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09 05:00: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人类在发展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无数大规模战役,而要说其中最惨烈的,可能很多人会选择斯大林格勒战役。
顾名思义,这场战役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成员苏联的南方重镇斯大林格勒。
在这场战争中,纳粹德国和苏联在战场上共投入了五百万人,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约三百五十万人因这场战役而丧生,可见它确实堪称惨烈。
不过,在我国古代,也有着许多荡气回肠的惨烈战役,它们同样对时局有着很大的意义。
如南宋末年的钓鱼城之战,就是数千宋军抵御数万蒙古铁骑长达三十六年,最终将蒙古大汗蒙哥击毙在城下,也让宋朝续命了二十年。
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还有一场重要的城市攻坚战,这场战役改变了东魏、西魏的格局,不管是在战略意义、历史意义、惨烈程度上都可以说是古代战争史上少有,它就是玉壁之战。
西魏大统十二年(546),东魏丞相高欢率领本国几乎全部的可调动之兵西征,大举进攻西魏。
高欢本是一破落户子弟,靠着北魏末年参与农民起义军在北朝崭露头角,他为人反复无常,多次降而复叛,但也正是靠着这些阴险手段,他才得以攻破洛阳,拥立孝武帝元修为帝,从而晋升北魏大丞相,掌握军政大权。
永熙三年(534),孝武帝不满于高欢的擅权,于是投奔了长安的宇文泰,结果高欢另立孝静帝元善见,而宇文泰则杀了孝武帝,改立了魏文帝元宝炬。
因为当时高欢、宇文泰各自为政,相互对峙,人们便将其区分为了西魏、东魏。在西魏,宇文泰是绝对的掌权者,而东魏则是高欢的天下。
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高欢曾多次派兵西征,但玉壁之战这次,堪称是规模最庞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十月,高欢率军从邺城出发,不久便来到了西魏、东魏的边界的汾河下游,即今天山西稷山县西南一带。为了防备东魏可能的威胁,宇文泰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名为"玉璧"的要塞,并派名将韦孝宽驻守在这里。韦孝宽自幼热爱军事、熟读兵书,年仅二十岁时,家乡爆发叛乱,布衣之身的他就敢主动前往朝廷请求率领一支军队前去平定。
以此为契机,韦孝宽得以跻身西魏将领之列,此后他又多次立功,深受宇文泰的器重,也正因如此,宇文泰才让他来镇守至关重要的玉璧。高欢率军来到玉璧后,立刻下令连营扎寨,包围玉壁,这一方面是为了震慑对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攻城。
据《北史》记载,为了取得更好的视野和居高临下的优势,高欢在城南筑起了一座土山,韦孝宽见状,便用木头来加高城墙,让城墙始终比土山高一头。
无法窥到城中情况,高欢只好换条思路,"上天"不成便"遁地"。东魏军佯攻城北,实际上却在城南挖地道,准备从内部瓦解玉壁,但韦孝宽轻松识破奸计,一边依仗北城天险之利固守,一边在城南挖掘长沟,这样敌军刚挖出来,就会被等候已久的西魏士兵抓捕杀死。眼看己方士兵被杀,后方的东魏军士都藏在地道里不敢轻举妄动,结果韦孝宽"于堑外积柴贮火,敌人有在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排吹之。"
挖地道的战术无法奏效,高欢见智取无望,只好强攻,而东魏军队的强攻方式,便是用攻城利器"攻车"。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武器对于石砖构成的城墙而言是极具破坏力的,史书形容当时攻车的表现为"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
面对敌方第一次真正有威胁的进攻,韦孝宽没过多久就又想到了应对之法。
当东魏的攻车再度来到玉壁城外时,只见城墙上悬挂着许多的布幔,当攻车的强大破坏力作用在其上时,竟然大半都被布幔吸收,难以再对城墙造成威胁。
高欢见状也见招拆招,让士兵们将干枯的树枝绑在长杆上,并涂上油膏点火,用点火的长杆点燃布幔。然而,韦孝宽早有准备,他派士兵们拿着长钩将敌军长杆的燃烧部分隔掉,被割断后光秃秃的杆子自然没有了任何用途。
黔驴技穷的高欢使出最后一招,那便是再挖城墙,但这次是先在地道里用木柱支撑,再烧掉木柱,导致城墙凹陷坍塌。
为防止东魏军利用缺口,韦孝宽紧急赶制了一批栅栏,用以将其堵塞。
高欢先后攻城五十天,损失七万士卒,却没能对玉壁产生实质上的威胁。于是无奈退军的他一病不起,最终忧愤成疾,郁郁而终。
钓鱼城之战:为南宋续命二十年,被欧洲人誉为“上帝折鞭处”,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蒙古大汗在位时期,蒙古铁骑横扫整个亚欧大陆,占领了2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能和当时的蒙古帝国相抗衡。
但是最后蒙哥汗战死钓鱼城,接下来由于蒙古汗位空虚,蒙哥的两个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立即争夺汗位,蒙古帝国陷入连续的严重内乱。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
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2、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 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等 *** 半岛大片土地。
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 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3、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
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倾慕汉文化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
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中国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蒙哥汗曾留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
扩展资料钓鱼城之战: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
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间为公元1279年。弃城后,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从1227年开始到1279年结束,四川、重庆军民抗战时间居然长达半个世纪,其中坚守钓鱼城36年。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