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4-25 10:01: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1次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绝对的草根皇帝,一个放牛娃最后竟然逆袭建立了明朝,成为天下的王,堪称古代最励志的人物。同样为开国皇帝,大部分的皇帝登基后先来一波仁政治国再说,而朱元璋则反其道而行之,重典治国,铁腕统治,搞得官员们苦不堪言,但为何官员们不敢谋反呢?
杀功臣,废丞相。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朝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中书省的丞相极易与皇权发生矛盾。在胡惟庸担任丞相时,势力很大,严重威胁了皇权,并且胡惟庸这个人日益骄横。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紧接着,朱元璋又发现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们势力太大,也是皇权的一个重要的威胁。于是,他通过“蓝玉案”等案件,基本上将所有手握实权的功勋大臣给杀光了。这还没有完,下面的更精彩。
设立锦衣卫,严惩贪官。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授以锦衣卫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监视大臣,实行特务统治。同时朱元璋严厉打击贪官,规定对贪污60两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他的想法就是杀尽天下贪官。朱元璋当政31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朱元璋以上的众多手段,绝对的铁腕统治,对于官员们苦不堪言,要是换在别的朝代,这些官员梦可能早就谋反了。而朱元璋却稳坐朝堂,这是为何呢?究其原因就是朱元璋手中有两张王炸。
第一张王炸是“枪杆里出政权”,他通过废丞相、杀功臣等手段,将国家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他杀的功臣越多,自己手中地权力就越集中。谁敢造反,就灭了谁。第二张王炸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深知百姓地难处。他做皇帝后,虽然对官员很严厉,但是对百姓是相当地好,不仅轻徭薄赋,而且严惩贪官污吏,大力救济百姓。正是由于这些政策,老百姓们对朱元璋感恩戴德,怎么可能会跟着造反呢?
总之,正是朱元璋牢牢地抓住了实权和民心这两张王炸,那些心怀不满的官员只能忍气吞声,怎敢闹出什么幺蛾子,只要他们敢动,就是死。不得不佩服朱元璋高明的治国手段,他真的是一位好皇帝。各位,你们认为呢?
我的理解:
首先每个朝代都有这种铮臣的。
环境不一样。明朝大臣说话不犯事,当着皇帝的面前打架都不是事。死谏成功的话可以在士人面前很有名声。清朝,统治者比较强硬。多逼逼就砍死你。且上位的官员都比较软才对。服侍于异族了都,还指望骨气。
明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特殊的官员制度,与皇帝顶嘴的官员大部分都是言官。1、特殊的社会风气
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是比较独特的,我们都知道儒家学说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逐渐走向了极端化,在明清时期实际上是比较严重的,在这之后出现了以心学为首的新流派,所以说当时的社会风气实际上是比较繁杂的,但是我们都能够感觉到的是当时的明朝,文人特别喜欢说实话。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扭曲,我们都知道向皇帝觐见实际上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在明朝时期官员走了一个极端,他们想通过对皇帝敬敬而来名流青史,所以说他们特别不怕死,越是不能说的他们就越敢说。这在他们看来是一种荣耀,如果被皇帝杀掉的话,可能可以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2、特殊的官职
能够直接向皇帝进言不用害怕被处罚的人一般被称作是言官,言官是中国封建历史后期比较特殊的一种官职,他们主要就是向皇帝提供建议以及批判皇帝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所以说这种官职的特殊性导致他们能够直接向皇帝进行提议,甚至有的时候可以批评皇帝,如果皇帝把他们杀掉的话,他们甚至会以此为荣,所以说明朝的时候言官是非常活跃的,他们是一群敢说又不怕死的人,所以当时的皇帝拿他们也没有办法,很多皇帝都被言官骂过。综上所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社会风气,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言官的活跃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