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25 13:00:0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商鞅为何最后被车裂
商鞅变法虽取得了成功,但其变法内容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且对镇压奴隶主贵族的反抗采取了暴力的手段,因此积怨很多。
在商鞅变法后,贵族曾派代表去见商鞅,劝其让位,后又劝他取消残酷的刑罚,甚至最后对其进行威胁,说他不遵守旧制早晚要失败。商鞅当然不会受他们的影响,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每次出门都带有保镖跟从。后来,秦孝公病重,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孝公病重时,曾打算把君位让给商鞅,商鞅婉言谢绝。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继位,史称秦惠文王。惠文王继位不久,公子虔便诬告商鞅密谋反叛,惠文王下令将其逮捕,商鞅立即逃亡。结果,商鞅逃跑时没有人敢帮助他,因为商鞅曾颁布了严苛刑罚,对于帮助犯人者要施以重罚。商鞅无处可逃,只得回到自己在秦国的封地商邑,组织人马抵抗秦军,终因寡不敌众被惠文王军队抓获。公元前338年,商鞅被杀,惠文王又残酷地将其“车裂”,由此可见奴隶主贵族对商鞅的仇恨有多深。
商鞅被处死的原因是:
1.鸟尽弓藏。
2.树敌过多。
3.不知收敛。
4.有私怨。
一、商鞅被处死的详情:
1.鸟尽弓藏:秦孝公逝世后,秦惠文王继位,除去因权威过大而对皇位威胁最大的商鞅便是这位新皇帝不得不
做的事情。
2.树敌过多:由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的法令极其残酷,因此不论是百姓还是贵族,都极其反对其变法的一律严
惩。
3.不知收敛:商鞅变法获得成功后,商鞅不知收敛,没有功成身退,当时有位名叫赵良的人劝商鞅隐退,但商
鞅并不能听进去赵良的劝告,所以最后导致了被秦惠文干处死的结局。
4.有私怨:当年赢驷年少时犯法被商鞅新法处置,他的两个师傅也被判刑。所以秦惠王,包括公子虔怀恨在心是有可能的。其次商鞅变法触怒了大量秦国老贵族的利益,只是迫于秦孝公没有发作而已。最后君主制时代臣子势力,威望盖过君主是很可怕的,当时商鞅即是如此。
5.虽然在政治上秦惠文王支持“商鞅变法”,但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因为违反法律而被商鞅处罚,与商鞅本人之间确实存在私人恩怨。从个人情感上来说,秦惠文王确实不喜欢商鞅。
6.从庙堂到地方到处都是被商鞅提拔的拥护变法的官吏,加之商鞅还有商淤的封地,势力已经遍布秦国各个角落,甚至军队也不乏大量商鞅的支持者。尽管商鞅是大公无私,忠君爱国,但是这样强大的力量对于新即位,根基不稳的秦惠王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7.按照“商鞅变法”设计的权力结构,秦国的权力核心只能是秦王。但由于之前秦孝公的信任和主持变法的大功,商鞅已经成为与秦王并列的权力核心,这是秦惠文王不可能允许的。
8.根据史书记载,秦惠文王登基时还不到十九岁,个人的政治威望经验还不足以控制整个秦国朝堂。而秦惠文王当时依靠的公子虔、公孙贾为首的政治集团正是商鞅的政敌兼仇人。
9.商鞅支持严刑峻法,认为惩恶是扬善的最佳途径,而酷刑则可以起到震慑奸邪小人的作用。结果,正是他没有废除的车裂之刑成为了他的最终归宿
10.商鞅在秦国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人口户籍管理制度,以至于他自己被通缉而想要逃亡时都没法住宿客店。
11.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相比于深受百姓爱戴的商鞅,秦惠文王所倚重的张仪尽管也很有能力和才华,却不怎么被百姓所尊敬。或许,正是张仪另类的“低调”让他能够在惠文王时期一直得到宠信。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