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能介绍一下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武器装备

时间: 2023-05-13 03:00:5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能介绍一下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武器装备

美国南北战争重型武器有哪些?

楼主,美国南北战争时间是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这个时期内,是不会有大型坦克飞机之类的东西出现,基本上重型武器就是火炮之类的东西,下面我来介绍几款火炮类。
第一款,三寸来福炮。由John Griffen。 第二款,M1857十二磅炮“拿破仑炮”。M1841型6磅野战炮
第三款,就是臼炮。
枪械类的重型武器只有加特林机枪。是由加特林本人设计。1862年首次出现。不过是手摇式,不是扣扳机。
加特林转轮式机关枪,那时候不想现在扣扳机就行了,那时候是靠手摇的!
那个时候还有早期的铁甲舰,不过打炮打的不稳
可以发射300磅炮弹的要塞炮不是虚构的,还有臼炮,下面说的加特林炮恰恰相反,比起一般的野战炮加特林炮都要轻很多。

打仗的家伙五花八门,美国南北战争中使用的武器有多奇葩?

1.煤块炸弹 

1864年,一个叫托马斯·考特尼(Thomas Edgeworth Courtenay)的爱尔兰移民发明了煤块炸弹。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一块煤中间掏空了,塞进去铁筒装的火药,再堵起来。众所周知,合众国海军的蒸汽船都要烧煤。南军的特务把要想办法把煤块炸弹弄到北军的蒸汽船上,和一般的煤块混在一起。之后只要等着看爆炸就行了

2.口琴手枪 

把一般的转轮手枪中间的转轮抽出来,掰直了再插回去,差不多就是口琴手枪这个样子吧。 口琴手枪的弹匣是一整块的金属做的,上面开了一排洞,使用之前要把火帽、火药和弹丸挨个填进洞里去。射击一发之后,要手动把弹匣拽到下一发的位置上去。因为弹匣长得像口琴,来回拽弹匣的动作也像吹口琴,所以通称口琴手枪 。

口琴手枪是1859年左右,一个叫J·雅尔(J Jarre)的法国人发明的 ,南北战争时期,口琴手枪被传入美国,开始有人使用了 。

3.转盘步枪 

实战中转盘步枪的表现差劲,一言不合就走火。一走火就是整个转盘瞬间爆炸,9颗弹丸全部发射。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伤害 .

4.蒸汽炮 

1858年,俄亥俄州的两个发明家查尔斯·S·狄金森(Charles S. Dickinson)和威廉·乔斯林(William Joslin)设计了一门蒸汽机驱动的自动炮,打算推销给联邦军队。1860年,两人在波士顿造出了原型机。1861年,狄金森把蒸汽炮带到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寄放在当地一个叫罗斯·怀南斯(Ross Winans)的人家里,准备找时间向公众展示。

往木壳船包层铁皮,这是铁甲舰。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于参战双方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通的百姓,并没有武器发放给他们,所以他们拿着很多的农具,比如说铁锹,叉子来打仗。
他们有的使用步枪,有的使用火箭弹,有的是用火箭炮等等,这些武器都是为了让战争得到胜利而不择手段使用的。
根据一些相关历史的记载,当时南北战争时,有些农场主拿着铁锹还有铲子等就直接上前线打仗去了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火炮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火炮得以大量的应用,我想问下在此次战争中口径最大和最重的火炮是哪种火炮,本人为火炮迷,最好能有较详细的文字和图片介绍,谢谢
转自南北战争吧的masutsunekou,太长发不完:
而在整个内战中双方使用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被联邦军以M1857型12磅(5.44公斤)野战炮命名的前膛野战火炮,也即所谓的“拿破仑炮”。这是一种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名字命名的,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的有效武器。

因为拿破仑炮由青铜而不是铁铸造而成,所以极其坚固,能够经受重装药或者双倍装药的爆炸力而不会破裂。其117mm口径的炮膛能够容纳重达5.44KG的重型铁制炮弹(这也是其名字中“十二磅”的来历。为便于阅读,后面的重量单位尽量使用公斤。)。在1.13KG标准发射装药的推动下,拿破仑炮能将标准的十二磅炮弹以5°的射角精确地投射到1480m的距离,而射角为10°时则可达到惊人的1911米。虽然是一种滑膛炮,但是拿破仑炮已经是当时射击精度较高的武器,足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与敌人展开交战,而且只需数发炮弹就可使整连的敌人丧失作战能力。联邦军和邦联军都使用同样的火炮和名称,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联盟军方面给予其的名称是M1857型12磅野战炮。一门标准的12磅拿破仑炮的炮管长1.68米,全炮含炮架共重556.5KG左右。

拿破仑炮和同时期的大多数火炮一样可发射实心炮弹、爆破弹、霰弹和榴霰弹。它之所以广受欢迎并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炮膛的尺寸、火力、机动性和较轻的重量。其中炮膛的尺寸直接关系到炮弹的效用。

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要发射实心炮弹,以此来打击敌方炮兵阵地、密集部队和类似的大型目标(比方说建筑物)。一发实心炮弹就足以将大群的步兵变成血肉模糊的残躯断臂。内战期间,士兵们见到这种5.44KG重的炮弹像特大号棒球一样飞越战场时都习以为常。这种炮弹(尤其在飞行了较远距离之后)看起来飞行速度很慢,似乎伸手就可以将其抓住,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错觉。如果一个士兵不能避开哪怕冲力已经接近耗尽的炮弹,就会被“炸”得皮开肉绽,活命的希望微乎极微。

拿破仑炮也可以发射很多种类的爆破弹,其中最典型的是重4.3KG的球型炮弹,内装900克黑火药,由一根典型的时间引信引爆。

各种型号的M1857型5.44KG野战炮(这是可以理解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火炮都会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有些许的差异)对作战双方都极其重要。葛底斯堡战役中,联邦军共投入了360门火炮,邦联军则投入了272门,这些火炮中有超过40%是十二磅拿破仑炮。这些火炮可以使用的各种弹药,如爆炸弹、霰弹、榴霰弹和实心炮弹,重量从4.3KG到6.8KG不等,但初速都在457M/S左右。

训练有素的炮手能以每分钟两发炮弹的发射速度炮击敌人,如果他们要对敌人持续进行轰击时则会下降到每分钟一发,这样炮膛可以得到充分冷却,能够发射很长时间。如果敌人步兵蜂拥扑来,把自己和炮阵地之间的距离缩短到368m以内,炮兵们就会以每分钟4发的速度持续发射霰弹,直到其中一方转身逃跑或者毙命为止。

虽然拿破仑炮性能优越,但是不意味着它就没有缺陷——由于青铜铸造的炮膛相当厚重(这样才能足够结实),因此整门火炮的重量很大(当然,500KG左右的炮重其实只相当于二战中的某些40mm口径级别的反坦克炮的重量,所以事实上拿破仑炮的“重”也是相对而言的),这就使得其机动性很差。自实用的熟铁(以后又出现钢)和膛线炮问世后,火炮的重量大大减小拿破仑炮也随之渐渐被淘汰了。

较小的拿破仑炮

事实上被叫做“拿破仑”的并不只有M1857型12磅野战炮,老式的M1841型6磅(2.54KG)野战炮也很荣幸的被冠以这个名字。(即使在现在,很多南北战争重演俱乐部中的爱好者们还是在以“大拿破仑”和“小拿破仑”来区分这两种武器)

在南北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南军方面主要装备的火炮就是M1841型野战炮。但是很明显,在作为一种主力炮兵武器这个用途上,M1841野战炮显然是不称职的。6磅炮的射程和9磅或者12磅炮比起来都嫌太近(最大射程只有1392米),而其仅6磅重的弹丸也没有多大的威力。一个典型的例子,12磅拿破仑炮发射的球形实心炮弹可以在600码的距离上轻易的打穿整个连纵队,而6磅拿破仑炮即使在200码的距离上也只能勉强打穿半个连纵队——当然,这种用“连纵队”来作为衡量威力的标准的做法不是很人道,但是我们也没有更好的表达办法了。

当然有些人会以为,随着口径的减小,火炮的重量也会大大减轻,因此M1841型6磅野战炮会获得更好的机动性——事实真是这样么?那么来看看以下数据:我们的M1841型野战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含炮架重389公斤。由此可见,和12磅拿破仑炮相比,由于重量减轻而带来的机动性上的优势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而性能上的下降倒是达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这也就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南军会对其做出了“……即使是这样,它在战争初期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至少它教会了炮手们怎样发射火炮”这样的评价了。

炮兵编制

美国内战期间,一个轻型野战炮兵连即将步入战场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炮兵连的规模在没有遭受损失前相差很大。联邦军的炮兵连按规定一般要配备六门火炮,但是实战中常常只有4门炮发挥作用。邦联军的野战炮兵连也配备6门火炮。联邦军的一线作战人员约有50人,配备110匹马左右,这些人都要快速部署到炮兵阵地。而整个炮兵连,如果加上支持人员,总人数可达170人之多。

炮兵连以多种方式进行作战,最常见的是支持步兵旅。在这种作战方式中,步兵旅的旅长可以直接或通过参谋军官向炮兵连的连长(常常是一名上尉军官)下达命令。炮兵连也要置于上级指挥部的作战控制之下,可能通过炮兵师长,也可能通过其直接上级——炮兵营长下达命令。在这种情况之下,炮兵连就作为我们今天所谓的“炮兵预备队”的组成部分参与作战。即使不是预备队,炮兵连也要有接受总司令指挥的准备。在盖茨堡战役中,米德将军拥有21个炮兵连,共110门火炮的炮兵预备队,它们在需要时可以随时调用,而不必考虑师长的意见。这只预备队在开战第二天就控制这盖茨堡一线,当第三军团溃败并退向果园和麦田的时候,它们仍坚守阵地,掩护己方部队撤退,并为联邦军在其后方重新编队和退守墓地山提供时间。

炮兵连长

不管炮兵连长为谁提供支援,他都要知道炮兵连何时部署至何地,还要了解“指挥官的作战意图”。自接到命令起,炮兵连长有很大的自主权。他可以自主选择要打击的目标以及打击目标的方式,通常不会受到干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炮兵连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很难管理,而且炮兵作战的专业性也决定了其难以被外人所插手。

炮兵排长

炮兵排长隶属于炮兵连长指挥。一个炮兵连有三名炮兵排长,一般全部为中尉,每人负责指挥一个炮兵排。

每个排装备2门火炮,人员约40人(含支持人员),配备2辆前车、4辆弹药车及20至30匹马。行军时,排长控制行军队形;作战时,他们则坐在马背上指挥,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视野,也可以快速的移动指挥位置。排长为炮手指定攻击目标,监视发射效果,并控制弹药的消耗与补给。而所有上述这一切则都要在炮兵连长的指挥下进行。

炮长及炮手

野战炮如拿破仑炮的炮手在满员时共8人,由一名炮手指挥,这名炮手就是所谓的炮长。在火炮架设在阵地上时,炮长还要控制前车,它一般位于炮线后约20步远的地方。

作战中,所有8名炮手都有具体的职责,他们要接受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在困难的作战环境下有条不紊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在他们能够熟练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后,每名炮手都要互相进行换岗训练。炮手们应在只剩下两人的情况下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假设他们还都没有因惧怕而逃离自己的岗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火炮在只剩下一名炮手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当然这得益于有效的训练和士兵本人的英勇。我们确实有这样的例子,如塞缪尔·丘吉尔(Samuel Churchill)中士,他在炮组伤亡殆尽只剩其一人的情况下依然使火炮能继续发射,并为此赢得了荣誉勋章。

操作

火炮的操作模式如下:4名炮手在炮长的督导下装填弹药并发射火炮,另外3名炮手准备弹药,并将这些弹药从前车搬运至火炮。

炮兵连长下达“成连队形前进”的命令后,整个炮兵连就开始向预定阵地快速前进,驾车的士兵在火炮抵达目的地时勒停驿马。炮手们则或骑马前进或跑步前进,到达目的地后迅速从前车上取下火炮,将其推入炮兵连长用指挥刀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划出的射击位置内。通常,火炮之间要间隔超过12.8米,使敌方反炮兵火力很难击中火炮,或者至少能不至于被一发命中的炮弹杀伤两个炮组的人员。

在火炮部署的同时,驾车的士兵前行数米后从车上下来,把前车从马上解下来,训练有素的士兵只需数秒即可完成这一任务。之后,再将马匹牵至可以找着的防护区隐蔽起来,因为这些马匹将会是敌人步兵或炮兵的主要攻击目标。如果没有了马匹,火炮就无法移动,很容易被敌人俘获。根据一贯的做法,前车还要滚入适当的位置,之后每个人才进入各自的阵位。3名炮手位于前车,4名炮手位于火炮后。位于火炮后的4名炮手站在炮尾的左边听候命令。

然后,炮兵连长命令道:“开始发射!”得到这一命令后,拿着推弹器和炮刷的一号炮手走到炮口右边站定;二号炮手站在炮口左边准备接纳炮弹和药包并装入膛内;三号炮手位于后膛右边,他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装填弹药的过程中用炮刷对炮膛进行清理时护住火炮的火门。

四号炮手站在后膛左边,准备通过火门在药包上打孔,在装好药包后插入拉发点火管,系上拉火绳,并在听到炮长的命令后拉动拉火绳发射火炮。五号炮手站在前车的后面,他通常被人称为“弹药搬运者”,他在六号或七号炮手准备弹药时一直等待在其身边。六号或七号炮手在整个火炮的射击中则是最忙的,因为他们要一直不停的切割引信并把它们装入炮弹中。

炮长在接到发射命令后,下达装填弹药的命令,指定所需的炮弹的种类,说明炮弹抵达目标的射程(通常需要依靠炮长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因此能担任炮长职务的一般都是炮组里最有经验的老兵)。位于前车后部的六号或七号炮手会立刻查阅贴在前车盖子上的表格,这张表格上详细的列有对应炮弹、装药和射程所需要的射角,同时也详细列有对应炮弹的飞行时间。他在查到所需射角后,就大声的告诉炮长。

炮长使用象限仪来确定射角,并用瞄准具调整,同时用粗俗的语言命令三号炮手和四号炮手使用炮尾的手杆来调整火炮,当然这中间往往少不了对这两个倒霉鬼的女性家属的问候。同时火炮还要根据风向和风力做适当的修正。与此同时,六号或七号炮手要依据命中时间适当的切割延迟引信的长度,之后从炮弹引信孔中抽出活动堵塞,将引信轻击入引信孔的适当位置。炮弹准备好后,五号炮手将其装入所谓的“炮手帆布背包”,也就是一个用来搬运炮弹的背包之内,将它搬运至炮长的位置。炮长将对炮弹进行检查,以确保炮弹是否装有引信,是否是所需要的弹种,药包有没有泄露火药或遭到其他损坏。炮弹检查完成之后,炮长下达“继续进行”的口令,五号炮手接到命令后径直走向炮口,在那里将炮弹交给二号炮手。

炮弹有条不紊的由二号炮手放置在炮口,由一号炮手(有时是三号炮手来干这件事)用推弹器将其推进炮膛,完成之后一号和二号炮手离开火炮站定,站在炮口后面背向敌方(如果由三号炮手来推弹的话则还要等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四号炮手在药包上打洞,然后取出拉发点火管,用拉火绳钩住拉环之后将其插入火门内,然后离开火炮,脸部背向敌方(这是为了防止拉火绳打在自己脸上),拿起拉火绳等待发射命令。发射命令可由炮兵连长、炮兵排长或炮长下达,炮弹发射时产生的热气、噪音和黑烟会使人很难搞清楚炮弹是何时飞出炮口的。

火炮一旦发射,就有必要对炮弹是否准确命中进行评估。如果没有那些黑烟和噪音带来的眩晕和混乱,这项工作还是很好做的,因为飞行中的射弹很容易观察到,即使是由现代榴弹炮发射的速度高达750m/s的弹丸也是一样。炮长必须确定所发射的炮弹到底落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为下一发炮弹的发射进行修正。在炮长观察目标的同时,炮手们将火炮滚回阵地,如果可能的话接着开始清洁炮膛。在此之后,炮长下达发射第二发炮弹的命令,重新调整火炮,很可能要对射角进行修正,也可能要修正引信的延迟时间。以上发射过程不断的重复,直到接到军官下达的停止射击的命令为止。

经过训练后,素质较好的炮组每分钟能发射2至3发炮弹。其中,有许多时间花在火炮复位和反复瞄准上。在战斗中,如果敌人正接近炮兵阵地,炮长就会要求取来霰弹。发射霰弹时无需特别精细,可以不用擦拭炮膛,也不必瞄准,只须沿着敌人来袭方向发射即可。

由步兵指挥官确定炮兵连的阵地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部署方式,这种部署通常是为了应对当地的作战形势。在这种部署方式中,炮兵连长在没有上级的具体指示时,要自行决定射击的目标和射击方式。

  内战时期用的最多的是“拿破仑炮”,机动性强、火力凶猛、制造和使用极为简单的有效武器。由青铜铸造而成。

  主要型号有M1857型12磅(5.44公斤)野战炮和M1841型6磅(2.54公斤)野战炮。

  M1857型12磅野战炮炮管长66英寸(1.676米14.3倍口径),口径117mm,炮身重1227磅(556.57公斤)左右车轮直径57英寸(1.45米),全重(炮身、炮架加上车轮)重2445磅(1109公斤)。全炮组合(全炮加上前拖车上和附带弹药箱)共重3865磅(约合1750 公斤)。

  M1841型6磅(2.54公斤)野战炮口径为93mm,身管长1.52米(16.3倍口径),炮重389公斤

  拿破仑炮和同时期的大多数火炮一样可发射实心炮弹、爆破弹、霰弹和榴霰弹。

1861年4月15日至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战斗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和黑人。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要保卫奴隶制度,脱离联邦,建立邦联,体现了这个国家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的自由,而北方目的则在于打败南方,以恢复全国统一,废除奴隶制度,以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从而使得资本主义得到顺利的发展。
在南北战争期间,3寸来福炮是在北军中被最广泛运用的来福炮。他由John Griffen设计。凭借由铁铸成的炮桶。它极端耐用, 主要生产在地在宾夕凡尼亚州的凤凰谷铁公司(Phoenix Iron Company of Phoenixville)。 它几乎没有炸膛的记录,而炸膛恰恰是折磨所有来福炮的一个问题,因为其他的来福炮都是由脆铁铸成的。 此来福炮还有极高的准确性。 在亚特兰大会战期间,一个邦联的炮手这样引述到: "在1英里之内的任何距离,北方佬的三寸来福炮是一个死亡射手!除非炮手太过紧张,否则他们可以很轻易地打到我们这里一个弹药桶的底部。"

南北战争中交战双方分别使用了什么武器

提到南北战争的时间,还要从战争爆发的背景开始说起。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场内战,参战双方都是美国军队,因为各自所追求的利益是不同的,在矛盾达到顶峰后,便在1861年爆发了此次战争。  

南北战争图片

南北战争时间之所以在1861年,可以从两个方面的背景来考虑,对于参战的北方军队而言,在当时他们跟上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大力发展工业,从而经济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也是19世纪中期,在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后,便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地。然而南方没有参与工业革命,而是依旧想要大力发展奴隶制度。奴隶制度和工业革命进程是相互矛盾的,所以在1861的时候,美国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有了实力后便和南方军队展开了这场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在爆发后一共持续了五年的时间,之所以持续这么久,是因为在战争双方军队各有优势,很难分出胜负。对于北方军队而言,他们开展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战争中武器装备就不会落后。对于南方军队而言,他们的经济虽然落后,但因为参与了之前的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的战斗,这使得他们的军队指挥员指挥经验丰富,士兵战场经验丰富。双方军队所具备的优势都是战争中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南北战争持续了5年的时间,从1861年开始到1865年才结束。

南北战争的起因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一场内战。之所以在美国本土发生了南北战争是有具体起因的。那么南北战争的起因到底是什么呢?  

南北战争图片

在美国获得了独立后,美国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阵营,北方是朝着工业发展的,受到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北方大力发展工业,在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资本主义家,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北方工业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后,中部地区也被带动经济有所发展。而南方地区却走了一条与之截然相反的道路,不仅没有跟随着工业革命的步伐,而且还是大力发展奴隶制度,主要发展的还是最基础的农业。北方的工业进程很快,而南方的奴隶制度下的农业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工业化的进程。在双方都要追求各自利益的时候,南北方的矛盾更明显了。

首先是因为土地的占领,北方想要占领更多的土地来发展工业,而南方却想要占领更多的土地来发展奴隶制度。由此,双方的矛盾达到了顶峰,在局部地区已经开始了武装冲突。而南方的奴隶主借着武装想要直逼北方,北方的人民再也忍受不了了,便举起反抗奴隶制度的旗帜,正式与南方奴隶主做斗争。而南方存在大量的奴隶,他们也渴望自由,便借着此次斗争,开始了他们自身同奴隶主的反抗。南方多个州也都逃脱了奴隶主的控制,得到了独立。南方的联邦军看到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出现,便主动发起进攻。南北战争便就此正式爆发了。

以上便是南北战争的起因的大致内容了。

 南北战争武器

南北战争是指发生在美国本土的一场内战,参加双方分别是北军和南军。在此次战争双方都使用了比较先进的武器,南北战争武器当中枪支的使用量是最大的。 

南北战争武器图片

而在南北战争武器的枪支武器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柯尔特式手枪,这款手枪在改进后最早使用在墨西哥战争中。在此次南北战争中,南军使用的更为广泛。在经历了两次改进后柯尔特式手枪因为在价格上没有优势,便停止了生产,因为这款手枪在同等产品中的价格算是比较昂贵的了。斯达尔式左轮手枪在南北战争中主要使用在北方军队中,这款手枪可以说和柯尔特式手枪的性能大致相同,可是它的价格却比柯尔特式手枪的价格便宜将近两美元。这两款手枪都是一次性可以装填六发子弹,因为斯达尔式左轮手枪的优势更大,北军在此处战争中一共购买了将近三万只此类型的手枪。

第三款手枪是拉马特,这款手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威力很强,它是由美国的一位博士发明出来的。因为这款手枪性能很好,但在南北战争时期这款枪支只生产了300只。因为他的威力强,火力猛很快就被南军注意到,于是南军的领导人便去高级加工厂为军队制造这款枪支。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有大批枪支引进了南方。比手枪,步枪威力更大的就是射枪了,里奎式后装苏射枪功能更加强大,几乎是接近于现代枪支了。

南北战争转折点

美国在19世纪的时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战争。因为美国自从在独立战争以后,就分为了南北两个地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而北方实行的则是资本主义制度,并且他们信仰的宗教都不同。所以说,美国南北两方从根本上看来,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所以,在1960年4月12日,双方彻底决裂,从而,美国发生了维持四年的南北战争。那么,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呢?  

南北战争形势图

其实,根据历史记载,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是葛底斯堡战役。因为在葛底斯堡战役之前,一直是南方占据胜利,攻占北方地区,直至首都,并且南方也占据着此次战争的主导权。而在发生葛底斯堡战役时,北方赢得了这场战争,故而,北方军队越战越猛,直接超过了南方军队。同时葛底斯堡战争的胜利,也同时让美国人民更加坚信此次战争他们会胜利。

另外,美国南北战争还有一个转折点就是:美国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文献,这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重要的一次事件,标志着北方人赢得了此次战争,黑人奴隶彻底赢回了他们的自由,也标志着美国的国情形成了新格局。同时,南北战争也彻底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对美国的影响非常大,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整个国家统一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使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让美国快速成为了世界强国。

文章标题: 能介绍一下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武器装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7034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