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24 23:00: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是什么样的人才能问出这样无知的问题呢?我真的想不出来。
明朝是朱家天下,国姓当然是“朱”。怎么可能是“郑”呢?
郑和与郑成功,之所以姓郑,是因为人家本来就姓郑。
郑和,本来就姓郑。
《明史‧郑和传》仅载:“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还有一种说法,郑和原本姓,小名三保。10岁的时候,被明军俘虏,成了太监。后来成了朱棣的亲随。
因为他在朱棣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表现勇敢,在一个叫郑村坝的地方立有战功。朱棣就赐他姓郑。
这只是一种小编乱造的野史,没有任何历史根据。翻遍二十四史,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这样给臣下赐姓的。要么就是赐国姓,要么就是把某块地方作为封地赐给功臣。哪有把村子名赐给功臣做姓氏的,这简直就是侮辱人嘛!
所以说,郑和,本来就姓郑。明史记载得清清楚楚。
再说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他爹叫郑芝龙。郑成功子承父姓,当然也姓郑。
郑芝龙年轻的时候富有冒险精神,在海上闯荡。1621年,郑芝龙18岁时,到澳门跟随舅父学习经商,并且澳门接受天主教洗礼,成了天主教徒。但是我感觉他并不虔诚,可能只是为了利用天主教的势力。
之后往来东南亚各地,后到日本九州,并追随于日本平户岛的大海盗商人李旦,初时担任翻译,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1624年初,郑芝龙,前往澎湖担任荷兰人的翻译及通事。慢慢建立自己的势力。
1624年7月14日郑芝龙妻子于平户岛千里滨产下儿子郑成功。不久,郑芝龙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中国。
到了1627年,郑芝龙已有船700艘。横行中国沿海。俨然海上王国。
他儿子郑成功更加了不起。
郑成功,原名郑森。字,大木。是要他成为国家栋梁的意思。
郑成功虽然是中日混血,六岁以前居住在日本平户。但是六岁以后回到中国,接受系统的儒家教育,还考了秀才,并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他的思想是典型的中国士大夫思想,他当然是纯正的中国人了。
清兵入关以后,南明小朝廷内讧不断。后来隆武政权建立。郑森觐见隆武帝。隆武帝非常欣赏他,说到,可惜没有女儿可以许配给他。所以把象征最高荣誉的国姓赐给他,并赐名“成功”!
从此,郑森就被称为“朱成功”,或者国姓爷。当然也有叫郑成功的。
现代人对于姓氏不是很讲究,虽然有的家庭依然有家谱,但是大部分都已经被遗忘。在古时候,姓氏却是十分重要的,古人的姓氏很讲究,因为在帝制社会中,天下的子民都归帝王所统辖,皇帝的姓氏自然是尊贵无比,所以帝王在赏赐的时候,也会赐国姓,能够被赐国姓是一种莫大的荣耀。但是有一点奇怪的是,明朝时期赐国姓的时候应该是姓“朱”,可是郑和与郑成功为什么不姓“朱”而姓“郑”?
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先明白的一点是,在古时候,皇帝赐姓氏的时候是有多种形式的,而赐国姓其实只是其中的一种,赐国姓是一种厚赏,有的时候皇帝不会赐国姓,会赐其他姓氏,这对于臣子来说也是非常光荣的,另外有的帝王为了惩罚臣子,还会赐恶姓,让他们的子孙都抬不起头,所以说赐姓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郑和其实并不是被皇帝赐国姓,只是赐给他一个姓氏“郑”而已,而郑成功确实是被赐国姓,之所以现在人们都叫他郑成功,只是因为习惯了这个名字,其实在赐姓之后,郑成功应该被叫做朱成功。
郑和原名叫做马三保,从小家境贫寒,后来郑和进宫当了太监,他被分配到朱棣的宫中伺候他,这为郑和日后的发迹打下了基础。朱棣后来在去封地的时候郑和也一直追随,朱棣在起兵期间郑和立下了很多战功,郑和虽然只是一个阉人,但是打仗十分勇猛,他深得朱棣的赏识,后来在封赏郑和的时候赐姓“郑”。郑成功的父亲就是郑芝龙,由于郑成功的名气很大,所以后世依然叫他郑成功,而不是叫他朱成功,郑芝龙在年轻的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四处闯荡,在十八岁时就已经开始学习经商,后来去了澳门、东南亚等地,在郑芝龙去了日本九州后,开始追随李旦做生意,他因此得到李旦的重用,后来郑芝龙也有了自己的势力。
1624年郑成功出生,后来郑芝龙带着一家人回到了中原生活,而此时的郑芝龙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海上王国,他手下的船只就有七百余艘,但是后来郑成功和郑芝龙之前因为政治问题而产生了分歧,父子关系也因此而决裂,郑成功和郑芝龙一切以自身利益为重的价值观不同,郑成功有极强的爱国热情,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明朝皇帝姓朱,郑和却被赐姓为郑是因为郑和在郑村坝一战中的出色表现。
一、赐姓的原因在古代,姓氏是有高低之分的,帝王姓是最高的,被称为“国姓”。册封国姓是皇帝对臣子的最高荣誉,只有为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才会被授予这个称号。
在中国的历史上,皇帝为了表彰文武大臣之功,都会赐以皇家姓氏以示恩宠。例如:刘邦赐娄敬姓“刘”,杨坚赐尉迟义臣姓“杨”,宋徽宗赐马植姓“赵”,明太祖赐沐英姓“朱”,都是如此。
二、不赐朱姓的原因郑和,又名“三保太监”,本名马和。他的童年生活并不清楚,只是知道他是在明末平云南时被人掳走的。傅友德和蓝玉回到京城之后,马和跟随军队到了南京,然后在宫中服兵役。
傅友德与蓝玉于洪武十八年奉命镇守北平,马河随大军出征,后转至燕王府。
郑和虽然相貌英俊,为朱棣鞍前马后,文武双全,战功赫赫,却始终是个太监,不能生育,也不可能有子嗣,按照礼制,朱元璋很难把“朱”字这个光宗耀祖的名号传下来。所以,不赐朱姓也理所当然了。
三、赐姓郑的原因建文元年,朱棣发起了靖难之战,马和以死相随。郑村坝一役,马河的贡献是巨大的。朱棣为嘉奖马和,用毛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郑”字,马和便以郑为姓了,并以郑和为其名字。
虽然郑和没有姓朱但也足够荣光了,以至于郑和虽没后代,但过继了大哥之子为养子,改名为郑均,郑均后被朝廷授予锦衣卫千户的职位,从此,郑均过后的所有后人都以郑为姓,而非马姓。
直到现在,郑和的名字也是饱含历史的荣光,照耀千秋,被世世代代的人所牢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