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元历史是什么意思呢

时间: 2023-06-29 08:00:0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元历史是什么意思呢

元朝的历史是怎样的?

元朝是成吉思汗打下来的江山,并建立的都城都城叫大都,元朝疆土是最大的,一直打到了欧洲的小亚细亚,成吉思汗呢?从亚洲一直打到了欧洲
元朝时期1271年~1368年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佑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 (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 (元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北元(1368年元朝灭亡后)时期(1368年~14世纪末或15世纪初)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铁木儿 1368年~1370年 至正1341年~1370年
昭宗 和孝皇帝 闭里可图汗 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1370年~1378年 宣光
平宗 宁孝皇帝 乌萨哈汗 孛儿只斤脱古思铁木儿 1378年~1388年 天光
元朝灭亡后皇室血脉一直在蒙古代代相传直到1696年蒙古被清朝征服为止。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分析的全面一点。大概一百字左右。谢谢。
  历史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资料延伸: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大蒙古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燕京,称大都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①它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②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③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⑤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我个人觉得元朝统一没有任何意义。首先,元朝不仿效汉制,他是用快马弯刀征服了文明程度比他发达的宋朝,他的统一是野蛮民族对文明民族的践踏,过了100年乖乖回草原放羊。而且元朝不是中国,他是蒙古。他不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含义是说汉语写汉字,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回家管你爹叫爹,你就是孔孟传人,你就是中国人。外国人都管他爹叫约翰,你回家也叫约翰,约翰不得抽你
历史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资料延伸: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大蒙古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燕京,称大都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历史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资料延伸:
元朝(1271年—1368年)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后,大蒙古国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国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燕京,称大都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
元朝统一中国后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皇位更迭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元朝灭亡。此后元朝政权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国“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暹罗,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王朝。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元朝的历史阶段是什么?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的灭亡?

元朝是我国古代史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定都于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前后共计98年。 

那么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呢?第一点,是元朝统治者发动了很多战争,打仗就会耗费时间,耗费兵力,耗费物资。在元朝的98年历史之中,没有战争的仅仅只占22年。建立元朝时,他们要灭西辽、西夏、金国、吐蕃、大理等国,灭南宋。建立元朝,大一统之后他们又要对内镇压起义、对外侵略扩张。虽然元朝仗打的不错,但是常年的战争没有人吃的消,故而这个朝代变得虚弱。第二点是元朝中期政权动荡。1295-1368短短的七十年间,元朝的帝王世系中就出现过十位皇帝。这就给了起义军可乘之机。第三点,皇帝昏庸,特别是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史载其“怠于政事,荒于游宴”,他沉迷娱乐不理朝政,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元朝灭亡更重要的还有一个经济上的原因。关于经济方面,一方面出于战争的考虑,元王朝一直执行高赋税政策,税收非常严苛,以至于负担不起赋税的百姓,只能去借高利贷交税,百姓备受压迫,民不聊生。从元太祖忽必烈到元顺帝的至正年间,这短短70年里,元朝的盐税增加了20倍,茶税增加了240倍,商业税增加了10倍。另一方面,元朝的财政收支很少。在元朝的大部分时间里,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带来了不错的财政收入。但是元朝中期以后,大量日本倭寇窜犯东南沿海,沿海海路遭到阻遏。为抵制倭寇,禁海令出现了,但禁海的结果,就是市舶司的收入锐减。

一个朝代的灭亡,逃不开经济的衰败、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导致百姓备受压迫,民不聊生,最终百姓只能揭竿而起,推翻统治这个过程。到元代中后期,这些弊病都出现了,那么内忧外患,最终元朝只在历史上存在了98年。

元上都有什么历史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

  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夏都,由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立的都城,与元大都(今北京市)共同构成元朝两大首都,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曾与巴黎、罗马等大都市闻名于世,在欧亚大陆上享有很大影响。

  就是这样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都市,在1358年时被农末起义军所焚毁,之后又几经战乱,最终荒废成为“一座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废墟”。元上都从1256年初建,至1358年被焚的百年间,曾在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尽管这座古城已被战火焚毁,但它的影响仍然十分广泛,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及蒙元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宝贵遗产,因此,元上都遗址及其文化景观,在196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中,现正积极申报中。

  2006年,元上都遗址又荣获: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
  被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内蒙古十大历史名胜”;
  被中共正蓝旗委员会、正蓝旗人民政府联合评为“正蓝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部精彩的地书!
  一段辉煌的历史!
  元上都遗址将以浑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世界的眼光,重震雄风!再度崛起!

  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大一统的正统王朝的首都,由成吉思帝之孙、元世祖忽必烈大帝初建,城址在今北京市正北滦河上游。由我国北方骑马民族创立的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奇妙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它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1251年蒙哥即帝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同漠北和林南下驻帐金莲川,征天下名士,建立著名的金莲川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国皇帝之位,为元开国皇帝元世祖。世祖将开平府作为首都。1264年5月,世祖始建大都(今北京,诏开平府上升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今北京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组成。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住大都,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宫城内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开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所筑成,建于1266年。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很大,建筑遗迹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库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城西还有离宫西内,周围十里,建筑以行宫和营帐为主。还有一处方圆25公里的大御花园,北郊则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1358年农民起义之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自是未得恢复。元上都最辉煌的时候刚好100年。迄今,上都遗址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元上都的地理位置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以东18 公里处,它北部有连绵起伏的山岗,南有滦河流过,东、西两边及滦河之南是广阔的草原。史籍赞其城“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王恽《中堂事记》,《秋涧集》卷80)每当夏秋季节,闪电河水蜿蜒曲折,金莲花遍野盛开,自然景色十分优美。元代诗人就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萨都剌《上京即事五首》,《雁门集》卷6)的生动描写。
二、元上都的设立及两都制的由来
公元1251 年,蒙哥汗在漠北即位,命其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元史》卷4《世祖记》)。忽必烈南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1256 年,又命刘秉忠选择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三年建成,初名开平府。1260 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
公元1260 年冬, 忽必烈认识到通过几千里的草原、戈壁把中原地区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运到漠北, 以保证庞大的中央机构、军队及迅速增长的都市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实在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他也意识到大蒙古国的统治基础已经在中原地区奠定, 他要做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正统王朝的皇帝。于是,汉人谋士郝经实行两都制的建议便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
中统四年(1263),大都(今北京)建成,忽必烈遂将开平府改名为上都,亦称上京、滦京,这里便成为和元大都并列的草原都城。元朝自此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元朝的皇帝,春分时离开大都北上来到上都,到秋分的时候,他们再南下离开。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相比较而言,对于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上都的战略地位更胜于大都。元人虞集在《贺丞相墓志铭》中写道:“上都控引西北,东际辽海,南面而临制天下,形势尤重于大都。”元代皇帝始终非常重视上都,一来方便与漠北蒙古宗王联络, 二来还可按照蒙古传统习俗举行宴会、祭祀、狩猎活动。每当北方或东方、西方发生紧急情况时,元朝政府就会把大批的军队和物资从南方汉地调往北方。这个过程中, 上都是最重要的枢纽。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共有11 位皇帝,其中有6 位皇帝在上都城登基称帝。元中期以后发生的“南坡之变”、“两都之战”、“上都兵变”等宫廷斗争、流血冲突,都证明了上都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
三、元上都的建筑特色
上都城是由忽必烈的汉族谋士刘秉忠设计建造的,因此它既具备汉族传统农业地区城市的风貌,又带有蒙古游牧生活的特色,充满了天才的创举。
元上都的建设,运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选择
了金莲川草原这一处形胜之地。元上都的外城、皇城和宫城城郭三重相套。外城轮廓为边长2200 米的标准正方形。皇城也是正方形,边长1400 米。宫城居于皇城的中部偏北,略呈纵向长方形,南北长620 米,东西宽570 米。宫城正南设御天门,从御天门向北修筑御道,形成中轴线的格局。后来, 元大都借鉴了元上都的构思模式而有所发展,如宫城、皇城、外城作三环相套的城垣,就是在元上都三重城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元上都是一座保存着大量游牧文化的草原城市,开放自由与流动性是它最大的特色。元上都的城市建筑便捷而灵活,建筑布局也随形就势,在巨大的宫殿周围,保留有大片的草地, 用来搭建蒙古包, 甚至在元上都的城中,还开辟有大面积的猎场和花园。
四、元上都的城市布局及繁华风貌
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调查, 元上都曾拥有11 万人口。城垣周长8 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 所,各种寺庙堂观160 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组成。宫城是全城的核心,有东华、西华、御天三门,城墙用砖包镶,其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南门明德
门在一条中轴线上,是出入的主道。皇帝所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 再送住大都, 然后转发全国各行省。主要宫殿楼阁和官署、宫学建在宫城内。宫城建有水晶、大明、鸿禧等殿,大安、延春等阁,华严、乾元等寺庙。宫城内还有泉池穿涌其间,园林特色十分明显。大安阁是宫城内最主要的建筑,也是上都城的象征。它是元世祖移取汴梁(今开封)的金朝南京熙春阁的材料所筑成,建于1266 年。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城墙外砌砖石,寺庙、国学和部分大型建筑在皇城内。外城北部是皇家苑囿和金顶大帐“棕毛殿”的建筑所在。城外东、南、西有关厢,其范围
很大,建筑遗迹甚多,百姓民居和商肆店铺工匠仓库主要集中在关厢地带。每年春、夏、秋三季,上都城的城外比城内更繁华,流动人口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之多,城区方圆数十公里。城西还有离宫西内,周围10 里,建筑以行宫和营帐为主。还有一处圆25 公里的大御花园, 北郊则有很多寺庙、宫观等建筑。
在元朝,草原丝绸之路从上都出发。在以上都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驿道上, 是行色匆匆的前往上都朝觐元朝皇帝的罗马教皇、高丽国王使者以及波斯、缅甸、印度、尼泊尔、意大利等国的学者、高僧、商贾、工匠、艺人,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是元上都派往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友好使节。
1275 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上都觐见元世祖忽
必烈,他在其著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终抵一城,名曰上都,今在位大汗之师建也。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屋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元人的许多文集中,载有不少关于元上都的诗文,总计500 多首。
五、元上都的文化积淀及流传
或许是因为始终生活在元上都附近的原因, 在正蓝旗地区生活的蒙古人, 至今保留着正宗的蒙古民俗———当地人常常骄傲地自称保持着忽必烈时期的遗风。他们定期举行祭天、祭祖及礼佛仪式,每年夏季举行“敖包祭日”和“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的场面非常隆重热烈, 牧民们都带上祭礼用品赶来参加。主要祭祀形式是献奶食、哈达,为敖包添加石头, 向敖包跪拜。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活佛和喇嘛念经、焚香、酹酒。最后,所有参加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风调雨顺、家畜兴旺、无病无灾、大吉大利、财源茂盛……那达慕意为游艺, 包括传统的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俗称蒙古族男儿三项技艺。如今在内蒙古很多地方,也都会举行那达慕, 但是正蓝旗的那达慕总是具有更多的意义———人们似乎在这里能穿越时间, 看到元上都当年的那达慕盛况。
作为元朝、清朝皇家奶食基地,正蓝旗生产奶制品的技法至今仍然延续了元代传统工艺。正蓝旗还是国家确定的蒙古语语音标准地, 也是蒙古族传统建筑蒙古包的主要生产地。
六、元上都的历史地位及其遗址保护
元上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掌握政权后建立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国都城, 是中华多民族大一统的强盛国力的体现,为多元共荣、文化昌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元上都是蒙元王朝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往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的大都会,被称为“世界的心脏”。
1358 年,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攻克了上都,焚毁了所有宫阙。金碧辉煌的元上都在历经11 帝100 余年的风雨后,变成了断砖残瓦的废墟。如今这座古城元上都遗址的宫殿、皇城、宫城、外城、防御设施等遗址仍保存完好,充分体现了当时的规模、格局和草原都城的特色,是一座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研价值的实物博物馆,一座拥抱着伟大文明的遗址。
许多考察过元上都遗址的专家认为, 元上都及其周边的文化景观,如草原、金莲川、上都河、山岗,还有蒙古族民间风俗,如蒙古语标准音、蒙古长调、民间诗歌、那达慕大会、元代古墓葬等,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独特且有代表性。截至目前,在全球800 多处世界遗产中,还没有一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产;在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元代的文化遗产仍然是空白。元上都遗址见证了蒙古民族在13 世纪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人类经济文化交流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与辉煌。在元上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且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元上都遗址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为了更好地传承蒙元文化, 保护元上都这座伟大的世界性都城遗址,2021 年,国家文物局将元上都遗址列为全国2021 年世界遗产提名项目。2021 年2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元上都遗址作为全国2021 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1251年蒙哥即帝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从漠北和 元上都风景
林南下驻帐金莲川,征天下名士,建立著名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1259年城郭建成。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上大蒙古帝国皇帝之位,为元开国皇帝元世祖。世祖将开平府作为首都。1264年5月,世祖始建大都(今北京),诏开平府上升上都,以取代漠北和林,改燕京为中都,后又称大都,并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上都为夏都,与元大都共同构成了元朝的两大首都。今北京与上都两都之间有三路交通线路。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每年4月,元朝皇帝便来上都,9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的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皇帝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除此之外,皇帝要狩猎行乐,还要举行蒙古诸王贵族的朝会和传统的祭祀活动。
文章标题: 元历史是什么意思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3848.html
文章标签:历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