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阎应元的战绩有多少,杀死明降军多少,清军多少

时间: 2023-04-24 11:59:5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1次

阎应元的战绩有多少,杀死明降军多少,清军多少

江阴血战是南明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请问你如何评价江阴血战呢?

一、江阴保卫战始末。

清军攻占长江中下游的时候,发布剃发令。汉族男人历来束发盘于头顶、脑后。满族男人留辫子,把前面头发剃去。清朝限汉人十日之内按满族风俗剃发,甚至提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江南到处白色恐怖。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夏,剃发令传至江阴,江阴百姓先向知县方亨请愿留发,被痛骂。请愿者痛骂这位前明进士、现清朝知县。几天后,不愿做奴隶的江阴人起来了,全城罢市,四乡农民闻讯进城啸聚十余万。秀才许用等百余人聚会文庙,挂起朱元璋画像,激情演讲:头可断,发不可剃!当天下午,乡兵抓住方亨,大家共推典史阎应元和陈遇明为首领,共商守城大计。

阎应元让每户派一名男子登城守卫,其余供应茶饭,又令人把火药集中于城楼,以备不时之需。阎应元令各队义兵分守四门,亲守北门。不久,清军依山列营,重兵围江阴。清兵用炮火作掩护,用云梯攻城。清兵刚爬到城头,江阴军民站立城头,用大刀长矛予以砍杀,还不时往城下清兵聚集处扔石头、射毒箭。清军始终未占上风。斯夜,苦战一天的清兵睡熟,江阴军民用绳子系下许多人来,趁清军守备不严,挨近敌营埋伏下来。还有人四处放火去了,清营内外火光冲天,伏兵四起,清军猝不及防,死伤累累。清军从此夜晚不敢入睡,一天午夜时分,城头灯火齐明、鼓声震天,清军列队相迎,可等了半夜,江阴军民并未出手,才知又上了阎应元的当。连续遇到几次,清军惴惴不安。清军见强攻无效,派明降将刘良佐招降,阎应元冷笑道:有降将军,无降典史!说完,城上顿时火箭齐发,刘良佐惭愧万分逃回清营。清军先后调兵24万,围城82天,江阴城弹尽粮绝才沦陷。

城破时,在东城楼上指挥瓜阎应元翻身上马,巷战被俘,壮烈牺牲,守城军民无一投降。

此战,据说清军阵亡七万五千人,当地传说杀死清军三位王爷十八位将军,清军进城,下令“满城杀尽,然后封刀",三天杀死十七万二千人,仅五十三人幸存,江阴成“空城"。

二、意义。

A、彰显了大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民族精神。

我们传统的儒家思想就主张“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江阴百姓的义举令他们的对手也相当敬佩。这就是民族大义,民族气节,激烈着一代代中国人位卑不敢忘忧国,前赴后继去保卫国家,去维护自己的尊严。

B、激发了江南原明朝官民的反抗精神。

不久,嘉定又在朱瑛领导下奋起反抗。也大大激发了南明政权中爱国官民抵抗热情。

清朝统一天下的梦想实现得极为艰难。郑成功、张煌言、孙可望、李来亨等均让清军吃尽苦头;顾炎武、黄宗羲、王夫子、冒辟疆等知识分子都亲身参与抗清斗争,终身未做当清的官。李来亨和他坚守的茅麓山让清政府终朝难忘,北京的大清官员一遇难办的事,总会无可奈何地说:又上茅麓山了!郑成功守的孤岛台湾到他死后多年,才在康熙朝收回。

守孤城81天,抗清军24万,斩杀大清3王18将,阎应元何人?

文|飞鱼说史

历史 的车轮总在滚滚向前,假如我们走得慢些,似乎还没来得及跟上,就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时间的身后。

纵观封建王朝2000余年,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两个比较“另类”的统一性的大王朝。

一个是元朝,另外一个便是清朝。

之所以说这两个王朝比较另类,是因为王朝的开创者属于少数民族,不过现在也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在当时,中原人们却并不这样看,这也就导致了 元朝、清朝统治时期,爆发了不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尽管这些斗争并没能阻碍 历史 的进程,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却涌现出了相当多可歌可泣的人物。

南宋末年的文天祥是一位,明末清初的阎应元也是一位。

文天祥在临终前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这首诗至今读起来依然振聋发聩。

相比较文天祥来说,阎应元的名气却小了不少,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却一样让人敬佩,和文天祥一样,阎应元也写了一首绝命诗:

知晓这首诗的人,并不算多,但其中的豪气和忠心却一点不逊色文天祥,阎应元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他凭借一座江阴小城,让清军吃了一个大亏,坚守孤城81天,硬抗清军24万,斩杀了大清3王18将和75000士兵。

这等战绩并不弱于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将,那么阎应元究竟何许人也,他身上又发生了哪些让人垂泪的故事?

我们一起来看。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看着京师被李自成的大军攻破,再无回天之力,随即自缢于煤山,终年34岁,李自成在欣喜中坐上了龙椅,可是屁股还没有坐热,清军就入关了,李自成也被赶回了老家。

清军虽然入关,并不意味着就得到了天下,几乎在同时,朱由崧逃到了浦口,魏国公徐弘基等人渡江将其迎回,之后在群臣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国号依然为“明”,史称南明,年号弘光。

可是此时的南明政权并不稳固,清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尤其是史可法坐镇的扬州被攻破以后人人自危,后来 清军兵临南京城下,南明朝堂一些大臣叛变投降,在里应外合之下,南京城被攻破,弘光帝也成为了俘虏。

在这种情况之下,江南地区的人们看到了大势已去,逐渐丧失了抵抗之心,而为了能够让这些百姓归附,多尔衮采取了怀柔政策,向江南地区的百姓承诺,投降大清之后,一切照旧。

而江阴这座小城也正是在这时候投降的,此地明朝的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清朝方亨继任江阴知县,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等到这一切都完成了之后,摄政王多尔衮却出尔反尔了,因为他觉得既然降了我大清,就要改易衣冠、改习俗、变发式,成为地地道道的大清人,于是颁布了剃发令。

大清颁布了剃发令,强制中原百姓剃去头发,这被多尔衮看作是改造民众的第一步,这条法令被一步步向下级传达,江阴新上任的知县方亨自然也要执行,毕竟吃人家的手短。

但是这条法令在江阴颁布之后,所有的百姓都不淡定了,说好的不改风俗,不变发式呢,现在却这样,这不是欺诈吗,于是 江阴地区的一些民众联合抗议,要求留发。

这让方亨很是气愤,觉得这些人是专门给自己过不去的,于是破口大骂,这些抗议的人,自然也不敢示弱,以言语回击,说他妄为大明进士,没有一点羞耻感。

就这样,剃发令在江阴地区走不下去了,方亨一看这样也不是事啊,于是便给朝廷写了一封信,意思是 让朝廷派兵来,多杀几个抗议之人以达到树威的目的,结果这封信却被江阴百姓给截获了。

这样一来,彻底激怒了江阴百姓,为了自保,为了不剃头发,江阴百姓揭竿而起,攻破了县衙,杀死了清差,捉住了方亨,打出了“大明中兴”旗号,自此江阴这座小城正式反清,而阎应元也在众人的劝说下,成为了江阴城的最高指挥人。

起初,对于江阴地区的反清,清政府根本没有在意,心想着,不就是一个小城嘛,派兵镇压了便是,仅仅只派了300个人去镇压,但是这些人却有去无回,清廷这才开始重视。

于是便开始组织大规模的清军去镇压,但是在阎应元的组织抵抗下,清军却始终无法破城,亲王 多铎闻知江阴久攻不下,极为震怒,他先派恭顺王孔有德“率所部兵协攻”,接着又派贝勒博洛和贝勒尼堪带领满洲兵携红衣大炮前往攻城。

博洛也不迟疑,平定松江后,立即统率二十万大军来到江阴城下,加上之前在此的清兵,足足24万人,在此情况之下,清军认为江阴百姓已经没有抵抗的心思了,便数次劝降,但均失败。

无奈之下,清军只好硬攻,但谁也没想到,在清军200余门重炮的打击下,阎应元带领的江阴百姓愣是坚守了81天,这期间还斩杀了大清的3位王和18位将领,杀死清军75000人,由剃头令引发的这次抗争,清廷着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不过最终 江阴还是被清军攻破了,城破之日阎应元自杀未遂,被清军俘虏,但他坚决不向清廷的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之后,依然骂声不断,最终英勇就义。

阎应元去世后,江阴城也迎来了黑暗时刻,因为清军为了泄愤开始屠城,而江阴百姓面对死亡,无一人投降,或力战到底,或坦然就义,甚至以先死为幸,就连七岁的孩童都毅然就义,此举当真是让人泪奔。

最后,江阴城中只活下来了老人和孩童53人。

而在后来,生活在江阴地区的人对清廷都坚持一个原则: 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举,直到后来乾隆亲自向江阴地区的民众示好,给阎应元在江阴修建祠堂,江阴地区对清廷的态度才有了改观 。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不妨交流一下。

参考文献:《江阴城守后纪》、《清史稿》等。

【END】

阎应元:杀死清兵75000人多年后乾隆给他“认错”

本来江阴地区已经降清,但由于清规定必须剃发,这就出事了。

要知道中国人历来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以前割头发都算是杀头的,比如曹操的割发代首。

所以当听说不剃发就要杀的时候,江阴地区不干了,斩杀清差,以“大明中兴”为旗号,正式反清。

大家公推阎应元为首,阎应元把全城壮丁安排守城,肃清内奸,人尽其才,做好接下来的准备。

降将刘良佐命九员上将攻城,被城上长枪一顿刺,五死四伤。清军主帅大怒,步军三万,猛将数十名,一起攻城,都被打退。

阎应元深知长此下去必然不利,于是他利用一切可利用之人,哪怕是犯人,并制造小弩、火砖、木铳、火球等无数。

这些东西杀伤力极强,比如木铳火球能爆炸,挝弩能钩人,甚至弓箭都抹了毒药。

清兵每天损失极多,却依旧攻不下来。刘良佐命人搭三层牛皮帐,弹性极好,但阎应元用桐油烧之,清兵沾着就死。

他派人诈降,把火药藏在银子之下,到清军大帐后,引火爆炸,炸死一王二将,以及3000余人。

清兵把周围的僧侣找来,在城下跪着哭泣,希望阎应元投降,但全城上至八十老人,下至妇女儿童,无一人愿降。

多铎闻知,派人率20万大军和两百门重炮围攻。

终于,历时81天,杀了清军3王18将以及75000人的江阴保卫战结束了,史称“江阴八十一日”。

江阴城破后,阎应元家丁十几人,不降被杀;43名男女举火自焚;宁死不降书生无数。

阎应元写下最后的绝命联: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最后带人展开巷战,杀死清兵无数,被俘后,阎应元宁死不跪,腿被刺穿,英勇就义。

清军后来屠城,许多百姓力战而死,都以先死为荣,很多贞烈妇女更是自杀,连七岁孩子都坦然就义,无一人顺从。

屠城之后,全城仅剩53人,自此,江阴地区一直默默反抗清朝,不做官、不应举。

一直到百年后乾隆“认错”——为阎应元修祠庙,主动示好,情况才有所好转。

二十四万清军攻城,却损失3王18将,这位守城的明朝将领是谁?

1644年清军入关,崇祯帝再煤山自缢而亡,正史上的大明朝宣告灭亡,然而其中有一小部分的明朝皇室宗族,再清军攻入北京城时即已经难逃,并且在江浙、福建一带建立了南明政权,为大明朝续命了整整22年,然而光靠那些宗族子弟时不行的,在南明有一位“常胜将军”。

他在南明政权建立后,誓死捍卫大明血脉,带着自己微弱的兵力,以一己之力死守孤城,挡住了24万清军,并且斩获了3王18位清军将领,可以说时令清军闻风丧胆的一位人物。

1628年,崇祯皇帝临危受命,在匆匆忙忙中就登上了皇位,然而生性喜欢寄情山水的他不得不接起明朝末年这个烂摊子,但是此时的大明朝宦官专政十分严重,朝中有大批官员贪污腐败,朝纲一片混乱。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吴三桂叛变,与多尔衮达成合作,大开关外要塞,放清军入关,内有闯王李自成在西南虎视眈眈,外有清军自北向南攻入,腹背受敌,最后在多尔衮兵临城下的时候,崇祯皇帝选择了自杀,一众后妃还有朝臣随死。

不过也有少部分一些皇室,选择南逃,同年朱由崧在南京担任监国,建立了南明政权,此后自立为皇帝,但是没过几月,清军在北京调养生息完毕之后,迅速攻打南京,仅存在几个月的弘光政权宣告结束,1645年和1646年朱聿键和朱由榔分别在福建和广东称帝,延续了南明的寿命。

但是清军的攻打并不会停止,而这时候南京军队中出了一位将领,阎应元。阎应元其实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没有上过前线,但是他十分懂得用兵。危难时期他担任守城的重任,而此时南明的军队早就都上了战场,江阴城中已经没有多少人力。

但是他马上将江阴年轻力壮的男性召集起来,编入军队,有序的训练和指派他们任务,并且抓出了清军埋伏在内的内奸,他的严防死守,让清军的24万大军束手无策,不仅没能将这个小县城攻下来,反而已经折损了大量的兵将。

江阴一战整整打了81天,这期间清军已经损失了3位王爷、18名将军以及上万士兵,原本大家都以为阎应元只会纸上谈兵,谁承想他居然有勇有谋,打出了大明人最后的气节。

是阎应元,这个人虽然说以前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但是他饱读兵书,在带兵上是有谋略的,所以说为明朝也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这位守城的将领是阎应元,他虽然没有带兵的经验,但是他却有着极高的军事能力。他临危受命,在江阴打了漂亮的一仗。
这个叫阎应元,他有勇有谋,有序训练士兵,指挥作战。同时阎应元还清理了清军埋伏的内奸,使得清军折损了大量的兵将,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文章标题: 阎应元的战绩有多少,杀死明降军多少,清军多少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69188.html
文章标签:有多少  战绩  杀死  清军  阎应元
Top