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南方汉墓有名的更多

时间: 2023-05-19 12:01:5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为什么南方汉墓有名的更多

“长沙古墓、十墓九空”,为何马王堆汉墓能幸免于难?

一、 比较隐秘

因为马王堆汉墓是特别的屏蔽的他盖的时候在很多部的中间,所以说是不会被发现的,那么到部者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比较着急,所以说看的也比较匆忙,那么这么隐秘的地方,一般情况下都是找不到的。不然的话早都被发觉了,也不会被保存到现在。所以说汉墓当时盖的时候也是费了一些苦心的。

二、 盗墓者太过着急

盗墓者在去附近盗墓的时候,因为还有两座墓,所以在弄那两座墓的时候是特别着急的,没有顾上看这个墓碑,所以说没有发现,如果当时他们再细心一点的话,肯定就发现了里面是有不少的文物的,所以说汉墓的保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三、 墓洞比较深

汉王墓的汉墓雾洞是特别深的,那么盗墓者并不是没有去过,去过之后他们挖了十几米之后发现没有通,所以说没有了耐性也没有了精力,直接选择了放弃,后来考古学家去了之后,经过努力,终于把他挖了出来。不所使用的木炭超过了5000公斤,那么装满了整整4辆卡车,清理完木炭之后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墓穴了。

也可以说见到汉墓的人,他的心思是特别细腻的。不是见得这么深的话,那么肯定已经被盗墓者给盗走了。所以说古代人的智慧也是特别强大的。那么同时盗墓者也是特别可耻的。如果不是他们的话,那么古代的文物现在应该会有更多可以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

因为马王堆汉墓当时设计的是特别深的,所以他们在挖的时候没有挖出来。
因为建造马王堆汉墓的时候挖的是特别深的,当时的师傅是特别有远见的,所以在后来就没有被人找到。
肯定是马王堆建的特别神秘,特别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所以最后能幸免遇难。
因为马王堆的古墓是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的,所以才能幸免于难,这样就看出了古代的这个墓主人对全部是废了很大的力气。

湖南长沙三座西汉时期墓葬命名为什么?

马王堆汉墓。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的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完整,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重要文物3000余件。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王堆汉墓名字由来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王堆。

2021年3月28日,由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展示馆联合打造的《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展》在长沙开幕,包括“素纱禅衣”、“T形帛画”在内的50多件(套)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品再次面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王堆汉墓

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芙蓉区马王堆街道马王堆社区,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儿的墓葬,1972~1974年相继发掘。

出土漆器、陶器、丝织品、帛书等珍贵文物共3000余件,现保存于湖南省博物馆。其中辛追女尸、T型帛画、素纱禅衣世间仅有。三座墓葬呈品字型排列,一、二号墓坑已经回填,三号墓坑对外开放。


长沙马王堆汉墓: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保存完好的墓葬结构及丰富的随葬品,是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的完整呈现。

700余件工艺繁复的精美漆器,反映了汉代髹漆业的辉煌成就;500多件织精绣美的丝织衣物,力证了西方文献中“丝国”(Seres)的记载;逾50篇“百科全书”式的简帛文献,传承了先哲们的学识与智慧。

诡谲奇幻的彩棺帛画,蕴含了汉代的升天幻想及永生渴望;宛如梦中的千年遗容,创造了人类防腐技术的奇迹……马王堆汉墓是人们了解2200年前社会风貌的窗口,被誉为汉初历史文明的标杆。

以上内容参考: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 ”长沙古墓、十墓九空”,为何马王堆汉墓能幸免于难?

1971年年底,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意外发现古墓,根据考古专家侯良先生的判断,这极有可能是一座深埋地下、恒温恒湿并且密封良好的火坑墓,而火坑墓中的物品一般都会保存得相当完好。怀抱着无限想象与期待,侯良率领一支考古队,正式进驻马王堆。 原马王堆两个大土丘 经过仔细的勘探,侯良发现马王堆一共有三座墓。一号墓和二号墓呈东西向排列,三号墓在一号墓的南侧,紧靠着一号墓。其中,位于东北方向的1号墓,规模最为庞大。 三座墓葬位置 经过讨论,侯良决定首先发掘1号墓。十几天的功夫,一号墓的封土就已经被全部推掉。一个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9米的长方形墓室显露出来。如此巨大的墓室,不仅让年轻的挖掘者感到惊奇,就连有着多年考古经验的侯良都感到十分震撼。 马王堆一号墓发掘现场 当发掘到墓穴东侧第二层台阶的时候,一位正在挖土的女同志突然大声叫了起来,「 ”快来看,我掘出一个大洞!”大家听后立即跑了过去,还没等大家看明白,不远处另一个同志不紧不慢地喊道:「 ”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也挖到了一个。”当大家看完这几个地方以后,犹如冷水泼头。很明显,这些是盗洞。 马王堆考古现场 当时发现的盗洞一共有三个,两个呈方形,一个呈圆形。根据一些老技工介绍,古代的盗洞一般都是圆的,而现代的盗洞则是方的。也就是说,这座古墓从古至今已经有好几批盗墓贼光顾过了。随后,大家在下挖到七八米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胶鞋底。根据百货商店的商业专家鉴定,这是1948年上海出的胶鞋底。由此可以判断出,最近的一批盗墓贼在24年前还光顾过! 自古以来,长沙一带的盗墓者就相当猖獗。因此在业内,有着「 ”长沙古墓、十墓九空”的说法。很显然,这座古墓也没有逃过盗墓者的黑手。面对接连出现的盗洞,侯良的心情十分复杂。这座古墓很可能还有发掘的价值吗?会不会大家费尽千辛万苦,最后挖开的只是一座空墓呢?队员们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长沙天马山盗洞 关键时刻,侯良决定,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探个究竟。没想到,就是在侯良的坚持之下,事情发生了转机。工作人员继续挖掘,竟然发现这些盗洞并没有挖通。盗墓贼在深入地下17米之后,选择了放弃。盗洞见了底,侯良喜出望外,他带着大家进一步发掘。没想到,就在盗洞底下只有几十公分的地方,挖出了白膏泥。 白膏泥 白膏泥是一种纯净的黏土,非常细腻而且粘性很大,有很强的防腐效果,多发现于长沙楚墓,也有少部分用于秦墓。白膏泥的发现,让大家惊喜不已,而又迷惑不解。 此前,侯良按照史书的记载和民间传说推断,马王堆的墓葬很有可能是唐末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和儿子马希范的墓。但是,白膏泥的发现,意味着这座墓的年代被往前推了近千年。这是一座可能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墓。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这将会是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 发掘现场 掘开坚韧的白膏泥,下面铺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木炭。木炭有着很好的吸湿性,可以保持椁室的干燥。这座墓所使用的木炭超过5000公斤,装满了整整四辆卡车。清理完木炭,应该就能看到大家梦寐以求的棺椁了。展现在侯良和工作人员面前的,将会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呢?当木炭被取出以后,大家满心期待着能够看到棺椁了,但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却是一张张崭新的竹席。 墓室剖面 根据当时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这些竹席刚刚出土的时候都呈嫩黄色,就像是刚从编织厂运来的一样。但是,就在考古人员紧张地忙着拍照、记录的时候,这嫩黄光亮的竹席由于接触到了空气,瞬间变成了黑色的朽物。 内棺外椁 当26张竹席被一一揭开,大家终于看到了巨大的棺椁。那么,棺椁之内究竟是怎样一幅景象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

请问汉墓与唐墓的区别有哪些,风格有什么不同?

首先,汉墓比较多,真的很多、现在发现的已经上万座了
第二,汉代诸侯国王墓发掘很多,发现了大批珍贵文物,文物界有一种认识,就是战汉不分,说的是西汉很多东西和战国的东西很像,汉代流行厚葬,里面保留了很多汉以前的东西,第三,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古期的结尾,汉代墓葬里面保留的物质文化资料,是上古中国文化的一个总结性的体现,另一方面,汉代墓葬开启了中古期墓葬的大门
余伟超先生曾经讨论过汉墓体现的周制,汉制,晋制的演变,很值得注意,汉代墓葬的发展演变,正好体现了中国主流的墓葬结构从竖穴式变成横穴式的过程,所以汉墓的发现特别引人注目,第四就是宣传的原因,现在知名的几个汉墓都有它特别的地方,比如马王堆汉墓,因为出土了大量的珍贵丝织品,还有就是2000年不朽的女尸,满城汉墓是发现了金缕玉衣,老山汉墓是近几年在北京发现的大型汉墓,因为北京地区很少发现大型汉墓,又靠近北京,而且弄了一个现场直播,所以知名度很大,南越王墓是因为在广州的闹市发现的,另外关于南越国的实物资料以前一直比较少,所以引人注目,而且南越王墓里面有很多东西与中原不同,墓葬结构也比较新颖。因为这几座出名的汉墓的带动,使很多人关注了其他汉墓,而唐墓则不是这样,大型唐墓我国发掘的不少,比如乾陵的三座号墓为陵的太子,公主墓,都是这类,甚至还有唐熹宗的靖陵这样的帝王陵都被发掘了,但是宣传的不好,所以也就没有汉墓那么出名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就是中国古代墓葬地下空间大小变化的规律,从殷商西周的大墓在400平方米左右,到了春秋时代,墓葬地下空间的面积在秦国发展到最大,比如秦公大墓有5000多平方米,之后秦始皇陵登峰造极,41000平方米,之后汉承秦制,继承4墓道亚字型结构,面积也在数千平方米,但是之后帝陵的地下空间越来越小,地上陵园建筑越来越多,到了宋代李皇后陵,又缩小到几百平方米,明定陵有1100平方米,而清代乾隆的裕陵地宫又比定陵小很多,这个变化的原因,前一段从小到大可以视作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是后来的由大到小,应该和中国人口的增长有关,所以汉以后的大型墓葬,除了明清两代距离现在近,而且明定陵作为中国主动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出名,清东陵的2座地宫,因为与20年代得盗墓案有关出名外,其他年代的大型墓葬都是一般民众很少了解,但是实际上,大型唐墓的发掘这几年还是进行了的,尤其是陕西省,如果要了解的话,不妨来我们陕西看看。

山东日照海曲汉墓:齐鲁大地上为什么出现楚文化印记的墓葬?

大部分墓葬的盗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时就半途而废 考古学家在2002年度「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东日照海曲汉墓三号封土中清理出的17座墓葬均属小型墓。墓葬虽然大多完整,但保存情况较差,木质葬具都已经腐朽成灰。少数墓葬四周留二层台,个别墓葬有壁龛。这些墓葬虽有特点,但并不令人感到惊奇。随后对规模更大的一、二号封土的发掘,才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兴奋神经。 在一号封土 *** 发掘出31座墓葬,较大的墓葬分别位于封土的东南角、西南角和东北角。除少数砖室墓和个别木椁墓被破坏之外,绝大部分保存完整。较大的墓葬虽然大多发现盗洞,但幸运的是,除个别墓葬被盗掘惨重外,大部分墓葬的盗洞都是在接近墓室时就半途而废。更由于封填青膏泥的原因,除砖室墓被破坏严重葬具不清外,木椁墓的葬具大多结构清晰,部分墓葬的木质棺椁依然完好无损。 二号封土内清理出36座墓葬,其中9座砖室墓位于封土边缘,仅2座单砖室墓基本完整,其他仅残存墓底。与一号封土墓葬情况相似,封填青膏泥的较大墓葬,同样位于封土边缘,主要分布于东南角和东北角。所发现的墓葬保存基本完整,木质棺椁虽大部分腐朽,但结构清楚。除个别墓葬人骨架散乱外,大部分墓葬骨骼已腐朽。 3个封土中一共清理出墓葬84座。另外在封土西南部的路基上又勘探到6座被破坏的砖室墓,考古学家也一并进行了发掘。6座砖室墓原来可能也存在封土,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早被夷为平地。这次发掘清理的90座墓葬都属于中小型墓葬。从其等级和规模看,都难与洛庄汉墓这样王侯级的墓葬相匹配。但这些墓葬为我们了解汉代中层人的生活,提供了难得的依据。毕竟在现实生活中,「 ”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水平,要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更有代表性,也更能体现时代风尚。 500件精美漆木器是我国北方地区西汉漆器的一项惊人发现 据史料记载,日照在西汉时属琅琊郡海曲县,其治所在日照城西十里大古城东岭,正与现在的海曲县城故址相合。从墓葬封土的规模和所在位置分析,该墓地无疑与汉代海曲县有关,因此将其称为海曲墓地。 这次发掘的墓葬当中,以一号封土内的墓葬规格最高、保存最好,尤其是一号封土内的第106和125号墓不仅棺椁基本完好无损,而且出土的随葬品也极为精彩丰富。 106号墓位于一号封土西南部。墓内填黄褐色花土,椁盖板以上封填有0.4米厚的青膏泥,椁四周全部用青膏泥封填。墓葬内出土的漆器保存最好,都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 125号墓位于一号封土中部偏北为一椁双棺合葬墓。墓中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头箱内放置有大量陶器、漆器、木器,绝大部分保存完整,其中保存完好的鸠杖最为精美。从两棺随葬品的组合来看,南北棺分别埋葬着一对男女。 90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总数达1200余件,而漆木器即多达500件。125号墓漆木器中有完整的大漆案和木虎子、漆盘、耳杯等。南棺随葬漆器中的大长方盒和圆奁基本完整,漆盒内盛有漆勺等,少量漆耳杯、漆盘上还书写有文字。它们均为日常用品,真实反映了汉代人的生活时尚。我国著名漆器研究专家陈振裕先生说: 在我国山东乃至北方地区,虽然也发现过一些西汉时期的漆器,但或数量太少,或残损太甚,难窥全貌。而海曲汉墓一次竟发现近500件漆木器和50余件漆衣陶器,不论保存之完好、制作之精美,还是种类与数量之多、造型与装饰之美,都不仅仅是山东省,而且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惊人发现,它们甚至可与南方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同类器物相媲美。 大量丝织品的发现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土的其他文物还有大量的铜器、铁器、玉器、角器、石器、果核以及植物种子等。其中铜器主要有鼎、洗、灯、炉、镜、带钩、印章和弩机等。鼎、洗等容器多破碎,灯、炉、镜印章等保存较好。尤其是出土的60余面铜镜,大部分完整无缺,有的仍光可鉴人。那件龟座鹤形铜灯造型优美,是难得的工艺制品。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几座较大的墓葬还分别出土了5枚铜印章,其中4枚为私印,字迹清晰可辨,显示出土印章墓葬的墓主人分别属于「 ”公孙”、「 ”淳于”、「 ”从”三个姓氏,这说明同一封土中的墓主并非是同一姓氏家族。而另一枚印章钮为龟形,印文为「 ”元凤自至,相事不闲愿君自发,对宦(官)言信”16字。从内容分析,它既非官印也非私印,为吉祥用语,相当于现代的「 ”闲章”,十分罕见。 125号墓的北棺内还出土了大量丝织品,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丝织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仍具有定的柔韧性。它们大部分为平纹素面,呈咖啡色,属于绢类。考古学家成功地揭取到一块长2.6米、宽0.96米的丝织品,它覆盖在死者骨架上面,一侧绣有精致的花草和云气纹,图案精美,这是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地区迄今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汉代丝织品。除丝织品之外,还发现了竹简和木牍,其中竹简上有武帝「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的明确年号。武帝在位55年,天汉二年属武帝执政的晚期,这为墓主下葬年代的确定,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海曲汉墓虽然在齐鲁的领地,但却有鲜明的楚文化印迹 与以往发掘的封土墓葬明显不同的是:过去发掘的有高大封土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封土一般经过夯打,层次清晰,夯筑坚实。而海曲墓地的这几座封土,不仅没有经过夯筑,层次也不明显。类似这种大封土中容纳小墓葬的现象,以前未见过报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考古发掘最终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发掘情况证实:每一座封土中的墓葬原来并不是埋葬在同一个封土之下,现存每个封土内的墓葬开口层位都有所不同。年代最早的开口在封土下的原汉代地表,较大的墓葬一般位于封土边缘。其余的墓葬开口在封土的不同层位,有的开口于封土顶部。墓葬深浅不一,较深的墓葬将岩石下挖数米成为岩坑墓, 部分墓葬底部则还不到原汉代地表还有的墓葬在现存封土的顶部就仅残存墓底,可证原来的封土更加高大。看来,每个封土中的基葬实际上是一群具有打破关系的墓葬群,部分墓葬坑穴之间有明显的早晚打破关系。从封土内堆积的碎石渣来看,墓穴内挖出的碎石渣大都仍堆积在墓葬周围,并没有将这些石渣回填到墓内,这是判断每一座墓葬开口层位的确凿证据。根据封土堆积情况,我们推测这类封土的形成过程是在封土范围内,最早作为墓地时只有几座不相连的墓葬,并各自有封土。现在的每一个大封土应是由不同时期的墓葬依次在原有墓葬封土之上,不断挖筑新的基葬并堆筑新的封土,致使封土不断增高加大,经过数百年时间逐渐形成的。现在可以初步确定的是:大部分木椁墓属于西汉中晚期到东汉前期:砖室墓则主要属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该墓地延续时间大约有400年左右。 目前发掘的海曲汉墓只是此处墓葬群的一部分,整个墓葬规模还不能准确划定。从墓葬的棺椁结构、封填、下葬方式、随葬品组合等所体现的时代和地域特点来看,海曲汉墓可能代表了山东东南沿海一带汉代的葬制葬俗。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海曲汉墓虽然原本是在齐鲁文化的领地,但却有鲜明的楚文化印迹。如封填青膏泥是南方楚式墓葬的典型特色,还有那些精美的漆器,也让人对楚文化向东拓展浮想联翩。 但真实情况如何呢?陈振裕先生根据多年对古代漆器的研究做出这样的推断:海曲汉墓出土的漆器具有典型的西汉中晚期的特点,与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和西汉早期漆器的艺术特点不同,而与其他地区发现的西汉中晚期的漆器基本相同,反映了西汉时期大一统的艺术风格。 那么,这些精美的漆器是在哪里生产制作的呢?陈振裕先生认为:山东省已经发现过商代的一些漆器;而春秋时期的临淄郎家庄1号墓出土的漆盘上的房屋人物图案,以及沂水刘家店子1号墓发现的嵌金漆勺,都是同时期漆器中所仅见的,反映出当时这个地区漆器工艺是相当发达的。西汉时期曾大量生产漆器,中央 *** 设置工官对漆器生产进行管理,许多诸侯王也有自己的漆器生产作坊,还有许多私营的漆器作坊。但由于目前尚未见到与这批漆器有关的作坊标志的烙印或针刻文字,因而其产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古就是这样,在让人有所发现的同时,又让人充满困惑。而这也许正是考古的真正魅力。

文章标题: 为什么南方汉墓有名的更多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0929.html
文章标签:汉墓  有名  更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