那么边长1000米的立方体如果是水的话有多重呢?通常一立方米的水就是一吨,边长1000米的水体为重量也就是1000的立方,也就是10亿吨,也就是1亿立方公里的水有10亿吨。很显然,全世界人口的重量还不到这个立方体重量的一半,而人体的密度和水几乎相同,也就是说不考虑人体间空隙的话,全人类人体堆积起来的体积也不到这个立方体的一半。

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边长1000米的立方体的水相当于200亿人的重量,也可以说相当于200亿人的体积,如今地球上只有76亿人 ,所以放到边长1000米的立方体中完全不是问题,平均下来每个人还会拥有比平均人体更大的体积空隙。

那么现有的76亿人的体积堆积起来会有多大呢?这样计算一下就出来了:上面所讲的3800亿公斤按水的密度换算成体积就是3800亿升,将其开立方的话,就是一个边长接近725米的立方体,也就是说全世界所有的人类放在一起不考虑空隙的话,形成的物体体积只相当于边长725米的立方体,这个立方体的高度还没有世界最高的大楼迪拜塔(828米)高,是不是很出乎您的意料之外呢?

2021年截至世界人口总数是78亿,如果按照一个人140斤的标准来计算,全世界人口总重量大概是5.3亿吨,总体积大概是5.3亿立方米。这个体积是一个普通的大型水库的总容量。
把全世界的人都堆在一起有多大,我真的无法想象,但是我觉得一定不会超过地球的体积,毕竟地球都能承受这么多人,肯定所有人堆在一起的体积不会超过地球的容量。
如果把全世界人堆在一起的话,那么大概能占地球三分之一,因为地球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地球三分之二是海洋。所以说只有三分之一的陆地是有人类生存的,而如果把人类全部堆积在一起,也只能占据这三分之一的地方。
假如把世界上的人都堆起来,78亿人口可以堆成一个立方体,这个“人类立方体 ”的高度仅为809米,这比世界最高建筑,迪拜高828米的哈利法塔还要矮19米,是不是很吃惊呢?

爱 一个人 ,会为她的幸福 ,另一半不是你,发自内心的祝福吗?

你好,很高兴为你进行本次的回答。
我能理解你这种心情,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这种例子的存在。其实爱一个人,其中的真谛就是希望他能够开心吧。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是为了让那个人来爱你的话,那你与其不如不爱,因为这种所谓的爱太过于廉价,廉价的连一块钱的面包都不如。另一半不是你,不要太难过、伤心,因为看着你爱的人幸福,你自然也会得到宽慰与满足。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什么,你应该祝福,祝福她幸福,如果她不幸福,相信你也不会幸福也不会快乐的,所以要发自内心的去祝福她。去为她祈祷。发自内心的祝福是比较正确的选择,你爱的人看到你做出这样的抉择,相信她也会为你的抉择而感到高兴,你自然也会开心,即使,有点小小的失落。
祝你幸福,表伤感,你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遇到你的幸福!加油。
最开始不会, 但是大概半年后 会的

呵呵
过来人表示 微笑 不说话。
最开始不会,但是大概半年后 会的。
文章标题: 假设人类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这个世界会更高效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5086.html
文章标签:高效  这个世界  体积  假设  人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