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5-24 17:59: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典故 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 故事 或 传说 。我为大家整理了大义灭亲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大义灭亲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庄公有个儿子名叫州吁,因是庄公爱妾所生,格外受到庄公的宠爱,以致于养成目中无人、骄横自大的个性。当时,卫国的石碏(què)大夫也有一个儿子,名叫石厚,经常与州吁在一起游玩。石碏屡次劝告儿子不要与州吁在一起,他始终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卫庄公死后,卫桓公(州吁之兄)即位。卫桓公十六年,州吁在石厚的帮助下杀兄夺位,石厚有功而被封为上大夫。本来二人以为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料,州吁却因杀兄夺位的恶行导致众叛亲离、王位不稳。于是他与石厚商量对策。石厚说:“我父亲石碏在任的时候,人人敬服他,我们请他来辅佐吧!”
于是,州吁派石厚带着贵重的礼物去请已经告老还乡的石碏上任。石碏早已知晓他俩合谋篡位之事,推托有病,坚决不肯入朝。州吁无可奈何,只得再命石厚去向石碏求取稳定王位的妙策。石碏对其杀兄夺位非常愤怒,便施用了一个计谋。他对儿子说:“只要周天子许可州吁当国君,其他人就一定会服从。”石厚说:“就怕周天子不答应,请问谁能够向周天子说情呢?”石碏就说:“陈桓(huán)公治国有方,又与周天子关系要好。你到陈国请求陈桓公出面帮助,一定会马到成功。”
石碏暗中写信给在陈国当大夫的好友,请求他协助自己为民除害。这为好友立即将详情告诉了陈桓公。待做着美梦的州吁和石厚刚一到陈国,陈桓公就下令将他们逮捕,并当众宣读石碏的来信。州吁和石厚此时才知中了石碏的计,但为时已晚。( 成语 故事)
陈桓公下令将州吁和石厚关押起来,并派使者告诉了石碏。石碏和众大夫商议决定马上派人到陈国将两人处死。有位大夫说:“州吁杀兄夺位,罪大恶极,我愿亲手处死他。但石厚是您的儿子,并且只是从犯,应该从宽处理。”石碏却说:“州吁干的坏事,大都是石厚谋划的。你们不杀他,我亲自去动手。不杀石厚,恐怕难安民心啊。”几个家臣不愿看到年老的主人旅途劳顿,便代主人到陈国去,杀了石厚。
当时百姓赞扬说:“石碏为了国家大义而忍心杀死为非作歹的儿子,他是一个纯正的人。”
这便是成语“大义灭亲”典故的由来。——《左传·隐公四年》
大义灭亲的典故点拨:
大义灭亲(dà yì miè qīn)是指为维护正义,对犯罪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有惩罚。出自于《左传·隐公四年》:“子从弑君之贼,国之大逆,不可不除。故曰大义灭亲。”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要是都能象张正国那才好。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
包拯大义灭亲主要是发生在包拯与嫂子之家的事情。那时的包拯做庐州知县,一个老大娘来报案,被告人是包勉,包勉是包拯的侄子也就是包拯哥哥的儿子。
原来是包勉打死了老大娘的儿子,摔死了她的孙子,强奸了她的儿媳妇,这是非常严重案件,2条人命加上强奸罪,包拯接到报案后立刻下命令抓嫌疑人。
包拯作为一个清官儿,他不能徇私枉法,所以他是怀着悲痛的心情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嫂子知道这件事后,曾经大骂包拯,说他忘恩负义。
包拯的嫂子不肯原谅包拯,包拯这时喊了嫂子一声“嫂娘”,就是这两个字,让包拯的嫂子彻底原谅了他。古人常说长嫂如母。一声嫂娘让嫂子知道,包拯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他还记得当初的养育之恩。
扩展资料:
包拯的母亲为了生包拯在包拯未满月的时分逝世了,那时分的包拯还是个婴儿。嫂嫂心疼包拯,就把包拯带回来家养。
嫂嫂在那时也有孩子就是包勉。嫂嫂同时哺育着包拯和包勉,奶不够喝时都是先让包拯喝然后让儿子喝米粥,这是怎样样的一份真情真意。
包拯的母亲为了生包拯在包拯未满月的时分逝世了,那时分的包拯还是个婴儿。嫂嫂心疼包拯,就把包拯带回来家养。嫂嫂在那时也有孩子就是包勉。嫂嫂同时哺育着包拯和包勉,奶不够喝时都是先让包拯喝然后让儿子喝米粥,这是怎样样的一份真情真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包拯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