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7-06 00:00:4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维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宫中死者数百人。卫瓘曰:“众军各归营所,以待王命。”魏兵争欲报仇,共剖维腹,其胆大如鸡卵。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第一一九回中关于姜维自杀时的描述。当时姜维已经自杀,魏兵还要争先恐后,将姜维剖腹取胆,观察到姜维胆大如鸡卵。这是为什么呢?姜维到底和魏兵有多大的仇恨,被魏兵如此记恨?
姜维之所以如此被魏兵所憎恨,是因为姜维曾两次叛魏,尤其是第二次叛魏最可恨,分析如下。(本文纯属三国演义,与正史无关)
第一次叛魏
姜维本来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他与诸葛亮斗智斗勇,互有胜负,令诸葛亮眼前一亮。后来,在诸葛亮的设计下,姜维被曹魏所不容,无奈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蜀汉后,一心一意为蜀汉卖命。他写了两封书信,用箭射入天水城内,想要招降好朋友梁绪、尹赏。没想到,这两封书信被马遵获得,呈给驸马夏侯楙,两人准备除掉梁绪、尹赏。梁绪、尹赏被夏侯楙怀疑,事情紧急,于是打开城门,归顺蜀汉。
维曰:“天水城中,尹赏、梁绪,与某至厚;当写密书二封,射入城中,使其内乱,城可得矣。”孔明从之。
诸葛亮能够顺利夺取天水郡,降将蒋琬居功至伟。可是对于曹魏来说,姜维就是一个十足的叛徒,犯了十恶不赦之罪,欲杀之而后快。如果魏兵抓到叛变投敌的姜维,怎么处罚都不为过。世上最可恨的人就是“叛徒”,因此,魏兵想要将姜维千刀万剐。
第二次叛魏
邓艾趁姜维主力在剑阁与钟会对峙之时,他偷渡阴平,如从天而降般,来到蜀汉腹地,陷江油,血战绵竹,打到了成都城下。后主刘禅看到自己最精锐的七万御林军都被邓艾消灭,感到大势已去,在投降派谯周的引诱下,将自己五花大绑,开城向邓艾投降了。刘禅在投降邓艾后,本着要降大家一起投降的意思,派蒋琬的儿子太仆蒋显到剑阁,向姜维传后主敕命,让姜维放下武器,向曹魏投降。
姜维和众将大惊,非常不甘心,可是连皇帝都没了,他们也没效忠的对象了。如果姜维等人不听从刘禅的命令,就是“不忠”,还可能被钟会和邓艾夹击消灭。姜维考虑再三,于是对大家说道:“众将勿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这下,姜维等人才顺利归降钟会。
姜维在归降钟会后,一直想的是挑拨离间钟会和邓艾这两虎的关系,想让他们互相争斗,两败俱伤,好渔翁得利。如姜维给钟会出谋划策,派监军卫瓘去成都擒拿邓艾。这明摆着就是想借刀杀人,借邓艾之刀,除掉监军卫瓘,坐实邓艾的谋反之罪,钟会再率领大军进入成都,擒杀“证据确凿”的邓艾。这一石二鸟之计,真是太歹毒了。令姜维和钟会出乎意料的是,卫瓘仅仅率领数十人进入成都,就兵不血刃将邓艾擒获,将其关入囚车,送往洛阳,交给司马昭发落。
在邓艾被送走后,钟会和姜维进入成都。钟会听闻司马昭亲自带大军,来到长安,“帮助”钟会擒拿邓艾,这摆明就是冲着钟会来的。姜维趁机劝说钟会,“狡兔死,走狗烹”,邓艾就是前车之鉴。钟会在姜维的劝说下,下定决心,反叛司马昭。他说道:“吾意决矣!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西蜀,亦不失作刘备也。”
姜维给钟会出主意,假称有刚刚去世的郭太后遗诏,要除掉权臣司马昭,匡扶曹魏江山。钟会于是召集众将,拿出所谓的郭太后遗诏,想要让众人跟着自己反叛。可是曹魏将士们刚刚立下灭蜀之功,无心跟着钟会作乱,对这封遗诏的真伪也表示怀疑,不想服从。
姜维又给钟会出馊主意道:“我见诸将不服,请坑之。”姜维想把众多魏将一网打尽,好恢复蜀汉。钟会就这样被姜维一步步拉入深渊,不能自拔。因此,在众魏将脱困后,在斩杀主将钟会后,又围攻姜维。姜维“心口疼”发作,仰天大叫曰:“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他于是拔剑自刎。
可是曹魏众将仍不解气,于是将姜维剖腹取胆。姜维已经听从后主刘禅之命,归顺曹魏。他却一步步挑唆钟会,一同反叛,这就是姜维第二次叛魏。
结语:由于姜维曾两次叛魏,曹魏众将对姜维恨之入骨。尤其是第二次叛魏,最可恨,曹魏主帅钟会被姜维引诱,一步步拉入深渊,还差点将魏将们一网打尽,这是最可恨的。
姜维已经自杀身亡,为何还遭魏兵剖腹取胆呢?
公元263年,魏朝的实际控制者司马昭下令18万魏军兵分三路南征蜀汉,由于蜀汉缺少防备,战略失误,同时邓艾率领奇兵从天而降,袭江油、破绵竹、杀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刘禅迫于内外压力,向邓艾投降,邓艾的斩首行动获得成功,之后,刘禅下令蜀汉全境放下兵器向魏军投降。
当时姜维还在剑阁抵抗钟会大军,当姜维及手下将士听说刘禅投降,都拔出把来用力砍在石头上,以发泄心中的愤怒,同时吼出一句话:臣等欲拼死一战,奈何陛下先降?姜维及其手下将士很明显是不愿意投降的,但是皇帝刘禅都投降了,他们不投降,又有什么用呢?
姜维
所以,身为蜀汉最高军事长官的大将军姜维根据刘禅的命令,放下兵器向钟会投降,但是姜维显然不甘心就这么投降,他选择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法,同时还搭上了自己全家的性命和邓艾、钟会以及大量魏兵、蜀军、蜀汉宗室大臣的性命,而这一切,姜维只是为了复国。
姜维身为蜀汉的大将军,连皇帝刘禅都投降了,他要复谁的国?以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模式来看,皇帝是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整个天下都是皇帝家的,姜维为是复已经投降魏军的皇帝刘禅的国,一个臣子,能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极其困难,实在是忠心无二,实在是坚韧不拔。
姜维投降
刘禅投降之后不久,魏军内部就发生了动乱,首先是钟会诬陷邓艾居功自傲,然后钟会企图拥兵自立脱离司马昭,以蜀汉为基地,要知道钟会手握南征蜀汉的18万魏军,同时还有蜀汉大将军姜维的“支持”,再加上姜维手中的蜀军5~6万主力,钟会手中的军队甚至与东吴政权所有军队不相上下,这可是一个数量极其庞大的组织。
如果钟会控制得好,处理得当,重新建立一个政权也未尝不可,但是钟会谋反显得杂乱无章,而且没有完全控制这支原本忠心于司马昭的军队,导致魏军发生哗变,在短短几天时间,魏军在成都城内烧杀抢劫,不仅此次谋反的主犯钟会及其亲信数百人被杀,就连蜀汉大将军姜维及其妻子儿女也被乱兵杀死,还有邓艾被卫瓘派人杀死,就连蜀汉太子刘璿也被杀害,同时还表关羽一家满门被庞德的儿子庞会灭门。
姜维
根据《三国志 姜维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的记载,姜维被杀后,他的整个家族都被灭门,而且魏兵还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特别大,像斗一样大。姜维人都被杀了,为何魏兵要把姜维剖腹取胆?难道魏兵这么恨姜维吗?
首先,姜维是蜀汉的大将军,蜀汉在诸葛亮时代,就开始不断进行北伐,而且都是蜀汉主动发起的以弱伐强的战争,诸葛亮去世后,魏国满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没想到蜀汉又出了一个比诸葛亮北伐还要坚韧不拔的姜维,在诸葛亮去世后,前后进行了十一次的北伐。
姜维与钟会
姜维是蜀汉历史上第二个有政治理想的人,第一个是诸葛亮,姜维虽然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但姜维无疑是诸葛亮政治理想的坚定捍卫人,对于北伐的执着,姜维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坚决,北伐就是姜维向北边的魏国发动战争,发动战争就是要打仗,打仗是会死人的,姜维前后延续几十年时间前后十一次北伐中,不知道杀了魏国多少将士,魏国人能不恨姜维吗?
这次伐蜀的魏军中,有很多就是魏国在关中的边防军,他们多年与姜维对峙周旋,深知姜维就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起初姜维投降后,是受到主帅钟会的庇护,魏军中虽然有人对姜维不满,也不敢说什么,现在钟会因为谋反都被杀了,魏军把所有的怒火都发在姜维身上了,所以杀了姜维及其家人,他们还觉得不够,还要把姜维剖腹取胆。
姜维兵变
其次,就是这次成都之乱,钟会意图谋反事件,魏军都认为是姜维蛊惑钟会谋反的,是姜维在暗中搞的鬼,钟会再怎么样也是魏军主帅,同时还是魏国的大家族出身,这次的成都之乱,其实魏军内部也伤亡惨重,除了两大知名功臣钟会与邓艾被杀外,魏军内部也死了不少人,比如钟会的亲信被杀了几百人,再比如邓艾的亲信想救回邓艾时,却被监军卫瓘派出的田续所杀,这样杀来杀去,杀到最后,都要找一个责任人出来,因此魏军认为是姜维,就把怒火发泄到姜维身上,导致剖腹取胆。
另外,钟会手下的魏军如果谋反就要承受自己留在魏国的家属安危,如果没有选择谋反,就得向魏国的司马昭表忠心,魏军无论是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大多数人其实是不愿意跟着钟会谋反的,因为这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为了向司马昭表忠心,他们只能拿姜维开刀,把姜维剖腹取胆。
姜维被杀
最后一点,古人非常崇敬死后留个全尸,这是对古人的尊重,如果怨恨一个人,就在这个人死后不让他留个全尸,所以魏军在杀了姜维之后,仍然对姜维有怨恨之心,他们把姜维这个敌国大将军视为这次动乱的主谋,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姜维,就连姜维死去的尸体也不放过,把姜维剖腹取胆,让姜维不能留一个全尸,这是魏军怨恨的表现。
魏军在剖开姜维的腹部后,发现姜维的胆很大,像斗一样大,胆大表示姜维生前的很有胆识、勇气,普通人的胆一般长约5~8cm,宽约3~5cm,容积大约是40~60毫升,而姜维的胆有一斗,汉代的一斗是2000毫升,姜维的胆是通人的40倍左右,这当然有些夸张,不过也说明姜维确实是一个有胆识的人。
因为魏国的士兵很好奇,什么人能够设计出这么大胆的计策。所有人都觉得姜维是一个人物,都想看他的胆子到底有多大。姜维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去世之后,就把蜀国的军政大权交到了姜维的手里,他没有选择英勇骁战的魏延。而且这个默默无名的姜维,就是看中了姜维身上忠君爱国的优点。诸葛亮始终都不相信魏延,认为他以后一定会反叛蜀国。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忠诚的品格。所以诸葛亮宁愿选择。才能不如魏延的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希望能够延续蜀国政权的生命。
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他先后进行了四次的北伐,但是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不但没有为蜀国争夺喘息的机会,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长年的战争已经让蜀国的国力空虚。司马家族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就派钟会和邓艾两个一流的将领去攻打蜀国。司马昭料定这次攻打蜀国一定会胜利。
但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钟会和邓艾率领着大军拿下蜀国之后。司马昭不能控制他们两个,所以司马昭就提前做了准备。事情的发展和司马昭率预料的一模一样,钟会和邓艾两个人因为军功产生了很大的矛盾,钟会先下手为强占得先机,邓艾被处死。
蜀国被攻破之后。刘禅就投降了魏国,但是姜文也没有放弃希望。他想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计策。就是利用钟会的野心,姜维怂恿钟会在蜀国自立为王,让后自己在趁机除掉邓艾,拿回蜀国大权,可惜一切都在司马昭的掌握之中,姜维和邓艾都被魏国的士兵杀死了,魏兵还对他剖腹取胆。
都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三国政治舞台上各路豪杰大显身手,风流人物不胜枚举。而三国时蜀国的大将姜维则是末路英雄,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他的结局非常悲惨。极富进取心却要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国君受辱;最后殚精竭虑却回天无力,壮志未酬身先死,身首异处,最后被敌军剖腹挖心,肝胆俱出,爱妻娇子也惨遭株连。真是悲壮莫过亡国臣,含恨谁比姜伯约。
三国名将如云,下场各异,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士不离阵前亡;将军战死沙场很正常,但像姜维这样死得这样惨的,三国众将还真挑不出第二个。那么英武过人的姜维,为什么死后却被如此对待,死了就死了,魏国干嘛要做的那么绝呢?
一、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姜维死之前,蜀国刚刚被摆平,人心不稳,局势不定。刘氏在蜀地经营了40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影响巨大,加上诸葛统治实行仁政,深得民心;蜀国既得利益集团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蠢蠢欲动,等待时机。
如何稳定人心,站稳脚跟,巩固统治,是魏国面临的严峻课题。一方面魏国采取了不少笼络人心的措施,如百姓减免赋税,优待投降的后主,悼念蜀国忠臣诸葛先生。但统治向来是恩威并用,软硬兼施的。
如果一味软,那就回让蜀地的人民得寸进尺,嘚瑟不已;所以必须同时要有来硬的一手。对于姜维这样的刺头,必须要严打重判,不能手软,以告诫和震慑那些不安分的人,绝了他们造反的念想。
所以,对姜维的处置越狠越好,中国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就是如此残酷。
姜维是蜀国的一面旗帜,是蜀国复辟的唯一希望,拔除这面旗帜,再踩上一脚,是必须的。
二、忠义可嘉,手段卑劣。
俗话说,一女不事二夫,一臣不事二主。姜维在大厦将倾的时候,还矢志不渝,冒着生命危险匡扶蜀国,其忠心感动天地,名垂千古。但他使用的手段稍嫌卑劣,险恶无比、投降本来不光彩,还搞诈降。诈降也就罢了,还策反钟会造反,策反钟会如果说明是为了蜀国也罢,却是欺骗人家钟会说造反是让钟会受益的,利用钟会复辟蜀国。
姜维挖下一连串的坑,叫人瞠目结舌,防不胜防,计策之诡、阴谋之毒,就是诸葛再世也想不出来。
钟会将军仰慕你的人品才善待你,可是却把钟会往死里整,把那么多无辜的魏兵往绝路上赶,人家魏国的将士能放过你吗?
如果姜维只是给钟会挖坑也就罢了,谁让钟会自己经不起引诱呢?姜维的计划还包括,''钟会造反,借刀杀人,让钟会将邓艾手下成千上万的魏国官兵一网打尽,不留活口,之后再把钟会手下的众多官兵全部收拾掉,再举旗造反,让后主复辟。
这样一来邓艾他们不干了,好小子,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奋斗了半个世纪的革命果实,差一点就葬送在你的手里;蜀国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差点被你破坏掉。叔可忍、婶也不可忍也。因此,魏国官兵恨不得把姜维剥皮抽筋、碎尸万段,剖腹挖心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背叛老板、罪加一等。
姜维祖国在魏国境内,老板是曹操。父亲姜冏是英雄也是烈士,为了魏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姜维后来继承父亲遗志,报名参军,受到信任,当了一名军官。
可是姜维后来却跳槽到了蜀国,背叛了曹老板,调转枪口向老板开火。从姜维自己来说,当时被迫老板情非得已,没有退路,别无选择了,可是魏国官兵不理解姜维的苦衷。
因为历朝历代都对叛徒非常鄙视,魏国官兵当然也对姜维非常愤恨,心里说,你第一背叛魏国投降蜀国也就罢了,千不该万不该在这时候又搞了个假投降,坑害生你养你的祖国,大家都服了,就你这投降的将领不服,真是可恶;所以魏兵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来。
四、恐惧害怕、精神胜利。
姜维用兵如神,让魏国官兵吃尽苦头,而且传说姜维胆大跟米斗一样。最后姜维的计谋被称为史上第一毒计,让魏国官兵不寒而栗。大家对这位三国名将是既恨又怕,寝食难安,生怕这小子诈尸复活,把魏国官兵一网打尽,或者变成厉鬼索命。于是大家觉得必须把姜维从肉体上彻底消灭,自己睡觉踏实,了却一块心病。
你不是大胆、胆大吗?我就把你的胆挖出去给剁碎了、喂狗了,让你到了阴曹地府也没有胆子,让你来世变成一个胆小鬼,看你还敢不敢来捣乱。
可叹英武豪迈的姜伯约,下场竟然如此悲惨,叫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姜维对蜀国来说,是个感天动地的大忠臣;对魏国来说,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国者,遗臭万年的叛徒。英雄也好,叛将也罢,已经作古,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姜维也算的上是一代名将,然而在后期却被自己所坑死,急功近利的他决策上出现了失误,计划失败也就算了,还导致魏军对他非常痛恨。所以在殉国之后,尸体还被魏军挖了出来剖腹取胆,实在是可惜了。
姜维之死
姜维是蜀汉的名将,由于父亲战死的缘故,姜维也是被封为天水郡参军。一开始就想追随蜀汉,觉得蜀汉一定可以做成大事,可是当时大家都怀疑他,认为他有异心,所以丢下了姜维等人就走了,这姜维不放弃,依旧努力想去融入蜀汉,于是就想到了向诸葛亮投降。
诸葛亮同意了这一要求,并且发掘了姜维的才能,让他去统领千军,甚至还写信给蒋琬称赞姜维。姜维受到如此的重视,也是不敢懈怠半分,在各个战役中展露手脚,击溃了不少敌军,也是开始了自己的升官之路。不过事与愿违,本来强盛的蜀汉慢慢衰落下去。
公元263年,曹魏决定灭掉蜀汉,于是派了钟会、邓艾大军征伐蜀汉,当姜维还在剑阁和钟会对峙的时候,刘禅派人送来了诏书,说他已经投降了,让姜维也跟着投降。姜维看情况不妙,心想不如假意投降,于是他投降了钟会,心中早已经想好了怎么挑拨钟会和邓艾的关系。在投降钟会不久,曹魏大臣卫瓘举报姜维和钟会想要反叛,于是钟会的士兵和曹魏的士兵打了起来,在战争中,姜维死了。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曹魏士兵将姜维腹部剖开取出他的胆,然后将姜维碎尸。
为什么姜维自杀殉国后,仍然被人剖腹取胆?
一. 策反钟会失败,造成曹魏将士不满并被剖腹取胆。
在坚决履行诸葛亮遗志,共计进行十一次北伐战争后,姜维并未立刻返回汉中,选择继续防卫曹魏来犯。在之后公元263年,听闻魏国正在练兵准备攻打蜀汉,便上书后主刘禅,但并未得到重视。
果真同年曹魏派大将钟会和邓艾,带兵攻击蜀国,所幸被姜维率领十万大军,成功拦截在剑阁这个地方。但令姜维没想到的是,邓艾抄小路奔赴当时的涪县,这个地方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地处剑阁和成都的中间位置,让姜维进退两难,无论援救哪一方,都会损失惨重。
最后姜维本想着让诸葛瞻前来救援,却没想到诸葛瞻被途中遇到的邓艾打败并杀害,扶不起的阿斗,后主刘禅在慌乱之中投降曹魏。得知此消息的姜维悲痛不已,但仍没有放弃希望,一心想着光复汉室,并选用了一个并不怎么光明的计谋,也就是劝说魏国大将钟会谋反。再加上兵强马壮,综合实力较强的钟会,自己也认为有实力和司马昭一族抗衡,便决定与姜维合作。
先是陷害邓艾,并将邓艾囚禁。再强迫其他魏国将领签投名状,在没有成功之后将他们看押起来。事情的转折点是军中开始出现,钟会要杀害所有曹魏将领的流言,在层层渲染后,一时之间军心动荡,最终爆发兵变,姜维与钟会被杀,军营士兵死伤惨重。而曹魏众将士认为,这一切都是姜维一手策划造成的,对他愤恨万分,将其剖腹取胆,连他的家人也没有放过。
二.被魏国卫瓘嫁祸杀死邓艾,引起公愤。
其次,姜维的悲惨下场,还离不开小人的推波助澜,也就是当时曹魏军营中的一个名叫卫瓘的监军。因其也曾跟随钟会诬陷过邓艾,在钟会造反失败后,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自己。便派人将囚禁着的邓艾父子伤害,并借机嫁祸给已死去的姜维。
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保全了自己,二是姜维确实是最好的背锅侠。知晓爱国将领邓艾,是被姜维所杀的曹魏将士们,将这种愤怒转移到姜维身上,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想用姜维的惨死,震慑不愿归降的蜀汉势力。
另一方面,在蜀汉朝廷归降曹魏后,魏国为了收服蜀国人民的心,采用了恩威并用的措施。首先是册封后主刘禅,给予他安乐县公的职位,让他觉得魏国是个仁国,且有恩于他。其次,即使蜀汉投降,也势必会存在同姜维一样,想要伺机反抗,兴复汉室的百姓或将士存在。
借姜维被剖腹取胆的惨死案例,告诫那些不安分的降兵们,这就是谋反的下场。虽然姜维进行频繁北伐,造成蜀汉实力被削弱,引起百姓不满,但其对于蜀国的不二之心却是可圈可点的,最终落得这个凄惨下场,也不禁让人唏嘘。
总之,姜维被曹魏士兵残忍对待主要还是他们各为其主,姜维杀了太多曹魏的人,所以让曹魏方的士兵特别痛恨。那些曹魏士兵好不容易抓到姜维,出于对他的恨,就算姜维死了,他们还是要剖开姜维的腹部取出他的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