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6-13 20:00: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前298年-前285年)
之后十多年的大事大都多环绕着马其顿的宫廷斗争。卡山德死于前298年,他的儿子安提帕特二世及亚历山大五世为人懦弱。在与哥哥争执后,亚历山大招引来德米特里。德米特里当时仍控制着塞蒲路斯、伯罗奔尼撤并很多爱琴海小岛,他与伊庇鲁斯国王皮拉斯迅速从卡山德的兄弟手中夺取了奇里乞亚和利西亚。在皮拉斯攻占安布拉基亚(Ἀμπρακία,现今的莱夫卡斯)后,德米特里在前294年攻入、杀死亚历山大、并夺得马其顿的控制权。当德米特里巩固了他在希腊大陆的控制,他的边远领土又被利西马科斯、塞琉古及托密勒侵占了。利西马科斯重夺西安那托尼亚,塞琉古取去奇里乞亚,而托勒密则重夺塞蒲路斯、东奇里乞亚和利西亚。 不久,德米特里因马其顿一场利西马科斯及皮拉斯联盟支持的叛乱被逼离开。在前287年,他让儿子安提柯看管着希腊,自己则东往向利西马科斯发动攻击。虽然开始时赢了几仗,但最终在前286年被塞琉古俘虏及幽禁,直至逝世。
伊普苏斯战役的背景
继业者战争期间的一次战役,公元前306年,安提柯一世自立为马其顿国王,并率军进入小亚细亚,企图统一亚历山大帝国。但是,马其顿的卡山德、色雷斯的利西马科斯、巴比伦的塞硫古和埃及的托勒密,于公元前302年联合起来反对在小亚细亚称王的安提柯一世,及其子德米特里一世。
公元前301年,卡山德的盟友塞硫古和利西马科斯率联军3万人,与安提柯和德米特里率领的兵力大体相等的马其顿军队在伊普苏斯进行会战,德米特里大破联军骑兵并实施追击。由于德米特里追击过远,塞硫古的500头战象大破马其顿骑兵,并拦住德米特里使其不能回身援父。
结果,年已八旬、以往每战必胜的安提柯被杀,德米特里逃走,小亚细亚遂处于利西马科斯的控制之下。
背景
伊普苏斯战役为亚历山大大帝诸继业者,于公元前301年在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展开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因战场所邻近的当地村庄伊普苏斯而得名。此战中,(独眼的)安提柯一世与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对阵联合起来的另外三名亚历山大旧将,即马其顿摄政卡山德、色雷斯国王利西马科斯及巴比伦和波斯国王塞琉古一世(胜利者)。
战役发生前,年届八十的安提柯已统治了今叙利亚、土耳其、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他和其子德米特里在以往的历次战争中几乎从未落于下风。如在罗得岛围攻战中,安提柯一方虽在战术上失利,但却迫使罗得岛人同意协助其与除托勒密以外的任何人作战。卡山德在很大程度上为德米特里和希腊联盟所牵制,而托勒密则仍未从前306年安提柯的入侵中恢复过来。
安提柯父子在第四次继业者,战争中的总体战略是直接对抗和击败其他继业者,直到伊普苏斯战役发生之时,该战略大体都是成功的。唯一在前302年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抵御的卡山德几乎被完全孤立,而他的盟友们尚未采取任何支持他的行动。尤其是塞琉古本可有力支援卡山德,因为他前不久刚刚以一些极东方的领地,从旃陀罗笈多处换取了500头大象。
但是目睹盟友困境的利西马科斯入侵了小亚细亚,以干扰安提柯军对卡山德的作战,德米特里立即抽调军队回师安纳托利亚。卡山德本人则迅速做出反应,只率17000人在色萨利继续与德米特里作战,而其余部队与利西马科斯会师后席卷了小亚细亚西部的大部分地区。
战役形势
利西马科斯与卡山德别军被隔绝在小亚细亚西部,他们与欧洲供应基地的联系被爱琴海切断。与之战斗的安提柯和德米特里则在自己的国土上战斗,而且供应线也短得多。另外他们还有75头战象,可以支援骑兵作战并对联军的希腊方阵造成毁灭性打击。慑于对方在数量上的明显优势,联军未经重大战斗便向后撤退。
但是,卡山德先前已与塞琉古商定,由后者投入其数目庞大的战象队,从东面攻击安提柯的后方。而安提柯则未能在塞琉古与其子安条克,加入联军之前迫使利西马科斯和卡山德与之决战。兵力增加的联军在弗里吉亚的开阔平原上与安提柯和德米特里交战,战场既适合战象群的冲锋践踏,又适合安提柯军骑兵优势的发挥。
第二次继业者之战
帕莱塔西奈战役(Batle of Paraitacene)是在第二次继业者之战中欧迈尼斯与安提柯之间于公元前317年的一场战役。当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3年逝世后,他的将领开始争夺这个庞大的帝国,各个继业者占据帝国一部分,战事一触即发。
其中独眼的安提柯是势力最为强大,亦是最有机会统一整个帝国的一位在早期的继业者之战中,安提柯主要竞争对手是欧迈尼斯,一位相当有才能的将领,欧迈尼斯曾击败亚历山大大帝麾下一名大将克拉特鲁斯,并在第二次继业者之战与安提柯从安那托利亚到波斯之间进行一连串战争。
在第二次继业者之战中,欧迈尼斯和帝国摄政波利伯孔结盟联手对抗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而欧迈尼斯成功劝说帝国东部总督们倒向波利伯孔和他这一边,并组成了一次大军于前317年秋天在苏萨东北方的帕莱塔西奈与安提柯进行会战。
安提柯效法亚历山大大帝当年一样,在右翼指挥,并把军队依斜型阵列展开,中间是步兵方阵左翼为轻装骑兵,重装骑兵和轻装步兵布署在右翼的小山丘上,如同安提柯的布署,欧迈尼斯也是师法亚历山大策略,亲自指挥右翼的重装骑兵,中间步兵方阵为精锐的银盾兵,在小丘附近的左翼是由战象、骑兵和附属部队所组成。
而当双方中间的步兵方阵开始对阵,因为欧迈尼斯的银盾兵多年来身经百战,拥有精湛的作战技巧,造成战况对安提柯相当不利就当安提柯即将失去这场战役时,他发现因为银盾兵的节节推进使得与欧迈尼斯军左翼拖离暴露出一个缺口。
安提柯立即命令他的重装骑兵朝着个缺口冲锋,成功阻止欧迈尼斯继续进击,两军逐渐重整自方的阵列,直到晚上,双方撤回自己的大营,结束这场战。
安提柯付出阵亡3.700名、超过4.000名负伤的代价,但欧迈尼斯军伤亡阵亡540名、约1.000名负明显小于安提柯的损失,两方都宣称自己获得胜利。这场会战并没有分出胜负,双方的冲突延续伤,到伽比埃奈战役。
继业者战争:塞琉古的世界最早超重装骑兵
亚历山大的逝世并没有让马其顿的方针与伙伴骑兵消亡,作为一种传统兵种,在之后的继业者王国中依然延续着,而且还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革新。与当年亚历山大的军队相比,继业者的军队数量要更加的庞大。
甚至在一次会战当中,单方面就会投入高达7万人的兵力,而当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军仅仅只有5万多人。
由于继业者王国,特别是东方的继业者王国,缺乏希腊本土精兵资源,所以那些国王在保留他们手中有限的希腊军人作为核心的同时,也大力使用当地的特色兵种。
诸如塞琉古王国与埃及托勒密王国均建立了庞大的战象的队伍,尤其以塞琉古巨大的印度战象为象征(埃及托勒密王国则普遍使用非洲森象,现已灭绝,它的体型较印度象更小)。波斯帝国曾经使用过的卷镰战车也被大量装备。
但这些改革大都是缺乏创新精神的,有的甚至将军队带入一种极端倾向。比如各继业者之间互相攻打,使用的都是马其顿方阵体系。为了能更胜于对手,他们就不断地增加方阵长矛的长度,将原本已经很长(16英尺)的超长矛增加到了22英尺。
方阵的纵深也从亚历山大时代的16人纵深增加到了32人纵深,有的时候甚至达到50人纵深。
虽然在会战中,这种方阵的正面几乎是无敌的,没有任何军队,包括后来天下闻名的罗马军团,能从正面抵抗这种方阵的冲击。但这也让本来机动性极强的马其顿方阵变得非常笨重,在复杂的地形下更难以调动与变化。更沉重的长矛导致贴身近战能力更逊色,侧翼与后方也就更容易被突破。
我们不能说这种方阵一定比亚历山大时代的方阵差,但确实优点与缺点都更加明显。越明显的缺点也就更容易被对手所利用,而且现实中,这些缺点也确实在多次会战中被马其顿方阵的敌人所利用了。
此外,曾经在亚历山大军团中那些配合大方阵的近卫步兵、散兵都被严重的削弱了,当然这也可能是本土兵员不足所导致的。
但继业者时代的骑兵,特别是重骑兵,在重骑兵进化史上是值得叙述的。在几个较大的继业者王国中,统治马其顿的安提柯王国的骑兵并不多,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很可能由于炎热的气候不再使用装甲过分厚重的重骑兵,而塞琉古王国的重装骑兵则得到很大发展。
他们建制名称仍采用了过去的荣耀——伙伴骑兵,有的则称为阿格玛(Agema)骑兵,但均为精英部队。不过也有资料认为,继业者王国的伙伴骑兵装备与阿格玛具装骑兵不同。
这些精英骑兵大部分被国王直接统辖,采用了波斯与斯基泰重骑兵惯用的马铠,并且更为厚重。一部分继业者王国的重骑兵则第一次做到连人带马,全部包裹在青铜或铁质的鳞甲中。
他们的马铠并非像波斯或斯基泰重骑兵那样,用皮带将护胸悬挂在马鞍上,而是将鳞甲甲片固定在织物上,成为鳞甲马衣,然后完整的包裹整个战马。马匹的头部也拥有整个脸部的面甲,而非过去波斯重骑兵坐骑“护额”。
也就是说,在继业者时代,真正的具装骑兵——超重装骑兵诞生了。
武器上,他们仍装备着著名的诸斯同长骑枪或类似的武器,不过固定改为双手持握。他们排成密集阵型,用这些超长的骑枪发动猛烈的冲锋,成为日后罗马时代的东方重甲骑兵的模版。
根据可以确认的记载,他们出现于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在公元前212年-205年的远征中。一个世纪之后,著名的帕提亚重骑兵、或四个世纪之后的萨珊重骑兵、甚至中世纪开始后称霸数百年的东罗马(拜占庭)重装骑兵,均沿用了这个模式。
另外,武器上除了诸斯同长枪,也于过去前辈伙伴骑兵一样配备剑作为辅助武器。同时,他们一般不配盾牌,但有一些则使用色雷斯式的希腊椭圆盾。这些盾牌用木制成并包上皮革。
不过,全体防护式的盔甲也赋予这些昂贵骑兵极其沉重的重量,让他们决不可发动长时间的冲锋。因此这些重装骑兵必须在合理的冲锋距离前才开始小跑,以节省体力。所以,他们的冲锋往往仅能用在决战时刻。
所幸这些问题,在后来的铁甲具装骑兵的发展中,逐渐得到了修正。比如为这种沉重的骑兵配备更加精选的马匹,用重量与防护更具效能的铁质或皮质札甲马铠(片甲)代替鳞甲,更加合理的队形与训练等。
继业者战争塞琉古的世界最早超重装骑兵
亚历山大的逝世并没有让马其顿的方针与伙伴骑兵消亡,作为一种传统兵种,在之后的继业者王国中依然延续着,而且还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革新。与当年亚历山大的军队相比,继业者的军队数量要更加的庞大。甚至在一次会战当中,单方面就会投入高达7万人的兵力,而当年的亚历山大远征军仅仅只有5万多人。
由于继业者王国,特别是东方的继业者王国,缺乏希腊本土精兵资源,所以那些国王在保留他们手中有限的希腊军人作为核心的同时,也大力使用当地的特色兵种。诸如塞琉古王国与埃及托勒密王国均建立了庞大的战象的队伍,尤其以塞琉古巨大的印度战象为象征(埃及托勒密王国则普遍使用非洲森象,现已灭绝,它的体型较印度象更小)。波斯帝国曾经使用过的卷镰战车也被大量装备。
但这些改革大都是缺乏创新精神的,有的甚至将军队带入一种极端倾向。比如各继业者之间互相攻打,使用的都是马其顿方阵体系。为了能更胜于对手,他们就不断地增加方阵长矛的长度,将原本已经很长(16英尺)的超长矛增加到了22英尺。方阵的纵深也从亚历山大时代的16人纵深增加到了32人纵深,有的时候甚至达到50人纵深。
虽然在会战中,这种方阵的正面几乎是无敌的,没有任何军队,包括后来天下闻名的罗马军团,能从正面抵抗这种方阵的冲击。但这也让本来机动性极强的马其顿方阵变得非常笨重,在复杂的地形下更难以调动与变化。更沉重的长矛导致贴身近战能力更逊色,侧翼与后方也就更容易被突破。
我们不能说这种方阵一定比亚历山大时代的方阵差,但确实优点与缺点都更加明显。越明显的缺点也就更容易被对手所利用,而且现实中,这些缺点也确实在多次会战中被马其顿方阵的敌人所利用了。此外,曾经在亚历山大军团中那些配合大方阵的近卫步兵、散兵都被严重的削弱了,当然这也可能是本土兵员不足所导致的。但继业者时代的骑兵,特别是重骑兵,在重骑兵进化史上是值得叙述的。在几个较大的继业者王国中,统治马其顿的安提柯王国的骑兵并不多。
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很可能由于炎热的气候不再使用装甲过分厚重的重骑兵,而塞琉古王国的重装骑兵则得到很大发展。他们建制名称仍采用了过去的荣耀——伙伴骑兵,有的则称为阿格玛(Agema)骑兵,但均为精英部队。不过也有资料认为,继业者王国的伙伴骑兵装备与阿格玛具装骑兵不同。
这些精英骑兵大部分被国王直接统辖,采用了波斯与斯基泰重骑兵惯用的马铠,并且更为厚重。一部分继业者王国的重骑兵则第一次做到连人带马,全部包裹在青铜或铁质的鳞甲中。他们的马铠并非像波斯或斯基泰重骑兵那样,用皮带将护胸悬挂在马鞍上,而是将鳞甲甲片固定在织物上,成为鳞甲马衣,然后完整的包裹整个战马。马匹的头部也拥有整个脸部的面甲,而非过去波斯重骑兵坐骑“护额”。也就是说,在继业者时代,真正的具装骑兵——超重装骑兵诞生了。
武器上,他们仍装备着著名的诸斯同长骑枪或类似的武器,不过固定改为双手持握。他们排成密集阵型,用这些超长的骑枪发动猛烈的冲锋,成为日后罗马时代的东方重甲骑兵的模版。根据可以确认的记载,他们出现于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在公元前212年-205年的远征中。
一个世纪之后,著名的帕提亚重骑兵、或四个世纪之后的萨珊重骑兵、甚至中世纪开始后称霸数百年的东罗马(拜占庭)重装骑兵,均沿用了这个模式。另外,武器上除了诸斯同长枪,也于过去前辈伙伴骑兵一样配备剑作为辅助武器。同时,他们一般不配盾牌,但有一些则使用色雷斯式的希腊椭圆盾。这些盾牌用木制成并包上皮革。
不过,全体防护式的盔甲也赋予这些昂贵骑兵极其沉重的重量,让他们决不可发动长时间的冲锋。因此这些重装骑兵必须在合理的冲锋距离前才开始小跑,以节省体力。所以,他们的冲锋往往仅能用在决战时刻。所幸这些问题,在后来的铁甲具装骑兵的发展中,逐渐得到了修正。比如为这种沉重的骑兵配备更加精选的马匹,用重量与防护更具效能的铁质或皮质札甲马铠(片甲)代替鳞甲,更加合理的队形与训练等。
继业者(希腊语:Διάδοχοι)泛指承继人。在泛希腊历史中,专指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互相竞争的承继人,希腊语专称为Επίγονοι。这是古希腊历史中希腊化时期──是很多希腊以外的民族接受希腊哲学与风格、希腊的文明生活及希腊的宗教观的时期──的开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